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感謝天主讓我如願訪問非洲兩國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上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牧靈訪問的一些重要時刻。教宗特別感謝天主讓他如願以償訪問了這兩個國家。

教宗首先表示,「我感謝天主讓我進行這次渴望已久的旅行」。他所探訪的剛果人民是「一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守護者。這片土地資源豐富,卻因戰爭而流血,這戰爭持續不斷,因為總有人在挑起戰火」。教宗也表示很高興與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一起在南蘇丹進行了「和平朝聖之旅」。「我們一起見證了在多元性中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如果同樣信仰耶穌基督,則更是如此」。

關於在剛果的訪問,教宗談到他在首都金沙薩的日子,指出他在那裡給予的訊息,目的是要保護這個寶貴的國家免受紛爭、暴力、貧困和剝削的折磨。教宗特別談到與該國東部地區的暴力受害者的會面,說道:「多年來,在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操縱下,武裝團伙之間戰爭不斷,導致該地區四分五裂。⋯⋯人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全之中,成為非法交易的犧牲品。我和他們一起對暴力和認命說『不』,對和解和希望說‘是’。」

接著,教宗提及他與剛果青年和要理教員,以及神父、執事、修會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一起度過的時光。他說:「我敦促他們成為子民的僕人,見證基督的愛,克服三種誘惑:精神上的平庸、世俗的舒適,以及膚淺。”教宗也記得與剛果主教們分享牧職服務的喜悅和疲憊。我邀請他們接受天主關懷的安慰,並以天主聖言的力量成為子民的先知,成為祂憐憫、關懷和溫柔的標誌!」

隨後,教宗把思緒轉到了南蘇丹首都朱巴,指出這次訪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徵,強調:「這次訪問是一次和平的大公朝聖之旅,稱其為幾年前已開啟的旅程的終點:我們於2019年在羅馬與南蘇丹政府當局會面,承諾克服衝突並建設和平。」

教宗說道:「不幸的是,和解進程沒太大的進展。新生的南蘇丹是舊的權力和較量邏輯的受害者,這種邏輯產生了戰爭、暴力、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教宗強調:「訪問南蘇丹的大公特質特別反映在與聖公會、蘇格蘭教會的弟兄姊妹共同祈禱的時刻。」

「在像南蘇丹這樣衝突不斷的現實中,大公合一的記號極為重要,因為很遺憾地,有些人濫用天主的名字來為暴力和侵犯做辯解。」教宗回顧道:「南蘇丹是一個擁有約1100萬居民的國家,其中有200萬人因武裝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同樣多的人逃往鄰國。」為此,教宗希望探訪這大批的國內流離失所者,聆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關懷。教會和眾多秉持基督徒精神的組織,多年來一直在救助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第一線奮鬥。

在談到婦女在國家和平進程中的作用時,教宗說:「我向婦女們講話,她們是能改變國家的力量;我鼓勵所有人都成為一個沒有暴力,和解與和平的新南蘇丹的種子。」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並沒有寄希望於偉大而有權勢的人,卻是寄希望於弱小而卑微的人。這是天主的行事風格。」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邀請在場人士:「讓我們祈禱,願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以及整個非洲,愛、正義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機上記者會:全世界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要及時住手

圖片:Vatican Media

「全世界都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要及時住手!」教宗方濟各在從南蘇丹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對隨行記者們如此說道。教宗表明,由於這是一次「大公合一之旅」,因此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也參與了機上記者會,回答了記者們的若干提問。

大公合一之旅

韋爾比總主教首先說:「2014年1月份,在聖公會旅程的框架下,我偕同夫人一起訪問南蘇丹,總主教請我們去探訪一個名叫波爾(Bor)的城市,那時內戰剛爆發五個星期,戰況十分殘暴。我們抵達波爾時,先是在機場門外看到一堆遺體,那時在波爾有五千具遺體沒有下葬。⋯⋯我們前往主教座堂,那裡的所有司鐸都遇害身亡,妻子們被強暴並被殺害。情況很恐怖。回到家後,我跟我的夫人深深感到蒙召去分辨我們能做什麼事來扶助南蘇丹人民。從那時起,在我有幸與教宗方濟各的定期會晤中,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南蘇丹的事,萌生了在梵蒂岡舉行退省活動的想法。」

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說:「我的經驗很不同,這是我第一次訪問南蘇丹,但是我的前任曾經來訪,並發現處境相當脆弱。⋯⋯作為長老教會,我們幫助了南蘇丹難民。在這次旅途中,人們吐露了肺腑真言。局勢現在很明朗,行動勝過於言語。政府邀請我們進入內室,我們竭盡所能在這情勢中促成改變,與我們的合作方會晤。現在,我們邀請所有能促成改變的人士趕快啟動進程。」

