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透視:全球天主教傳播組織

在2017年6月19日至22日,全球天主教傳播組織(Signis)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大會,主題是:「和平文化的媒體:推動希望的故事」。天主教亞洲真理電台中文部主任米申神父,也從菲律賓總部遠赴魁北克參與會議。藉此機會,我特意與他做了一個有關這會議的訪問。

教宗: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2017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隆重感恩祭並祝聖新教省總主教的白羊毛肩帶,5位新樞機與教宗共祭。教宗強調,“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伯多祿和保祿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當天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就問門徒們:「人們說人子是誰?」並且進一步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只有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3-16)。

教宗說:「這就是宣認:承認耶穌是他所期待的默西亞,永生的天主,自己生命的主人。今天,耶穌也向我們,尤其是我們這些牧人詢問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這個決定性的詢問面前,我們的回答不能隨便脫口而出,因為這關乎著生命的存亡:有關生命的詢問要求我們作出具有生命的答覆。若我們不宣認耶穌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即便通曉信仰教義也無濟於事。」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今天,耶穌注視著我們的雙眼並問我們:『你說我是誰?』這好像在說:『我是否還是你生命的主人,你心靈的指南,你希望的緣由,以及你堅定不移的信賴?』今天,我們也要與聖伯多祿一起重申我們作為門徒和使徒的生命抉擇。」

「宣認耶穌的人不僅要提出見解,也要捨棄性命,知道不可讓自己的信仰不冷不熱,而應為了愛而燃起熱火。他們應如同伯多祿和保祿那樣,跟隨耶穌一直跟到底,不半途而廢;他們跟隨耶穌,走在祂的道路上,而非我們的道路上;他們所走的是新生命、喜樂和復活的道路,有時也會背負十字架且受到迫害。」

教宗由此引出兩位聖宗徒受迫害的特徵。

他說:「不僅伯多祿和保祿為了基督傾灑鮮血,整個教會團體在初期就已受到迫害,正如《宗徒大事錄》告訴我們的那樣(瑪12:1)。今天在世界不同地區也有許多基督徒被邊緣化、受到誹謗和歧視,包括精神上的暴力。這些情況有時處於緘默中,經常得到了默許,那些本應讓他們神聖權利受到尊重的人卻沒有盡到義務。」

教宗指出:「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基督,但若沒有十字架,也就沒有基督徒。承受惡不僅需要耐心,也應懂得與耶穌一起且以耶穌的方式,而非以人世間的方式來得勝。」

關於兩位聖宗徒的第三個特徵「祈禱」。

教宗說:「宗徒的生命從宣認中湧出,然後傾注於奉獻,而且每天都在祈禱中度過。祈禱是滋養希望和增進信賴不可或缺的清水。祈禱讓我們感受到被愛並能夠去愛。它使我們在黑暗時刻能前行,因為有天主之光的照耀。祈禱在教會内扶持我們每個人,使我們經受得住考驗。」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尤其是在場的樞機和總主教們效法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做祈禱的人。教會多麽迫切需要祈禱的導師啊,但他們首先應是祈禱的人,度祈禱的生活!我們若祈禱,上主必介入;祂忠信於祂對我們的愛,在我們受到考驗時與我們同在。」

「親愛的樞機弟兄們,上主陪伴了宗徒們的行程,如今也將陪伴你們。你們在此團聚在宗徒們的愛德中,他們以鮮血宣認了信仰。親愛的總主教弟兄們,上主也將臨近你們。你們一領受白羊毛肩帶,就會堅定地為羊群而生活,效法把你們背在肩上且扶持你們的耶穌善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加拿大150週年國慶專訪:張汝南執事

2017年7月1日,加拿大慶祝150週年國慶,移民到加拿大的華人如何在此地接觸到天主教的信仰? 來自滿地可的張汝南執事與我們分享了他在加國信仰生活的點滴。

教宗擢升5位新樞機

2017年6月28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公開御前會議,擢升5位新樞機。教宗表明,耶穌在你們前頭行走,要求你們跟隨祂,果斷地走上祂的道路。祂召叫你們注視現實,切莫因其它牽掛、其它前景而心不在焉。

