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八日聖經反省章節與祈禱文 第二天 (1月19日)

八日聖經反省章節與祈禱文

第二天

「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裡?」(瑪二 2)

―謙卑的領導者瓦解藩籬,以愛成就―

讀經

耶廿三 1-6 「叫他執政為王,斷事明智。」

詠四六 「消滅戰爭直達地極。」

斐二 5-11 「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把持不捨的。」

瑪廿 20-28 「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

省思

耶肋米亞譴責以色列的昏君,在他們的治理下,以色列人民四分五裂,流散各地。這些領導者摧毀國家,迫使人民流亡異地。相較之下,上主應許有位王要「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並聚集四散的羊群。

這世界盼望良善的領袖且不停尋求能符合這願望的人,但如何能找到這樣的領袖?唯有在基督身上我們才能看見君王的風範或合乎天主心意的領 。我們蒙召跟隨基督,也是為了在所處的世界和 教會中效法基督的僕人領袖,在基督內,我們遇見 的是一位不拆毁和分裂,是為了榮耀天主的名號, 而建造及修復之人。基督的領導不追逐私利,也不使用武力,相反地,祂是賦有憐憫又謙卑的僕人,不濫用自已與天主等同的地位,祂來是要服事人, 不是受服事,基督召叫祂的跟隨者也要這樣做。

現今中東局勢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缺乏公平與公義,全世界亦是如此,但我們有不被動搖 的盼望,即使「外邦喧嚷,列國動搖」。

無論是世界或教會的領袖都有責任把天主的子民聚集起來,而不是使他們四散或分裂。世界及教 會中的爭端皆由追求權勢地位和一己之利所造成, 但基督徒越能全心全意地效法基督的僕人領導,就 越能消弭世界和教會中的爭端。當我們為了全人類的福祉努力實踐公平、正義及和平,也是以謙卑的 方式見證耶穌是牧人也是君王,進而吸引人來到祂 的身邊。

禱詞

上主,唯有祢是我們的避難所及力量,我們榮耀祢,因祢是公平與正義的天主,我們在祢面前承認我們戀眷世俗的領導方式。請幫助我們不要在權貴的皇宮中找尋主耶穌基督,而要在簡樸的馬槽裡尋覓祂,並效法耶穌的溫柔,激勵我們空乏自己, 在順服中服務彼此。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阿們。

來源: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員會

按此下載
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祈禱手冊及閱覽更多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週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谷3:1-6

那時,耶穌來到會堂。那裡有一個人,他的一隻手枯萎殘廢了。有些人監視耶穌,看祂會不會在安息日治好這個人,他們好能告發祂。耶穌對那有一隻枯手的人說:「你起來,站到中間!」然後祂問他們:「在安息日,符合法律的是行善或作惡?救人或殺人?」他們一聲不響。耶穌怒目看著他們每個人,心中非常難過,因為他們冷漠無情。於是祂對那人說:「伸出手來!」那人伸出他的手,手就痊癒了。法利塞人一出去,立刻和黑落德黨人商議怎樣陷害耶穌,要消滅祂。

反省

《慈 · 悲》

今日馬爾谷福音中提及的枯手人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夾心人」,基本上,他失去一切權力和地位,在人前沒有任何自由和自主,如今遇到主耶穌,原本是他莫大的福音,豈料也要面對現實,可謂困難重重。

誠然,耶穌是天主所派遣的,應該在猶太人中有至高的權威。可是,他卻能放下身段,不講求階級和局限而體察民情,向這位牯手人招手和施以憐憫之心。

反之,法利塞人的領袖們卻以階級為重及制度為準,以事言事,竟然對這個「傷健人士」毫不動情,反而以理性冷血的理由批判耶穌。他們的深謀遠慮,祇是假借安息日為題而想陷耶穌於不義。

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耶穌就當眾人面前「含怒環視他們,見他們的心硬而悲傷」,一個是「慈善」的象徵,另外一個是「悲哀」的象徵。

