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讓我們參與耶穌的痛苦之中

福音:若望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18:1-19:42

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我們在今天重新回顧了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讓我們在信德中陪伴耶穌走完他塵世的最後一段旅程,也是最痛苦的一段旅程。

我們聽到了群眾的呼喊,咒罵,士兵們的侮辱,聖母瑪利亞和婦女們的哀哭。現在一切都安靜了,讓我們沉浸在這個黃昏和今夜的寂靜中,沉浸在十字架的寂靜中,沉浸在死亡的寂靜中,來凝視十字架。我們眼前還剩下什麼呢? 只剩下一個被釘十字架的人,用依撒依亞先知的話說,一個被人受盡侮辱,被人遺棄的苦命人,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就讓我們參與耶穌的痛苦之中。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同情、憐憫,而是用生命來參與耶穌的痛苦。記得我們堂區的一位教友和我分享,她說當她必須和先生分開的時候,她內心非常的痛苦,感到背叛。於是她拿起聖經來祈禱,正好看到耶穌山園祈禱這段。其中一句話,耶穌說,我憂悶的要死。她說那一刻,才知道什麼叫做憂悶,看到耶穌被背叛才知道背叛原來是內心撕裂的痛。除非我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參與耶穌的苦難,否則我們不會了解祂對我們的愛是多麼的深。除非我們用生活中的痛苦去經驗耶穌的十字架,否則我們不會明白天主的慈悲。 這個黃昏和這個夜晚讓我們凝視著耶穌,凝視著祂臉上的痛苦,帶上我們各自的痛苦來和耶穌的痛苦結合。那時我們才會明白什麼叫做他受了創傷,我們便得到了痊癒。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不要害怕凝視痛苦,因為在耶穌的痛苦中我們會發現治癒。因為明天我們就會看到他會戰勝痛苦和死亡。 最後一段耶穌現象給聖女傅天娜的一段話,送給大家。耶穌對傅天娜修女說:「我的女兒,要常常默想我為你所受的苦難,那麼,你為我所受的痛苦,便算不了什麼。當你默想我的悲慘苦難時,最令我高興。要把你小小的痛苦,與我的悲慘苦難結合,如此,你的痛苦在我的君王威嚴前,就有無限的價值。」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支持聖地基督徒團體 聖週五為聖地捐獻

按此為聖地作捐獻

自十七世紀,聖座便已號召世界各地信友,在「耶穌受難日」為聖地各朝聖地點以及巴勒斯坦的基督徒捐款。目前聖地正經歷最困難的時期,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刻嚴峻,極度需要普世基督徒向他們伸出援手,親切表達弟兄姊妹休戚與共的情懷。

自去年10月爆發了以哈戰事,整個聖地已經失去了朝聖者的參訪,當地基督徒失去工作,經濟陷入困境,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懇請各地基督徒努力為聖地的和平祈禱,相信只有天主的恩寵能夠改變人心,由戰爭衝突轉為交談、和好與和平。巴頓神父也呼籲提供經濟援助,特別在「耶穌受難日」慷慨地為聖地捐獻。

讓我們盡己所能,使這一天成為普世教會對耶路撒冷母親教會表達真誠而實際關心的日子。

轉載: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相關資訊:

教宗致函聖地天主教徒:感謝你們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教宗主持聖週五紀念救主受難禮儀

圖片:Vatican Media

普世教會於4月7日聖週五紀念基督的苦難,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下午5時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救主受難日禮儀。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在禮儀中講道,約有四千名信徒參加了禮儀。

坎塔拉梅薩樞機在講道中的省思,以西方流行有關天主之死的各種講述為起點,指這些思想為虛無主義,並警告人們當心,不要陷入這個漩渦中,因為它是精神宇宙一個真正的「黑洞」。

按此閱讀英語講道內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週五拜苦路禮儀:受苦者從羅馬鬥獸場發出祈求和平的吶喊

