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民間運動乃社會轉型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為一本新書撰寫序言,書名為《民間運動的湧現:我們時代的新事物》(L’irruzione dei movimenti popolari:Rerum Novarum del nostro tempo)。該書由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編輯,梵蒂岡書局出版社以西班牙文出版。

該書探討了自2014年以來在美洲大陸舉行的一系列世界性會議,研究也顯示有成千上萬民間運動的代表參加了這些會議。

教宗方濟各在序言中表示:「社會邊緣人士不僅是人口的一部分,教會必須向他們伸出援手,他們也如同芥菜籽那樣的萌芽,將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另外,教宗稱那些民間運動是「社會轉型的巨大杠杆」。

教宗進一步解釋道:「社會邊緣人士並不是社會救助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是真實而積極的主角,人類未來的使者。如同溫良而謙卑的耶穌需要天父無條件的關懷支持,他們也向社會發出了和平的對抗。」

教宗在序言中寫道:「民間運動代表一種重要的社會選擇、來自社會深處的呐喊、一個對立的記號以及『任何事物皆可改變』的希望。」

教宗繼續寫道:「人類面臨著以恐懼、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為特徵的時代變革。民間運動能夠抗衡這種趨勢,因為它們是一個振興我們民主國家的道德力量泉源。」

教宗在序言結束時,反思並捍衛人類勞動的神聖權利,並表示這是教會的社會訓導所極力提倡的。他說:「民間運動是一個具體和有形的見證,它向我們表明藉由建立以團結和社團為中心的新形式工作來對抗丟棄文化是可能的。」

教宗最後呼籲:「為了人類共同福祉我們應以『新人文主義』(new humanism)來克服當今社會所缺乏的同情和關懷。」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小兄弟會總會長裴彌格神父就其單車意外一事發出公開信

資料圖片: CNS/Paul Haring

【鹽與光天主教電視訊】2019年8月17日,小兄弟會(又稱方濟會)總會長裴彌格神父(Michael Perry)就其自行車意外一事發出公開信。他在信中表示,這信是從芝加哥大學的醫學中心所寫的。 8月15日(星期四),他踏自行車沿著湖邊走,這也是他在美國度假以來每天都做的事情。不幸地沒有察覺到在路上有一個洞。他跌入了洞,後來撞到另一塊阻止他向前的混凝土板。結果使他從自行車上跌到左側並跌落到水泥塊上,因此導致部分盆骨斷裂,該骨絡是在股骨的位置,是用來控制腿部運動。因此,他將接受手術治療受影響的部份。裴彌格神父感謝上主,因為身體其他任何部位都沒有受傷。

他表示,據醫生說,這是一種複雜的傷勢,手術後需要進行物理治療和康復治療。因此,他將要有一段長時間不能理行總會長一職。根據該會會憲,當總會長因受到阻礙而缺席期間,所有事項必須交由副總會長(即現時的Julio César Banader神父)去理行其職務。

裴彌格神父感謝所有發出信息或致電以表達對他作出關心和支持的人。他會安排會省其中一位兄弟去為大家提供最新的情況。他邀請我們繼續為他祈禱!同時,他也會繼續為我們祈禱!願上主保佑我們每一位。

公開信原文

來源: usfranciscans.org

「曠野中的希望」祈禱會-張心銳神父分享

祈禱會全片:

香港時間2019年8月18日(主日),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及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聯合舉辦了「曠野中的希望」祈禱會。活動在當天下午2時於維多利亞公園音樂亭舉行,大會指出:「過去兩個月,香港人就像當年的以色列民一樣,為了自由人權,在曠野中艱苦前行。作為基督徒,我們在困苦中仍然懷著信德,深信無限仁慈的天主,必會引領我們,平安抵達那應許之地。」

讀經:申命紀1:29-31

梅瑟對人民說:「不要畏懼,不要害怕。因為上主你們的天主,走在你們前面,他必為你們作戰,正如他在埃及在你們眼前,為你們所做的一樣;並且在曠野裏,你也看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所走的長途中,攜帶你們,如同人攜帶自己的兒子一樣,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

當天也有神職人員與參加者同行,以下是慈幼會士張心銳神父的分享全文:

