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的越南修女在離世前寫給同會修女的信

Maria TRẦN NGỌC THẢO LINH 修女,她是越南愛慕十字架修會的一位修女,她因自願去疫區服務而染上Covid-19在2021年8月病逝,享年32歲。當她發現自己被感染後,寫了這封信給同會的修女們,內容如下:

親愛的姊妹們!

非常感謝妳們這幾天特別為我付出的愛、關心、照顧、來訪、真誠的祈禱和默默的犧牲。

或許正因如此,我才能夠如此喜樂平安地接受這個十字架。(十字架是:艱難勞苦、困難和障礙、違背自己的意願)

曾經有位姊妹曾問我:「這是一種罕見的病,為什麼在眾多人之中會是妳?」

我思考了這個問題並想:啊,也許我是被揀選的人。這真的很好,不是嗎?如果是我,就不是其他人,不是姊妹們,不是我家裡的某個人,也不是其他人。

換個角度看,這個病就是天主為我揀選、留給我的十字架。同樣,姊妹們,妳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字架,對嗎?十字架是我們跟隨天主成為門徒的途徑。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更徹底地履行我愛十字架的使命的機會。有了十字架,我們就更容易「繼續耶穌的旅程和犧牲的生命」,當耶穌受的苦越多,就越容易承載祂的感受和心意,對吧?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現在我仍然感謝天主,目前我的病並沒有讓我感到疲倦或痛苦。

想著生與死,我看它只是兩種不同生命形式的名稱。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死。

就是這樣,所以我沒有祈求天主讓我痊癒或長壽。

如果在旅途中行走,旅行者最想要的就是能夠盡快到達目的地。另外,如果死亡來得早,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對吧?雖然死亡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它表明我們非常接近目標。

於是,我就這樣跟 Ngan 修女 (一位也確診的同會年長修女) 說:「我跟妳一起跑,說不定我會比妳先到終點!」

妳知道,現在我是一棵喜歡陽光的植物,也許只是一種短日光的植物。不知道那位修會的園景設計師,可以為這棵特別的樹找到合適的地方?

Sr.Maria Trần Ngọc Thảo Linh
(越南愛慕十字架修會的修女)

越南原文:boxitvn.blogspot.com

讓我們為瑪利亞修女的靈魂祈禱,
願上主將她抱在懷裡,使她得享永遠的福樂。
同時,我們也繼續一起
為所有新冠患者早日康復和結束疫情祈禱。
求主垂憐!

進教之佑驛站:主顯節後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3:22-30

此後,耶穌和門徒來到猶太地,同他們一起住在那裏施洗。那時若翰也在臨近撒林的艾農施洗,因為那裡水多,人們常來受洗。那時,若翰尚未被投在監獄裏。若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關於取潔禮發生了爭辯。他們便來到若翰前對他說:「辣彼,曾同你一起在約但河對岸,你給祂作證的那位,看,祂也施洗;並且眾人都到祂那裏去了。 」若翰回答說:「人不能領受什麼,除非有天上的賞賜。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證,我曾說過:我不是默西亞,我只是被派遣作祂前驅的。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祂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

反省

《團體的和諧:謙遜》

若翰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他不是救世主,而是鋪路者;只要他忠於自己的任務就好了,何必跟他人比較呢?我們往往陷入嫉妒和比較,就是因為不清楚自己是誰,也缺乏自信,因此對所擁有的把持不捨。最後,若翰把自己形容成新郎的朋友,說︰「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們為主服務的人要小心,勿讓嫉妒和比較破壞了團體的和諧。我們要光榮的是主不是我們。即使有任何成就,都要謙遜。若沒有理想的結果也不用氣餒。若已經盡本份,那就等待新郎,即主耶穌來行動,也讓我們也保持若翰的心態︰「應該興盛的是主耶穌而不是我。」

上主, 求祢不斷引導我們走向祢,不因有成就便驕傲,不因失敗而氣餒。只有祢是我們的依靠。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奧地利協助自殺法律生效,教會堅決反對

新年伊始,奥地利即可合法向那些自認為活得太痛苦的成年人提供協助自殺。相關法律於2021年12月份通過,今年2022年1月1日生效。根據新法律,未成年人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不適用於協助自殺法律;而那些尋求自殺的人必須向兩位醫生諮詢,根據他們的病情,患者必須等待2週到12週的時間來思考他們的決定,然後才被允許從藥店獲得致死的藥物。