試想這樣的「慈」與「悲」對立面,會不會在今天的社會、教會、公司等機構中繼續呈現出來?而一個領袖不願釋除自己任何階級而成為「眾僕之僕」?他們會不會再次被耶穌形容為:「漆白的墳墓」,或「狡猾如蛇蠍」?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八日聖經反省章節與祈禱文 第一天 (1月18日)

八日聖經反省章節與祈禱文

第一天

「我們在東方見到了祂的星。」(瑪二 2)

―激勵我們,使我們進入祢完美的光芒中―

讀經

匝四 1-7 「我看見,啊!一座純金的燈台。」

詠一三九 1-10「祢的右手還在那裡扶持着我。」

弟後一 7-10 「這恩寵…現在藉我們救主耶穌基督 的啟示而顯現出來。」

若十六 7-14 「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祂要把你 們引入一切。」

省思

在脆弱與不安的世界中,我們尋找一道光,遠 方的一道希望之光。我們在邪惡的包圍中,盼望良 善到來。我們尋覓心中的美善,卻因一時看不見希望,而被自我的軟弱淹沒。然而,我們的信心寄託在我們所朝拜的主。祂的智慧使我們能期盼神的介入。我們未曾預料天主的介入竟會以人的樣貌出 現,也未曾想過上主自己就是我們中間的希望之 光,這完全超乎我們的期待。天主賜給我們的恩惠是「聖神的力量與愛」。我們依靠天主聖神進入祢完 美的光芒中,而非依靠自我的能力。

在人性的黑暗中,東方之星閃耀出光芒。我們 看見那光穿透隔閡人的黑暗深淵。東方之星不只在 歷史的關鍵時刻照耀著,也持續引導並改變歷史的面貌。自那星辰第一次出現至今,世人因基督跟隨 者的生命見證看見聖神所啟發的渴望。這些都見證了天主的旨意,以及聖神的臨在。儘管歷史興衰、環境變遷,復活的主在歷史的長流中繼續照耀,猶如燈塔般指引世人進入那完全無瑕的光中,勝過隔 閡我們的黑暗。 我們要祈禱,邁向合一,跨越那隔閡我們的黑暗。

禱詞

上主,請照亮我們的道路,讓基督之光在我們前方引導,啟迪我們並居住在我們內。請指引我們 發現心中的小馬槽,因那偉大的光輝仍在沉睡。光 的創造者,感謝祢賜下永恆之星──耶穌基督我們 的救主。願祂成為我們朝聖之旅上的燈塔,醫治 人與人之間的分歧,吸引我們更靠近基督的光, 讓我們在耶穌裡找到合一。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 主基督。阿們。

來源:宗座基督徒合一委員會

按此下載
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祈禱手冊及閱覽更多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谷2:23-28

有一次,正當安息日,耶穌從麥田裏路過,他的門徒在行路時掐食起麥穗來。法利塞人向耶穌說:「你看! 他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許做的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從未讀過:達味在急迫中和同他一起的人,在饑餓時所作的事嗎﹖當厄貝雅塔爾作大司祭時,達味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除祭司外,誰也不許吃的供餅,並且還給了同他一起的人﹖」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了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反省

《身心靈在主日更新》

基督徒在每個主日慶祝安息日,就是希望透過紀念主耶穌的復活,一整個星期的活動就能重新找到原有的方向和意義。用一個超越人生的真理-耶穌的復活-來開始一週的忙碌,上主會帶領我們找到希望,找到肯定和平安。人生不僅是一天過一天的勞苦而已,而是朝向復活的境界;每一滴勞苦都在主內有其意義,而它們也成為了我們靠近主的階梯。最重要的,讓我們的身心靈在主的日子安息,就是允許祂對我們說話。這就是我們要聽的聲音。要聽這聲音,我們要特別努力找尋單獨一人的時間、安靜、用心去聆聽。」

主耶穌,祢的話是我們生命的源頭,祢的臨在是我們所渴望的陪伴。請教我們選擇排出萬難,允許自己安息在祢內。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主持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閉幕禮

