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25週年

2017年10月1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廳接見了出席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簽署《信仰寶庫》宗座憲令及頒布《天主教教理》25週年活動的人士,這項活動由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籌辦。教宗表明,守護信仰的寶庫和真理,繼續沿著今日教會的新道路行走,這是天主子民的一份恩寵和一項使命。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藉著《信仰寶庫》宗座憲令頒布的《天主教教理》不僅提出教會先前的訓導,幫助信友增進對信仰的理解,也促使當代的人帶著他們不同的新問題走近教會。」

教宗方濟各因此指出:「只是尋找一種新用語來表達一貫的信仰還不夠,面對人類的新挑戰和新前景,教會急需闡明基督福音的新意,包括蘊藏在天主聖言内尚未顯露的内涵。」

《天主教教理》強調,整個教義和訓示的目的應導向永無止境的愛,且應時常強調吾主的愛(參閲:第25條)。教宗從這個視角談到死刑問題,希望這問題能在《天主教教理》中找到一個更為恰當,符合愛的宗旨的空間。

教宗說:「我們必須重申,判處死刑是一種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措施,殘害人性尊嚴。死刑本身違背福音,因為它任意決定殺死一個人的性命。在造物主眼中,人的生命始終是神聖的,只有天主才是生命的最終審判者和保護者。任何一個人,『即使是殺人兇手也不該失去他的人性尊嚴』,因為天主是一個常常等待兒子回頭的父親,盼望兒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並請求寬恕,好能開始一種新生活。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被奪去生命,也不可被剝奪一種在道德和生活上贖罪的機會,從而有利於團體。」

教宗承認:「在教會歷史上教宗國也曾實施死刑,忘記了慈悲勝過公義。我們承擔過去的責任,承認那些手段更是一種嚴守法規者的行為,而不是基督徒的觀點。保持完整權力和物質財富的掛慮使人高估了法律的價值,無法深入了解福音。儘管如此,若我們今天在重新肯定人性尊嚴的新要求之前保持中立,我們就得負起更大的罪責。」

最後,教宗總結道:「聖傳是一種活的現實,只有一種帶著偏見的觀點才會認為『信仰寶庫』有如某些靜止不動的事物。天主聖言不可被封存在樟腦内,好似被一層防止害蟲的陳舊布罩保護起來。不是的,天主聖言是一個始終不斷成長的動態現實,總是趨於完成,人無法使之停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2018世界主教會議最新動向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跟您一起關注2018世界主教會議的最新動向,還有一起認識宗座生命科學院。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應時常醒窹,隨時準備與基督相遇

恭讀路加福音

「要把你們的腰束起,把燈點著;應當如同那些等候自己的主人,由婚宴回來的人,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主人來到時,遇見醒寤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他二更來也罷,三更來也罷,若遇見這樣,那些人才是有福的。你們也應當準備,因為在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2017年10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希望的主題,強調基督徒要警醒等待與復活的基督相遇。

教宗解釋說:「警醒這個主題是《新約》的一條導缐。《福音》告誡我們要時常準備與基督相遇,如同僕人時常醒窹,等待他們的主人回來那樣。在基督徒的信德中,沒有比這個與上主的約會更加確定的事了,那就是在上主來臨時,我們必能與祂相會。因此,基督徒總不可鬆懈怠慢,卻應隨時準備接受救恩,熱切期待這相遇。」

教宗問道:「你們是否想過,當耶穌來臨時,我們與祂的相遇將是怎樣的呢?那將是一個擁抱,一種異常的喜樂,極大的喜樂!」

教宗接著指出:「做基督徒不是為了自尋煩惱,而是要有耐心,知道即使在某些千篇一律的日子裡也會隱藏著一份恩寵的奧跡。事實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徒勞的,沒有任何一個基督徒的境遇是完全缺乏愛的。沒有任何一個黑夜能如此漫長,以致忘卻黎明的喜樂。黑夜越是深遂,它就越接近黎明。若我們與耶穌結合,艱困時期的寒冷就不能使我們凍僵;即使整個世界與希望作對,揚言未來只會帶來黒雲,基督徒卻仍然曉得,在那個未來中會有基督的再次來臨。」