協助自殺法律在奧地利主教團的激烈反對之下,仍於2022年1月1日生效了。

奧地利主教團主席、薩爾茨堡總主教拉克納(Franz Lackner)此前曾警告說:「該法律存在不可接受的缺陷。」這位總主教關切的是,協助自殺者只由兩位醫生作出評估,而不須再由另外一位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作評估。這使得協助自殺成為一個簡單而易得的醫療處方。

拉克納總主教認為,將協助自殺合法化視為「文化趨勢的一部分,唯一值得過的生活形式是充實而積極的生活」。主教們譴責在奧地利這個天主教信仰深厚的國家,圍繞著協助自殺法律的「有尊嚴地死去」被人為地操縱。

奧地利主教團擔心該立法將進一步促成一個「每個傷殘障或疾病都被視為無法容忍的失敗」的時代。

相反,他們表示應該提供額外的財政資源來支持受苦和身患絕症的患者。

拉克納總主教表示:「奧地利的新法律忽略了每一次自殺都是一場人類的悲劇,每一個生命都是是寶貴的。」他強調:「該法律對所有那些通過可靠和悉心護理下有尊嚴地死去的人及在未來能繼續存活的人是不公平的。」

奧地利是將協助自殺合法化的幾個歐洲國家之一,當中包括比利時、荷蘭、法國、西班牙和瑞士。

在北美洲,加拿大還在某些情況下擴大了有關這種做法的法律。 在美國,有幾個州制定了「有尊嚴的死亡法規」,允許在醫生協助下為絕症患者死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主顯節後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5:12-16

有一次,耶穌在一座城裡,看,有一個遍體長癩的人,見了耶穌,就俯首至地求他說:「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便伸手撫摸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癩病就立刻由他身上退去。耶穌切切囑咐他不要告訴別人,並說:「但要去叫司祭檢驗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他的名聲更傳揚開了,遂有許多人齊集來聽教,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耶穌卻退入荒野中去祈禱。

反省

《你情我願》

路加福音正是描述耶穌四處宣道,更大行奇蹟以彰顯天父的慈愛,可是他也遭到人嫉妒,而惹來不少的衝突。事實上,「你情我願」在人地事物的種種因素上,每當遇到困難和障礙時,就算是替天行道的也難乎其難!

「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原來這個癩病人是不能進城,因為他遍身長癩,被認定為大罪人,受到天譴天罰,只有天主才可給他治療。於是,他冒著任何阻礙和危險,來到耶穌跟前,並懷著謙卑、迫切和誠懇向他苦苦乞求。

「我願意,你潔淨了吧!」耶穌並不拒絕他的懇求,而且伸手撫摸他,這樣即時的回應和行動,已經是這個癩病人莫大的慰籍,何況是他得到全身的痊愈呢?

耶穌叫那人即前往司祭那裏作檢驗,表示經過證明和法律程序,這人真的獲得天主的赦免和獲得真正自由。

耶穌的所作所為,是為承行主旨,為遵循父的吩咐而行事。耶穌這樣徹底的辨識和遵旨,是我們的最大取法的對象和表範。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學習賢士們走向白冷,對天主的渴望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6日,普世教會慶祝主顯節,也就是藉著3位千里迢迢前往白冷岩洞朝拜的賢士們的見證,主耶穌向世界顯示的日子。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21位樞機、19位主教和大約150位司鐸與教宗共祭,但因疫情管控措施,在場參禮的信友人數受到限制。

圖片:vatican.va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問道:「是什麽原因促使這幾個來自東方的人動身遠行呢?他們本可以安心地留在自己的安全地區,卻被一個來自天上的標記所困擾,急於詢問: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教宗說:「他們不讓自己的心在冷漠的安樂窩中麻木,而是渴求光明;不被拖入怠情,而是被向往新的視野所點燃。他們行動的秘訣在於渴望,而渴望則表示尋求那越過即刻能實現、能看到的事物。那就是邀請我們看向更遠的地方,因為生命不是全部在此,也在其它地方。生命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需要被著色。偉大的畫家梵高這樣寫道,對天主的需求驅使他在夜晚出去畫繁星。」

