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聖洗聖事是希望的開端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13:44-52

其實你們眾人都藉著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女,因為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

2017年8月2日上午,在整個7月份暫停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後,教宗方濟各再次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主持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基督徒的希望,指出聖洗聖事是希望之門。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聖洗,傳播希望之光,聖洗聖事就是希望的開端,我們就能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後代子孫。

教宗表示:「在古代的聖洗禮儀中,候洗者先面向西方宣誓棄絕魔鬼,然後又朝向東方的聖殿宣認聖父、聖子和聖神是唯一的真天主。今天,儘管我們失去了對宇宙語言的敏覺,這聖洗禮儀的意義卻始終不變,我們仍得問:『成為基督徒意味著什麽呢?』成為基督徒意味著注視光,在光中繼續宣認信仰,即使世界被籠罩在黑夜和陰暗之中,也依然如此。基督徒並未免於内外的黑暗,並未脫離世界,但藉著聖洗聖事所領受的基督的恩寵,他們成了定出方向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解釋道:「基督徒不相信陰暗,但相信陽光;不屈服於黑夜,卻希望黎明;不被死亡所擊敗,卻渴望復活;他們不被惡所折服,因為他們始終信賴善的無限能力。這正是我們基督徒的希望:耶穌的光,耶穌以祂的光帶給我們的救恩將我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我們相信天主是父親:這就是光!我們相信耶穌降臨在我們當中,尤其陪伴窮人和脆弱者:這就是光!我們相信聖神為了人類的益處而日夜運作,人類歷史的最大痛苦因而將被消除:這就是每天清晨重新喚醒我們的希望!我們相信每個情感、每個友誼、每個善意,以及每個愛都將在天主内實現:這就是推動我們熱情接納每天生活的力量!」

每個信友都應記住自己領受聖洗的日子。

教宗說:「我們誕生了兩次:第一次是本性的生命;第二次是在聖洗池與基督相遇的生命。我們在那裡死於死亡,能在這世界上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在那裡成了未曾想像過的新人。」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思考一個問題:「在未來書寫我們今天的歷史中,人們會怎樣敘述我們呢?他們會說我們有希望的能力,還是說我們把自己的燈放在斗底下?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聖洗,傳播希望之光,聖洗聖事就是希望的開端,那份對天主懷有的希望,我們就能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後代子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致函巴西青年:你們要對抗腐敗,建設新社會

2017年7月29日至30日,巴西青年在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慶祝聖母態被尋獲300週年慶祝活動。教宗方濟各借此機會致函巴西青年,對他們說:「你們是巴西和世界的希望,不要害怕與腐敗作鬥爭。」巴西的這項慶祝活動由拉丁美洲主教團籌辦。

巴拿馬將於2019年1月22日至27日舉行第34屆世青節,教宗引用他在世青節文告中的話強調:「童貞聖母是每位青年的寶貴榜樣,是青年人踏上生命旅程的巨大幫助。」

為了實現這一真理,我們不需要進行偉大的反思,只需停下來默觀阿帕雷西達聖母像,一如教宗本人那樣。教宗曾兩次這樣做:第一次在2007年拉丁美洲主教團會議期間;第二次是他當選教宗後首次進行國際牧靈訪問並參加里約熱內盧世青節的時候。

教宗感謝青年為信仰作了有力的見證,懷著使徒熱誠面對每日的挑戰。教宗鼓勵他們在聖母的護佑下繼續走傳教之路。

教宗說:「親愛的朋友,在每日的迷茫和不安中,在不義狀況給你們周圍製造的不確定之間,你們有一點非常確切,聖母瑪利亞是希望的標記,她將以巨大的傳教活力激勵你們。她了解你們面對的挑戰。藉著她的關切和母親般的照顧,你們將發現自己並非獨身一人。」

教宗再次回顧了「貧苦漁人」的故事。他們在南帕萊巴河經過一整天徒勞無功的捕魚工作後,再次撒下漁網,這一次他們驚奇地發現了裹著污泥的聖母像,先是身體,然後是頭部。

教宗解釋道:「這個事實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之前被分裂的又恢復了團結,如這幾位漁夫的心,如被殖民的巴西。巴西雖然被奴隸的隔牆所摧毀,卻在聖母黑面容的啟發下找到了信仰內的合一。」(參閱:教宗方濟各2013年7月27日接見巴西主教時的講話)