圖片:vatican.va

教宗禮儀處日前公布,教宗方濟各將於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這一天的羅馬時間下午5時30分,在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主持晚禱,結束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祈禱週的主題是「我們在東方見到了祂的星,特來朝拜祂」(參閱:瑪二2)。去年,教宗因坐骨神經痛復發沒有親臨現場主持禮儀,由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Kurt Koch)樞機代勞。

1月18日至25日舉行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由中東教會理事會選定,以回顧三位賢士的經歷。在這祈禱週中,所有團體都受邀從能夠説明總主題的特殊方面進行反思。

祈禱週中每天都有一個反省的標題,比如,「我們見到了祂的星、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這些話使耶路撒冷所有居民,尤其是黑落德驚慌起來、你白冷……你決不是最小的、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又出現在智者面前、他們看見嬰兒和祂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祂、他們給祂奉獻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以及他們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下載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祈禱手冊

 

教宗訪談:聖若瑟與今日父母親及子女的關係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大聖若瑟年已於去年12月8日閉幕,但教宗方濟各對這位聖人的關注和愛戴並未結束,而且從去年11月17日起又以新一輪的要理講授省思這位普世教會的主保的形象。《羅馬觀察報》和《梵蒂岡新聞網》近日聯袂採訪了教宗方濟各,請他談談大聖若瑟與今日父母親及子女的關係。

教宗宣布了大聖若瑟年,並寫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而且在要理講授中正在談論若瑟這個人。那麽大聖若瑟對教宗意味著什麽?

教宗首先談到大聖若瑟對他的影響,說:「我從不隱瞞我與大聖若瑟有一種共鳴的感覺,相信這是來自我的童年和我所受的教育。我素來都對大聖若瑟懷有一種特別的敬愛,因為我認為他以美好和特殊的方式呈現出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所應有的基督信仰。的確,若瑟是個普通的人,他的聖德正在於透過必須活出和面對的順境和逆境而成聖。」

教宗解釋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瑪竇和路加的記述中,大聖若瑟是救恩史開啓時的一個重要人物。事實上,耶穌誕生時的處境很困難,充滿阻礙和問題,甚至受到迫害,而天主為讓祂的聖子誕生在世界上,將瑪利亞和若瑟放在祂身旁。如果說瑪利亞使道成肉身的聖言來到世界上,若瑟則是維護、保護、養育和使祂成長的人。」

「在若瑟身上,我們看到困難時期的人、具體的人、懂得負起責任的人。在這層意義上,大聖若瑟具備兩個特徵。一方面,他明顯的靈性在福音中藉著夢境的故事顯露出來;這些敘述證明若瑟具有懂得聆聽天主在他心中説話的能力。唯有祈禱、善度靈性生活的人,也才曉得在我們内的許多聲音中識別出天主的聲音。」

「另一個特徵是,若瑟是個具體的人,即以極强的實際能力應對困境的人,在困難和阻力面前,他從不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而總是秉持採取行動、予以回應的觀點,信靠天主,以具創造性的方式找出解決之道。」

在目前的嚴重考驗中,再次注視大聖若瑟具有特別意義嗎?

教宗表示:「我們處在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困難時期,許多人在受苦,許多家庭處於困境,許多人被死亡的焦慮困擾著,看不到前途。我想到,正是在如此艱難時期我們需要有人鼓勵、幫助和啓發我們,好能知道應對這黑暗時刻的正確途徑。若瑟是在黑暗時期的光輝見證人。這就是為何在此時將目光投向他,好能重新找到道路。」

教宗方濟各的牧職是於3月19日開始的,那天是大聖若瑟慶日。

教宗談到這個關係,說:「我認為在某種形式上大聖若瑟願意告訴我,他會繼續幫助我,在我身旁,而我也能繼續把他當作一個可以交談、可以信靠的朋友,請他轉求並為我祈禱。當然,這種來自諸聖相通功的關係並非只為我一個人存在,也能幫助許多人……諸聖相通功不是一種抽象的共融,而是具體的,呈現在一種具體的關係上,且有具體的結果。」

《羅馬觀察報》在大聖若瑟年每月介紹《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的專欄中,將若瑟的生活和今日身為父母親和子女的生活交叉著談論。今天做子女的,就是明天的父母親,他們能從與大聖若瑟的交談中得到什麽呢?

