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信德是向天主求得的恩典 , 書上是學不到的

blog_1452800012

1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信德必將獲勝,甚至可以反敗為勝,但信德絕非變魔術,而是與天主的個人關係。這份信德之恩在書上學不到,必須向天主祈求才能獲得。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撒慕爾記上》,講述以色列子民與培肋舍特人交戰的慘敗,「的確是一場大屠殺」,以色列子民失去了一切,「連尊嚴也喪失了」。教宗問道:「何事導致了這場慘敗呢?是以色列子民逐漸遠離上主,過著世俗的生活,甚至崇拜偶像。」他們在史羅興建天主的聖殿,卻「視之為一種文化風俗。他們失去了作為天主子女的關係,不再朝拜天主!上主便離開他們」。然而,以色列子民竟然為了打勝仗而利用天主的約櫃,把它當作魔術道具。

教宗提醒說:「約櫃裡存放了天主的法律,那是以色列人予以疏遠和不再遵守的法律。他們與天主的個人關係已不復存在,忘記了那拯救他們的天主。」在與培肋舍特人的戰役中,以色列潰不成軍,3萬人陣亡,天主的約櫃被奪走,厄里的兩個兒子也喪亡;「他們倆原是無惡不作的司祭,在史羅的聖殿內剝削百姓」。教宗稱,這是「一場徹底的敗仗,是子民遠離天主的下場」。以色列子民興建聖殿,卻不心懷天主,不懂得朝拜天主。「你相信天主,但天主有點虛無縹緲、遙不可及,沒有進入你的心靈,你便不遵守天主的誡命。這就是敗仗!」相反地,當天的福音卻向我們講述一個勝利。

教宗解釋道:「那時候,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祂說:『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跪下懇求正是祈禱的動作。癩病人的這番話等於是在挑戰耶穌說:『我是人生的失敗者,但祢可以反敗為勝。』當時的癩病人是失敗者,因為他不能過團體生活,總是『被丟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在這個癩病人面前,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就這麼簡單,這場戰役兩分鐘內便以勝利作結,反觀讀經一的戰役,打了一整天卻以慘敗收場。那個癩病人被心火催促,前去找耶穌並向祂提出挑戰。他懷有信德!」

若望宗徒表明,「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若一5:4)。

教宗強調:「信德是勝利。信德就像這個癩病人所說的:『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讀經一中的失敗者向天主祈禱,把約櫃搬到營中,卻沒有信德,將之遺忘。這個癩病人不但有信德,而且懷著信德向耶穌祈求。耶穌曾親口告訴我們,信德可以移山。我們能夠把山從這邊移到那邊去,信德做得到這件事。耶穌還親口告訴我們:『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麼,必要給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但要懷著信德去求,這就是我們的勝利。」

最後,教宗方濟各祈禱說:「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祈禱始終擁有信德的根基,源自於對祂的信仰。信德的恩寵在於它是一份恩典,在書上學不到。信德是天主賜給你的恩典,但你得祈求道:『主啊,請賜給我信德!』『主啊,我相信!』那個祈求耶穌治癒自己的兒子的父親說:『主啊,我求祢幫助我那薄弱的信德。』這是充滿信德的祈禱,他的兒子就痊癒了。我們祈求天主賜下懷著信德祈禱的恩寵,使我們堅信我們向祂求的每一件事,祂必要賜給我們,使我們得到信德所帶來信心。這就是我們的勝利,我們的信德的勝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天主始終愛著我們 , 且先愛了我們

blog_1452282732

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強調,天主是「真正的愛」,祂始終愛著我們,且先愛了我們,不論我們的罪孽有多深重。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闡明天主是愛。教宗方濟各由此省思基督信仰生活的兩條誡命,即愛天主和愛近人。教宗表示,愛本身是「美好的」,真誠的愛則「使人在自己生命的恩典中成長茁壯」。