教宗鼓勵巴西青年因著與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相遇而改觀。

教宗說:「她能把我們生命的網,如經常處於分裂中的友情網、社交網、物質和精神的網,變得更加具有意義,成為一個團體!一個走出去的使命團體!這樣的團體是一個更加公正與友愛的社會中的光和酵母。」

談及他向2017年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Celam)的信函,教宗要求青年不要害怕冒險和致力於建設一個新社會,並以福音的力量影響社會、政治、經濟和大學的環境。

教宗說:「你們不要害怕與腐敗作鬥爭,不要陷入腐敗的誘惑!你們要信賴上主,祂的臨在是富饒生命的泉源,在聖母的披風下,你們能重新發現創造力,並做一個聯盟文化的主角,從而制定出引領巴西生活的新規範。」

最後,教宗寫道:「聖母在年輕時就懂得勇於接納天主在她生命中的召喚,關切需要幫助的人;願她能走在你們前面,以她的芳表指引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為甚麼天主教徒應該慶祝週年紀念?

加拿大的150週年,滿地可開埠375年和魁北克市成立409年… 這些慶祝日子都是為了我們能夠尋找我們的根、慶祝我們的成功、並感謝我們的前人。我的母親總是在生日時提醒我,她用了十多個小時生下了我。這十小時可能是她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刻。就這樣,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近年來,「維護生命 (Pro-life)」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新聞中。人們經常將其與墮胎,安樂死或避孕聯在一起。其實,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每一個與保護生命有關的題目都應該是一個「維護生命」的欄目。例如,所有的交通規則都是為了保護每一位市民生命而設的。因此,「交通規則」也包括在「維護生命」欄目內。

天主創造了加拿大,滿地可,魁北克市,我的父母,鹽與光電視…我周圍的一切,我絕對可以感受到天主的這份愛,當然不僅是愛我,是愛所有祂創造的生命,因為他是「維護生命」的!

小歷史

2017年不只是慶祝加拿大150週年紀念,也慶祝了我的堂區 – 滿地可中華天主聖神堂成立100週年紀念。根據容濟舟神父 (Fr. Eugene Berichon) 一份從沒有發表過的手稿,早在1863年已經能在滿地可發現中國人的足跡。1902年時,有一位非常熱心的退休英裔神父嘉拉肯 (Fr. Martin Gallagham),帶著小提琴到華人聚居的街道口,自彈自奏,吸引華人聚在一起,又親自教授英語,兩年間曾為五十八位華人付洗,登錄在 St Patrick’s Basilica 洗禮冊上。他們都是男性,年齡從18 到 49歲。

Fr. Thomas Tou

杜寶田神父 – 第一位在加拿大華人社區服務的華人神父。

1917年7月1日,賈耶修士 (Deacon Romeo Caille) 在無原罪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院晉鐸,廣請各華人領袖觀禮。 禮畢便被主教任命為「華人教務負任人」,官方名為 DESSERVANT。 滿地可中華天主聖神堂的使命就從這裡開始。按照天主的旨意,在1956年,當時的滿地可主教 P. E. Leger 到羅馬公辦,順道向教廷傳信部申請一位華人神父去服務。然後傳信部便派了當時暫留意大利堂區「幫閒」的杜寶田神父來到加拿大。「幫閒」意思是暫時不可接受正式職務(1949年,由於中國政府主張無神論,當時有很多在中國的傳教士遭拘捕入獄,繼而被驅逐出境。)杜神父當時正準備中國一旦開放,馬上即可返國服務。但最後卻成為第一位在加拿大華人社區服務的華人神父。

幾十年後,我,陳樹江加入了這個團體,擔任了十年的青年領袖。事實上,我在這個團體裡認識到很多信仰及靈修上的知識。 2017年7月1日,滿地可中華天主堂慶祝成立100週年。 95歲的杜寶田神父也有參加當日的慶祝活動。

感恩

當我回看歷史,天主在我出生之前已給我準備了一個和平的國家、一個公義的教會、一個能讓我增長信仰的團體、一對很會建立家庭的父母… 等等身邊的一切一切。 感謝天主! 最後我也想感謝我們的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他創造了今天大家在用的日曆。 因此,我們才可以繼續慶祝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日期,以紀念我們的根,並能感謝天主。 祝加拿大立國150週年快樂,滿地可中華天主堂100歲生日快樂!


