教宗:對窮人漠不關心的人是可咒駡的

鹽與光

2017年3月16日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17:5-10
上主這樣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為自己的臂膊,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他必像一株在曠野中的檉柳,即使幸福來到,一點也不覺察,只住在曠野乾燥處,滿含鹽質無人居住之地。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邊的樹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熱的侵襲,枝葉茂盛,不愁旱年,不斷結實。人心最狡猾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我上主究察人心,考驗肺俯,依照各人的行徑和作為的結果,給人報酬。」
福音:路加福音 16:19-31
那時候,耶穌向法利塞人說:「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紗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吧!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個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2017年3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警告信眾要小心,不要走上從罪惡到腐敗的道路。教宗強調,今天我們仍要留意,不要自我封閉,無視我們城市中的窮人和無家可歸者。
教宗引用《進堂詠》展開彌撒講道:「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求祢察看我是否走入歧途,求祢引導我邁上永生的道路。」
教宗隨後轉到《耶肋米亞先知書》的章節,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作為自己的臂膊的人,也就是說,凡信賴自己可以管理的事務,信賴虛榮、驕傲和財富的人,必會遠離上主。信賴上主的人,必結出碩果;只信賴自己、相信權力和財富的人,不會結出果實。」
教宗告誡道:「當人只相信自己的心時,他就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一條使人跌倒打滑的道路,因為這條路不可靠、充滿危險。當一個人在自己封閉的環境中生活時,他呼吸的一定是帶有自己的財產、滿足、虛榮和完全感的空氣。這樣的人只信靠自己,失去了方向和指南,貪得無厭。這正如《路加福音》記述的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這位富翁一生享盡奢華宴樂,卻沒有照顧大門前的那個窮人。」
教宗說:「富翁知道那位窮人是誰,他知道的。因為他後來與亞巴郎說話時,就說了:『父親亞巴郎!請打發拉匝祿…』。他也知道那個乞丐叫什麼名字,但對他漠不關心!他是一位罪人嗎?是的,但人可以從罪惡中回頭,可以懇求寬恕,上主會寬恕的。然而,這個人的心把他帶上了死亡之路,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到了某一點、某個時刻、謀個極限,人就很難回頭了,那就是當罪惡變成了腐敗的時候。這人不是罪人,而是腐敗之人,因為他知道有很多人處於貧窮困苦中,但他卻感到幸福,完全不理會他人死活。」
「凡信賴自己,信賴自己的心的人,是可咒駡的。人心最狡猾,已不可救藥。」
教宗說:「當你走上了疾病的道路,你就很難得到治癒。」
教宗因而提出一個問題:「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無家可歸者、孤獨的孩童乞討時,我們內心有何感受呢?『可是,這些人是某個民族的,他們愛偷東西。』我於是繼續往前走,我是這樣做的嗎?那些無家可歸者、窮人、被遺棄的人,包括那些衣冠楚楚的無家可歸者,他們沒錢付房租,他們沒有工作。我看到他們時有何感受呢?他們就如雕塑、公共汽車站牌和郵局那樣,是城市中的一景,而無家可歸者也同樣是城市的一部分,這很正常嗎?你們要留心,我們要留心。當這些事在我們的心中成了正常的事時—『是的,生活就是如此,我照常吃喝,為了減輕一點內疚感,就給點捐獻,然後繼續走我的路』—這是一條不對的路。」
教宗表示:「我們必須留意自己是否走上了從罪惡滑向腐敗的道路,這很重要。為此,我們需要向上主祈禱說:『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求祢察看我是否走入歧途,是否走上那條從罪惡滑向腐敗的道路,那條不歸路。』通常,罪人若悔改,是會回頭的。腐敗的人很難回頭,因為他自我封閉。這是今天的祈禱:『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上主,請讓我明白,我正在哪條路上行走』。」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