剛果的現況

關於剛果的現況,教宗讚許「聰明的青年」是該國的寶藏。韋爾比總主教提到強權與小型礦產公司「不負責任的作為」,以及兒童兵、綁架和強暴等問題。總主教說:「該國飽受折磨,她雖然在技術上取得政治獨立,經濟卻不獨立。在埃博拉疫情期間,我們組織了牧者去防控疫情,教會做了傑出的貢獻,天主教會做了傑出的貢獻,大湖地區的項目可圈可點。」

文盲的問題

格林希爾茲則談論了薩赫勒地區的文盲問題:「人們不太知道他們是誰,身處於什麼地方,無法依據知識做選擇。」格林希爾茲強調了「通過對話來克服分裂」的重要性,說:「我願意告訴你們蘇格蘭的一個小經驗:我的國家在宗教方面分歧很深,發生過恐怖的暴力、可怕的分裂,然後我們蘇格蘭教會和天主教會之間展開了對話的進程,去年達成了一份友誼宣言的簽署。我們渴望藉此在我們的差異中攜手前行,同時也在我們的共識之上協調一致,而唯有達到這個境界,才能讓高牆倒下。從這角度來看,教育助益良多。」

關於烏克蘭和平的問題

有一名記者向教宗提出了關於烏克蘭和平的問題,教宗由此表明:「戰爭不只有一個。我願意公平地說:敘利亞陷入戰爭十二、三年了,也門戰亂也有十多年;想想緬甸、可憐的羅興雅人,他們滿世界流浪,因為他們被趕出故鄉。戰火四起,拉丁美洲有好幾個熱區!的確有些戰爭因為它們的音量大,所以比較受重視。但是,全世界都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世界在自我毀滅。我們要及時住手,因為一個炸彈會為你引來一個個更大的炸彈,在局勢升級中你根本不知道下場將是什麼。頭腦必須冷靜啊!」

剛果和南蘇丹有同性戀者被趕出家門的問題

另一名記者提到,在教宗這次訪問期間,剛果和南蘇丹有些同性戀者向記者反映了他們被趕出家門的事實。教宗因此回顧了他之前有關同性戀者的發言。在從巴西返回羅馬的專機上,教宗說過:「如果一個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是信徒、尋求天主,我怎能判斷他呢?」在愛爾蘭的旅行中,教宗明確告訴家長:「有同性戀傾向的兒女有權利留在家裡,你們不能把他們趕出家門。」近期在美聯社的採訪中,教宗則是談到了有些國家將同性戀依法定罪量刑的議題。

教宗在專機上向記者們重申:「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是天主的兒女,天主愛他們,天主陪伴他們。的確,有些處在這種狀態的人在一些情況中並非出於自願,但是給這樣的人定罪是罪過,給同性戀傾向的人定罪是不公義的。我在講的不是團體,而是一個個的人。有人會說:他們集結團體、製造聲響。我在講的是人,遊說則是另一回事。」

關於這點,韋爾比總主教表示:「在英格蘭教會,我們最近剛談到這個議題,包括在國會進行了大量辯論。我想說的是,我希望以教宗使用的有說服力、清晰的言詞談論這問題。關於予以定罪的事,我完全同意教宗說的每一個字。英格蘭教會、聖公會通過了兩項反定罪量刑的決議,可是很多人的思想確實沒有改變。在接下來四天的全體教務會議上,將以此作為主要討論的議題,而我肯定會引用聖父美妙又精準的話語。」