教宗接著表示:「正是渴望讓我們超越久已養成的習慣,超越一種老生常談和令人厭倦的信仰。我們的生活和信仰旅程需要内心激起的渴望。可是,我們是否已被困住太久、停留在一個傳統、外在、形式上的信仰中,不再能溫暖人心,也不能改變生命了?我們的言語和禮儀能否在人心中激起前去與天主相遇的渴望,還是豪無生氣的話語,只談自己且對自己說話?」

教宗也提到:「許多人和許多團體正在勉力應對因對天主的渴望的消失而來的信仰危機。我們過於埋頭於地上的圖表,卻忘記抬頭望天;我們通曉許多事物,卻不思念我們所缺乏的事物,不思念天主。我們固執於所需,即吃什麽和穿什麽,卻任由向往遠方的渴求流逝。我們身處飽食終日的團體,心中不再有任何需求。封閉的人、封閉的團體、封閉的主教、封閉的神父,以及封閉的奉獻生活者,因為缺乏渴望使人悲哀,令人冷漠。」

教宗提醒每個人:「今天要捫心自問,怎樣走我們的信仰旅程。我們應去賢士們那裡,學習對渴望的培養。我們能從他們那裡汲取幾項教誨:他們首先在看到那顆星時起身出發:這教導我們,每天都要重新啓程,在生活和信仰中都該如此,因為信仰不是固定住的支架,而是一個迷人的旅程,一個持續不斷和不安於現狀的動態,在這個旅程中總是在分辨中尋找天主。」

「隨後,賢士們詢問耶穌聖嬰在哪裡?的確,需要詢問和聆聽天主和當代的人向我們提出的詢問。賢士們教導我們要有勇敢的信德,不怕挑戰權勢的陰暗邏輯,成為正義和友愛的種子。最終,賢士們選了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這是聖神的創造力,祂總是使事物煥然一新。此時,這也是我們正在進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任務之一:在聆聽中一起行走,讓聖神提示我們新的路徑,為把福音帶給冷漠的人、遠離的人,以及失去希望,但正在尋找賢士們所找到的極大喜樂的人。走出去,向遠處走,向前行進。」

教宗指出:「在賢士們的旅程中有一個關鍵時刻,就是他們來到了目的地後,便朝拜了嬰孩。朝拜的重要性在於處在天主的臨在中,並且說:『唯獨祢能使我重拾朝拜的樂趣,重新激起渴望』。」教宗强調:「對天主的渴望只有守在天主跟前才能增強,因為只有耶穌才能轉變我們的心。」

「我們每天要如此前行,如同賢士們那樣確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有一顆星在閃耀。這是上主的星,祂來照顧我們脆弱的人性。我們要啓程朝向祂行走。我們切莫麻木不仁和低頭認命,切莫陷於平淡生活的悲哀中。我們要學會聖神的急切不安,不安於現狀的心。世界在期待著信徒們激起渴望天鄉的新動力。」

最後,教宗勉勵每一位信徒:「要夢想、尋找、朝拜,並像賢士們那樣,向天主的驚喜開放。」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主顯節後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4:14-22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祂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祂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祂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祂;祂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祂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祂。祂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祂,驚奇祂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反省

《從束縛中釋放,再次體會福音的喜樂 》

今天,主耶穌邀請我們全心地接受祂在我們身上要做的工作,即祂要給我們「傳報喜訊」、要給我們「宣告釋放」、要讓我們「宣告復明」、要「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要讓我們體會到「宣佈上主恩慈之年」。我們是否真心認為信仰是喜訊?我們是否被釋放過?我們是否已復明?我們是否體會到天主的恩慈?有時候,我們只感受到信仰所帶來的壓力,那有可能那並不是耶穌帶來的福音,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和要求。讓我們因著耶穌的仁慈,從這些束縛中得到釋放,讓我們再次體會福音所帶來的喜樂。

主耶穌,我們相信祢已經在了,但我們還看不見。主,請使我們復明。主,請釋放我們。我們願意等待祢來工作。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第30屆世界病人日文告:愛德路上與受苦者並肩同行

圖片:Vatican Media

下載
2022年第30屆世界病患日文告全文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教宗方濟各
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2 年 2 月 11 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