我們剛才聆聽的讀經,提醒我們天主永遠與我們一起,我們抱著希望去到天主預許的地方,就算有幾艱難,我們也不會輕易放棄。

我們要記住這個運動,不是追求一時三刻的勝利,而是一個長久的戰爭,就算政府不聆聽我們的訴求,我們亦需要在堂區、社區工作,朋友和家人,因為這些地方,才是我們長久真正的戰場。我們每人都有責任,讓大家醒覺。

我們面對這兩個多月的流血,示威者所受到的暴力對侍被捕,由6月開始警察濫用武力鎮壓,警方使用武力都違反安全守則及國際人權標準。7月21日警方縱容黑社會無差別襲擊市民。市民、街坊、甚至路過的市民都受到催淚彈的攻擊,甚至被警察無理的拘捕。政府包庇警察,散播假新聞。現在,政府更利用抹黑、政治宣傳,甚至,每日的電視,記者會利用謊言,向市民洗腦,難道我們仍然願意受這些以圖假借「正義」之名的統戰工具所控制?難道我們沒有感覺?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的道德良知在哪裏呢?教會應該如何在道德判斷上給予應有的方向?今天,我們不單因為政治立場,而是面對一班被政府和警察不平等和無理的對待、拘捕,甚至律政司直接干預檢控小組,製造白色恐佈。我們作為基督徒,是否選擇平時滿口仁義,到世界需要的時候,我們收聲?

我們今天不只是祈禱,而是告訴政府,如果仍然堅持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天主創造我們,是給予我們尊嚴和自由。正如舊約中,艾斯德爾的養父摩爾德開這樣向上主哀求說:「上主,全能的君王,萬事都屬你權下,若你願意拯救以色列,誰也不能反抗。上主,你知道我不叩拜蠻橫的哈曼並不是出於傲慢、自大。我這樣做是不願將人的光榮,置諸天主的光榮之上。上主,除了你以外,我決不叩拜任何人。」我們堅強維護的是人的尊嚴,天主子女的尊嚴!讓我們像艾斯德爾一樣,向天主祈禱說:「我的上主,只有你是我們的君王,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靠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救援。」

我們不應受到政權無理的管制和打壓。我們今天還要保護我們的青年,保護我們的香港,保護我們的社會,保護受不公義審判的耶穌,使他不再受邪惡的審判。

1989年天安門六四殺害多名青年,今時今日的香港仍然會發生。所以我們會克制,我們不會為這個不公義的政權白白犧牲生命,青年人的抗爭運動,我們作為香港市民看不見他們使用真正的暴力,相反警察的暴力十分明顯。二百萬人上街要求撤回送中條例,中央不但沒有聆聽我們和青年人的呼聲,既然中央政府不聆聽,我們為何要責怪青年人。

求主祝福我們、青年人和香港。我們現在不是保護的戰爭,而是道德的戰爭,我們以和平,智慧和聰敏,讓大家醒覺,讓教會和天主子民醒覺,士氣高昂地走出來。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呼籲各國遵守日内瓦公約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親愛的弟兄姐們,明天適逢日内瓦公約簽署70週年,這些公約旨在對使用武力施加限制,保護戰爭時期的平民和俘虜。」

2019年8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誦念三鐘經之後,再次提到交戰國家人民的生活困境。

教宗表示:「但願這個紀念日促使各有關國家越來越能意識到極有必要保護武裝衝突受害者的生命和尊嚴。」

教宗也強調這些國際法規的重要性,該當予以遵守:「各國都應遵守國際人道法施加的限制,保護手無寸鐵的人民和公民設施,尤其是醫院、學校、敬禮場所和難民營。對整個人類而言,戰爭和恐怖行徑總是一種嚴重的損失,是人類慘重的失敗。」

日内瓦四項公約於1949年8月12日通過,旨在為戰爭行為制定規則,同時修訂了之前的有關國際協約。四項協議敦促簽署國家確保對被捲入衝突的平民提供適當的保護,並為戰俘和武裝部隊傷員保留所規定的起碼對待。當時有61個國家簽署了日内瓦公約,這為隨後其它國家的簽署奠定了基礎。隨著衝突的蔓延和非殖民化進程的推進,四項公約以在隨後年代採行的附加協議而得到了整合。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權至上導致戰爭,民族之間需要對話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我們要挽救歐洲,因為它是個『不能也不該瓦解』的遺產。對話和傾聽若是從自己的身分、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出發,就是對抗主權至上和民粹主義的解藥,也是『復興進程』的推動力。」