蘇格蘭教會領導人則指出,「在四部福音書裡,耶穌表達了對所有人的愛。這正是我們基督徒對各種處境的每一個人所能做的事」。

本篤十六世

此外,也有一名記者提到本篤十六世蒙主恩召後天主教會內的張力。教宗方濟各對此解釋道:「我想說的是,我能把一切都跟本篤教宗討論,並且改變觀點。他一直在我的身邊予以支持,即使他有些困難,卻也表達出來,我們一起討論。問題並不存在。有一回,我談到同性戀者結婚的事,以及婚姻是一件聖事的事實。我們不能行聖事,但有藉由民法保障財產的可能性,這是從法國開始的。」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進行民事結合,不必是伴侶。退休老人就是一個例子,因為他們能從中得到很多益處。有個自認為是大神學家的人,通過本篤教宗的朋友去找他,告我的狀。本篤沒有慌張,而是叫來了四名頂尖的樞機神學家,說:你們跟我解釋這件事。他們對此作出解釋,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有些傳言說,本篤對新教宗做的事感到痛心,這些都是『傳話遊戲』製造的故事。事實上,我要做某些決策前,會先去向本篤請益。他表示同意,他是同意的。我相信,本篤的離世被那些另有所圖的人利用了。那些人利用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天主的人、我幾乎說他是一位教會的聖師,我也要說那些是不道德的人,他們是有派系立場的人,不是教會人士。⋯⋯我想要澄清的是本篤教宗生前是怎樣的人:他不是個滿肚子苦水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在南蘇丹主持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你們要做「地上的鹽」,「慷慨撒開並溶解,以福音的友愛滋味給南蘇丹增添風味」;你們要成為「光亮的基督徒團體」,「將善的光芒投射在所有人身上」。2023年2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主持彌撒時,以這番話期勉該國信眾。當天上午十萬多名信友歡欣鼓舞地齊聚在約翰・加朗墓園參加教宗主禮的彌撒。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以及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都出席了這項禮儀。

這是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以耶穌之名,以祂真福八端的名義」,籲請眾人放下「仇恨和報復的武器」,改為訴諸於祈禱和愛德,在傷口灑上「寬恕的鹽」,這雖然會造成灼燒的疼痛感,卻能使之痊癒。

教宗從主日的第二篇讀經展開他的講道(參閱:格前二1-5),表明他跟保祿宗徒一樣,在他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基督是「愛的天主」,「通過祂的十字苦架實現和平」。

教宗來到南蘇丹信友中間,是為了向他們宣講耶穌基督,使他們在耶穌基督內堅定不移,「因為宣講基督就是宣講希望」。「祂其實知道你們內心的苦惱和期待、你們生活的喜樂和辛勞、那壓迫你們的黑暗,以及你們仰望上天的信德。耶穌認識你們、愛著你們」。在基督內,我們不必害怕,因為我們的十字架也將變成復活,悲傷也將成為希望,哀嘆也會化為舞蹈。

接著,教宗解釋了福音中「地上的鹽、世上的光」的圖像。首先,鹽是智慧的象徵,那是「看不見,卻使生活有滋有味」的美德。耶穌向門徒們說明了真福八端後,立即提到鹽的圖像。教宗說:「我們因此明白,真福八端就是基督徒生活的鹽。」「我們要記得:如果我們身體力行真福八端,如果我們活出耶穌的智慧,我們就不僅給自己的生活,也給社會、我們生活的國家添加好味道。」

鹽的另一個用途是預防食物腐敗。因此,在基督的時代,每次向上主獻祭時,都會加點鹽。這舉動提醒人們,「首要之務是要守護與天主的關係,因為天主對我們是信實的,祂與我們的盟約不朽不壞、不可侵犯、歷久不衰」。耶穌的門徒是「盟約的見證人」,我們在每一台彌撒中慶祝這盟約。

「我們蒙召懷著喜樂和感激之情,為與天主的盟約作見證,展現出自己是能締結友誼關係的人、能活出友愛的人、能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人,從而阻止罪過的腐敗、分裂的疾病、惡行的髒汙、不義的禍患。」

教宗感謝南蘇丹基督徒「在這個國家做地上的鹽」,並邀請他們在暴力和罪孽前感到「渺小和無力」時注視著鹽。這小小的成份在餐食裡溶解,但正因如此「所有的食物就有了味道」。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不能後退,因為缺乏那小小的成份,缺乏我們這微小的分子,一切便會失去味道」。我們要從這渺小出發,它能改變歷史。

耶穌運用的第二個圖像是光。教宗強調,「我們領受了基督之光,成為明亮的,散發出天主的光芒」。而且,耶穌勸勉我們不要讓我們的燈火熄滅。「在我們擔心周圍的黑暗以前,在我們期盼周遭有樣東西能發光以前,我們自己應當先散發光芒,以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行動照亮城市、村莊,以及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往來的人們、我們推進的活動。」

耶穌鼓勵我們燃起愛的熱火,不讓我們的光熄滅,生活不缺乏愛德的氧氣。南蘇丹這片土地「美好至極卻飽受磨難」,它需要每個人的光。

教宗最後總結說:「我祝願你們成為慷慨撒開並溶解的鹽,以福音的友愛滋味給南蘇丹增添風味;願你們成為光亮的基督徒團體,有如在高處的城市那樣,將善的光芒投射在所有人身上,展現出無償付出、抱持希望、眾人攜手共建一個和解的未來,都是美好且可能的。」