愛德路上與受苦者並肩同行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30 年前,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設立了「世界病患日」,為了鼓勵天主子民、天主教醫療機構和公民社會,多多關注病患和醫護人員的需要。1

感謝天主!過去這些年來的努力,在世界各地許多教會中開花結果,很多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但要保障所有的病患,包括生活在極度貧窮與弱勢地區中的人,讓他們獲得需要的醫療服務及牧靈關懷,好使他們體驗到患病是與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相結合,尚有一段長遠的路途要走。願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的閉幕禮,因疫情的緣故而無法在祕魯的阿雷基帕進行,而改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進行,能幫助我們成長、更親近地服務病人及他們的家庭。

1.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所擇定的主題是「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要求我們首先將目光轉向「富於慈悲的天主」(弗二4)──祂以慈父的眼光看照自己的子女,即使他們背離了祂。慈悲是天主最有代表性的名號。「慈悲」並非是一時間的情感流露,而是在天主所做的一切裡一股恆常的力量,充分呈現天主的本性。慈悲同時是力量與溫柔。因此,我們可以既驚嘆又感恩地說,天主的慈悲本身蘊含了父愛及母愛的面向(參閱:依四九 15),因為祂以父親的力量和母親的溫柔眷顧我們,始終渴望賜予我們在聖神內的新生命。

2. 耶穌――天父的慈悲

天父的獨生子是天父對病患慈悲的愛的最高見證人。多少次,福音述說了耶穌與受各種疾病折磨的人相遇!「耶穌走遍了全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瑪四 23)。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到底耶穌為何對病患特別地關懷?主派遣宗徒們傳揚福音並醫治病人,甚至讓這份關懷成為他們的重要使命。(參閱:路九 2)

一位二十世紀的哲學家提出這樣的闡釋:「痛苦就是絕對的隔閡,絕對的隔閡使得人求助另一個人,呼求另一個人。」2 當一個人因著病痛而有了肉身軟弱與痛苦的經驗,心情自然沉重,產生恐懼,心中充滿種種疑問,面對所發生的事情,人生的意義反倒成為迫切的問題。說到這裡,怎能不想起那些無數的病患,他們在加護病房孤獨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刻,縱然有慷慨體貼的醫療人員照顧,但卻遠離他們生命中最親愛和最重要的人。這讓人明白,病患身邊有一些人跟隨耶穌──天主的慈悲──的榜樣,在患病的創傷上傅抹安慰的油膏、灑上希望的酒,為天主的愛作見證,尤其重要。3

3. 觸摸基督受苦的血肉之軀

耶穌邀請眾人如同天父滿懷慈悲,這份邀請對醫療人員具有特別的意義。我所念及的,是醫生、護理師、醫技人員、後援人員與看護人員,以及眾多慷慨奉獻寶貴時間服務受苦者的志工們。親愛的醫療人員,你們以愛和專業在病患的身邊服務,這服務超越職業的範圍而成為使命。你們觸摸到耶穌受苦的血肉之軀,你們的雙手可以成為天父慈悲雙手的標記。你們要意識到你們職業的尊貴高尚,以及應承擔的責任。

我們感謝天主,因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新的科技支援治療方法,給病患帶來莫大益處;醫學研究對病理學也有寶貴的貢獻,復健醫學也在專業和技術方面精益求精。縱然如此,這些進步也不能讓我們忘記,每一位病患在個人尊嚴或是痛苦軟弱上,都是獨一無二的。4 病人本身總比疾病更為重要,也因此,沒有任何診療方法可以不去聆聽病人,不聆聽他們的病歷、焦慮和恐懼。就算病人藥石罔效,關懷總是需要的,總是要去安慰、總是能藉著親臨關懷來使人覺得關心勝過疾病。所以,我希望透過醫療人員的培訓,能夠幫助他們培養聆聽與同理的能力。