教宗說:「慈悲的耶穌臨在於人類歷史的終點,這思想足以讓我們秉持信心,而不去詛咒生活,因為一切都將獲得救贖。我們將會受苦,會有煩惱和憤慨的時候,但對基督的甜美和強烈記憶必不使我們陷於誘惑,把這生命視為挫敗。我們認識了基督後,就不能不懷著信心和希望來審視我們的歷史。因此,我們不可自我封閉,不可對過去懷有傷感,認為那是黃金時代,卻總要向前看,明認這未來不只是我們手中的事業,它更是天主聖意的恆定安排。一切暗淡的事物總有一天將要成為光明。」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絕不否認自己,天主絕不令人失望。『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因此,我們不可悲觀地任憑事件發展,好像歷史是一列失控的火車那樣。認命不是基督徒的德性。在我們認為不可抗拒的一種命運面前聳肩或低頭,也不是基督徒的作為。附和的人不是一個和平的締造者,而是一個懶惰的人,一個願意舒適安逸的人。基督徒是冒著風險締造和平的人,為了能帶來善,耶穌恩賜我們善而勇於冒險。」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提到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呼籲眾人促進一種減少自然災害風險的文化。

教宗說:「我再次衷心地呼籲大家,透過更加謹慎的維護和照顧環境來守護受造界。因此,我也鼓勵各機構和負有公共和社會責任的人進一步推動積極文化,旨在減少自然災害的風險。願研究和保護共同家園的具體行動能逐漸減少最脆弱群體面臨的危險。」 [Read more…]

10月11日-聖若望二十三世瞻禮

 

按此下載
聖若望廿三世自由紀念日
彌撒經文

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9月12日將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紀念日列入《羅馬禮儀公用年曆》並定下10月11日為聖若望二十三世瞻禮。

聖若望二十三世,原名安哲洛· 龍嘉理 (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1881年出生,家鄉位在波河平原和阿爾卑斯山群交界的索托伊爾蒙泰(Sotto il Monte),也就是山腳下的意思。1892年,進入小修院。1901年,被送往羅馬繼續學習,其後於1904年神學畢業。同年8月10日,在他23歲時於羅馬晉鐸。

1904至1915年在貝加莫任主教秘書。1915年5月23日被徵召參軍,直到1918年成為隨軍神父。1925至1953年擔任駐外宗座大使,包括:保加利亞、土耳其及法國;。1925年,他被祝聖為主教。1953年,被教宗庇護十二世擢升為樞機,並被委任為威尼斯宗主教。

1958年10月28日,他以77歲的高齡當選教宗。他以開放、幽默、平易、良善的 作風,為教會注入一股清新的氣息,並享有 「善良的教宗」的美譽。在4年7個月的任期內,他發表了8道教宗通諭,其包括《慈母與導師》和《和平於世》。聖若望二十三世在任時面臨經濟上的工業化和政治上的冷戰局勢,他當選後即著手籌備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決心改革教會。

1962年10月11日晚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信徒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慶祝梵蒂岡第二次大公㑹議舉行,遲遲不散,歌唱呼喊,希望見教宗一面。當時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打開了窗戶望向群眾,並即席發表一篇沒有準備卻是簡單的“Moonlight Speech”《月亮演說》。他說:

「親愛的孩子們,我聽到你們的聲音, 全世界的代表在此齊聚一堂,可以說:連月亮也來參與盛會,親臨見證這奇妙一刻……當你回到家後要輕撫你們的孩子,你們的長輩和所有受苦難的人,告訴他們這是來自教宗的撫愛, 說些好話,教宗與你們同在,尤其是在悲傷和痛苦時。」

他在1963年6月3日離世,享年82歲。2014年4月27日被冊封為聖人。

聖若望二十三世曾在1959年1月為中國教會的祈禱詞《為緘默教會》:

耶穌,天主子,你愛教會,犧牲自己以聖化她,使她在你跟前顯得光耀潔白。日前在一些天主教國家內,特別是在偉大的中國境內,你的奧妙淨配正挨受磨難,求你再加以仁慈眷顧。

主,你曉得威脅信友靈魂的陷阱;你知道有言論中傷那些熱切傳播福音真道、推廣不屬於此世的神國的神長牧者。有人不斷設法撕裂你的淨配—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教會的無縫長袍,欲使地方團體及其聖統與唯一的真理、權威及救恩的中心—伯多祿聖座分離。

面對如此重大罪惡情況,我們特別懇求你寬恕一切對你的過犯。的確,你對走在大馬士革路上的掃祿說過: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祈望你現在和將來仍會重複這些話。

若望二十三世教宗
1959年1月

聖若望二十三世,為我等祈。

教宗:頑固僵硬的心無法明白天主的慈悲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恭讀約納先知書 3:1-10