禮儀中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和門徒們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景,「耶穌在他們前頭走」(谷10:32-45)。

教宗表明:「這幅圖像也是我們這次御前會議擢升新樞機的背景。耶穌果斷地朝耶路撒冷前行,祂很清楚等待自己的是什麽,而且也多次對門徒們談及那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然而,耶穌的思念與門徒們的打算相差甚遠,唯有聖神才能填平這道鴻溝。耶穌對此很了解,因此耐心對待門徒們,向他們坦言,尤其先他們而行,走在他們前頭。」

教宗說:「門徒們在路上心不在焉,所關心的事物不符合耶穌的方向和祂完全承行天主旨意的心願。例如,雅各伯和若望兄弟兩人盤算著坐在以色列王的左右該多麽好啊(谷10:37節)。他們不注視現實!他們視而不見,不懂裝懂,以為自己比別人都明白。」

「耶穌心想並去實踐的事實則完全相反,祂來到世上是要背負世界的罪,消除罪的根源。世界的事實正是:無辜的人因戰爭和恐怖襲擊而受苦和死亡;奴役即使在提倡人權的時代也不斷否認人性尊嚴;難民營有時更像一座地獄;人們有系統地丟棄一切不再用到的東西,包括人在内。」

「耶穌在走向耶路撒冷的路上看到這一切。祂在公開生活中彰顯出天父的溫柔,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宗10:38)。現在祂知道已是破釜沉舟,根除惡的時辰,於是毅然走向十字架。」

最後,教宗勉勵每位基督徒跟隨耶穌走上這條道路。他特別向新樞機們說:「耶穌在你們前頭行走,要求你們跟隨祂,果斷地走上祂的道路。祂召叫你們注視現實,切莫因其它牽掛、其它前景而心不在焉。耶穌沒有召叫你們做教會的親王,坐在祂的右邊或左邊。耶穌召叫你們像祂那樣並與祂一起服務,服事天父和弟兄姐妹們。祂召叫你們以祂同樣的態度應對世界的罪及罪給今日人類造成的後果。跟隨耶穌,你們也要在天主聖潔子民的前頭行走,定睛注視主基督的十架和復活。」

教宗在禮儀中授予新樞機紅色方帽、樞機權戒,以及他們在羅馬城的領銜堂區或領銜執事區。新樞機來自馬里、西班牙、瑞典、老撾、聖薩爾瓦多。

他們是:

馬里巴馬科總主教讓·澤爾博(Jean Zerbo);

西班牙巴塞羅那總主教胡安·若澤·奧梅拉(Juan José Omella);

瑞典斯德哥爾摩主教安德肋·阿爾博雷柳斯(Anders Arborelius),加爾默羅會士;

老撾巴色宗座代牧路易斯·瑪利·林·曼坎昆(Louis Marie Ling Mangkhanekhoun);

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總教區輔理主教額我略·羅薩·查韋斯(Gregorio Rosa Chávez)。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恐怖分子自命殉道者的想法令人厭惡

恭讀瑪竇福音

耶穌派遣這十二人,囑咐他們說: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所以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你們要提防世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議會,要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兄弟要將兄弟,父親要將兒子置於死地,兒女也要起來反對父母,要將他們害死。你們為了我的名字,要被眾人所惱恨,唯獨堅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2017年6月28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勉勵基督徒不要以惡還惡,因為在我們中間始終有一位比黑手黨與陰謀詭計更強大。教宗還說,把自殺式襲擊者視為殉道者的觀點令基督徒厭惡,因為殉道意味著作見證、忠於福音,而他們的死與天主子女的態度沒有絲毫關係。