教宗方濟各接受意大利《新聞報》熟悉梵蒂岡事務的記者兼《梵蒂岡內部通訊》協調人阿加索(Domenico Agasso)的採訪,從歐盟的現況談起,論及氣候變化和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等主題。

教宗方濟各祈願歐洲再次擁抱「奠基者的夢想」;在落實舊大陸的歷史、文化與地理合一時,奠基者的願景就會實現。

教宗解釋道:「儘管存在著行政問題和內部分歧,馮德萊恩女士獲任命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一事會有助於激發奠基者的力量,因為女性能凝聚人心、使人團結。」

振興歐洲的一大挑戰來自於對話。教宗指出:「在歐盟內,人們應當互相交談、彼此認識,每個推理背後的思維機制該當是歐洲第一、自我次之;因此,也需要聆聽。出發點在於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歐洲擁有人性和基督信仰根基,當我這麼說時,我並不把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新教徒區分開來。東正教徒在歐洲扮演著極其珍貴的角色,我們擁有相同的關鍵價值。」

教宗進而闡明:「我們人人顯然都很重要,沒有人處於次要地位。事實上,每個對話都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舉例而言:我若不從我的天主教徒身分出發,就無法推展大公運動。自己的身分不可妥協,卻能彼此相融。身分是個珍寶,在文化、國家、歷史和藝術方面都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身分,但它要在對話中互相融合。重點是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展開對話並接受他人的身分。」

談到這點,教宗對主權至上表達了擔憂,他說:「這是一種孤立態度。我很擔心,因為我們聽到類似於希特勒在1934年的講話:『以我們為先!』這些是令人擔憂的思想。主權至上是封閉的心態。一個國家必須擁有主權,卻不該自我封閉。主權理當受到維護,但是與其它國家、與歐盟的關係也要加以保護和促進。主權至上最終往往帶來戰爭。民粹主義則會導致主權至上的態度。」

梵蒂岡將於今年10月舉行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強調,它是《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產物;這份文件並非環保通諭,而是基於守護受造界的社會通諭。與此同時,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也是一次「緊急」會議。教宗表明:「人類今年7月29日便已消耗完整個年度的自然資源,這個事實令他深感震驚;再加上冰山融解、海平面恐怕會上升、海洋塑料垃圾增加、濫墾濫伐,以及其它嚴峻情況,這一切都讓地球處於全球緊急狀態。然而,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不是科學家或政治家的聚會,而是源自教會,將具備福傳的幅度並承擔使命。它將是在聖神引領下的共融工程」。會議中的重要議題涉及「福傳的職責和進行的不同方式。然而,在司鐸短缺的地方祝聖年邁已婚者的可能性並非會議的主要議題。」

此外,教宗也強調:「對亞馬遜百姓生命和土地的威脅來自社會主要領域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此,必須消除政治當中的縱容和腐敗,承擔起具體責任,例如露天礦場的問題;露天礦場毒化水源,造成許多疾病。」

針對環境問題,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等青年發起了多個運動,在守護受造界方面展現出新的態度。教宗對此信心十足,說:「我看到他們有個令我感動的標語,上面寫著:『我們就是未來!』這意味著促使對日常小事的關注烙印在文化中,因為這是具體的行動。」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花地瑪聖母國際朝聖聖像蒞臨多倫多

世界著名的花地瑪聖母國際朝聖者聖像(IPVS-International Pilgrim Virgin Statue)是由著名雕塑家José Thedim於1947年雕刻而成。聖像的形態設計是根據在1917年聖母顯現給三位神視者之一的路濟亞修女所形容的。此聖母像之出遊目的是為了向所有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到花地瑪朝聖的人們帶來花地瑪聖母的希望、和平和救贖的信息。直至目前,聖像已經訪問了100多個國家,包括華人地區。

2019年8月份,花地瑪聖母像蒞臨加拿大多倫多,並到訪多個堂區。

行程請按入以下網頁:
www.fatimatourforpeace.com/toronto-canada

8月14日及15日
花地瑪聖母像會蒞臨其中一個華人堂區-中華殉道聖人堂。

以下是兩天的敬禮活動詳情,歡迎大家蒞臨參與。

中華殉道聖人堂 The Chinese Martyrs Catholic Church
地址:2755 Denison St, Markham On L3S 2J3

8月14日(星期三)