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告我曉諭你的事。」約納便依從上主的話,起身去了尼尼微。尼尼微在天主前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約納開始進城,行了一天的路程,宣佈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立即宣佈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當這消息傳到尼尼微王那裏,他便起來,離開自己的寶座,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然後命人以君王的諭令和其大臣的名義,在尼尼微宣佈說:「人、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人和牲畜,都應身披苦衣,人要懇切呼求天主,更要離開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誰知道天主也許會轉意憐憫,收回自己的盛怒﹐使我們不致滅亡。」天主看到他們所行的事,看到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遂憐憫他們,不將已宣佈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38-42

那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2017年10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禮儀選讀《約納先知書》,呼籲我們反省天主的慈悲。教宗說:「約納先知是個頑固不化的人,他想指教天主該如何行事。」

教宗說:「上主要求約納先知向尼尼微城宣講悔改:第一次約納逃跑了,他拒絕做這樣的事;第二次他做了,並且效果很好。然而,他卻很不高興,遂發起怒來,因為上主寬恕了真心悔改的尼尼微人。約納是個頑固的人,不僅頑固,而且還是個僵硬的人。」

「心靈頑固的人,僵硬的人,無法明白天主的慈悲是什麼。這樣的人就像約納那樣,不斷地說:『我們應該宣講這個,這些人該受懲罰,因為他們做了壞事,必須下地獄。』僵硬的人不懂得像上主那樣拓寬心胸。僵硬的人是膽怯的人,小心眼,心胸狹窄。他們忘記了天主的正義透過祂的聖子已實現了,成了慈悲,成了寬恕。天主的心始終向著寬恕開放。」

教宗接著表示:「僵硬的人忘記了天主的全能正是在祂的慈悲和寬恕中彰顯、體現出來。明白天主的慈悲並非易事,需要許多的祈禱才能明白,因為天主的慈悲是一份恩寵。我們習慣於這種正義邏輯:『你對我做了這事,我將奉還』;『你做這事,就得付出代價』。但是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代價,並且仍在付出代價。天主本可因為約納先知的頑固和僵硬而放棄他,然而天主卻去跟他說話,說服他。天主拯救了約納就如祂拯救了尼尼微人那樣。天主是有耐心的天主,懂得安撫和拓寬我們的心。」

最後,教宗總結道:「《約納先知書》傳達的訊息是預言、懺悔、慈悲、膽怯和頑固之間的對話。然而,天主的慈悲始終克勝一切,因為祂的全能正是在慈悲中彰顯出來。我建議大家今天拿起聖經,閱讀《約納先知書》,這本書很短,只有三頁。我們要仔細觀察天主是如何行事的,看看上主的慈悲,上主如何改變我們的心,然後感謝上主,因為祂無限慈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牧靈訪問緬甸和孟加拉國的行程

2017年10月10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11月26日至12月2日牧靈訪問緬甸和孟加拉國的行程。

緬甸行程 (羅馬時間)

11月26日主日晚上9時40分

教宗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啟程前往緬甸。

11月27日下午1時30分

抵達仰光國際機場,接受官方迎接。

11月28日上午

教宗將乘座機前往緬甸首都內比都(Nay Pyi Daw),在總統府接受歡迎儀式,會晤該國總統和最高當局。

11月28日下午

教宗將在國際會議中心向緬甸公民社會及駐該國外交使團發表講話,之後於傍晚返回仰光。

11月29日上午

教宗將在吉坎桑運動場(Kyaikkasan Ground)主持彌撒聖祭。

11月29日下午

教宗將有兩項活動:首先會晤緬甸最高佛教僧侶組織;然後在聖瑪利亞主教座堂會晤緬甸的主教們。

11月30日上午

教宗將在聖瑪利亞主教座堂為該國青年主持彌撒聖祭。彌撒後,教宗將告別緬甸,繼續前往孟加拉國訪問。

 

孟加拉行程 (羅馬時間)

11月30日下午

教宗抵達孟加拉,在達卡國際機場接受迎接,然後參訪薩瓦民族烈士紀念碑(National Martyr’s Memorial di Savar),並到孟加班都紀念館(Bangabandhu Memorial Museum)向孟加拉國的國父致以敬意。