此外,教宗在彌撒結束時說:「在南蘇丹有一個勇敢的教會。」他感謝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與彌撒的信眾,這是教宗本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也對在和平的大公朝聖旅程中得到的款待、許多人的工作、體現出的信德和熱情表示感謝。

教宗在講話中也特別肯定了女性對教會和社會做出的貢獻。他引用朱巴的總主教穆拉(Stephen Ameyu Martin Mulla)先前講的話說:「我們的教會出了兩位聖人:聖金邦尼和聖女柏姬達。」關於後者,教宗表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藉著天主的恩寵,她將遭受的痛苦轉變成希望,懂得將希望傳遞給許多其他的人。」

教宗說:「『希望』是我要留給你們每個人的一個詞匯,作為分享的恩典和能結果實的種子。就如聖女柏姬達的形象提醒我們的那樣,女性,尤其是在這裡,是希望的標誌,我要特別感謝和降福這個國家的所有女性。」

另外,教宗也將這幾天一個標誌性詞彙,即和平,留給南蘇丹。他說:「我衷心感謝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我們一起來到這裡,並且要一起繼續陪伴你們的步伐,盡一切所能令你們的步伐是走向和平的步伐。我願意將這修和與和平的旅程託付給另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們的最溫柔的聖母瑪利亞、和平之后。」

教宗說:「聖母瑪利亞,非洲聖母永遠與我們同在。」教宗將全世界偉大的和平事業託付於聖母。他說:「現在我們一起祈禱,我們將南蘇丹和整個非洲大陸的偉大的和平事業託付於她,我們的許多不同信仰的弟兄姐妹在那裡遭受迫害和危險,很多人因衝突、剝削和貧困在那裡受苦。我們也將世界和平,尤其是處於戰爭的許多國家,比如飽受折磨的烏克蘭,託付於聖母。」

最後教宗再次感謝南蘇丹人民。他說:「你們在我心中,你們在我們心中,你們在全世界基督徒的心中!」教宗重複說:「你們永遠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失去建設和平的機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朱巴會見流離失所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朱巴會見了該國的許多流離失所者,實現了一大心願,即與流民「會面、眼神交流、彼此握手、互相擁抱」。教宗對他們說:「我與你們同在,我為你們並與你們同感悲痛。」在這次與聖公會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一起進行的「和平朝聖之旅」中,教宗再次竭力且沉痛地發出呼籲:「願每一場衝突停止,嚴肅地重啟和平進程,好能終結戰爭,人民得以恢復有尊嚴的生活。」

南蘇丹的難民危機在非洲大陸是數一數二的嚴重,至少有四百萬人流離失所;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問題重創該國三分之二的人口。根據預測,南蘇丹可能會釀成「人道危機悲劇」。

一名叫若瑟的難民青年在見證中問教宗:「為什麼我們正在流離失所者營地受苦呢?」教宗表示,「除了洪水釀災以外,也有人為暴力的破壞,導致我們數以百萬計的弟兄姊妹,包括為數眾多的母親跟孩子,被迫離鄉背井」。在這片飽受磨難的土地,「流離失所或逃離災難,已成了常見的集體經驗」。非常多這些年出生的孩童只認識流離失所者營地,「失去了與故鄉的聯繫」。

「未來不會是在流離失所者營地裡。」教宗指出,孩童「需要有機會上學,需要有空間玩球,需要在開放的社會裡成長,與他人融為一個整體,學習全國通用的語言,而非只講自己的族語」。此外,南蘇丹人民也「需要冒點風險去認識和接納那些不同於自己的人,好能重新感受到和解的友愛之美,體驗到與整個團體一起自由地共建自己未來的歷險旅程」。「為了滿足這所有的需求,則是需要和平」。

此外,婦女是國家得以改變的關鍵所在。教宗說:「她們如果得到適當的機會,通過她們的辛勤勞作和她們守護生命的態度,她們將能改變南蘇丹的面貌,給國家帶來寧靜又團結的發展!但是,我懇求你們,懇求這片土地的所有居民:婦女應當受到保護、尊重、重視和尊敬。⋯⋯做不到這點,就沒有未來。」

面對在場的流離失所者,教宗讚許他們「沒有丟失希望,沒有失去祈禱和歌唱的力量」。他們儘管「兩手空空,心裡卻充滿信德」;他們雖然擁有痛苦的過去,「卻沒有停止夢想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教宗鼓勵他們成為「新的種子,將來結出果實」。

「你們將長成一棵棵大樹,吸入長年暴力的汙染物,吐出友愛的氧氣。的確,你們現在被栽種在你們不想要的地方,但正是在這個不安又不穩的局勢,你們依然能向周圍的人伸出手,體驗到你們扎根於同樣的人性:由此需要重新出發,再次發現彼此是弟兄姊妹,同為天父在世的子女。祂是所有人的父親。」

