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職部部長:需要讓堂區走出去,尋找疏遠的人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0年7月20日,聖座聖職部公布《堂區團體的牧靈皈依,為福傳使命和教會服務》訓令,其中指出今天存在一種具體的危險,就是堂區成了官僚機構,關心的更是自我保護而非福傳。《訓令》邀請堂區更加關注新的貧窮形式。聖職部部長斯泰拉(Beniamino Stella)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強調《訓令》的普世幅度。

樞機表示,在西方世界中的司鐸短缺已經是一個客觀事實。但另一方面,堂區的範圍也發生了變化,這讓我們意識到必須超越傳統的堂區觀念。

「今天人們流動,常去所在地區的聖堂。因此,堂區團體的許多更新計劃和教區相關的調整已在進行當中。但確定這些調整的教會規範該當考慮到具有普世幅度的教會法典的準則。」

聖職部在《訓令》中強調,更新堂區結構需要以傳教使命為核心。斯泰拉樞機對此解釋道,我們不是一個公司的僱員,而是屬於一個團體,一個家庭。他說:

「我們的信仰意味著歸屬、相遇,以及朝拜天主的面容,這要求我們超越個人和家庭的需要,感受到我們的行動範圍應著眼於人類,這個人類比我們自家的庭園和範圍更廣泛。成為傳教的使徒意味著放下自己的故土和家庭,尤其放下自己的安逸生活,感覺到自己屬於上主,因此要把我們的寶藏與其他人分享,包括失去了價值感的人,以及需要重新與上主相遇、渴望祂臨在於自己生命中的人。」

《訓令》中也要求堂區克服將牧靈工作只限於自己區域內的觀念,寄望一種基於「走出去」動態的「整體牧靈」。斯泰拉樞機解釋個中的含義說:

「如果我們感到自己的信仰該當傳揚出去,我們看到的就不只是司鐸的住所和聖堂的牆壁,而是那些需要這信仰的人。堂區至今或許感到自己是需要守護和保護的殿宇和城堡。我覺得我們必須拔出鑰匙,敞開大門透透空氣,然後走到外面。」

「教宗方濟各屢次談到這種『走出去』的動態,這要求我們展望遠方、看到那些需要信仰的人,即青年和尋找天主卻找不到門路的人。堂區該當成為一個尋找的結構,司鐸、執事、奉獻生活者該當曉得走到外面。教宗常說要『與人相處』,這意味著懂得奉獻時間、發現與一同相處的人和家庭的富饒。」

樞機最後談到,這需要付出很大犧牲,因為我們眾人都喜歡遵行慣例和那令我們平靜、安逸和舒適的環境。但這不是信仰的動力。此外,堂區之間也需要彼此合作、協調禮儀時間。

「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堂區如同『團體生活』,『大家庭生活』。司鐸必須帶領這支走出去的隊伍,必須幫助自己的助手和家庭『留在外面』,去尋找疏遠的人。」

點擊閱讀《堂區團體的牧靈皈依,為福傳使命和教會服務》訓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職部公布司鐸培育新規則

2016年12月8日(聖母始胎無玷瞻禮日),聖職部公布了新的《司鐸培育基本規則》,標題為「司鐸聖召的恩典」。聖職部部長斯泰拉樞機(Beniamino Stella)強調,頒布這份新《規則》旨在重新推動司鐸培育,再度把培育工作置於中心地位。新《規則》是促進司鐸接受全人培育的有效工具。

斯泰拉樞機12月8日接受《羅馬觀察報》採訪,解釋新《規則》關於司鐸培育的指導方針。

他表示:「司鐸培育在於通過一段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行程,促使司鐸在人性、靈性、知識和牧靈上得到均衡發展。在新《規則》的編纂上,我們得到教宗方濟各訓導的鼓勵,以及他那具有靈修和先知性話語的啟發。關心司鐸及其培育是這位教宗治理教會的一個基本特徵。」

樞機強調:「在教會生活中創新從不離開傳統,反而融入傳統並予以加深認識。因此,新《規則》涵蓋了1992年的《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中關於全人培育的内容。新《規則》設法超越在過去形成的一些自動生效的規範,其核心就是提出一段全人培育的行程,藉此幫助接受培育者在各方面得以成熟,以及根據整個培育行程來作出最終評估。簡言之,為做一個好神父,除了通過所有考試外,更需要在人性、靈性和牧靈上達到成熟。」

為了使人徹底領悟新《規則》的思想,聖職部部長指明其中的三個要素。

首先是「人性」。

斯泰拉樞機表示:「我們需要具有以下特徵的司鐸:和藹可親、真實誠懇、内心自由、情感平穩、待人隨和、善於度福音勸諭的生活,但不生硬,也不偽善或逃避責任。」

第二個要素是「靈性」。

樞機指出:「司鐸不是一名宗教籌劃者或一名被祝聖的官員,而是一個熱愛基督的使徒,他的生活和牧職正是基於與天主的密切關係。」

第三個要素是「分辨能力」。

樞機提到:「不久前召開的耶穌會修會大會,教宗在那次機會上表明他的憂慮,即在修院内再度實施嚴格制度,與分辨具體情況不融洽。」

樞機重申:「新《規則》意欲接受的重大挑戰仍然來自教宗方濟各的教導:也就是培育具有遠見和分辨能力的司鐸。」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