教宗表示:「做父親不是天生就有的,但衆人生來就是子女。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第一件事,即我們每個人無論在生活中是什麽角色,首先都是一個兒子、託給來自一種重要關係的某人照管、這人使他成長,是好是歹管教著他。有這個關係,承認它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就是明白有一天,當我們對某人的生活負責時,也就是當我們必須行使父親的權利時,我們將可能首先帶著我們個人的經驗。」

「因此,重要的是能够對這種個人經歷進行反思,以便不重複同樣的錯誤,並珍惜我們所經歷的美好事物。我深信若瑟與耶穌的父子關係對耶穌的生活産生了如此大的影響,以致在祂未來的宣講中充滿了從自己的父親獲取的圖像和參照點。例如,耶穌說天主是父親,這不能不讓我們想到那是祂個人在人性上體驗的父子關係。這説明若瑟的父親角色做的非常好,以致耶穌在這人的慈愛和父親身份中找到對天主最美的描述。」

教宗接著解釋:「我們可以說,今天的孩子將成為明天的父親,他們應該詢問自己,他們的父親是怎樣的,他們願意成為什麽樣的父親。他們不應該讓父親的角色成為偶然的結果,或僅僅是過去經驗的結果,而應有意識地决定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對一個人負起責任。」

《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的最後一章談到大聖若瑟如同影像的父親。他知道自己該當臨在,但讓兒子自由地成長。在一個似乎只獎勵那些占據空間和知名度的人的社會中,這可能做到嗎?

教宗說:「愛,不僅是父愛,其最美的特徵之一乃是自由。愛總是産生自由,愛决不能成為監獄,成為占有。若瑟向我們展示了他照顧耶穌卻不曾占有祂的能力。他從未想操縱耶穌,也從未有意讓祂離開祂的使命。我認為,這對檢驗我們愛的能力,以及懂得退後一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宗進一步解釋:「一個好父親懂得在適當的時刻退下,讓兒子能以他的美好、他的獨特性、他的選擇,以及他的召叫呈現出來。基於這層意義,在各種親情關係中,需要放弃從上强加給一種形象、一種期望、一種知名度的願望,它完全而且總是用過度的突出表現來填充場面。」

「若瑟的全部特徵在於曉得將自己放在一邊,這種能退居二線的謙卑也許是若瑟愛耶穌的最決定性的一面。在這層意義上,他是個重要人物,我敢説在耶穌的傳記中是個不可缺少的人物,這正是因為,到了某個時刻,他知道從舞台上退下,讓耶穌能在祂全部的召叫、全部的使命中發光。」

教宗因此邀請衆人:「對照若瑟的形象,我們必須詢問自己,我們是否曉得退後一步,允許他人,尤其是那些託付給我們的人,在我們身上找到一個參考點,而不是一個阻礙。」

教宗多次揭露今天的父親身份陷入危機。為重新使社會上如此重要的父子關係獲得力量,我們能做什麽,教會能做什麽?

教宗談到:「我們一向把教會當作母親,因為教會的母親身份就是施予慈悲,這個愛不斷地賦予生命。寬恕與和好則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因為我們又獲得另一次機會。但我們該當有勇氣說,教會不僅是母親,同時也是父親。教會蒙召履行父親但不是家長式的職責。」

「當我談到教會必須恢復這父親的面貌時,我指的正是父親有能力為子女創造條件,讓他們負起自己的責任、運用自己的自由並作出選擇。如果說,慈悲能醫治我們、使我們痊癒、使我們得到安慰和鼓勵,另一方面,天主的愛不只限於寬恕和治愈,也敦促我們做決定,划向深處。」

在這疫情時期,人們更加恐懼,有時恐懼似乎使這一推動力限於停頓狀態……

教宗承認:「在這個歷史時期,人們無法在自己的生命中做決定。年輕人往往害怕做決定、做選擇,以及去冒風險。教會不僅要表明是或非,尤其也要鼓勵人作出重大決定。每項決定總是產生後果和風險,有時因害怕這些後果和風險,我們就癱瘓在那裡,無法做任何事、任何選擇。」

「一個真正的父親不對你說一切都將順利,而是說,即使你的處境將不會順利,你也能面對並有尊嚴地活出那些時刻,那些失敗。正是在跌倒和軟弱的經歷中,能看出一個人的特性。」

對教宗方濟各而言,靈性上的父親身份很重要。司鐸如何能成為父親?