圖片:Vatican Media

戰爭、不公義、貧窮、暴力痛苦的吶喊與和平、永遠不再有戰爭、對話、希望、歸依、寬恕的呼求交織,瀰漫了在羅馬鬥獸場舉行的拜苦路禮儀整個過程。天還未全黑,2萬多身穿冬衣手持蠟燭的參禮人士,已經把鬥獸場附近的帝國大道擠得水洩不通。禮儀在西斯汀聖堂歌詠團的“天主的羔羊”歌聲中開始。這個紀念基督走向哥耳哥達山受苦受難事跡的拜苦路禮儀,今年由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主持。這是由於教宗方濟各日前因支氣管炎入院就醫剛出院不久,不宜在寒冷的夜晚舉行露天活動。但他雖然身在住所,卻在精神上全場陪伴信友們參與禮儀,和他們一同祈禱。

今年的拜苦路禮儀也和往年一樣,通過電視和廣播電台向全球各地轉播。德多納蒂斯樞機在結束禮儀時,衷心地向天主說出14句感謝詞,感謝天主在人們犯罪、忤逆、作惡時沒有遺棄人類。而這些惡行的受害者正是今年苦路默想的撰寫人,他們以自己的痛苦經歷作了見證。這些不同種族、宗教的人,有些目睹了自己的子女、父母在炮火中喪生,有些身心遭受了暴力蹂躪,有些在衝突中失去家園,被迫擠上小船在海上漂流失去生命,或是流落在沙漠、沼澤中受苦,或是被趕進營中受酷刑。

分享這些痛苦經驗的,是些幸存下來的寡婦、難民、孤兒,在利比亞被施苦刑的難民們、巴爾乾半島戰爭中受迫害的神父們。被侵略國和侵略國的年輕人都哭訴他們的喪親之痛;若瑟夫和約翰遜這兩名16歲和14歲的少年說,他們只希望能夠玩耍和上學,卻被迫要在擁擠的營中生活。此外,還有為人父母的人,年輕的和年邁的人,神父、修女、傳教士們,他們都因自己的悲慘經歷和目睹親人被地雷、刀槍、仇恨所傷所害,而忍受共同的苦痛。正如苦路第五處默想的撰寫人說的:“只需經驗一次,便永遠不會忘記。”

這一切都令人們熱切渴望和平,而“和平的呼聲”也正是教宗方濟各所選定的主題。這是來自中東、非洲、亞洲、烏克蘭……的呼聲。東南亞的信友在默想中講述他們的故事說:“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我們卻被衝突這個十字架壓碎……。”這些受苦的人在敘述本身的痛苦的同時,也祈求天主賞賜希望、對話、歸依、寬恕的恩典。

在拜苦路禮儀中舉十字架的人士,也是一些戰爭、暴力的受害者,他們是戰爭和暴力的痛苦遍布全世界的記號。他們中有來自中美洲的青年和逗留在羅馬的難民。進行苦路第十四處時,一名圍著代表烏克蘭顏色圍巾的俄羅斯青年,在默想馬里烏波爾青年的見證中,舉著十字架前行。在場的背負痛苦十字架的人中,最年幼的,是一名僅數個月的女嬰,她和懷抱她的母親、舉十字架的父親,一起走了第十一處苦路。

整個拜苦路過程是在充滿虔敬的氣氛中靜默地進行。禮儀在主禮的德多納蒂斯樞機誦念謝主恩的十四句禱詞後結束:“感謝主耶穌,因祢在我們的黑夜中點起了光,使我們間的分歧得到和解,所有人成為弟兄姐妹,成為同一天父的子女。”所有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不屈不撓地背負人類痛苦的十字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週五網上避靜:耶穌的愛【國語】

耶穌的愛

我們知道,教會真正的魅力是耶穌。而耶穌的魅力就是他的愛,他的不帶條件,不計代價的,一個恢弘的那麼一種愛。在耶穌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當中,我們都可以看見愛的影子。在這裡歸納了十五個方面。