11月30日傍晚6時

教宗會晤政府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

12月1日

教宗將有四項重要活動:主持彌撒聖祭和晉鐸典禮、參觀主教座堂、會晤孟加拉國的主教們,以及參加促進和平的跨宗教和大公性會晤。

12月2日上午

教宗將私下訪問德肋撒修女的愛德之家,然後會晤聖職人員。

12月2日下午

教宗將在達卡的聖母公學會晤青年。之後,教宗將前往達卡國際機場,接受送別,於下午5時離開孟加拉國。教宗於晚上11時抵達羅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只有幫助近人解除憂苦,才能明白耶穌的奧跡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約納先知書 1:1-2:1,11

那時,上主的話傳給阿米泰的兒子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

但是上主卻使海上起了大風,海中風浪大作,那只船眼看就要被擊破。水手們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並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裏,為減輕重量。約納卻下到船艙,躺下沉睡了。船長走到他跟前,向他說:「怎麼,你還在睡覺?起來,呼求你的神吧!你的神也許會眷念我們,使我們不致喪亡。」他們彼此說:「來,我們抽籤,以便知道,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因誰的緣故。」他們便抽籤,約納竟抽中了。他們向他說:「請告訴我們,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什麼緣故?你是幹什麼的?從那裏來?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屬於那一個民族?」他回答他們說:「我是個希伯來人,我敬畏的,是那創造海洋和陸地的上天的上主天主。」那些人都很害怕,就對他說:「怎麼你作了這事?」人們都知道,他是從天主面前逃跑的,因為他已經告訴了他們。

他們又向他說:「我們該怎樣處置你,才能使海為我們而平靜?」因為海越來越洶湧了。他對他們說:「你們舉起我,將我拋在海裏,海就會為你們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這場大風暴臨到你們身上,只是因了我的緣故。」眾人雖然盡力搖櫓,想回到海岸,卻是不能,因為海上的風暴越來越洶湧,所以他們便呼求上主說:「上主!求你不要因這一個人的性命,使我們全都喪亡;不要將無辜者的血,歸在我們身上,因為你是上主,就按你的意願作吧!」他們於是舉起約納,將他拋在海裏,海遂平靜。眾人都極其敬畏上主,遂向上主獻祭,許下誓願。

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納;約納在魚腹裏三天三夜。他從魚腹裏祈求上主,他的天主。當時,上主命令那魚,那魚便將約納吐在陸地上。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25-37

那時,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那人想顯示自己有理,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恰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裏,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裏,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額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還給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對他說:「你也照樣去做吧!」

2018年10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我們要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照顧受傷的人,效法基督,為需要幫助的人解除憂苦,而不是如同司祭和肋未人那樣,從旁邊走過去。

當天的福音記述有一個法學士有意試探耶穌,詢問耶穌「怎樣才能獲得永生」。耶穌讓這個法學士說出愛天主和愛近人的誡命,但耶穌也給他設下小圈套,讓他繼續詢問耶穌,誰是他的近人。於是,耶穌講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路10:25-37)。

教宗強調:「在這個比喻中有6個角色:強盜、被打得半死半活的人、司祭、肋未人、店主,以及一個不屬於猶太子民的撒瑪黎雅人。耶穌常用更為高超的方式回答別人的問題,這一次祂藉著一個比喻來解釋自己的奧跡。」

教宗接著描述人們經常持有的一種態度。「強盜高興地離開了那裡,因為他們從這人身上搶走了許多好東西,根本不理會他的死活。司祭本該是個天主的人,肋未人則是個懂得法律的人,但他們都從這個受傷、幾乎瀕臨死亡的人旁邊走過去。」

教宗說:「這在我們當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態度:看到一個災難,一件不好的事,就繞道而過。然後,我們就從報紙上閲讀這個有點被描繪為醜聞或引起轟動的消息。相反地,這個路過的撒瑪黎雅人卻『一看見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他沒有把這個受傷的人遺棄在那裡,說『我該做的都做了,現在我可以離開這裡了。』不,他沒有這樣做。」

「然後,這個肋未人又扶受傷的人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他要離開客店去辦自己的事,遂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請他看護這個受傷的人,並且對他說,要是費用超過這兩個銀錢,等他回來時必要補還。」

教宗表明:「這就是基督的奧跡。基督甘為僕役,自謙自卑,且為我們受死。耶穌沒有從我們這些受傷且要死的人旁邊走過去,而是來到我們跟前,照料我們,繼續不斷地為我們付出,祂在第二次來臨時,還會再付出。」