教宗回答說:「父親身份不是一件能預料的事,父親並非生來就是。同樣,司鐸並非生來就是父親,而必須一點一點地學習做父親,首先承認自己是天主的兒子,然後也是教會的兒子。我們的信仰總是經由與某個人的關係而接受的,基督信仰不是從書本上或簡單的推理就能學到的事,而始終是一種存在的轉化,透過所建立的關係來實現。

這就是說,我們的信仰經驗總是來自某個人的見證。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是以何種方式表達對這些人的感激之情,尤其是,我們是否保留了那種批判的能力,懂得分辨在他們身上可能存在的不良的東西。靈性生活與人性生活沒有什麽不同。

在人性上,如果說一個好父親,是因為他幫助兒子成為他自己,使他盡可能有自己的自由,並鼓勵他作出重大的决定;同樣,一個好的靈性父親,是因為他不取代託付給他的人的良知,不是在回答他們心中的詢問,不是對託付給他的人的生活發號施令,而是以謹慎的態度且明確地指出道路,提供不同的解讀線索,幫助他們進行分辨。」

為加强這種父親身份的靈性幅度,今天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麽?

教宗回答說:「靈性上父親的身份常是一份恩典,尤其出自經驗。一個靈性父親能分享的並不在於他的理論能力,而更是他的個人經驗。唯有如此才能對一個弟子有益。在這個歷史時刻,我們感到急需要建立具有意義的關係,我們可稱之為靈性上的父子關係,但請允許我說,也是靈性上的母子關係,因為這陪伴的角色並非男性或司鐸的一個特權。

有許多了不起的修女、許多女性奉獻生活者,也有許多男女平信徒具有豐富的經驗,能夠與他人分享。在這層意義上,在這個歷史時刻,靈性關係是必須更加努力去重新發現的一種關係,絕不可將之與其它的心理學或治療方法相混淆。」

新冠疫情的悲慘後果之一是許多父親失去了工作。教宗要對這些處在困境中的父親說什麽呢?

教宗表示:「我非常關心這些家庭、這些父親和母親的悲慘處境,他們正經歷著極度的困難,尤其因疫情大流行而加重。我相信,那種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麵包的痛苦,以及感到對他人的生命負有責任的痛苦,是不容易面對的。在這層意義上,我的祈禱,我的關懷,以及教會的所有支持都是為了這些人,為了這些最弱小的人。

但我也想到逃離戰爭的許多父親、許多的母親、許多家庭,他們在歐洲和其它地方的邊界被拒絕,生活在痛苦和不義的情况下,沒有人認真對待或故意予以忽略。我願意對這些父親、這些母親說,在我眼中他們都是英雄,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那種為了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家庭而冒生命危險的勇氣。」

教宗最後表示:「聖母瑪利亞和若瑟也曾經歷了這種流亡和考驗的生活,由於黑落德的暴行和權勢,他們不得不逃往異鄉。這種痛苦使他們接近這些在今天遭受同樣考驗的兄弟姐妹們。這些父親應以信賴之情懇求大聖若瑟,知道他身為父親也有過同樣的經歷,遭到同樣的不義。我願對這些人和他們的家人說,不要感到孤單!教宗常記得他們,並盡可能地為他們發言,不忘記他們 。」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
聖地特輯:救主的守護 – 聖若瑟
【國語、繁體字幕】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週 星期一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谷2:18-22