下午

6時 – 6時30分
聖母隆重進堂及嘉冕,善會及家庭献花

6時30分 – 7時30分
聖時-明供聖體、聖體降福及玫瑰經

7時30分 – 8時30分
聖母蒙召升天-守夜感恩祭

8時30分 – 8時45分
講座:花地瑪聖母的信息

8時45分 – 9時45分
燭光巡遊及玫瑰經

 9時45分- 11時
奉献家庭於耶穌聖心及聖母聖心、花地瑪聖母像前私人祈禱

11時
教堂關閉

8月15日(星期四)聖母升天節

上午

9時10分
聖母蒙召升天-感恩祭

10時30分
恭送聖母

花地馬聖母資料

閱覽花地瑪聖母國際朝聖者聖像資料

 

「燭照黑暗 看見真相」燭光遊行暨祈禱會-陳志明神父分享

圖片提供:公教報

2019年8月8日(聖道明瞻禮),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聖本篤堂關社組及聖瑪加利大堂關社組聯合主辦「燭照黑暗 看見真相」燭光遊行暨祈禱會。舉辦活動的原因是因為自「反對逃犯條例(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社會陷於膠著,政府對市民的訴求置若罔聞,運動期間釀成的多宗暴力衝突,至今仍未能找出責任誰屬。大會希望參與人士能一起亮起點點燭光祈禱,把一切失意、憂苦、疲累交托給慈愛的天父,同時也為香港這個家園祈求。
祈禱會的意向有以下三個:
一、撤回逃犯條例;
二、成立獨立調委員會;
三、重啟政改。
當天晚上有過千名參加者,他們手持燭光由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出發至終審法院門外空地, 出發前由香港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神父向大家作分享及勉勵。

以下是陳志明神父的分享全文:

我們身處主教座堂正門。主教座堂正進行大維修,香港也需要復修。

天主教會今天慶祝一位聖人的瞻禮:聖多明我(聖道明)。他身處的時代是十三世紀,當時世界、社會,包括教會,正處於十分混亂的階段 ─ 中世紀,而天主揀選這位聖人宣講真理。 道明會會服……(即玫瑰崗學校那邊的會士),會服顏色是黑色和白色,寓意修會要黑白分明,是非對錯要分清,堅持尋求真理,宣講真理。

大家手上有一個蠟燭。自古以來,蠟燭為人有一股獨特的吸引力。燭光是柔和的,但燭光只能照亮一部份地方,其餘的部份仍是一片黑暗。沒有人要求燭光必須照亮所有角落,但是蠟燭燃燒產生的光,始終有著一份力量。同樣的燭光,可照亮每一個人的內心。於燭光下,反省一下自己現在內心的狀態,也許有很多怨恨、無奈,又或抱怨、心煩等。我們要學習舉心向上,信靠上主。

燭光不單能照亮四周,亦能散發溫暖,將溫暖的愛帶給周圍的人,使人心燃起愛火。蠟燭的光基於蠟燭的燃燒,是一幅為愛而耗盡自己的圖像。有時我們不懂得去愛,有時我們必須修剪蠟燭的芯;否則,若火焰太高,黑煙會燻透整個環境。 有時我們不懂得去愛或愛得太深,當中會消耗自己;這樣的愛不單對自己無益,對其他人亦沒有好處。 此狀態一方面無法將光帶給別人,反而使人陷入黑暗。 我們為他人燃點蠟燭,就是希望上主的光,能照進他們心靈深處。

被燃燒的蠟燭,象徵基督人性的部份,祂出於愛而為我們獻出自己;火焰則象徵基督的神性。燭光中,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祂用光照亮我們的團體,照亮我們的內心。