教宗接著提到,南蘇丹青年是聽著長者傳述的經歷長大的。「假如說這些年傳述的內容充斥著暴力,那麼就必須從你們這一代開始傳述新的『相遇』故事。所受過的一切痛苦,不該被遺忘,但要得到友愛的光照。這樣的傳述不光是以事件的悲慘性為中心,更凸顯對和平的熾熱願望」。「但願你們這些不同種族的青年,能成為如此傳述的開卷篇章!」

在與流離失所者的聚會中,教宗也向援助他們的人表達感激之情。教宗向從事相關工作的教會團體、人道救援機構和國際組織,特別是向聯合國表示感謝。教宗說:「我也要向許多殉職的人道救援工作者表達敬意,並且呼籲要尊重那些提供援助的人、那些支持百姓的機構,他們不可變成襲擊和故意破壞的目標。」教宗也衷心籲請所有的人「援助南蘇丹,不要讓該國人民孤立無援,他們遭受了太多的苦,現在還在受苦」。

教宗最後念及許多逃到國外的南蘇丹難民,以及那些因為家園被占領而無法返鄉的人。教宗向他們表達關懷,並「祝願他們能再次成為故鄉前途的主人翁,以有建設性又和平的方式為故鄉的發展貢獻心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出席南蘇丹大公祈禱聚會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出席了在約翰・加朗(John Garang)墓園舉行的大公祈禱聚會,這是他在南蘇丹第二天訪問活動的一個高潮。在該國推動和平進程的各基督信仰教會5萬多名信徒參加了這項活動,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親臨會場。與教宗同行的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也是這次聚會的主角。

在夜幕降臨朱巴之際,祈禱聲、沉思、誦讀《聖經》交替進行,這共同的祈禱表達了一個心願,即推動寬恕、正義、良好的治理,以及共同落實解決國家衝突的和平協議。在場的全體基督徒恭聽了《若望福音》關於耶穌為眾信徒合一祈禱的章節後,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先後發言,接著眾信徒齊聲誦念了《宗徒信經》。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了共同祈禱的價值,表明“作為基督徒,祈禱是我們蒙召所行的首要及最重要的一件事,好能行善且獲得行走的力量”。教宗立即請在場基督徒反思3個動詞:祈禱、行動和行走。他說,若不祈禱,“基督徒團體在促進人性、團結互助及和平的努力,便是徒勞的”。

教宗提到梅瑟的祈禱,他帶領子民奔赴自由的路上遇到紅海,前面是不可跨越的洶湧的海水,背後是趕來的駕著戰車的敵軍和騎兵。在這樣的情況下,梅瑟仍然鼓勵子民不要害怕,他們將會看到上主的救援(參閱:出十四13)。教宗說,梅瑟對天主的信賴是“在祈禱中培養出來的”。

“祈禱給人向前邁進的力量,使人克服恐懼,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天主要賜予的救恩。更重要的是,祈禱使子民獲得天主的救恩。代禱是梅瑟生活的特性(參閱:出卅二11-14),也尤其是我們這些天主聖潔子民的牧人必須獻上的祈禱。為了讓和平之主在人們無法建設和平的地方施展作為,就需要祈禱:一種恆心、持續的代禱。”

為了實現和平的目標,教宗勉勵眾基督徒有所行動,因為基督要我們成為“和平的締造者”(瑪五9)。教宗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們要為這和平而努力不懈,這是耶穌和天父的神邀請我們建設的和平:一種融合多樣性的和平,在多元中促進合一的和平。這就是聖神的平安,祂協調差異,而天主和人的仇敵則利用差異來製造分裂。”

教宗於是指出,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必須選邊站。“跟隨基督的人就應選擇和平,始終如一;煽動戰爭和暴力的人則是出賣上主、背叛祂的福音”。耶穌教導我們“愛眾人,因為每個人都是我們共同的在天之父的子女,且如此被愛”。教宗強調,“基督徒的愛不僅是愛近人,也應愛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在耶穌內都是我的近人、兄弟和姐妹,甚至仇人也包括在內(參閱:瑪五38-48)”。

“弟兄姐妹們,讓我們為我們基督徒之間的這友愛團結而效勞,相互協助使和平的訊息在社會中流傳,並傳播耶穌的非暴力風格,使自稱有信仰的人不再給基於報復心態的文化留下空間;使福音不僅是精美的信仰論述,也是成為歷史現實的預言。讓我們為此而努力:為促進和平而努力,編織及縫合,而絕非切割和撕裂(參閱:路一79)。”