Billy

陳樹江 (Billy Chan), 前電台節目主持及演講者,過去十年在滿地可中華天主堂服務。他喜歡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去講述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在他的文章中,你將會看到他對青年事工的經驗和反省。


人物專輯:「杜」路

印尼亞洲青年節:拒絕極端主義

第七屆亞洲青年節將於8月2日至6日在印尼日惹(Yogyakarta)舉行。上一屆亞青節於2014年在韓國舉行,教宗方濟各也前去參加並牧靈訪問該國。印尼作為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將接待來自亞洲21個國家的約3千名天主教徒青年。青年們將在多元文化的亞洲見證並活出福音,一如亞青節主題所說的,「喜樂的亞洲青年,在多元文化的亞洲活出福音」。

亞青節對於整個印尼半島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該國民主、多元的和睦體系越來越受到極端伊斯蘭組織的威脅,而多元和民主正是該國憲法與「潘查希拉」(Pancasila:又稱建國五項原則)所保障的。

聖愛智德團體的瓦萊里婭·馬爾塔諾(Valeria Martano)向梵蒂岡電台講述了亞青節對印尼的重要性。她說:「局勢非常微妙,緊張氣氛的確在上漲,因此我們有些擔心也是合乎情理的。印尼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它始終保持著民主和多元的傳統,建立在『潘查希拉』的原則之上。這些原則承認在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國家統一,促進社會正義。然而,這一情況遭受了危機時刻的嚴峻挑戰,這讓人想到該國出現了激進的苗頭。」

印尼局勢如此複雜,再過幾天它就要舉辦第七屆亞青節。這項活動對於國家和印尼天主教會意味著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聖愛智德團體的馬爾塔諾表示:「亞青節對印尼教會,尤其對青年而言,實際上代表了一種開放,一個極其重要的開放時刻;因為印尼是個群島國家,存在語言溝通的問題,這個問題有時會阻礙它與世界其它地區的交往。然而,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的眾多青年湧入該國,這令人熱切期待。我們團體中有一個促進和平的青年運動,其中也有穆斯林參加;亞洲青年節必將為這樣的相遇提供空間。」

官方網頁: www.asianyouthday.org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facebook.com/asianyouthday

楊鳴章主教履任香港教區第八任教區主教

香港時間8月1日下午6時,香港教區發出通告表示,湯漢樞機於2014年6月,根據天主教法典401條1項,因其達到75年歲的退休年齡而向教宗方濟各請辭。教宗當時決定湯樞機延任3年。該3年任期已屆滿,因此教宗方濟各頃作出之安排,湯樞機於2017年8月1日起退休,同日教宗任命楊鳴章助理主教依照天主教法典409條1項的規定,接任為教區主教。此外,主教公署的人事暫時維持不變,直至另行通告。

天主教法典

401 條 – 1 項 – 年滿七十五歲的教區主教,請向教宗辭職,教宗在審量一切情況後,自作安排。

409 條 – 1 項 – 主教席位出缺時,助理主教如已依法就職,立即成為所任職教區主教。

楊鳴章主教將8月2日(星期三)下午3時正,於堅道16號天主教教區中心四樓會議室與傳媒會面。

香港教區將於8月5日(星期六)下午3時正,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楊鳴章主教履任祈福彌撒」,由楊主教主禮。 [Read more…]

教宗三鐘經:耶穌是有待尋找的寶貝

七月三十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恭讀聖瑪竇福音 13:44-52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藏在地裡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天國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顆珍珠。天國又好像撒在海裡的網,網羅各種的魚。網一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放在器皿裡;壞的,扔在外面。在今世的終結時,也將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惡人由義人中分開,把他們扔在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