一:赦免的愛

耶穌聖言降生成人將天主的大愛,彰顯在我們這些不可愛,不配愛的罪人身上!他愛一切被罪轄制,被法律控告,被他人輕蔑,也被自己的罪疚感折磨的可憐人。罪人本是應該定罪的,但是耶穌卻無條件地赦免他們。

二: 饒恕的愛

伯多祿曾經問耶穌說:我弟兄得罪我,我要寬恕他多少次?七次,可以嗎?瑪18:22 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三: 擔當的愛

就是耶穌擔當我們的罪,擔當我們的死。當耶穌將各式各樣的罪人們,這些罪人都是被法律所追討的罪人,一個個都攬在自己懷裡的時候,法律的強大火力,就全部集中在耶穌身上。

四:捨命的愛

耶穌擔當到一個地步,他可以為我們捨命。當時他被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猶太人嘲笑他,說你救了別人,救你自己吧。他正是因為他要救別人,所以他不能救自己。

五:憐憫的愛

雅各伯2:13憐憫必得勝審判。意思就是說,該判你罪,判你刑,判你死的時候,卻因著憐憫不判你了,這就是憐憫必得勝審判。

六:包容的愛

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一個村子拒絕接待耶穌,門徒說,要不要我們吩咐天火降下來燒了他們。耶穌這個時候不但不誇他們,而且責備他們,你看看耶穌這個包容,一點都不計較。

七:服侍的愛

谷10:45 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

八:體貼的愛

當耶穌臨近耶路撒冷的時候,遠遠地眺望它的時候,他心裡所體貼的不是自己,而是耶路撒冷。

九:理解的愛

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也知道伯多祿會三次不認他,三次跌倒,但卻一點也沒有責備伯多祿,反倒鼓勵他。

十:忍耐的愛

到底有多大的愛心才能支撐他這麼超常的忍耐!被毒打,被唾棄,被嘲笑,被誣陷,被扒光衣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從頭到尾,沒有用自己的大能保護過自己一次,沒有反擊過一次,沒有傷害過敵人一次。

十一:應允的愛(祈求的愛)

瑪7:8 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十二: 告誡的愛

天主從來都是把前因後果都告訴你了,聖經從來都是這樣,你查聖經你發現,天主說一件事的時候,他會把後果告訴你,把答案告訴你。

十三:根本的愛(信我)

耶穌是抓住根本,從根本上愛我們,就是說,你們要信我,不要跌倒。

十四:絕對的愛

耶穌一些似乎不是愛的言詞,實際上是在表達一種絕對的愛,或者是在表達愛的絕對性。抵擋耶穌的愛,就是抵擋天主,與耶穌的愛為敵,就是與天主為敵。沒有耶穌的愛,就是沒有天主。

十五:永恆的愛

我覺得對地球上這些人生的跋涉者,對我們這些找不到出路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耶穌得永生的承諾更能安慰我們。有些人不怎麼關心永生這件事,我相信這不是真的不關心,只是絕望的太久,麻木了,放棄了。耶穌臨走之前,留下一份永生的承諾,就好像硬往每個人懷裡塞了一份美好的盼望!

通過以上的分享:讓我們領悟到基督的愛是怎樣的寬、廣、高、深。

在烏克蘭的教宗特使:面對戰爭的摧殘,沒有言語,只有信仰

2022年4月15日(聖週五),在烏克蘭擔任教宗特使的克拉耶夫斯基樞機(Konrad Krajewski)在博羅江卡(Borodyanka)附近的一個亂葬崗上祈禱。(CNS photo/Vatican Media)

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Cardinal Konrad Krajewski)繼續在烏克蘭探訪基輔和其它地方,將教宗方濟各和教會的臨在帶給因目前戰爭而受苦的人,並按照教宗的願望,與烏克蘭人分享逾越節三日慶典的重要時刻,直到復活主日。

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在4月14日聖週四主持了主的晚餐彌撒,並舉行了濯足禮。4月15日(聖週五),他與聖座大使庫爾伯卡斯(Visvaldas Kulbokas)總主教一起,在遭戰爭破壞最嚴重的一個地區博羅江卡,帶領了感人的公拜苦路。