接著,教宗談到行走。他稱讚在南蘇丹的各基督信仰團體在推動修和進程中作出的極大努力。教宗說,這些努力並沒有導致分裂,而成為團結的因素。“南蘇丹的大公主義遺產是一份珍貴的寶藏”、“基督徒合一道路的普世典範”,這遺產“應得到守護”。

“不要讓在該國助長暴力的部族主義和派別意識侵蝕各宗教信仰間的關係;卻要讓基督徒合一的見證進入人民當中。在這層意義上,我願意為繼續這行程建議兩個關鍵詞:記憶和承諾。”最後,教宗要求各基督信仰團體“每天都重新啟程”,彼此祈禱,也與他人一起祈禱,“共同努力,成為耶穌的和平的見證人及調解人”,在“同一條路上行走,邁出愛德及團結的具體步伐”,“以赤誠的心,熱切相愛”(伯前一22)。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接見南蘇丹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牧靈訪問的首項活動是在朱巴主教座堂與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會晤。教宗在講話中提醒,他們的責任是回應天主的召喚,成為人民“救恩的工具”,不要轉面不顧人民的苦難,要在國家發展的歷史中扮演先知性的角色。

教宗以穿越該國的尼羅河的圖像展開他的講話,指出在聖經中經常把水與天主解救祂的子民的行動聯繫在一起。如今在這水域中“流淌著人們的眼淚,他們遭受暴力的折磨,處於苦難和痛苦中”。教宗說:“大河的水將我們帶回到梅瑟的歷史,因此,這是釋放和救恩的標誌:梅瑟從尼羅河水中獲救,並帶領他的人民跨越紅海,成為獲得自由的工具,和天主救援的象徵。”

於是,教宗邀請眾人反省,在經歷戰爭和貧困的歲月中,“成為天主的使者意味著什麼?”教宗建議在場的人省思梅瑟的兩種態度:即是順從與代禱。

那時,梅瑟發現了自己的身份並被人民的苦難所震撼,決意“獨自伸張正義”,殺死一個埃及人。但隨後他經歷了失敗和“一種內心的荒漠”。他僅憑自己的力量,並以暴制暴。教宗解釋道:“有時,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我們神父、執事、修會會士和修生的生活中:其實,我們在內心認為自己是中心,即使不是在理論上,至少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幾乎只仗持自己的才幹;或者,作為教會,憑藉金錢、計謀、權力等人性工具,為人們的苦難和需求尋求答案。相反地,我們的使命卻來自天主,我們蒙召成為祂手中溫順的工具。”

教宗繼續講到梅瑟,當梅瑟看到在燃燒的灌木叢中顯現的天主時,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順從上主的引領。正是溫順使我們“以新的方式活出使命”,其中心不再是自己的意願,而是上主的聖言。教宗指出:“在耶穌善牧面前,我們明白我們不是部落首領,而是富有同情及慈悲的牧者;不是民眾的主人,而是屈膝彎腰為兄弟姐妹洗腳的僕人;不是管理世上財物的世俗機構,而是天主子女的團體。”

從梅瑟的順從,教宗又講到他的代禱態度。教宗解釋,代禱不僅意味著“為某人祈禱”,而且也“置身於一種境況中”。事實上,梅瑟就是將自己置身於他人民的歷史之中,成為天主與他人民之間的橋樑。教宗解釋:牧者首要的職責不是成為一個組織完美的教會,而是以基督之名生活於人民的苦難中並弄髒自己的雙手。我們履行職責絕不是為了追求宗教和社會聲望,而是置身於民眾當中,與他們一起行走,學習聆聽和對話,牧者與平信徒攜手前行。”

反觀梅瑟為他人民代禱的形象,教宗指出,聖經描述他的三個舉動:“手持木杖、伸出雙手,舉手向天”。教宗告誡,當今的教會必須警惕因擔心“失去特權和利益”而“安於現狀”的誘惑。“兄弟姐妹們,若我們願成為代禱的牧者,我們就不能在不義和暴力造成的痛苦面前保持中立,因為當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的基本權利受到傷害時,基督就被傷害了。”

伸出雙手的梅瑟是“天主關懷”的象徵。教宗繼續說道:“我們也有這個任務:伸出援手,扶起我們的弟兄,提醒他們天主信守祂的應許,鼓勵他們繼續前進。我們的雙手有“聖神的傅油”,這不僅是為了舉行神聖禮儀,也是為了鼓勵、幫助、陪伴人們擺脫使他們麻痺、封閉和恐懼的羈絆。”