殉道者不為自己而活,不為肯定自己的主張而戰,只為忠於福音而死。教宗方濟各以這番話再次展開對基督徒希望的反省。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希望是殉道者的力量。殉道不是基督徒生活的至高理想,因為在這理想之上還有愛德,即對天主和近人的愛。把自殺式襲擊者視為殉道者的觀點令基督徒厭惡。不,他們不是殉道者,他們的死與天主子女的態度沒有絲毫關係。有時,讀到過去和今日諸多殉道者的事跡,今日殉道者比教會初期還多,我們對他們經受考驗時的堅毅感到震驚。這種堅毅是激勵他們的偉大希望的標記。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將這確鑿的希望與天主藉耶穌基督賜予我們的愛相隔離。」

教宗從當天選讀的瑪竇福音談起:「福音中耶穌派遣門徒去傳教,祂沒有用唾手可得的成功幻想哄騙他們,而是明確提醒他們宣講天主的國總會受到反對,他們因此將被眾人所惱恨。基督徒愛人,但常常不被人所愛,換言之,信德的宣認出自一種敵對的氣氛,只是程度或輕或重。」

教宗說:「基督徒是逆流而上之人。這很正常,因為世界銘刻著罪惡的痕跡,透過不同形式的自私和不義表現出來。跟隨基督的人是在反向而行。這不是出於好鬥,而是為了忠於天國的邏輯,即希望的邏輯,體現在以耶穌的教導為依據的生活作風上。」

談到基督徒秉持神貧的教導,教宗強調:「耶穌似乎更關注讓門徒們空虛,而非佔有。一個基督徒,倘若不謙卑、貧窮,不遠離財富和權力,尤其不遠離自我,就無法肖似耶穌。對基督徒而言,真正的失敗是陷入報復和暴力的誘惑,以惡還惡。耶穌對我們說:『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瑪10:16),沒有口,沒有爪,沒有武器!基督徒卻要謹慎,有時還得機警,這些是福音所接受的美德,但決不接受暴力。為了戰勝惡,我們決不贊成惡的方式。」

「福音是基督徒唯一的力量。在困難時期,我們應當相信耶穌就在我們面前,祂不停地陪伴我們。迫害並不與福音相矛盾,而就是福音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老師就曾經受到迫害。因此,即使處在漩渦之中,基督徒也不可失去希望,認為自己被遺棄了。人的一切苦難,即便再微小、再隱秘,在天主眼中也是可見的。天主看見了,必將給予保護,必將恩賜祂的救贖。實際上,在我們中間有一位比邪惡更强大,比黑手黨更强大,比陰謀詭計、從失望者身上榨取利潤的人、以強權壓迫他人的人,更加強大。這一位始終聆聽亞伯爾從地上發出的流血的哀號。」

「基督徒要始終處在世界的另一面,即天主選擇的那一面。不做迫害者,而是受迫害的人;不做狂妄自大者,而做溫良和善的人;不做欺騙者,而成為服從真理的人;不做撒謊者,而做誠實的人。這種對耶穌作風的忠誠,對希望作風的忠誠,並且忠誠到死,被初期基督徒美其名曰『殉道』,意思是『作見證』。『殉道』在詞典裡有多種可能性,或稱為英勇、忘我或自我犧牲。但初期基督徒卻用了一個帶有宗徒味道的名字稱呼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慶晉牧25週年:我們不是教會的老人政治


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3:2,5-18

亞巴郎有許多牲畜和金銀。與亞巴郎同行的羅特,也有羊群、牛群和帳幕,那地方容不下他們住在一起,因為他們的產業太多,無法住在一起。牧放亞巴郎牲畜的人與牧放羅特牲畜的人,時常發生口角。當時客納罕人和培黎齊人尚住在那裏。亞巴郎遂對羅特說:「在我與你、我的牧人與你的牧人之間,請不要發生口角,因為我們是至親。所有的地方不是都在你面前嗎?請你與我分開。你若往左,我就往右;你若往右,我就往左。」羅特舉目看見約但河整個平原,直到左哈爾一帶全有水灌溉,有如上主的樂園,有如埃及地。這是在上主消滅索多瑪和哈摩辣以前的事。羅特遂選了約但河的整個平原,向東方遷移;這樣,他們就彼此分開了;亞巴郎住在客納罕地;羅特住在平原的城市中,漸漸移動帳幕,直到索多瑪。索多瑪人在上主面前罪大惡極。羅特與亞巴郎分離以後,上主對亞巴郎說:「請你舉起眼來,由你所在的地方,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看見的地方,我都要永遠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要使你的後裔有如地上的灰塵;如果人能數清地上的灰塵,也能數清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要將這地賜給你。」於是亞巴郎移動了帳幕,來到赫貝龍的瑪默勒橡樹區居住,在那裏給上主築了一座祭壇。