4. 醫療中心是「慈悲之所」

世界病患日也是給我們關心醫療中心的良好機會。數世紀以來,基督徒團體透過開設無數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客店」來實踐對病人的慈悲,以愛與關懷服務各種病症的患者,特別是那些因為貧窮、社會所排斥或難以治療的疾病而無法獲得醫療照顧的人。這些狀況當中,孩童、年長者和最弱勢者尤其身受其害。許多傳教士如同天父滿懷慈悲,在福傳的同時,也設立了醫院、藥局與長期照護安養機構。藉著這些寶貴事業,基督徒體現出自己的愛德,並使得門徒們所見證的基督之愛更加真實可信。我特別想到那些在地球上最貧窮的地方,當地人都得長途跋涉才能找到治療機構,而且資源有限,只能做他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在一些國家,取得合適的醫療服務是種奢侈,比如說,在一些貧窮國家,就沒有足夠的疫苗可對抗新冠病毒,甚至連簡單的疾病,也難以獲得藥物的治療。

在這脈絡中,我想再次強調天主教醫療機構的重要性:天主教醫療機構是寶貴的資產,是必須要保護與維護的。它們的貢獻勾勒出教會的歷史,表達了教會對病患和窮人的親近,以及對那些為人所輕忽的處境的關切。5 多少宗教團體的創辦人,就是聽見了那些缺乏醫療照顧,或是不被妥善治療的弟兄姊妹的呼聲,傾盡一切為他們服務。今日也是一樣,就算是在已開發國家,他們的臨在也是一種祝福──不僅提供身體所需的專業醫療照護,更是給予愛的關懷,專注病患本身和他們的家人。在這丟棄文化盛行的時代,生命不見得受到歡迎,人不見得樂於生活,這些組織機構,就好似「慈悲之所」,能作為典範:使所有的生命,就算是最脆弱的生命,從開始到自然的結束,都能獲得保護和關懷。

5. 以親臨及接近來實踐慈悲的牧靈關懷

過去 30 年間,健康照護的牧靈關懷也日漸倍受重視。若窮人所受的最嚴重歧視是缺乏靈性的關懷──而病人是健康上的窮人──我們可不能忘記給予他們天主的親近、祂的祝福和聖言、聖事的施行,以及在信仰內成長茁壯的機會。6 我想藉此提醒各位,陪伴病人和牧靈關懷不是特定志工的任務,探訪病人可是一份邀請,由基督交付祂所有的門徒。有多少病人和年長者正在家中等待著你的探訪!慰藉人的事工是每個領了洗的人的任務,而且要謹記耶穌所說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瑪廿五 36)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透過瑪利亞──病人之痊的代禱,我為所有病患和他們家人獻上我的祈禱,願他們與肩負世界痛苦的基督結為一體,因而能尋獲人生的意義、安慰和信心;也為各地的醫療相關工作者祈禱,願他們能富於慈悲,在親自提供病患所需的醫療服務時,也給予病患兄弟情誼般的親近。

我衷心地給予各位宗座的祝福。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12 月 10 日──洛雷托聖母慶日。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參閱: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創立世界病患日,致宗座醫療牧靈委員會主席傅倫里.安傑利尼樞機的信函,1992 年 5 月 13 日。

2 列維納斯,《痛苦的倫理》,痛苦。身與心,證據分享。J.-M. von Kaenel 編輯,巴黎 1994 年,第 133~135 頁。

3 參閱:羅馬彌撒經書,頌謝詞第八式,耶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4 參閱:接見義大利全國外科和牙科醫生協會的談話,2019 年 9 月 20 日。

5 參閱:三鐘經談話,於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2021 年 7 月 11 日。

6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013 年 11 月 24 日),200 。

來源: vatican.va

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顯示養父之愛的圓滿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對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的父親身份,以及當今時代作父親或母親的深層意義進行了反省。教宗指出:「我們處於一個人所共知的孤兒時代,並不是將孩子帶到世界上就能稱為父親或母親。」

教宗解釋:「大聖若瑟乃是為父親的好榜樣,瑪竇和路加兩位福音的作者都描述他不是耶穌的生父,而是耶穌的養父(參閲:瑪一16;路三23)。為瞭解若瑟在法律上的父親身份,需要回到在東方盛行久遠的收養制度(申廿五5-6),這種作法勝過我們的時代。」

「若瑟作為耶穌的正式父親,履行給兒子取名的權利,在法律上承認祂,而且知道天主已為瑪利亞的兒子準備了一個名字:『耶穌』,有『上主拯救』之意。因此,父親並非天生的,而是要被塑造的。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不僅由於他把孩子帶到世界上,更是因為他要肩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當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的生活承擔責任時,他就以某種方式向那個人行使父職。(《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