隨後,教宗指出:“許多神父、男女會士(……)是暴力和襲擊的受害者,他們為此獻出生命。他們給我們留下了關懷弟兄姐妹的美好見證,並邀請我們繼續他們的旅程。

最後,教宗引用在非洲傳教的偉大傳教士聖金邦尼(St Daniel Comboni)的話“需要有勇敢和慷慨的心靈,讓這樣的心靈懂得為非洲受苦和犧牲”。教宗在結束講話時,期許所有在場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們成為“聖善的牧者和慷慨的見證人”、“具有先知性的關懷者”和“舉起雙臂”為人民的代禱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南蘇丹總統基爾:樂於恢復羅馬和平會談

圖片:Vatican Media

南蘇丹政府作出緩和的舉動,表示願意與該國反對派組織(Nsssog)恢復羅馬和平會談,這些組織尚未簽署上述協議。南蘇丹共和國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在歡迎教宗方濟各的致詞中正式宣布了這項決定。總統向教宗說:“您來到我們當中是歷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教宗方濟各是到訪這個非洲年輕國家的首位伯多祿繼承人。

南蘇丹政府於幾個月前中斷了在聖艾智德團體斡旋下進行的會談,指責反對派組織“沒有盡力”。基爾總統在表達願意恢復會談的同時,也希望反對派組織“回應這個舉動,真誠地與我們共同努力,在我們國家實現一種包容性的和平”。

基爾總統提到2019年在梵蒂岡參加的退省活動,教宗為了請求和平而親吻了他和幾位在場副總統的腳,副總統馬沙爾(Riek Machar)當時也在場。總統對教宗說:“當您親吻我們的腳時,他在國外。今天,馬沙爾博士同我坐在這裡,我們一起努力來落實2018年簽署的和平協議。”

南蘇丹總統說,他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對實施這項協議感到滿意:”重要的是,我們簽署協議的各方本著對話精神,共同克服我們面前的挑戰,繼續努力奮鬥,直到在南蘇丹的和平牢牢地得到鞏固。”此外,他也表示深切渴望力求達到“包容的政治進程,讓國民的聲音得到聆聽”。他談到去年9月制定了“2022年路線圖,將過渡期延長24個月”,以便有時間“建立能進行透明及可信選舉的制度”。

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會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2月3日「以和解的朝聖者」的身份來到了南蘇丹,當天下午在該國總統府花園會見了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教宗表示,在聆聽了該國人民因暴力、動盪、貧困和天災而發出的哭喊聲後,他與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一起展開了這次「和平的大公朝聖之旅」。

南蘇丹共和國是個年輕的國家,成立於2011年。教宗從「共和國」一詞的拉丁文意義(res publica)出發,強調「國家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國家的最高負責人理當「為公共福祉效勞」。因此,「權力的目的是為團體服務」。「天主賞賜給這片土地的豐沛資源,絕非少數人獨享的特權,卻是供所有人使用。經濟復甦計劃應當符合財富公平分配」的原則。共和國生活的另一個要點是「民主發展」,以確保行政權、司法權和立法權的分立,以及人權受到法律的保障。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一進入南蘇丹平原,就適合於航行。教宗藉著這個圖像,祝願南蘇丹從首都開始走上「和平與和解的進程」,「推進和平協議及路線圖」,「重振希望」。「願每個公民都能理解,現在不再是跟著仇恨和部落主義等惡水隨波逐流的時候,而是一起航向未來的時刻」。

教宗接著指出,尼羅河的交匯教導我們要「互相尊重、彼此認識和交談」。走出暴力、憤怒、怨恨的唯一方法,即為「相遇」:「接納他人是我們的弟兄姊妹,給予他們空間,甚至懂得退後幾步。這是和平進程的關鍵態度,也是提升社會凝聚力的必要態度」。

這個年輕的國家需要重新發現「相遇的奧妙、同在的恩寵」。該國人民應當超越差異,攜手前行,如同尼羅河那樣,「交匯的支流增進大河的富饒」。

然而,河水也會氾濫成災。教宗念及這片土地上許多洪水災民,向他們表達關懷,呼籲「切莫讓他們缺乏適當的援助」。

天災說明受造界受了傷,所以「生命之泉會變成死亡威脅」。教宗表示,我們「務必高瞻遠矚地照料受造界,顧及後代子孫」,特別是要「打擊那出於貪婪的濫砍濫伐問題」。

為了避免河水氾濫,河床必須保持乾淨。同樣地,為了確保社會生活的河水乾淨,就必須「與腐敗作鬥爭」。第一要務是「消除貧困」,那是「仇恨、分裂和暴力的溫床」。「一個文明的國家迫切需要照顧其公民,尤其是最脆弱、最弱勢的人」,例如流離失所者。