蠟燭亦是我們成為人類和社會「和平」的標記。 上主的光藉著我們的言行,照亮世界,引領他人走向生命,愛的源頭。今天我們不單看到事物的表面,更要看到他本來的真相。至於對光和啟示的渴望,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必有生命之光,絕不會在黑暗中行走。(参看 若8:12) 耶穌想告訴我們,祂要將光明帶到身處黑暗的人當中。惟有耶穌臨在的地方,有愛的地方,世界才是光明的。 只有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不會在黑暗中摸索,就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聖經提到,耶穌醫治一個生來瞎眼的人,以表達祂就是世界的光。 生來瞎眼的人……這個譬喻,寓意我們每一個人的狀態。由出生到慢慢成長,我們往往很難看透世情,甚或很難看到事實的真相,有時我們也會盲目地生活。在這個醫治瞎子的事跡,開始時,耶穌用唾沫和一些泥,將泥抹在瞎子的眼上 (若9:6)。 在這個醫治的故事中,耶穌告訴我們,人本身有如泥土,我們都要接受自己的有限和不足,當我們能接受這份內在的不潔,才能看見光明。那些傲慢無理,驕傲自大,拒絕看真相、事實的人,其實是盲的。只有那些有勇氣,懷著謙卑態度,投入自己人性真相深處的人,才能張開眼睛,看到自己,看到事實的真相。治好瞎子的故事,最重要是與基督相遇。瞎子在史羅亞池與耶穌相遇。

早期教會認為受洗就是接受光明。信主的人,面對複雜的世局,滿有恩寵:看得更遠,看得更深,看得更透徹,且較容易看到真理的本來面貌。

耶穌所講的話就是真光,照亮我們的道路,透過他的話語,能燭照我們的內心,光照社會的黑暗,光照我們看到事實的真相,在生活中與復活的基督相遇。

讓我們呼求聖神臨在我們當中,
啟發我們,引導我們,
在生活裡,在行動中,
締造和平,伸張正義。

來源:香港教區視聽中心,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燭照黑暗 看見真相」燭光遊行暨祈禱會-夏志誠輔理主教分享

圖片提供:TingTing Thérèse Tse

2019年8月8日(聖道明瞻禮),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聖本篤堂關社組及聖瑪加利大堂關社組聯合主辦「燭照黑暗 看見真相」燭光遊行暨祈禱會。舉辦活動的原因是因為自「反對逃犯條例(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社會陷於膠著,政府對市民的訴求置若罔聞,運動期間釀成的多宗暴力衝突,至今仍未能找出責任誰屬。大會希望參與人士能一起亮起點點燭光祈禱,把一切失意、憂苦、疲累交托給慈愛的天父,同時也為香港這個家園祈求。

祈禱會的意向有以下三個:

一、撤回逃犯條例;

二、成立獨立調委員會;

三、重啟政改。

圖片提供:公教報

當天晚上有過千名參加者,他們手持燭光由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出發至終審法院門外空地, 活動中有短誦詠讚、詠唱和平禱文、聆聽天主聖言(希伯來人書 11:1-2, 8-12)、分享及信友禱文。為大家作分享的有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神父、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署理會長周頌天。

以下是夏志誠輔理主教的分享全文:

各位兄弟姊妹,今晚我們由主教座堂出發,現在這裡舉行祈禱會,為什麼?可能有人說:在今日的時勢,是不是更好在聖堂裏面,一起祈禱就算了,安全一點!?不過,我們相信正因為這個時勢,我們願意更明顯表達出以和平、理性來表達訴求的重要。教會關心人,因為天主關心人。兩個月來,社會動盪,我們真的體會到人力有限,我們必須祈禱!

這段時間,街頭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實在是沒有一個香港人願意見到的。可是,凡事有果必有因,要解決當前困局,特區政府是首當其衝,責無旁貸。要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不少社會賢達,以及市民大眾的共識。但政府似乎有不能逾越的困難。我們為官員祈禱,希望他們能夠看到,這些基本的訴求是出於愛護香港的心,維護一國兩制的心。祈願上主賜官員們政治的勇氣及智慧,推動香港走出困局。

這兩個月來,我們的執法人員,你們辛苦了!疲累了!但是很可惜,無論你們多麼努力,你們解決不了目前的問題。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並非治安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必須以政治來解決。我們為你們祈禱,因為我們實在是一家人,都在香港生活,都希望香港好。但願你們在重大壓力之下,仍能秉公執法,服務市民,維護該有的警民關係。

各位反修例的抗爭者,尤其是年青人,你們已經做了很多,已經停止了逃犯條例的修訂,已經喚起全世界的關注。但是目前的發展,令人十分擔憂。暴力只會產生更多的暴力,仇恨只會產生更多的仇恨。不公義的方法永遠達不到公義的申張。歷史已經為我們一再證明,唯有採取和平、理性的途徑,才能夠建立真正持久的和平。看看南非的曼德拉、印度的甘地、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看看這兩個月的運動,它之所以能夠感召到這麼多人的參與,就是因為來自良知的道德力量。我們要祈禱,祈願我們能夠持守和平、理性,以此喚起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良知,成為轉化社會的動力。

