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就職典禮講道(1978年10 月 22 日)

鹽與光

2020年10月21日

聖若望保祿二世生平簡介

10 月 22 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自由紀念日。聖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嘉祿·若瑟·沃伊蒂瓦 (Karol Józef Wojtyła), 1920年出生於波蘭的瓦多維采(Wadowice)。在羅馬晉鐸及完成神學研究後,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繼續從事各種牧靈和學術工作。
他首先在1958年擔任輔理主教,繼而在 1964年1月13日成為克拉科夫(Krakow)的總主教,並以總主教的身份參加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1978年10月16日繼若望保祿一世被選為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若望保祿二世那非凡的使徒般熱情,特別是他對家庭、年輕人和病人的熱情,促使他在世界各地進行了無數次的牧靈訪問。在他留給教會作為遺產的許多成果中,包括了他豐富的教會訓導、他頒布的《天主教教理》,以及拉丁教會和東方教會的《教會法典》。
2005年4月2日,即復活節的第二個星期日(天主慈悲主日)的前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羅馬安息主懷。
讓我們在今天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日子裡,一起重溫他在1978 年10月22日就職典禮時的講道:
不要害怕!向基督敞開大門伯鐸來到了羅馬!除了服從主的啟示之外,還有什麼能引導他並把他帶到這座城市--帝國的心臟?也許加里肋亞的漁夫不想來這裡。也許他會更願意帶著他的船和網,待在革乃撒勒湖的岸邊。然而在主的引導下,他順從祂的啟示,來到了這裡!
根據古老的傳統,伯鐸試圖在尼祿迫害期間離開羅馬。然而,上主插手前來迎接他。伯鐸對祂說話,並問說:“ Quo vadis, Domine? ” 意思是「主啊,祢要去哪裡?」上主立刻回答說:「我要去羅馬,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於是伯鐸回到羅馬,一直待在這裡直到被釘十字架。
我們的時代召喚我們,敦促我們,迫使我們凝視上主,要我們沉浸在謙卑和虔誠的冥想中,思考基督自己至高無上的力量的奧秘。祂生於童貞瑪利亞,木匠的兒子(如眾人所認為的),永生上主之子(如伯鐸所承認的),祂來使我們成為「司祭的國度」。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提醒我們有關這力量的奧秘;基督作為司祭、先知導師和君王的使命仍在教會中繼續。每一個人,上主的全體子民,都分享這三重使命。
也許,過去戴在教宗頭上的三重冠冕,是為了用這個標記來表示上主對祂教會的計畫,就是說,基督教會所有的聖職等級,及所有在教會中行使的「神聖權力」,無非就是服務,只為一個目的服務:要確保上主的全體子民,都能在天主的大能之下,享有基督這三重使命。這力量的來源並不來自世界的能力,而是來自十字架和復活的奧秘。
主那絕對的、甜美的、但又溫柔的力量;以祂最崇高的理智、意志和心懷,呼應著人類的整個生命的深處。這種力量不以武力的語言,卻用慈善和真理表達自己。今天,伯鐸在羅馬宗座的新繼任人,要發出熱切、謙卑和信靠的祈禱:基督,讓我成為保持祢獨特力量的僕人、祢甜美力量的僕人、祢那不知黃昏已近永不止息力量的僕人。求使我成為僕人,祢名符其實的眾僕之僕。
兄弟姊妹們,不要害怕迎接基督並接受祂的力量。請幫助教宗和所有希望事奉基督的人,並以基督的力量去服務人和整個人類。不要害怕!敞開;我所說的是:向基督敞開大門。祂的拯救力量打開了國家、經濟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文明和發展的廣闊領域疆界。別害怕!基督知道「人的內心深處」。唯有祂完全知曉。
今天,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事物。因此,常常不確定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人因懷疑而受到攻擊,這種懷疑變成了絕望。因此,我們以謙卑和信任懇求祢,讓基督對人說話。唯有祂有生命的話語,是的,唯有祂有永生的話。
(講道由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和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合譯)
來源: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聖若望保祿二世,為我等祈。

按此得到更多JPII中文資訊

按此到訪JPII英文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