再者,另一個「避免生命之水變成死亡危險」的關鍵在於修築堤壩,人們的和睦共處也是如此。第一座要修築的堤壩是阻止「武器的輸入」。社會生活之河的其它堤壩包括:適當的醫療衛生政策、生活必需的基礎設施、掃盲和教育。教宗強調,讀書識字是南蘇丹的兒女「唯一能掌握自己未來的方法」。

教宗最後還是用尼羅河的圖像來鼓勵南蘇丹:正如尼羅河流經其它國家、河流不分國界一樣,南蘇丹也要跟其它國家,特別是鄰近國家建立良好關係。「我也想到國際社會對貴國的寶貴貢獻:我對那些旨在促進和解及發展的努力表達讚賞。我堅信,為了作出有益的貢獻,實際了解形勢演變和具體問題,是必不可少的」。

結束這次會晤以前,教宗懇求天主賜給南蘇丹「和平與繁榮的新時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接見剛果全體主教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剛果主教團總部接見該國全體主教,這是他在該國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在講話中,對主教們為他的牧靈訪問做了兩次準備而深表歉意,因為他原定於2022年7月訪問剛果。

教宗隨即談到剛果主教們的使命,建立剛果人民的信德和在這廣袤的土地上保護「造物之美」。教宗囑託主教們,剛果教會始終要與該國人民同甘共苦。

教宗說:「我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中看到受苦的耶穌,這個民族被釘在十字架上,遭壓制,被無情的暴力摧殘,被無辜的苦難所傷害,被迫生活在污染社會的腐敗和不正義的混濁之水中,許多孩子生活在貧困中。」

教宗提醒主教們警惕追求權力和向上攀爬的誘惑。他說:「如果持有這樣的態度就會忽視祈禱,與基督的關係疏遠。相反地,若我們培養與天主的親密關係,我們就會感到被引向我們的人民,感到總是對那些託付於我們照顧的人具有憐憫之情。因此,主教的牧靈職責必須撫慰傷口,傳達天主的親近,使剛果人民擺脫屈辱與壓迫。」

接著,教宗強調:「天主聖言是在我們內心燃燒的火,驅使我們走出去!這就是我們作為主教的身份:被天主的聖言所點燃,懷著使徒的熱情被派遣到天主子民中!。」教宗表示:「天主召叫祂的使者在一個充滿錯亂和不正義的世界中,幫助開啟歷史的一個新篇章。必須在社會中根除仇恨、怨恨和暴力的毒素,腐敗和剝削也應根除。」

隨後,教宗解釋道:「基督信仰的先知性不應與政治上的激進主義相混淆,因為主教們蒙召是去宣講聖言,喚醒良知,譴責邪惡,並鼓勵那些悲傷和失望沮喪的人。」

教宗邀請主教們與他們的司鐸、牧靈工作者保持密切的關係,並樹立寬恕和福音簡樸生活的善表。教宗說:「我懇請你們不要忽視與天主的交談,或讓先知性的火焰因與權勢者的曖昧關係,或因自滿和平庸的生活而熄滅。」

最後,教宗也懇請剛果的主教們以已故總主教基多福・蒙齊赫瓦(Christophe Munzihirwa)為榜樣,去做「慈悲與和解的見證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方濟各接見剛果大學生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金沙薩體育場接見青年,返回聖座駐該國大使館後,接見了剛果天主教大學的38位大學生。在講話中,教宗鼓勵他們在建設國家的和平進程中作出努力,甚至甘冒生命的危險,勇於接受挑戰,當以愛天主愛人為核心時,就會結出果實。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稱,教宗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理薩馬(Jean-Michel Sama Lukonde)和他的家人進行了交談後,接見了這些來自該國不同地區的大學生代表,耶穌會士穆爾胡拉(Toussaint Kafarhire Murhula)神父陪伴他們前來。

公告指出,這些青年是去年11月1日在參加有關世界主教會議的網絡研討會的機會上與教宗交談的代表,那次研討會以線上方式舉行,由美國芝加哥的羅耀拉大學和聖座拉丁美洲委員會所推動。

教宗接見這些大學生時,他們唱了一首由耶穌會省會長譜寫的歌曲,這位省會長也在與教宗會面的人群中。歌詞是教宗2017年11月23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祈求和平時所講的話。

另外,教宗與大學生也談到該國東部的暴力,同時談到了前一天下午東部的暴力受害者與教宗會面的感人情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