今晚我們基督徒就是希望以燭光來照亮黑暗,首先照亮我們每個人自己內心的黑暗:也許裏面有忿怒、自私、邪惡等等,然後我們都願意照亮我們的社會,好能使我們看到真相,看到兩個月以來很多矛盾衝突背後的真相,並且希望這點燭光能使我們看到無論經歷了什麼,我們始終是兄弟姊妹的這個真相。政府官員、執法人員、年青人、市民大眾、我們都是上主所愛的子女。的確,此時此刻各方都情緒高漲,未有什麼辦法,亦無人知道可以怎樣解決,但至少我想我們可以停一停、想一想,讓大家有一個冷靜的時期,比如兩、三個月。

面對前路,我們需要很大的信德。信德是什麼?正如我們所聽的希伯來書所講的:信德是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証。我們相信什麼?希伯來書以亞巴郎的例子告訴我們,他出發時仍然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裏,只知道天主會與自己同在,而這就夠了。信德不是相信什麼,而是相信那一位。 各位兄弟姊妹,在冷靜期之後會怎樣?我們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表達訴求,之後又會怎樣。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是我們基督徒應該用的方式,這樣,上主必與我們一起,會與香港人在一起!讓我們懷著信德,燭照黑暗,好能看見真相!

讓我們也靜下來默想當晚祈禱會選取的讀經,也以祈禱會所用的信友禱文一起為香港祈禱。

希伯來人書 11:1-2, 8-12

弟兄姊妹們: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先人們因這信德,都曾得到褒揚。因著信德,亞巴郎一蒙召選,就聽命前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他出發時,還不知道要到那裡。因著信德,他作客他鄉,旅居在所應許的地域,與有同樣恩許的承繼人:依撒格和雅各伯,寄居在帳幕內,期待著那有堅固基礎的城;這城的工程師和建築者,就是天主。因著信德,連石女撒辣,雖然過了適當年齡,也獲得懷孕生子的能力,因為她相信,那應許者是信實的。因此,由一個人,且由一個已屆暮年的人,生育子孫,有如天上的星辰那麼多,又如海邊的沙粒,不可勝數。—上主的話。

信友禱文

【答】求主俯聽我們

1. 請為香港教會祈禱,祈求天主聖神光照並聖化整個教會,使教會成為社會的良心,和平的使者,建設公義和平的社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答】

2. 請為香港社會祈禱。香港社會因修例而引起的衝突及撕裂加劇,祈求上主賜智慧給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合力創造條件,檢視危機的根源,解開問題的癥結。並按照祂的聖意,引領我們走出這個困局,撫平事件帶來的傷害。為此,我們同聲祈禱。【答】

3. 請為香港政府官員及執法人員祈禱,求主引導政府官員認真聆聽人民的訴求,並以真誠及切實的行動去解決現時香港社會的困局;執法者能盡忠職守,遵守保衛市民人身安全的誓言。為此,我們同聲祈禱。【答】

4. 請為各場衝突受傷的人祈禱。求主撫慰他們受傷的身體及心靈,使他們早日康復。為此,我們同聲祈禱。【答】

5. 請為青年祈禱:求主保守他們,使他們能遵行真理的道路,把正義與和平的希望注入社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答】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憑藉什麽能使他人擁有豐富的生命?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宗3:3-6

他看見伯多祿和若望要進聖殿,便要求給一點施捨。伯多祿和若望定睛看著他說: 「你看我們!」他就注目看他們,希望得點什麼。伯多祿卻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

2019年8月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暑期過後首次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6000名朝聖信友在保祿六世大廳參加了這項活動,其中有一個難民兒童團體。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當天講解了伯多祿因耶穌的名行奇跡,指出在這位宗徒身上顯露出「一個無邊界教會的面容,這個教會感到自己是眾人的母親」(參閲:《福音的喜樂》勸諭210號)。

伯多祿和若望前去聖殿祈禱,他們在殿門前遇見一個乞丐,他在母胎中就癱瘓了。按照梅瑟法律,身殘的人不能進入聖殿獻祭,因為人們認為他們的殘疾是犯罪的後果。在耶穌的年代,人們看到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就問祂,「師傅,誰犯了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若9:2)