耶穌以這個奧跡回答了想試探祂的法學士,邀請他也照樣做。教宗告誡道:「這個比喻不是一個童話,而是耶穌基督的奧跡。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將會更深入廣泛地理解耶穌基督的奧跡。法學士滿面羞愧地默默離去,沒有理解。他沒有理解基督的奧跡,如果他理解那能讓我們明白基督奧跡的人性原則,便會知道:一個人只有在幫助另一個人解除憂苦的情況下,才能從高處往下看這個人。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就走在好的旅程上,在朝向耶穌的正確道路上行走。」

教宗邀請每個人反躬自問地反省:「我會怎麽做?我會是強盜、騙子、墮落的人嗎?我會是一個觀望的司祭,從旁觀望,然後走過去嗎?我會是一個同樣也走過去的天主教領導人嗎?或者,我是一個罪人,一個因自己的罪該當受譴責的人?我會走向需要幫助的人,做他的近人,照顧他嗎?面對每天遇到的許多創傷,許多受傷的人,我該怎樣做?我會像耶穌那樣做嗎?我會成為僕役嗎?」

最後,教宗勉勵道:「這個比喻彰顯出耶穌基督的奧跡。祂來到我們眾人當中,治癒我們,為我們犧牲性命。我們要重複誦讀這段福音,這對我們會大有助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耶路撒冷慈幼會修院聖堂遭破壞

最新內容:
-教宗為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受害者祈禱
-教宗宣布世界主教會議會前會議
-耶路撒冷慈幼會修院聖堂遭破壞
-香港教區新增兩位副主教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揭幕
-陝西周至教區西會舉行聖堂典禮
-山東濟南教區肥城小中泉教堂舉行隆重的聖堂彌撒
-河北肖留信堂口神父中秋探望修道人父母
-江西九江天主教會中秋前探望孤殘兒童與老人

談說天地 第二季 第2集 江志釗神父(慈幼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與人交談。交談時,我們大多數會面對面、講電話、甚至乎會用WhatsApp的形式,但是我們又怎樣去與天主交談呢?我們會透過祈禱。祈禱是什麼? 今集主持人Rodney邀請到慈幼會會士江志釗神父跟我們談論「祈禱」這個題目。

教宗:重新從天主聖言出發,面對今日的挑戰

2017年10月5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廳接見了出席宗教生命科學院全體大會的與會者。教宗強調,我們只有重新從光照生命起源和歸宿的天主聖言出發,才能面對時代的挑戰,針對生命科學技術的近期發展提出一種環球人文主義。

宗教生命科學院這次全體大會的主題「陪伴生命:在技術時代的新責任」具有現實意義,指明那些難以想象和迫切需要面對的挑戰。

教宗對此明確指出:「我們應抵拒一種執著於把人的主權置於中心的文化。一個創造和救恩的神學應懂得透過愛每個人和他整個生命的言語和舉止予以表達,這說明今天比以往更有必要陪伴現世教會的旅程。《願祢受讚頌》通諭正是這種表達,從《創世紀》記述天主啟示的章節談起,重提天主和人看待世界的觀點。」

教宗指出:「重新閲讀聖言能讓我們重視天主之愛的深刻含義,明白天主把受造界和歷史託付給一男一女盟約的用意。這盟約以人性和結果實的愛的結合為印記,透過婚姻和家庭標明了傳遞生命的道路,而且遠遠超過了這印記。男女的盟約蒙召把整個社會的動向握在手裡。男人和女人不僅應彼此談論愛,也應藉著愛談論相互的義務,使人的共處在天主愛每一個受造物的光照下得以實現。」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種文化革命,教會必須盡其力量,坦率地承認並糾正失誤及欠缺。我們必須徹底抛棄婦女處於從屬地位的歷史,而要重新書寫生命的規則。這新的開端意味著從一種身分認同和性別差異的全新文化重新起步。」

「中性人的烏托邦不僅否認人在身體上具有不同性別的尊嚴,也忽略人對生命傳遞的因素。生物醫學技術讓人以為,性別差異的生物及心理操縱能完全提供自由的選擇。事實絕非如此!如此的操縱會消除那滋養男女盟約的能力源泉,而這盟約具有創造力且能結出果實。」

最後,教宗指出:「尊重和照料人在各個階段的生命,見證對天主慈悲的信德,不讓人文主義受到詆毀和貶抑,這正是宗座生命科學院的使命。這項使命雖然艱難,但若展開開放和富有成效的對話,就能促進公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