群眾說:「是的。」

耶穌就對他們說:「為此,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裡,拿出新的和舊的寶貝。」

2017年7月30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說:「耶穌是重要的發現,祂能扭轉我們的生命,使之充滿意義;祂是藏在地裡的寶貝,祂是寶貴的珍珠。」教宗表明「尋找和犧牲」這兩個特性可以讓我們抵達天主的國。

當天選自《瑪竇福音》第十三章的比喻論及天國。比喻中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偶然發現田間埋藏著寶貝的農夫,一個尋找到寶貴珍珠的商人。二人都把自己全部的家當投注於這料想不到的發現上,為的是擁有它們。

教宗解釋說:「尋找的態度是找到的基本條件。天國是為眾人準備的,是一份禮物,是恩寵,但它沒有被擺在銀盤子上,而需要人尋找它、為它而行走和作出實際行動。因此,我們的心需要被那得到寶貝的渴望所點燃,這寶貝就是耶穌。然而,心中有熱火仍不夠,還需要作出犧牲。實際上,面對獨特的機會,無論是農夫還是商人都“變賣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看重寶貝的無比價值也意味著犧牲、分離和放棄。」

教宗反省道:「這要求我們在找到上主時,不能讓這發現無果而終,而要為之不惜犧牲一切。在更廣泛的層面而言,我們把耶穌放在首位,把天主恩寵放在首位,並不意味著放棄或貶低其餘一切,而意味著找到了唯有上主能賜予的圓滿喜樂。這是病人獲治癒、罪人得赦免、強盜發覺天國之門向他打開的福音喜樂,是我們每個人的喜樂,因為我們意識到耶穌在生命中的關懷與安慰的臨在,祂的臨在改變我們的心,讓我們敞開自我去關切弟兄的所需並接納他們,尤其是最弱小者。」

最後,教宗勉勵說:「在這個主日,我們要以每日言行舉動、懷著找到天國寶貝的喜樂,見證天父藉耶穌賜予我們的愛。」

此外,7月3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當天,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高聲疾呼,籲請眾人竭力遏止「這個偏離正道的弊端、現代的奴役形式」。

教宗說:「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淪為勞動剝削、性剝削及器官販運的無辜受害者,而我們似乎對此習以為常,視之為家常便飯。這很醜陋、殘忍又罪惡!我要號召眾人竭盡所能,以充分遏止這個偏離正道的弊端、現代的奴役形式。讓我們一同祈求童貞聖母瑪利亞支持人口販運受害者,使人口販子洗心革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第135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

每年哥倫布騎士會聚集在一起,慶祝他們的信仰和所做的工作。哥倫布騎士團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志願者組織,有接近二百萬名成員。在過去的日子中,他們為教會籌款超過14億美元,當中貢獻了6億5千3百個小時的義工服務。單是去年,他們已捐出超過1億7千7百萬美元和超過7千5百萬個小時的義工服務。

2017年,第135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於8月1日至3日在美國密蘇里州第二大城市聖路易斯(St. Louis)舉行。今年大會信仰研討的議題包括回顧慈悲禧年、如何鞏固家庭的信仰生活、宣講宗教自由、為大眾建設一個更好的將來。

本台於8月1 日至3日將播放第135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節目時間表請瀏覽以下網頁:

saltandlighttv.org/kofc

感謝騎士們為教會的服務! 天主保佑!

 

教會透視:趙縣教區牛彥飛神父溺水身亡

最新內容:
-教宗三鐘經: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
-教宗方濟各牧職第五年紀念幣即將發行
-趙縣教區牛彥飛神父溺水身亡
-江蘇太湖天主堂舉辦第一屆青年培養營
-北京西堂隆重慶祝本堂主保瞻禮
-雷鳴遠神父「禮儀本地化音樂會」

7月31日:聖依納爵羅耀拉瞻禮

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耶穌會會祖

神修和退省的主保

聖依納爵生於一四九一年,出生地是比利牛斯山脈背後,哥坡高省的羅耀拉堡屋。父親伯德隆和母親馬利納也是當地的望族。他倆共生了子女十三人,七個是男孩,三個是女兒,其餘三個無法查考,依納爵是最年幼的孩子。