「人們經常使用『愛』這個字,卻不確切知道它的真義。愛究竟是什麼呢?有時候我們會想到電視連續劇裡的愛情,但那不見得是真愛。真正的愛到底從何而來?若望宗徒寫道:『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因為天主是愛。』他並沒有說:『每一種愛都是天主。』而是說:『天主是愛。』」

若望宗徒強調天主之愛的特質是「首先」去愛,福音中耶穌增餅的事跡就是一個實證。福音這樣記載:耶穌「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教宗指出,耶穌的憐憫有別於同情,因為耶穌的愛滋養祂周遭的群眾。「祂把這份愛帶給群眾,與他們共享,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天主總是比人先去愛,祂聖愛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包括愛匝凱、納塔乃耳和回頭的蕩子。

「當我們心裡有個疙瘩,想要祈求上主的寬恕時,祂早就在等待我們,施予我們寬恕。慈悲禧年的意義即在於此:我們要明白上主正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祂要擁抱我們,僅僅如此而已。祂想對我們說:『兒子、女兒,我愛你。我已經讓我的聖子為你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我的愛的代價。』這是一份愛的禮物。」

教宗堅稱,「上主在等待我,希望我敞開心門」:這句話千真萬確,我們應該銘記於心。倘若我們心生不安,覺得自己當不起天主的愛,「則是一件更好的事,因為天主在等待你,原原本本的你」。

「你們要走到上主面前,對祂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但若這句話還說不出口,就改說:『主啊!祢知道我想要愛祢,但我是個大罪人。』這樣,天主便會像祂對待那位揮霍盡所有資產的蕩子那樣對待你:祂不等你把話說完,就將你抱入懷中,讓你啞然無聲。這就是天主愛的擁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Vatican Radio

教宗: 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 其準則是降生成人的天主

blog_1452203633

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堂主持清晨彌撒,這是今年首次有信友團體參加的清晨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應謹防世俗和惡神,它們使我們遠離為救贖我們而成為血肉的天主。

教宗從《若望一書》關於「存留在天主内」的教導,逐步發揮他的彌撒講道。教宗表示:「存留在天主内是基督徒的生命氣息和生活態度。基督徒是存留在那賜予聖神的天主内並接受天主引領的人。若望宗徒要我們警惕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檢驗它們是否真的出於天主。這是若望宗徒教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準則。」

那麽,「考驗那些神」是什麽意思呢?

教宗指明:「此處論及的不是『幽靈』,而是『檢驗』二字,看看我内心動態:我現在的感受從何處來,其根源是什麽?這就是『考驗那些神』的意思,為檢驗我的感受是出於天主呢,還是出自別處,出於反基督。」

教宗重申:「天主的神使我們存留在上主内,世俗精神則恰恰使我們遠離天主的神。那麽,那些又是仔細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呢?」

教宗說:「若望宗徒指出的準則只有一個:凡明認耶穌基督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凡否認耶穌的神,就不是出於天主(若一 4:2-3)。

「因此,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是明認天主降生成人。我内心能感覺到許多事,甚至是好事,好念頭。但倘若這些好念頭,這些感覺不把我帶到成為血肉的天主那裡,不把我帶到近人和弟兄那裡,就不是出於天主。因此,若望宗徒在他的書信中寫道:『天主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祂的子耶穌基督的名字,並彼此相愛』(若一4:23)。」

教宗接著指出:「我們可以制定許多牧靈計劃,想出為使我們接近人群的新方法,但如果我們不跟隨在肉身内降世的天主,那為了與我們同行而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我們就不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那指使我們的,則是反基督的神,是世俗精神,是塵世的神。」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人似乎很高尚:『這個人真高尚!』可是他卻閉口不談慈悲善工。為什麽要談慈悲善工呢?因為慈悲善工正是我們宣認天主子成為血肉的具體行動:探訪病人,給飢餓者食物,照顧被丟棄的人。為什麽要行慈悲善工呢?因為每個我們必須愛的弟兄都是基督的骨肉。天主成為血肉,為了與我們成為一體。人受的苦,基督也受同樣的苦。」