福音:聖瑪竇福音 7:6,12-1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珠寶投在豬前,怕牠們用腳踐踏了珠寶,而又轉過來咬傷你們。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

羅馬時間2017年6月27日早晨,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小堂與在羅馬的樞機們舉行共祭彌撒,慶祝他晉升主教25週年。教宗表明,樞機們應成為今日青年「夢想的爺爺」。年邁在教會内並不是老人政治的同義詞,我們不應封閉在憂鬱中,而應像亞巴郎那樣始終對天主懷抱希望。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記述亞巴郎聽從天主的吩咐,「起身、舉目觀看且懷著希望行走的事跡(創13:14-18)」。亞巴郎起身而不坐等,舉目觀看遠方而不修築圍牆,對天主將賜給他如星星那麽多後代的恩許懷抱希望。教宗解釋道:「如同亞巴郎那樣,上主也對我們說:你要起來!你要觀看!你要懷著希望!」

「亞巴郎蒙召叫的時候,或多或少正是我們這個年紀:他正準備退休,安度晚年。可是,他卻在這個年歲開始上路。這個年邁的人背負著衰老的負擔,身上帶著疼痛和疾病。但你好似一個年輕人,你要起身,向前走!你就好似一名童子軍隊員:要前進!觀看且懷抱希望。」

教宗表示:「我們的年齡或多或少與當時的亞巴郎一樣,天主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上主今天對我們說同一句話: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現在還不是給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歷史劃句號和做總結的時候。我們的歷史尚在行進,透過一種使命行進著,直到最後時刻。上主指給我們的使命是: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

教宗說:「有些不喜歡我們的人說我們是教會的老人政治。這是一種嘲諷。他們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麽。我們不是老朽守舊的人,我們是祖父。要是我們沒這種感覺,那就必須祈求能有這感覺的恩寵。我們是姪孫輩注視的祖父,應以自己的經驗賦予他們生命意義。我們這些祖父不封閉在自己歷史的憂鬱中,而是為賦予生命意義開放心胸。對我們而言,這『起身,觀看和希望』就叫做『夢想』。我們是蒙召去夢想並把我們的夢境給予今日青年的祖父們,因為他們需要夢想。他們將會從我們的夢想中汲取力量,去說先知話並向前推進他們的工作。」

教宗在彌撒結束時感謝在場的樞機們,請他們為他祈禱,使他的信德更加堅固。

教宗說:「我感謝你們在這個紀念日一起祈禱,我也為我的罪過請求寬恕,在信望愛三德上持之以恆。我非常感謝你們兄弟般的陪伴,並祈求上主在服事教會的道路上降福和陪伴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擔憂溫州教區邵祝敏主教的處境

羅馬時間2017年6月26日上午,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中國溫州教區主教邵祝敏遭強行帶離他的教區已有一段時日,聖座對邵主教的個人處境深感擔憂。

聖座新聞室主任說:「溫州教區團體和邵主教的家人都沒有他的消息,既不知道他為何遭帶離,也不曉得他此刻在何處。聖座因此對這個事件和其它類似的事件深感傷痛,這無疑無助於相互理解的進程。聖座希望邵祝敏主教能早日返回他的教區,確保他能平靜地履行他的主教牧職。我們大家都要為邵祝敏主教和在中國教會的旅途祈禱。」

The Director of the Holy See Press Office, Greg Burke, on Monday made a declaration regarding the case of Bishop Peter Shao Zhumin of Wenzhou in China, who was “forcibly removed from his episcopal see some time ago”.