依納爵原是叱吒風雲的武士。他參加加斯德拉戰役。一五二一年五月二十日,是依納爵生命史的轉捩點。那一天,依納爵正在槍林彈雨中,奮勇與敵軍作戰。一個炮彈飛來,把他右腿打斷,左眼受了重傷。軍醫給他施手術,傷勢並沒有改善。

敵軍很優待依納爵,用擔架送他回家,他到了老家,從鄰近邀來的內科醫生,一致認為應當再度動手術,調查碎骨的位置。這次的手術是很痛苦的。施行手術後,傷勢惡化。到了聖伯多祿聖保祿兩位宗徒瞻禮的前夕,醫師認為假如到了半夜還沒有轉機,就一定要死了。午夜,病勢好轉,數天後脫離危險。

依納爵腿上的碎骨結接起來了。可是,膝蓋下有一根骨橫跨在別一根骨上,那隻腿就短了一些,而且那一根骨過度隆起,很不美觀。依納爵那時還沒有脫掉虛榮心,再度請醫生施痛苦的手術。醫生用鋸把隆起的骨鋸去,再用夾板的方法,恢復腿的長度。這個痛苦的手術,經過了漫長的時期,依納爵住在病房。為了消磨漫長的光陰,叫人找幾本英雄傳奇的書來。可是羅耀拉的堡屋裡,一時找不到這一類的書,人們就遞了一本《耶穌傳》和一本《聖人言行》給他閱讀。

依納爵看書的原來目的,不過是為了消磨光陰,不料越看越有味,就一天到晚看下去。《耶穌傳》和《聖人言行》所敘述的事蹟,聖人的各項德行,高超的人格,深深打入依納爵的心坎。他向天主道:「這些聖人們也是凡人,同我沒有甚麼分別;他們既然能夠抵達這樣高超的境地,為甚麼我就不能夠呢?」他認為過去的生活太無聊了。一個人活在世上,決不是為了謀取短短數十年的功名福樂,世財世福太虛幻,不能滿足我們的心靈,能滿足我們心靈的目標只有一個:無限美善的天主。

依納爵如夢初醒,他不再遲疑,立下決心,向這最高的目標進發,步諸位聖人的後塵,仿效他們的德行。他開始痛哭過去的罪過,克苦自己的身體。天主的聖寵已在這位武士的靈魂上產生作用,一個偉大的任務,正等待著這位偉大的人物。

有一天晚上,聖母顯現給依納爵,光彩奪目,手裡抱著聖嬰耶穌。這次的神視,給他很大的神樂。傷勢一痊癒,就啟程往蒙沙利瞻拜聖母聖龕。他在蒙沙利聖龕三里外的蒙萊沙城,逗留了一年,默想祈禱。

好景不常,繼神樂神慰之後,一連串的恐懼、疑慮侵襲依納爵的心靈。他在祈禱中找不到安慰,嚴齋苦行不能給他任何鼓舞,整個靈魂沉浸在恐怖憂苦中。無論做什麼事,都擔憂有犯罪的危險。就在那一段時期,他將親身經歷的事實記述下來,作為日後撰寫的那部不朽名著《神操》的資料。

漸漸地,他的心靈恢復平安,充滿神樂。經過了這一段波折,他對診療靈魂的「多疑病」親身有了經驗。日後輔導人靈,糾正這一類的病症,更覺遊刃有餘。

一五二三年二月,依納爵身上穿了苦衣,頸上掛著一尊苦像,胸間懷著一幀聖母七苦像,徒步踏上巴塞隆那大道。到了巴塞隆那,依納爵行乞度日。一來為了乞取他的日糧,二來為了募集旅費到巴勒斯坦朝聖。有一天,一個人見他儀態華貴,服裝破爛,厲聲叱責他說:「你一定是一個甘入下流,不成器的東西!」依納爵很謙恭地答道:「你說得對。我是個浪子,我是個大罪人。」那人聽了這幾句話,深為感動,急忙向他謝罪。