當時,若翰的門徒和法利塞人正在禁食。有人來向耶穌說:「為什麼若翰的門徒和法利塞人的門徒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在新郎還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禁食?他們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決不能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在那一天,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將未漂過的布補在舊衣服上的;不然,補上的那塊新布要扯裂了舊的,破綻就更加壞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囊裏的;不然,酒漲破了皮囊,酒和皮囊都喪失了;而是新酒應裝在新皮囊裏。」

反省

《守齋· 祈禱》

克己守齋不是教律規條,而是讓我們不受物慾的支配,不作慾望的奴隸,使心靈獲享真正的自由,幫助我們更能走近天主。不要像假善人禁食時面帶愁容,為叫人看出他們在禁食,失卻禁食的意義(參閲瑪6:16-18)。當然也不要以為不吃熱血動物的肉,改以海鮮美食代替便可,這同樣只是為守齋而守,失去守齋禁食的精神。

我們要不斷自我更新,更新與天主的關係,更新整理信仰生活,成為「新酒裝在新皮囊裏」。我們更新的力量來自天主,克己守齋,熱切祈禱,幫助我們面對生活種種困難和挑戰,抵禦魔鬼的誘惑。耶穌教導門徒說:「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17:21)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一週 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谷2:13-17

耶穌又出去,到了海邊,群眾都到祂跟前,祂便教訓他們。當祂前行時,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上,便向他說:「你跟隨我罷!」肋未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肋未家中坐席的時候,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起坐席,因為已有許多人跟隨了祂。法利塞黨的經師看見耶穌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就對祂的門徒說:「怎麼, 祂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喝﹖」耶穌聽了,就對他們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 」

反省

《我們也是罪人》

我們常以為身體健康就是健康,但從信仰角度來看健康,應該是身心靈都保持著活力和正面的狀態。如果心理不健康,往往外貌也會相對地呈現出病態模樣。醫生可醫治身體的疾病,但當因為資訊的發達、忙碌的生活或是過去的傷心經驗,使得我們的心開始出現冷漠、驕傲、自私等病狀時,又有誰能醫治我們呢?創造我們的天主正是最好的良醫,能醫治我們生病的心,而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向天主坦誠自己的病狀,因為人總會犯錯,有時候我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有的時候卻忽略了或是不願承認自己也有犯錯的時候。讓我們將心中自滿的水杯給倒掉,讓天主有機會倒入祂充滿生命力的活水吧!

主啊!我們不完美,也常犯錯,但求祢來到我們心中醫治、寬恕我們,讓我們可以再一次靠近祢,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寵」得其所 – 寵物能代替孩子嗎? 》網上分享會

教宗方濟各最近發表一段有關照顧寵物與孩子的講話,引起社會熱烈迴響。為此,天主教香港教區婚姻家庭牧民委員會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生命倫理資源中心聯合舉辦《「寵」得其所 – 寵物能代替孩子嗎?》 網上分享會,並由呂志文神父 (生命倫理資源中心主任、倫理神學教授)、伍維烈修士 (方濟會小兄弟)、何文康博士 (香港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助理執行秘書)作分享,同時大會也請來一個曾照顧寵物的公教家庭-Chen’s Family 作見證分享。誠邀大家參加,一起從倫理角度及實際情況探討議題。

無須報名

「寵」得其所 – 寵物能代替孩子嗎?
網上分享會

日期:2022年1月26日 (三)
香港時間:晚上8時30分
北美東岸時間:早上7時30分
北美西岸時間:清晨4時30分

參與形式:
YouTube (頻道: hkdpcmf)

按此收看

如有任何查詢:
請致電 (香港教區婚委會)
(852) 2560-2314

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相關資訊

2022年1月5日
教宗公開接見活動要理講授

【中文】

【英文】

魁北克信友在疫情下不畏嚴寒和大雪參加戶外彌撒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鹽與光傳媒資訊】由於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人數激增,魁北克省政府在2021年12月30日宣布,除舉行葬禮外,宗教場所一律關閉。在這種情況下,只可最多25 人在室內參加葬禮。此外,允許在戶外舉行宗教儀式,但不去超過250人。