The statement affirmed that: “The diocesan Catholic community and his relatives have no news or reasons for his removal, nor do they know where he is being held.”

Mr. Burke went on to say the Holy See is “profoundly saddened for this and other similar episodes that unfortunately do not facilitate ways of understanding, expresses the hope that Bishop Peter Shao Zhumin may retur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e diocese and that he can be assured the possibility of serenely exercising his episcopal ministry.”

Finally, he said all are “invited to pray for Bishop Shao Zhumin and for the path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今年9月牧靈訪問哥倫比亞行程

2017年6月23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今年9月牧靈訪問哥倫比亞的行程。教宗將於今年9月6日週三啟程前往該國首都波哥大(Bogotà)。

教宗行程如下:

9月7日(星期四)

教宗將首先會晤國家當局,然後再前往主教座堂,接見該國主教和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Celam)領導委員會,並於當天下午主持彌撒。

9月8日(星期五)

教宗將前往比亞維森西奧(Villavicencio),在那裡主持彌撒,參加全國修和祈禱大會。

9月9日(星期六)

教宗也將在麥德林(Medellin)主持彌撒,並接見男女會士。

9月10日(主日)

教宗將訪問卡塔赫納(Cartagena)。

上午為「塔里塔古木」(Talitha Qum)機構的無家可歸者之家舉行奠基祝福禮;

正午誦唸三鐘經,之後前往聖伯多祿‧克拉韋爾(Pedro Claver)朝聖地;

下午主持彌撒;

傍晚時分,教宗將告別這個拉丁美洲國家。

9月11日(星期一)

教宗的專機抵達羅馬錢皮諾機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為四川山泥傾瀉傷亡者和失去家園的人祈禱

2017年6月25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表示,耶穌派遣門徒們去傳福音,但要知道傳福音也有失敗、受苦和受迫害的時候。

教宗特別念及6月24日中國四川省茂縣遭到泥石流襲擊的遇難者和他們的家人。他說:「我向茂縣新磨村的居民表達我的關懷之情,昨天早上那裡因暴雨造成山泥傾瀉。我為傷者和亡者,以及失去家園的人祈禱。願天主安慰那些家庭,扶助救災人員。我與你們同在!」

此外,教宗也提到當天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被冊封為真福的泰奧菲洛‧馬圖利奧尼斯(Teofilo Matulionis)主教。1962年,馬圖利奧尼斯被仇教者殺害,當時他將近90歲。教宗說:「讓我們因這勇敢捍衛教會和人性尊嚴的見證而讚美天主。」

本主日的福音記述耶穌叮囑門徒們不要害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人(瑪十26-33)。耶穌三次勉勵門徒們“你們不要害怕”,因為祂教導他們,要他們做好準備去面對日後的考驗和迫害。

教宗說:「耶穌派遣門徒們去傳教,但不保證他們一定會成功,也不會讓他們免去失敗和受苦。門徒們必須心中有數,知道會遭到拒絕和迫害。這讓人有些害怕,卻是事實。門徒們因此在生活上必須追隨基督。基督要受人的迫害,被拒絕、遺棄,並且死在十字架上。沒有風平浪靜的基督徒使命;艱苦和磨難是福傳事業的一部分。」

「這一切都是考驗我們的信德和我們與耶穌關係是否真實的機會。知道天主不會把祂的子女遺棄在暴風雨中。在世界各地見證基督信仰的艱困環境中,我們從未被忘記,而是一直蒙受天父熱情的關愛。即使今天,基督徒仍然受到迫害。我們要為受迫害的我們的弟兄姐妹祈禱,我們要讚美天主。他們儘管要受迫害,也繼續勇敢和忠誠地見證自己的信仰。」