依納爵搭船橫渡地中海,在羅馬過了復活節。八月到了聖地,瞻拜各著名朝聖處所後,一五二四年回到西班牙。

從那時起,依納爵發奮讀書。對一個三十二歲的人,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依納爵有毅力。他在巴塞隆那研究了兩年文學,轉入亞加拉大學,攻讀倫理學、物理和神學。他住在貧民收容所裡,每天靠乞討度生,穿的是一件灰色的粗布長衣。

依納爵為小孩們講解要理,勸化許多冷淡的教友。他不計侮辱,渴慕神貧,熱心救靈,向聖德的峰頂邁步走著。

當局懷疑他淆惑人心,散布不正確的言論,將他逮捕。詳細調查後,證明他確是一位有聖德的人,便下令釋放。

依納爵恢復自由後,赴法國,一路上赤足步行。一五二八年二月到了巴黎,他在這個學府中心的巴黎住了七年。最初兩年在蒙德瞿學校研究拉丁文學,又在聖女巴爾伯公學研究了三年半的哲學。依納爵在學校裡,一面讀書,一面不忘勸導同學每主日專務念經祈禱和各項善功。教師怕學生荒廢學業,唆使校長對依納爵公開懲罰。依納爵向校長說明操務善功和讀書毫無衝突。校長聽了,一言不發,拉了依納爵到禮堂,當著眾學生的面,向他謝罪。

一五三四年,依納爵修完大學課程,考取文學碩士學位。那時他已是四十三歲的中年人了。

那時,參加依納爵舉辦的神操者,共有六人:方濟各沙勿略、西滿羅德利葛、伯多祿法華、雷尼、沙墨隆、尼各老巴伯弟拉。在不同的時間,這六個青年,熱忱地做了三十天神操後,決定獻身事主,準備領受神品聖事。

一五三四年依納爵和這六位青年,熱心祈禱,懇求天主光照他們的明悟。反覆思考後,一致決定:畢業後,誓守神貧,誓守貞潔,誓往巴勒斯坦勸外教人歸化;假如赴巴勒斯坦的計劃無法實現,就一同去羅馬,請求教宗指定任務。他們一致通過:擇定聖母升天瞻禮,為他們的神聖宣誓日。

一五三四年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瞻禮,他們在巴黎致命山集合。伯多祿法華剛在同年七月十二日領受鐸品,所以那天的彌撒由他舉行。領聖體時,依納爵發了三聖願,然後,他們從法華手裡,領了耶穌聖體。依納爵列入聖品之後,人們在這個歷史性的地點,鋪設了一塊嵌壁的大銅板,上面銘刻了如下的文詞:「以依納爵為父,以巴黎為母的耶穌會,誕生於此。」

依納爵繼續用各項神修善功訓練他的同伴。不幸,一五三五年春季,依納爵因健康關係遵醫生的命,返故鄉休養。他不肯住在自己的堡屋裡,在貧民收容所棲身。

兩年後,大家在威尼斯集會。那時,依納爵的同志已增至十人,準備向巴勒斯坦進發。可是威尼斯和土耳其處於戰事狀態,航運停頓。到各地傳教的計劃無法實現,就一同到羅馬朝覲教宗保祿三世。教宗對他們優禮有加,准他們領受神品。他們都領受了神品,在舉行首次彌撒聖祭前,作一次熱心的準備。他們大約在這年八月或九月舉行首祭。依納爵準備了整整一年,才舉行首祭。

大家決定派依納爵、法華和雷納三人,到羅馬覲見教宗,表示願聽教宗驅策,接受教宗指定的任何工作。大家也決定:假如人們問起他們屬於哪個團體組織,就答說是:耶穌會,因為他們在耶穌的旗幟下,團結一致,擊潰罪惡。

依納爵偕同法、雷二氏走進拉沙德小堂。正當祈禱時,他突見聖父聖子站在他的面前,聖子身上背著一個笨重的十字架。聖父對聖子說:「我要你收納這個人做你的傭僕。」聖子向依納爵說:「我要你做我的傭僕。」聖父又說:「我將在羅馬支持你。」