樞機在回基輔時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說:「現在,我與聖座大使,從這些對世界上每個人來說都很艱難的地方返回基輔。我們在那裡再次看到了許多死者和一個埋葬了至少有80人的墳墓,被埋葬的人連姓名都沒有。」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接著表示:「面對這情景,沒有眼淚,沒有言語,幸好有信仰。我們現在是在聖週,今天是聖週五,在這一天,我們可以與耶穌一起、與祂一起在十字架上,因為聖週五之後是復活主日。或許祂將用祂的愛向我們解釋一切,並將改變一切,也改變我們的心,改變這些天來我們承受的痛苦,尤其是在今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烏克蘭資訊

基督受難日禮儀:耶穌與比拉多的對話

2022年4月1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週五主受難日禮儀,約有3500位信友參禮。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樞機在禮儀講道,以耶穌與比拉多的對話為省思的中心(參閱:若十八33-37)。

樞機說,耶穌通過比拉多的詢問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對話。「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試著將比拉多引到一個「更高的層面」,看看他是否還一直重複別人的指控。祂問比拉多,「這話是你自己說的,或者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參與:若十八34)。耶穌接著向比拉多說,祂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祂來到世界上是為給真理作證。這句話表明,祂在開始塵世的生活之前就已存在。

坎塔拉梅薩樞機解釋道,在對話中,耶穌將比拉多看作是需要光明和真理的人,祂更關心比拉多的命運而非自己的命運。耶穌提到真理時,願意引導比拉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超越與猶太人的暫時爭論。可是,從耶穌的言辭中比拉多模糊地預感到奧跡的存在,他嚇到了,因而選擇了寧願結束對話,自言自語地詢問“什麼是真理,便離開了。

教宗府講道神師在講道中,也談到「什麼是真理」。樞機籲請信友們不要像比拉多那樣,詢問「什麽是真理」卻不求得答案就離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重要,它關係到知道我們為什麽活著還是行屍走肉!

此外,樞機也表示,我們今年是在離此不遠的轟炸和爆炸聲中慶祝復活節。為此,應使刀劍鑄成鋤頭,將槍矛製成鐮刀(參閲:依二4)。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福音分享
「新的開始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五,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大家都知道教會今天邀請我們去守齋,不過,這個守齋不是單單一種克己,而是一種期待。今天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不是一個喪禮,而是我們記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因祂的苦難為我們帶來了復活。

有很多人看到耶穌的痛苦時都會問,「為何好人會被人殺害?為什麼會這麼殘酷我不公義?」不過,值得我們在今天的福音中留意若望,他如何去看耶穌基督的死亡。他用一個富於靈性和深入的角度來看待耶穌的死亡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耶穌的死亡使我們成為一個新人、一個自由的人。

我們記得當耶穌斷氣的時候,士兵拿着長矛刺透祂的肋膀,立即流出血和水。這個血和水就象徵了聖洗聖事和聖體聖事。同時,也因為耶穌的血和水,令教會在那個時候誕生。所以,耶穌的死亡在表面上看是充滿痛苦、殘忍和絕望,不過,為我們有信仰的人,我們知道這是新的開始,是我們生命的變化,使我們整個生命得到提升。

若望原本開始寫的時候是若望福音,不過,慢慢地他描寫耶穌和聖母所愛的門徒,若望在當中將他自己的角色隱沒了,因為他覺得只有耶穌的愛,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真實,使他對耶穌的愛更加深更加遠。

讓我們學習若望,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面對困難時有一種新的看法,是來自天主和信仰的看法,就好像一位傳教士,他在星期五的時候與原住民分享信仰,他說:「主啊!我們面對着祢的死亡,來到你的面前,我們張開自己雙臂,擁抱所有受苦的人,懷着一顆謙卑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全心全意地歸向天父,求祢以祢的愛充滿我們。」這位傳教士當他說完這個禱文後,隨即他就面對着生命的危險,奉獻了他的一生。不過,他並沒有後悔。因為就算面對不公義和痛苦,在天主的愛和幫助下,我們都能使我們的生命和天主的關係一步一步提升。讓我們善度這個救主苦難聽日子。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進教之佑驛站: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福音反省