另一種考驗可能不是敵意和磨難。

教宗說:「除了上主派遣門徒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瑪10:16),上主也在我們這個時代派遣我們到人群中作哨兵,他們不願從世俗的麻木中醒來,無視福音真理的話,為自己建立曇花一現的真理。」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你們不要害怕嘲笑和虐待你們的人,不要害怕無視你們,或『當面』誇耀你們,『背後』卻反對福音的人。耶穌不會離棄我們,因為我們對祂而言是寶貴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基督徒不必算命,只要聽從天主的指引

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2:1-9

上主對亞巴郎說:「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我要祝福那祝福你的人,咒罵那咒罵你的人;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獲得祝福。」亞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動身,羅特也同他一起走了。亞巴郎離開哈蘭時,已七十五歲。他帶了妻子撒辣依、他兄弟的兒子羅特和他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僕婢,一同往客納罕地去,終於到了客納罕地。亞巴郎經過那地,直到了舍根地摩勒橡樹區;當時客納罕人尚住在那地方。上主顯現給亞巴郎說:「我要將這地方賜給你的後裔。」亞巴郎就在那裏給向他顯現的上主築了一座祭壇。從那裏又遷移到貝特耳東面山區,在那裏搭了帳幕,西有貝特耳,東有哈依;他在那裏又為上主築了一座祭壇,呼求上主的名。以後亞巴郎漸漸移往乃革布區。

福音:聖瑪竇福音 7:1-5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怎樣判斷人,你們也要怎樣受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2017年6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基督徒不必占星或算命預知未來:真正的基督徒信賴天主,聽從祂的指引邁上旅途,向上主的驚奇開放。這是教宗在暑假前最後一次有信友參禮的清晨彌撒。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講述亞巴郎聽從天主離開故鄉,動身前往應許的福地(創12:1-9)。教宗解釋道:「這是基督徒的生活風格、我們身為天主子民的風格,它基於三個幅度:割捨、許諾和祝福。」

亞巴郎離開故鄉便是「割捨」。

教宗說:「基督徒始終具備割捨的幅度,它在十字架上耶穌的一無所有中得到滿全。我們總是需要『離開』、『放下』才能踏出第一步。正如天主對亞巴郎說的:『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創12:1)。」

在福音中,門徒們也蒙召放下一切,離開故鄉,跟隨耶穌;眾先知也是如此。舉例而言:厄里亞召叫正在耕田的厄里叟放下一切,跟著他事奉上主,厄里叟說:「請你讓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別,然後來跟隨你」,厄里亞回答道:「你去吧!要再回來!」(列上19:20)

教宗指出:「基督徒必須具有割捨的能力,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沒有與耶穌一同脫下衣袍,被釘上十字架。亞巴郎因著信德而聽命,前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希11:8),雖然他不知道明確的目的地。基督徒不必占星預知未來,不必去找水晶球算命師,請他看手相。不必如此。基督徒不知要往何處去,但他聽從指引。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首要幅度:割捨。」

那麼,割捨是為了什麼呢?

教宗答道:「是為了走向許諾。這是第二個幅度。我們是走向許諾的人,走向相遇,走向我們必要承受的產業,一如上主告訴亞巴郎的土地。」

此外,教宗強調:「亞巴郎離開故鄉後,沒有興建房屋,卻搭建帳幕,因為他在旅途中信賴天主,他築了一座祭壇朝拜上主。然後,他繼續旅途,不停前行。」

教宗表示:「旅途每天早上展開。這是將自己託付於上主的旅途,向上主的驚奇開放的旅途。驚奇有時不是好事,甚至是壞事,讓我們想想疾病和死亡,但旅途依然向驚奇開放,因為我知道祢將帶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一片祢已為我準備的土地。換句話說,一個在旅途中的人是一個住在帳幕裡的人,那是精神的帳幕。當我們的心靈太過安定、太過安逸時,就會失去走向許諾的幅度。」

在「祝福」方面,教宗闡明:「基督徒是懂得祝福的男女,他們讚美天主和他人,並接受天主和他人的祝福,好能向前邁進。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模式。」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效法信德之父亞巴郎,聽從上主的指引,割捨自己的所有,踏上旅途,信賴上主的許諾,並且懂得祝福。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