三人到了羅馬,覲見教宗保祿三世。教宗選派法華到上智大學教授士林哲學,雷納教授聖經,依納爵在羅馬用神操的方法,輔導人靈。他們雖然意大利話講得不純熟,然而他們有的是滿腔的神火,言語的隔膜,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傳教成績。

為了使他們的工作永久繼續下去,大家決定創辦一個正式修會。除了神貧、貞潔二聖願以外同時加發服從的聖願,借以更美妙地效法吾主謙遜「服從至死」的精神。大家也決定公推一位總會長,總會長是終身職,全會會士均應絕對服從。耶穌會完全隸屬教宗管理,服從教宗的命令。同時又決定在三聖願外,加發第四個聖願:為了拯救人靈,絕對服從教宗委派,往任何地區工作。會士應獻身從事各項愛德善功,主要的愛德善功,是向兒童或其他人士講解天主的誡命。

會章起草完成。呈請教廷審查批准。一五四零年九月廿二十七日,教宗保祿三世頒詔正式核准耶穌會成立。依納爵被公推為第一任總會長。依納爵堅決推辭,後來遵從聽告解司鐸的命令,才接受任命。一五四一年耶穌復活節,依納爵就任耶穌會總會長。復活節後第一個星期五,依納爵和他的同志們,同去朝拜羅馬的七座大殿。到了城外的聖保祿大殿,他們互相告解。依納爵在苦架小堂舉行聖祭。領聖體前,依納爵把聖餅放在聖盤裡,右手拿著一紙誓詞,在他的同志前宣讀:「我依納爵羅耀拉,在全能天主,和他的地上的代表:教宗,在殊福童貞聖母和天朝諸聖前宣誓:依據吾主耶穌會的通牒,以及現在和將來會典規定的生活方式,確守永久的神貧、貞潔、聽命聖願。此外,我宣誓服從教宗通諭中所載的使命。」依納爵拿起聖體領入心中。在「籲告吾主」、「憐憫汝等」,及「卑污罪人」後,雷納等都上前跪念誓詞,並且從他們的領導手中領了聖體。

法華在拉底圖本聽到依納爵當選總會長和耶穌會士在聖保祿大殿發願的消息,非常興奮。聖母往見瞻禮後第八日(一五四一年七月九日),他在聖母堂內,領聖體前,朗誦誓詞。次日,把那篇親手寫的誓詞,寄呈總會長謙虛地求他收錄自己為耶穌會士。

巴伯弟拉奉教宗保祿三世的命令,往德國傳教。路過羅馬時,他在聖保祿大殿中,也在聖依納爵手裡矢發了聖願。自那時起,聖依納爵常駐羅馬,治理這個日趨龐大的修會。他在羅馬營建了一座收容所,專收容信奉聖教的猶太教徒。他也創建了一座墮落女子的慈善機構。有人說:「這些女子真心改過的很少。」依納爵道:「假如我吃了千辛萬苦,只要能阻止一個人犯罪,我也心滿意足了。」

一五四O年,方濟各沙勿略和羅德利葛,由會方派往葡萄牙傳教。沙勿略又由葡萄牙往東印度傳教,向亞洲民族傳揚福音。兩位耶穌會會士派往北非摩洛哥傳教。過了不久,剛果、阿比西尼亞,葡屬南美洲都有耶穌會會士的蹤跡。這些傳教士出發前,依納爵鄭重叮囑他們務需謙遜,切勿炫弄才學,對貧苦的人,尤應充分發揮博愛精神。

教宗保祿三世召集脫利騰會議,邀請耶穌會會士出席參加,任神學顧問。

在這個新生的修會團體中,人才輩出,最著名的,在歐洲方面,首推聖伯多祿加尼削,他被奉為教會聖師,在亞洲方面,有聖方濟各沙勿略。

耶穌會在聖依納爵的英明領導下,全力提倡學術。耶穌會會士聖方濟各玻爾日亞在羅馬創辦了羅馬大學。這座學校的規模與水準,堪稱首屈一指。聖依納爵命各地耶穌會的大學均應奉這座羅馬大學為模範,師資和設備必須是第一流的。耶穌會的各項學術機關,如雨後春筍,相繼在各地設立。