教宗說:「兩位宗徒與這個跛子相遇後,出現了一種注視的互動。跛子注視他們,希望得到施捨,宗徒們定睛看著他,邀請他以一種不同的目光注視他們,好能接受另一個恩典。於是,伯多祿因耶穌基督之名行了治癒的奇跡(宗3:3-6)。宗徒們建立了一種關係,因為這是天主樂於顯示自己的方式,祂常在對話中、常藉著顯現,以及透過對人心的啓迪與我們建立關係:這是天主與我們的關係;天主也透過人們彼此之間的真實相遇與我們建立關係,因為唯有在愛内才會有這樣的相遇。」

接著,教宗提到:「聖殿有時也成了經濟和金融交易的場所,無論耶穌還是先知們都曾對此予以痛斥。許多次我也思索這個問題,因為我看到一些堂區更看重金錢而不是聖事!教會應是貧窮的:我們要向上主祈求這恩典。」

教宗繼續說道:「這個乞丐遇到宗徒們後,沒有得到金錢,卻得到了那使人得救者,即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伯多祿呼求耶穌之名,命癱瘓者起來行走,他又握住他的右手,拉他起來。聖金口若望在這個舉動中看到一幅復活的圖像。這也是教會的肖像,教會看到處在困境中的人沒有閉上雙眼,而是懂得正面注視人類,與之建立重要的關係、友誼和互助的橋樑,而非屏障。教會懂得握住我們的手、陪伴我們並拉我們起來,而不是給我們定罪。耶穌總是握住我們的手,總是設法拉我們起來,使我們痊癒,成為幸福和與天主相遇的人。」

教宗表明:「這是陪伴的藝術,是在走近他人時出於慎重的特性。陪伴的藝術是一種尊重和充滿同情的注視,同時也是治癒和釋放的注視,鼓勵我們在基督信仰生活中成長(參閲:《福音的喜樂》勸諭169號)。這正是兩位宗徒對待跛子的態度:他們注視著他,說『你看我們!』遂握住他的手,讓他站起來,使他得到痊癒。耶穌就是這樣對待我們衆人的。當我們處在危險時刻、犯罪時刻,以及悲傷時刻時,我們應想到耶穌。耶穌對我們說:『你看看我:我在這裡!』我們應握住耶穌的手,讓祂拉我們起來。」

教宗最後總結道:「伯多祿和若望教導我們不要依靠錢財,即使它是有用的,我們應依靠真正的財富,那就是與復活的主建立關係。我們是貧窮的,但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寶藏,福音是我們的一切,它彰顯了因耶穌之名行奇跡的大能。」

教宗給在場的信友留下需要思索的問題:「我們的財富是什麽,我們的寶藏在哪裡?我們憑藉什麽能使他人擁有豐富的生命?」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真正的寶藏在天上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19年8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時强調:「物質財物是生活所需,但若成為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它們將會束縛心靈,使之遠離天上的真正寶藏,時常成為焦慮、不幸、背信和戰爭的源頭。」

當天福音記載有人要求耶穌為他分家,耶穌卻透過糊塗的富人的比喻來回答這個問題(路12:13-21)。

教宗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教導。基督敦促我們要遠離貪婪,即對擁有的貪戀。比喻中的富人以為自己很幸福,因為田地出產豐富,並且積累了很多資産,這讓他感到安全。但是,這些足夠讓他多年度上安穩和幸福生活的計劃很快與天主的計劃相違背。」

關於足够多年之用,教宗解釋道:「天主向富人直接表明,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上主還向富人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

教宗繼續說:「天主稱這富人是糊塗之人,在這個情况下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在實踐中背離了上主,沒有順從祂。」

聖史路加在當天福音最後指出,「那為自己厚積財産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教宗清楚指出:「這是個警告,揭示了我們所有蒙召的人應該注視的方向。物質財物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但它們是正當生活的一種工具,要與有需要幫助的人分享。今天,耶穌邀請我們反思,財富能束縛心靈,使之遠離天上的真正財寶。」

教宗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遠離現實,而是尋找有真正價值的事物:諸如正義、團結互助、接納、弟兄友愛、和平,以及所有構成人類尊嚴的事物。」

教宗最後解釋道:「這是一種不是根據世俗風格,而是按照福音風格而實現的生活:用我們全部的生命愛天主,像耶穌那樣,在服務和自我奉獻中去愛他人。」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