教宗再次強調:「你們要當心,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真的出於天主。我們服事近人及兄弟姐妹,他們需要幫助,也需要我們提供好建議,需要我們竪起耳朵聆聽他們。這些是我們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的標記,即在成為血肉的天主聖言的道路上行走。」「今天,讓我們向主耶穌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我們喜愛做的事,那對我觸動最深的事,分辨它們是出於那使我服事他人的天主的神,還是出自那圍繞著我自己轉,圍繞著我封閉的思想、我的自私及許多其它俗事轉的塵世的神。讓我們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 教會的傳教聖召是反射基督的亮光

blog_1452108994

1月6日主顯節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慶祝佳節。眾多樞機、總主教、主教及司鐸與教宗共祭,參禮的信友座無虛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了教會的傳教使命,指出白冷城那簡單的一幕概述了教會的生活,因為上主光榮的光源就在那裡,吸引每個人,引領各民族在和平的道路上行走。

當天的《瑪竇福音》敘述賢士們在異星的引領下來到白冷城,他們一見到嬰孩耶穌和祂的母親瑪利亞便「極其高興歡喜」,遂俯伏朝拜了祂。教宗解釋說:「這些賢士代表世界各地的人在天主的家中受到接納。在耶穌面前不再有種族、語言及文化上的區分,整個人類在那嬰孩身上合而為一。」

談到教會的使命,教宗指出:「教會被基督的光照亮,教會不可幻想自己發光,絕不可。基督才是閃耀的真光,教會唯有在基督内生根,讓祂照亮自己,她才能照亮每個人和每個民族的生命。有多少人在等待著我們的傳教工作,因為他們需要基督,需要認識天父的面容。我們正是藉著基督的光,才能走出自我封閉,言行一致地回應我們的聖召。」

教宗說:「宣講基督的福音不是我們在許多事務中可任選的一項,也不是一種職業。為教會而言,傳教並不表示勸人改變信仰;為教會而言,傳教就是表達出教會受到天主的光照並反射祂的光的本性。這就是她的服務,別無其它道路。傳教是教會的聖召:閃耀基督的光就是她的服務。」

「賢士們是真理的種子處處臨在的活見證,因為造物主召喚每個人承認祂是良善忠信的父親。教會有責任認出每個人心中對天主的渴望並使之更明確地表達出來,這是教會的服務。」

教宗說:「如同賢士們那樣,今天也有許多人『心緒不安』。他們不斷地詢問,卻找不到肯定的答案。聖神在他們心中推動,使他們焦慮不安。他們也在尋找那顆指引人走向白冷城的異星。」

教宗邀請眾信友如同賢士們那樣「跟隨那道光」。天上繁星密布,「心緒不安」的賢士們卻只跟隨那顆異星,在他們眼中這顆星最為明亮。教宗指出,我們也應效法賢士們去尋找天主提供的標記,意識到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認出天主的標記並領會祂的旨意。

「我們受邀前去白冷城尋找聖嬰和祂的母親。讓我們跟隨天主提供我們的光,那柔和的光,那從基督面容上發出的光,滿溢慈悲和信實!我們一來到祂跟前,就應全心朝拜祂,向祂獻上我們的禮物:我們的自由、我們的明智及我們的愛。在這聖嬰的面容上隱藏著真正的智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2016年天主之母節彌撒

blog_1451690239

2016年1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天主之母節大禮彌撒,祈求天主賜予世界和平與慈悲。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因著童貞瑪利亞的應允,耶穌慈悲的海洋便湧入世界。為接納這慈悲,我們必須走出虛偽的與世無爭,誠心迎接和平與正義。

「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迦4:4)教宗從童貞瑪利亞應允做天主之母的觀點,解釋耶穌的圓滿時期。他首先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在時期一滿的時候降生是什麽意思呢?」從歷史或政治的視角無法作出解釋,因為基督並不是在一個圓滿的時期來到世界上。那時,以色列子民沒有自由,受羅馬征服者的奴役。