遠在一五四二年,耶穌會會士已在英國展開傳教工作。第一批在英國遇難而榮列真福的殉道烈士中,耶穌會會士有廿六位之多。

那時候,聖依納爵和他手下耶穌會會士,針對新教的活動,在英國展開著名的反改革運動。這運動分為對內對外兩部分。對內全力整頓和鞏固教會內部,充實教會的力量,對外全力與新教鬥爭。耶穌會是新教的剋星,耶穌會會士遏阻和擊潰了新教的勢力。他們以講道和其他方法,爭取了千千萬萬的異教徒。聖依納爵敦囑會士必須以基督的博愛精神對待異教徒。

聖依納爵對聖教神修生活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是他手著的那部不朽名著:《神操》。這書是依納爵在蒙萊沙時開始撰寫的。一五四八年在羅馬出版。這部神修巨著的精神,與其他聖人的著作,基本上是一致的。退省默想原是教會人士常用的進攻工具,可是如何運用這神修工具,依納爵有獨特而且靈驗有效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是修德成聖的捷徑。數百年來,有志神修的人,採用《神操》,莫不事半功倍,獲得驚人的成績。

這確是一部有益人靈的神修名著。

聖依納爵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人物。他非常愛護下屬,待會士如親生子女一般,照顧他們靈魂和物質方面的各項需要。他虛懷若谷,接受批評,從不拘泥個人的主觀見解。他非常注重學術,鼓勵會士研究學問,利用學術完成榮主救靈的使命。可是他絕對痛恨恃才傲物的作風,認為德行比才學更重要,寧可無才,不可無德。

聖依納爵最傑出的德行是:愛德、愛天主、為天主而愛人,依納爵常說:「主呀,除了你以外我還想要甚麼。」真的愛德是以行為來表現的。他為天主而辛勞,為天主而受苦。「愈顯主榮」(Ad Majo rem Dei gloriam簡化為AMDG人們普遍使用)四字,是聖依納爵的座右銘。

聖依納爵擔任了耶穌會總會長十五年。在這十五年內,會士人數由十人增至一千人。分院遍設歐洲九國、印度和巴西等地。一五五六年七月三十一日,這位偉大的耶穌會領袖與世長辭。

依納爵於一六六二年榮列聖品。教宗庇護十一世封他為神修和退省的主保。

依納爵的禱文「主,請收納」
《神操》234 號

主,請祢收納我的全部自由,
我的記憶,我的理智,和我的整個意志。
凡我所有,或所佔有,都是祢所賞賜的,
我願完全奉還給祢,任憑祢隨意安排。
只將祢的聖愛,和祢的聖寵,賞賜給我,
我便心滿意足,別無所求了。

來源:我靈讚頌主

英國小查理去世

2017年7月28日晚上,英國小查理的父母克里斯·加德(Chris Gard)和康尼·耶茨(Connie Yates)宣布他們11個月大的兒子去世時說:「我們美麗的小寶貝走了。我們真的為查理感到驕傲。」

按照倫敦最高法院的決定,小查理被轉往一間臨終護理所,並拔除了給他維持生命的人工呼吸器。

教宗方濟各於7月29日發布了一條推文,寫道:「我把小查理託付於天父,並為他的父母和所有愛他的人祈禱。」教宗之前曾多次對這個感動全世界的悲劇表示關注。

小查理患有罕見的遺傳疾病,經過一段漫長的法律爭論後去世。他的父母原打算帶他到美國進行試驗治療,不過看護小查理的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表示反對。這對夫婦最後妥協,但譴責官僚和司法的延遲,認為本應該立即採取行動,竭盡所能拯救兒子的性命。成千上萬人通過社交網絡向他們表示關懷,為他們祈禱。

小查理生於2016年8月4日,再過幾天即將滿一歲。剛誕生時他似乎一切健康,但幾週後便顯示出罕見的退化症狀,線粒體DNA耗盡綜合症,導致他的肌肉逐漸衰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