無論是有多寒冷還是下大雪,都無阻在魁北克的信友參加彌撒的決心。2022年1月9日(主受洗節),位於加拿大魁北克三河市的 “Sanctuaire Notre-Dame Du Cap” (Our Lady of the Cape Shrine,海角聖母朝聖地),該朝聖地透過 Facebook 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他們這樣寫道:

「我們今天上午 10 時有戶外彌撒!彌撒是與 Paroisse Père Frédéric (真福菲特神父堂) 聯合進行的。大約有 120人站在戶外(還沒有包括在車裡的忠實信友)。我們很高興能一起經歷這個美好的慶禮。感謝真福菲特神父堂區和 Gilles Roberge 神父的這項美好倡議。感謝信徒們不論在好天氣,壞天氣也到來參與。」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Le Bon Père Frédéric Janssoone Facebook)

真福菲特‧楊搠奈神父
Blessed Father Frederic Janssoone
生平簡介

1838年11月19日,菲特‧楊搠奈出生法國的吉維爾德。父親伯鐸.安多尼,母親瑪利亞‧依撒伯。兩次相繼成功的婚姻,瑪利亞‧依撒伯共生育了十三個兒女,她把他們全都奉獻給聖母,並渴望她的兒子能成為神父。康布雷總主教牧訪了這家人後,嘗道:「在今天,我想很難找到如此熱心獻身的家庭了。」

1848年伯鐸‧安多尼‧楊搠奈因胃癌去世;死前用氣若游線的聲音向家人道別說:「願萬善的天主保守你們!」當時十歲的菲特.楊搠奈向母親表示,將來要當神父。

雖然上學的費用非常昂貴,但瑪利亞‧依撒伯仍願意多犧牲,讓兒子菲特能有上學的機會。可惜瑪利亞因體弱多病,終於菲特要輟學謀生。

母親瑪利亞‧依撒伯於1861年病逝,菲特‧楊搠奈以半工讀的形式過活,在1864年6月,他進入位於阿緬的方濟會修院,1870年在布爾日晉鐸,年三十二歲。

1876年菲特神父獲准到聖地;甫抵步,他在聖墓修院做了四個月的退省。

在聖地期間,菲特‧楊搠奈神父使耶路撒冷信眾,恢復拜苦路善功,監督建造伯冷的聖嘉琳堂和耶路撒冷的神聖救主堂。1881年8月,菲特神父來到加拿大,宣講聖地的教務。1882年,他協助不同的基督教派系,制定如何輪替使用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殿,和伯冷的聖誕大殿。

1888年4月,菲特‧楊搠奈神父被委為駐加拿大的聖地專員,負責尋找所有需要的資源,以保障及改善在巴肋斯坦聖地的安全運作。他為此講道、收集捐獻,和組織朝聖活動。

1888年6月22日,菲特‧楊搠奈神父為一尊聖母像加冕 ── 該尊聖母像被恭奉於一所建在1720年、位於聖羅倫斯河畔、瑪達琳海角的小堂;他當時預言瑪達琳海角聖母堂,會是加拿大聖母堂的朝聖熱點。

當天下午約七時,菲特‧楊搠奈神父、本堂主任迪席力神父和行動不良的伯鐸‧勒罣神父在小堂內祈禱;突然看到聖母聖像原是下垂的雙目,抬高睜開直視他們,神情嚴肅及哀傷,維持了五至十分鐘。自此,熱心推動到瑪達琳海角聖母堂朝聖。

菲特‧楊搠奈神父的宣講,觸動很多信友悔罪,辦修和聖事;他又逐家逐戶尋求捐款、出售聖書,設法把福音訊息帶到每一戶人家。達到七十二歲的他,一整個月每天花上十二小時作家訪。晚上還寫作文章。在加拿大,菲特.楊搠奈神父建造了三處苦路。

1916年,在一次朝聖活動中,菲特‧楊搠奈神父暈倒,被證實患了胃癌;同年8月4日逝世。1988年9月25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把他宣福。

真福生平故事來源:bccatholic.ca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