因此,需要從另一個視角來解釋這個「時期一滿」的含義。

教宗說:「在天主決意履行祂許諾的那一刻起,時期的圓滿便在人間實現。因此,決定基督降生的並不是歷史,反而是歷史因著祂的降生於世而得以圓滿。」

教宗指出:「從天主聖子降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了一個新世代,一個舊約的許諾得以實現的世代。『時期一滿』的含義便在於此。時期一滿,就是天主親自臨在於人類歷史中。現在,我們能夠看到天主的光榮在一個貧寒的馬廄中閃耀著,我們也因祂的聖言成為『弱小的』嬰孩而受到鼓勵與支持。因著祂,我們的時間也能達到圓滿。」

「然而,今日人類的悲慘處境似乎與這奧跡格格不入。我們每天希望看到天主臨在的標記,卻不得不看到與之對立的負面標記;在不義、暴行、弱肉強食、惡意、仇恨、戰爭、飢餓及迫害面前,我們卻感受不到天主的臨在。因罪滋生的貧困的江河與耶穌所實現的時期的圓滿,處在對立狀態。」

教宗說:「雖然如此,這溢滿的江河卻絲毫阻擋不住那湧入世界的慈悲海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浸在這海洋中,讓自己得以重生,好能克勝阻止團結互助的冷漠,走出妨礙分享的虛偽與世無爭。我們必須與天主合作來建設一個更為公正及友愛的世界,使每個人和每個受造物都能享有天主賜予受造界的和平與和諧。所有這一切,都是出自童貞瑪利亞對報喜的天使說出的那一個『是』字。舊約的許諾是在她身上實現的。她信了天使的話,懷了聖子,成為主耶穌的母親。經由她,經由她的應允,時期達到了圓滿。」

教宗最後結論説:「哲學家們的理智和政治談判無法達到的境況,信德的力量可以達到。信德帶來基督福音的恩寵,常能向理智和談判開啟新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聖家節彌撒: 家庭是體驗寬恕的首要場所

blog_1451447171

12月27日(聖家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為家庭主持彌撒聖祭。他在彌撒講道中談到瑪利亞、若瑟和耶穌前去耶路撒冷朝聖,指出「他們的朝聖之旅並沒有在抵達聖殿後結束,而是一直延續到返回家裡、重新開始的日常生活」。教宗勉勵道:「我們不要失去對家庭的信心。」

「寬恕是愛的本質,因為寬恕能夠體諒錯誤,提供補救措施。天主若不寬恕我們,我們將是多麼的可憐!」教宗表示:「在慈悲禧年中,每個基督徒家庭都可以成為體驗‘寬恕之樂’的首要場所。我們正是在家庭中接受了寬恕的培育,因為我們相信即使自己犯錯,依然會得到理解與支持。」

教宗方濟各明確而強烈地呼籲:「我們不要失去對家庭的信心!大家坦誠相待、毫不隱瞞是多麼美好的事。哪裡有愛,哪裡就有理解與寬恕。親愛的家庭,我把這項家庭朝聖之旅託付於你們每個人;這項使命如此重要,世界與教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它。」 [Read more…]

教宗2015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blog_1451107542

2015年12月24日晚上9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誕子夜彌撒。彌撒開始前,全場參禮人士聆聽了傳統的《聖誕宣報》,迎接耶穌聖嬰的降生。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在一個經常對罪人嚴厲,對罪惡手軟的世界上,需要培養正義、尋求並踐行天主旨意的強烈意識。在一種經常以冷酷無情為結局的冷漠文化中,我們的生活態度卻應充滿憐憫、同理心、同情、慈悲,每日從祈禱中汲取養料。」教宗也呼籲眾信徒效法耶穌,度淡泊有節的生活,以基督的慈悲克勝冷漠的文化。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5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今夜閃耀著一道「皓光」(依9:1);耶穌誕生的光照耀在我們眾人身上。「祢加強了他們的快樂,擴大了他們的歡喜」(依9:2)。我們方才聽到的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是多麽真實及切合時宜啊!我們的心因期待這一時刻已經充滿了喜樂;現在,這種情感成倍增加並更加豐沛,因為那許諾終於成了事實,終於實現了。快樂與歡喜向我們保證,今夜涵蓋在奧跡中的訊息確實來自天主。懷疑沒有餘地;讓我們將它留給那些只求理性卻永遠找不到真理的懷疑論者們。冷漠沒有餘地,它支配著那些因害怕失去某些東西而無法給予愛的人心。各種憂傷都被消除,因為耶穌聖嬰是人心的真正慰藉。