圖片:vatican.va

教宗由此談到今天的現狀,說:「我特別想到所有透過領養途徑而向接納生命開放的人。若瑟向我們表明,這種親情關係並非是次要的,並非一種權宜之計。這種選擇屬於愛和做父親和母親的最高形式。世界上有多少孩子盼望有人照顧他們啊!」

教宗接著提到:「許多夫妻 希望成為父親和母親,但因生理上的原因而無法做到;也有許多夫妻雖然已有子女,卻也願意將家庭的溫暖與沒有家庭的孩子分享。因此,不要害怕選擇領養的途徑,也不要害怕承擔收養的風險。今天我們處於人口冬天,許多人寧願寵物陪伴在身旁,也不想要孩子。」

教宗表示:「這種對父親和母親身份的否定……剝奪了我們的人性。因此,文明變得更陳舊,沒有人情味,因為失去了父愛和母愛的豐富內涵,這種愛是一個人生命的圓滿。不錯,生育子女總是要冒風險,領養子女也如此,但沒有子女更是冒險。否定作父親和作母親,無論是實際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更為冒險。」

此外,教宗强調:「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不發揮自己的父愛或母愛意識,就欠缺點什麽,欠缺主要和重要的東西。我希望有關機構總能隨時幫助領養上的這層意義,認真監督,卻也要簡化所需手續,使許多需要一個家庭的孩子,以及許多渴望奉獻於愛的夫妻的夢想得以實現。」

教宗祈求:「不讓任何一個人缺少父親的愛,並懇求大聖若瑟保護和幫助所有的孤兒,為渴望有子女的夫妻轉禱。」

教宗最後向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獻上特別的請求:

大聖若瑟,
你以父親的慈愛愛了耶穌,
請你親近許多沒有家庭
且渴望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的孩子們。
請你扶助未能有子女的夫妻們,
幫助他們透過這種痛苦,
發現一個更遠大的計劃。
請你使任何人都不缺少一個家庭、一種親情,
以及照顧他或她的人;
請你治癒向生命封閉的人,
使他們向愛敞開心扉。
阿們!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主顯節後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聖馬爾谷福音 6:45-52

耶穌使五千人吃飽以後,便催迫門徒們上船,先到對岸貝特賽達去。這期間他遣散了群眾。耶穌辭別了眾人之後,便往山上祈禱去了。到了夜晚,船已在海中,耶穌獨自在陸地上。他看見門徒艱苦地在搖櫓。他們正遇著逆風。約夜間四更時分,耶穌步行海面,朝著他們走來,有意越過他們去。門徒看見他步行海上,以為是個妖怪,就都驚叫起來,因為眾人都看見到他,遂驚慌不已。耶穌連忙與他們講話,向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遂到他們那裏上船,風就停了。他們心中越發驚奇,因為他們還不明白關於增餅的事,他們的心還是遲鈍。

反省

《行雲流水》

馬爾谷福音記載耶穌催谷門徒上船起行,而自己前往山上祈禱,一則是為避開群眾的狂熱力,免得他們擁戴他為王,因為這並不符合天父的旨意;二則是他也要求門徒們進行辨識,好使他們更清楚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貫徹始終召喚是什麼,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跟從他。

由此,耶穌在水面行走的那種飄逸奔放的姿態,令門徒們既驚且喜,因為他的行蹤和言行並非他們明白瞭解的。再者,耶穌對他們説:「放心!是我,不要怕!」於是他上了船,風平浪靜了,門徒們把連續發生的事,好好的放在自己的思、言、行為上作反省,究竟那「替天行道」有什麼意思和價值。

「道似行雲流水」跟隨主的旨意和奉獻自己的一生,相信這種飄逸和稱高,祇有在每個門徒的不同的背景和故事中印證出來。可是,他們到最後跟隨主耶穌時,如果一切沒有為愛的滿全,那就沒有意義,而他們的奉獻也衹化為灰燼而巳。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2022年1月祈禱意向:為遭受宗教歧視與迫害的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1月意向

意向:為遭受宗教歧視與迫害的人祈禱

祈願所有遭受宗教歧視與迫害的人,在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獲得承認他們同為人類手足的權利與尊嚴。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