若18:1-19:42
若望福音的耶穌受難始末

– 耶穌被捕

– 耶穌面對亞納斯,伯多祿三次否認門徒身份

– 耶穌受比拉多審判

– 宣判死刑

– 耶穌被釘十字架

– 斷氣而死,肋旁流出血和水

– 耶穌被埋葬

反省

《下跪 · 跪下》

其實「下跪」之意,包含人們捉襟見肘,在人地事物中顧此失彼,左支右絀、左右支絀,勢必「跪低」下跪屈服之意。但是跪下卻是形影不稱、相形見絀、在人前綽綽有餘、綽有餘裕、應付自如之意。那麼今天誰在下跪道歉?誰不知跪下臣服?真值得反思。

試問天地君王竟然紆尊降貴,在百姓中成了眾僕之僕,甘願在人前下跪,接受人們的凌辱、毀容,活得不似人形?

對他而言,無論諸般民族、眾多君王皆三緘其口,無言以對。論「查家宅」,他不顯示自己的榮華,論富貴,他從來沒有表露自己的身家。他不惜犧牲,拋棄自己的俊美、儀容,在人前沒什麼值得戀慕的地方。

他簡直自認是個苦命兒,受人唾辱,竟然在人前一貧如洗,身無分文。他未得人憐惜,卻願在人間肩負各種痛苦,受盡委屈受盡折磨。

他對人的憐憫,為醫治我們的悖逆、執迷不悟。我們正是迷失了的羊,沒了方向,他卻甘願充當一隻沉默羔羊為我們贖身。他願在人前逆來順受,準備代宰。他的緘默,戰勝我們的吶喊咆哮;他被送命,釋放了我們諸般罪過、暴行及謊言。他的步伐,迎接我們重獲自由和正義;他的交付,為我們取得贖價。他的致命,使我們重見天日;他的死亡,使我們重生;他的枷鎖,為我們解除罪犯之名,和一切冤獄。(參閲依撒意亞先知書52:13-53:12)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聖週五特備節目:默想耶穌被埋葬及夜禱

聖週五特備節目
「默想耶穌被埋葬及夜禱」

首播詳情
日期:4月15日(聖週五)
中港台澳時間:晚上8時
加拿大東岸時間:早上8時
加拿大西岸時間:清晨5時
【設有網上重溫】

按此下載禮儀小册子

 

【鹽與光傳媒資訊】耶穌受難日是為紀念救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捨生救贖,天主教會通常會按照傳統在聖週五下午三時舉行紀念耶穌受難的禮儀。有別於此,是次晚間禮儀特别記念耶穌的聖死及被埋葬。這個禮儀節目是由來自在俗方濟會的兄弟姊妹組成的「方濟·友約」團體及香港本地聖樂團 “Vox Antiqua”一起合辦,帶領默想的神師是譚錦榮神父(香港教區)。

這個製作的特別之處是與基督新教的兄弟姊妹一起合作,製作團隊包括《影音使團》及《創世電視》,節目除天主教版本外,同時也有一個基督教版本。

感謝主辦單位的提供,《鹽與光傳媒》將同步於網上播放。

這個禮儀將分為兩個部份:

(一)「默想耶穌被埋葬」,透過聆聽讀經、講道及聖樂獻唱,來進入基督受難的奧跡;

(二)「合唱夜禱」,詠唱教會的傳統時辰頌禱來作結。

在善心人士的支持下,此製作才得以完成。譚錦榮神父及團隊特別鳴謝所有恩人和為他們祈禱的每一位。

請大家細心欣賞及靜心默想主耶穌的苦難,祂為愛我們而犧牲的事蹟。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