今天,天主聖子誕生了:一切都改變了。世界的救主來分擔我們的人性,我們不再孤獨及感到被遺棄。童貞女將她的兒子作為新生命的開端賜予我們。真光來照亮了我們往往藏在罪惡陰影下的生命。今天,我們重新發現自己是誰!今夜為我們指明了為抵達這目的地所要走的行程。現在,必須停止各種恐懼與驚慌,因為這光給我們指明通往白冷城的道路。我們不可停留在原地。我們不能允許自己靜止不動。我們必須前去看望躺在一個馬槽裡的我們的救主。看,這就是快樂與歡喜的理由,正如依撒意亞宣布的: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參:依9:5)。兩千年來在世界的大街小巷奔走,為與每個人分享這喜樂的一個子民,身負使命,讓人認識「和平的君王」並在各民族中做祂有效的工具。

因此,每當我們聽到基督誕生的講述,就應靜默,聆聽那聖嬰説話;我們要將祂的話語銘刻在心,目不轉睛地注視祂的面容。若我們把聖嬰抱在懷中,並讓祂擁抱我們,祂將帶給我們永不完結的内心平安。這聖嬰教導我們什麽才是我們生命中真正要緊的事。祂生於世界的貧窮,因為祂和祂的家人沒有住宿的地方。祂在一個馬廄中避寒防風,躺在一個牲口的食槽裡。然而,就是從這一無所有中升起了天主的榮光。從這裡開始,為心地單純的人開始了真正釋放及永遠得救贖的生命。從這閃耀著天主父的良善、慈悲及愛的聖嬰的面容上,為我們眾門徒湧現出保祿宗徒所教導的熱忱,「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界的財富,好能度個「有節的、公正的、虔敬的生活」(鐸2:12)。

在一個經常陶醉在消費和享樂、富足和奢華、注重外表和自戀的社會中,耶穌聖嬰號召我們舉止淡泊有節,單純、公正、言行一致,能夠領悟並活出要緊的事。在一個經常對罪人嚴厲,對罪惡手軟的世界上,需要培養正義、尋求並踐行天主旨意的強烈意識。在一種經常以冷酷無情為結局的冷漠文化中,我們的生活態度卻應充滿憐憫、同理心、同情、慈悲,每日從祈禱中汲取養料。

在瞻仰耶穌聖嬰,天主聖子的時候,讓我們的雙眼也能如同白冷城的牧人們那樣,充滿驚喜和讚嘆。在祂面前,我們應發自内心地呼求:「上主,求祢向我們顯示祢的寬仁,求祢給我們賞賜祢的救恩」(詠85:8)。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教會真正的財富是窮人而非錢財

blog_1450208441

12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應該謙卑、神貧、信賴上主。他強調,神貧位列真福八端之首,教會真正的財富是窮人,而非錢財或世俗權勢。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嚴厲斥責司祭長,警告他們連娼妓都要比他們先進入天國。教宗從福音事跡談起,要求我們警惕今天仍在腐蝕教會見證的誘惑。他指出,透過取自《索福尼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我們也看到了子民不聽從上主而變得污穢、叛逆的後果。

一個忠於上主的教會應該是怎樣的教會呢?教宗答說,一個忠於上主的教會應該具有三個特徵:謙卑、神貧、信賴上主。

「一個謙卑的教會不以自己的權勢和強大而自我炫耀。謙卑的人並不意味著一個軟弱、懶散和翻白眼的人。不!這不是謙卑,而是做戲!這是在假裝謙卑。謙卑首先得承認『自己是罪人』。如果你沒有能力承認自己是罪人、自己不如他人,你就不是謙卑的。謙卑的教會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有罪,這對於我們眾人而言同樣如此。如果我們中某個人總是看別人的缺點,背後議論他人,他就不是個謙卑的人,而自命是他人的判官。因此,我們應該祈求恩寵,好使教會是謙卑的,自己是謙卑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謙卑的。」

第二個特徵是神貧。

教宗指出:「神貧位列真福八端之首,意思是只愛慕天主的財富。因此,我們要拒絕貪戀錢財、思念錢財、謀劃如何賺錢的教會。」

教宗說:「我們都知道,以前為了跨越教區大殿的聖門,信友會被要求支付一筆奉獻金。這不是耶穌的教會,而是那些貪戀錢財的司祭長的教會。我們羅馬教區的執事聖老楞佐,曾經是教區的財務總管。當皇帝要求他交出教區財產以免一死時,他卻帶來了許多窮人。窮人是教會的財富。如果你擁有自己的銀行,是銀行的主人,但你的心卻是神貧的,不貪戀錢財,你就是在服務。神貧就是這種為了服務有需要的人、服務他人而不貪戀錢財的態度。我們應反省一下:如果我們是謙卑、神貧的教會及子民,我自己是否神貧呢?」

第三點,教會應該信賴上主之名。

教宗說:「我信賴什麼?權勢、朋友、錢財嗎?信賴上主!這是上主許諾給我們的遺產:『我必在你中間留下謙遜和貧苦的百姓,他們必依賴上主的名號』(索3:12)。謙卑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是罪人;神貧是因為我的心愛慕天主的財富,即使擁有財富也是做個管理人;信賴上主是因為我知道唯有上主才能確保那對自己有益的事。真的,耶穌所斥責的那些司祭長尚未明白這個道理,因此耶穌不得不對他們說,娼妓要比他們先進天國。」

教宗最後表示:「在期待主耶穌、等候耶穌誕辰的時刻,我們求祂賜予我們一顆謙卑的心,一顆神貧的心,特別是一顆信賴上主的心,因為上主絕不令人失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 別害怕 , 天主愛上了我們的弱小卑微

blog_1449781284

12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天主愛上了我們的弱小,祂的慈悲永無止境。天主的慈悲如同父母的愛撫和擁抱,讓子女感受到慰藉與安全。「九人樞機諮議會」的成員與教宗共祭,當天他們和教宗開始了第12次會議。

教宗方濟各從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談起。「透過天主的這段獨白,我們明白了天主揀選祂的子民不是因為他們傑出或強大,而是因為他們是萬民中最弱小和貧苦的。」

教宗繼續說:「天主愛上了這種貧苦,祂的確愛上了這種弱小。在天主對祂子民的獨白中,我們看到了溫柔的愛,好似爸爸或媽媽對夜裡被噩夢驚醒的孩子說話:我正握著你的右手,放心,別害怕。」(參:依41:13)

教宗說:「我們都體驗過爸爸、媽媽的愛撫。當孩子因驚嚇而不安時,他們會說:『別害怕,我在這裡;我愛上了你的弱小,我愛上了你的微不足道』。另外,『你也不要害怕你的罪過,我非常愛你;我在這裡就是為了寬恕你』。這就是天主的慈悲。」

教宗舉例說:「從前有位聖人做了很多補贖,然而天主卻要求他付出更多,直到有一天他對天主說,他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獻給天主的了,天主回答他說:『把你的罪給了我吧!』」

教宗評論道:「主耶穌願意承擔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罪、我們的疲憊。耶穌多次留給我們這樣的印象,祂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我是上主,握著你右手的你的天主,不要害怕你的弱小,別怕。我將賜予你力量。把你的一切都交給我,我將寬恕你,賜你平安。」

「當某件事不順利時,我們會非常緊張,心亂如麻,耐心全無。上主則說:『放心吧!你犯了一個錯誤,沒錯,但你放心。別害怕,我會寬恕你。把你的過錯交給我吧!』我們在答唱詠中重複的『上主慈悲為懷,充滿慈愛』,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弱小者。上主賜予我們一切,只向我們索求我們的貧苦、我們的弱小、我們的罪過,為的是擁抱我們,愛撫我們。」

最後,教宗說:「求主耶穌重新喚醒我們每個人和全體子民心中的信德,相信在祂心中的父愛和慈悲。願此信德也能讓我們以更加慈悲的態度對待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教會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 要以耶穌聖言為力量

blog_1448054115

教會不可貪戀金錢和權力,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她的力量與喜悅來自耶穌的聖言。教宗方濟各11月2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作出上述表示。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瑪加伯書上》,敍述以色列人在重新祝聖被外邦人和世俗精神所玷污的聖殿時所具有的喜悅。教宗從這篇讀經談起,評論了遭受劃一思想迫害的人的勝利。教宗說,天主子民歡慶喜悅,因為他們重獲了「自己的身份」。「慶祝是世俗不會做、也不能做的事!世俗精神至多讓我們消遣一番,熱鬧一下,而喜悅只能來自對神聖盟約的忠信。」

在福音中,耶穌在把商販趕出聖殿時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路19:46)這裡的情況類似於在瑪加伯時代世俗精神「占據天主位置」的情況,只是形式不同。

教宗說:「福音記載,聖殿首領、司祭長和經師改變了某些東西。他們走上了墮落之路,使聖殿遭受『玷污』。他們玷污了聖殿!聖殿是教會的圖像。教會總受到世俗的試探、權力的試探。這權力不是耶穌基督願意讓教會所擁有的權力!耶穌沒有說:『不,你們不能在這裡做這事。你們到外面去做吧!』祂說:『你們把聖殿當成了賊窩!』教會若走上了這條墮落之路,結局會很慘,非常可怕!」

教宗繼續說:「在教會內,始終存在腐敗的誘惑。當教會不再忠於主耶穌,不再忠於和平、喜悅與救恩之主時,就會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樣的事在福音中發生。這些司祭長和經師貪戀金錢和權力,他們忘卻了道。為了自我辯護,說自己是義人、善人,他們以嚴酷代替上主的自由之道。耶穌在《瑪竇福音》第23章中談了他們的嚴酷。這些人失去了天主的觀念,也失去了喜悅的能力、讚美的能力。他們不懂得讚美天主,因為他們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是貪戀世俗的一種形式,就如《舊約》中發生的那樣。」

經師和司祭痛恨耶穌。「耶穌沒有將司祭和經師趕出聖殿,而是將做生意的商販趕出聖殿。但是司祭長和經師勾結商販,其中有他們的『神聖的賄賂』!他們從商販那裡收取賄賂,他們貪戀金錢,敬拜這位『神聖的賄賂』。福音的言辭非常犀利,寫道:『司祭長、經師和人民首領設法要除掉耶穌』。同樣的事也發生在瑪加伯時代。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他們找不到什麼辦法,因為眾百姓都傾心聽祂』。耶穌的力量在於祂的話,祂的見證,祂的愛。哪裡有耶穌,哪裡就沒有世俗的位置,沒有腐敗的位置!這是我們每個人奮鬥的目標,這是教會每日奮鬥的目標:始終與耶穌同在,永遠與耶穌在一起,常常傾心聽祂,聆聽祂的話;永遠不要去另外一個主人那裡尋求安全。耶穌說過人不可事奉兩個主人,要麼天主,要麼金錢;要麼天主,要麼權力。」

最後,教宗說:「我們應該為教會祈禱,想想今天的眾多殉道者,他們為了不陷入世俗精神、劃一思想和背教,受難而死。今天的殉道者比教會初期還多!我們也祈求永遠不走上墮落之路的恩寵。墮落之路通往世俗,使我們陷入對金錢和權力的貪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