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欽定2019年10月特別為福傳使命祈禱

2017年6月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了參加宗座傳教善會大會的人士,欽定2019年10月特別為教會福傳使命祈禱。教宗說,這是一段祈禱和反省的特別時期,以重新點燃教會的福傳熱火。教會始終需要再次接受福音,好能向他人宣講福音。

教宗方濟各對宗座傳教善會心存擔憂,他也曾提到過,即這個善會不可淪為一個以教宗名義募款並向貧困教會提供經濟援助的機構。為了避免這種危險,他們必須找出新途徑和更符合教會精神的方式為教會的普世傳教使命服務。

因此,教宗向在場的170位與會者,以及陪伴他們的聖座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斐洛尼樞機表示:「為了更新福傳熱火與激情,我非常贊同你們偕同萬民福音傳播部一起提供的建議:欽定一段祈禱和省思向萬民傳教的特別時期。我將籲請普世教會在2019年10月特別為這個意向祈禱。」

這個祈禱月定於2019年,因為這一年是教宗本篤十五世的《夫至大》(Maximum Illud)宗座牧函頒布100週年。牧函中提到,生活的聖德對於使徒職務的效力而言非常必要。本篤十五世勉勵說:「誰宣講天主,就應做天主的人」。

教宗繼續說:「自我更新要求我們悔改,要求我們把傳教使命視為不斷宣講基督的機會,藉著見證和讓他人參與我們與基督的個人會晤,使他們也與基督相遇。」

願這段特別的時期有助於我們愈加成為福傳的教會。真福保祿六世在他的勸諭《在新世界中傳福音》(Evangelii nuntiandi)中說:「教會是宣傳福音者,但她要從自己接受福音開始。她是散居於世間、及經常被各種偶像所誘惑的天主子民,她經常需要傾聽宣傳使她歸向於主的偉大工作。她需要經常被主召喚,並與他再度結合。總之,如果她希望保持著宣傳福音的新鮮感、興奮和力量,需要不停地接受福音,好能宣講福音(參閱:《在新世界中傳福音》15號)。」

最後,教宗總結道:「因此,我們將在這個特別的時期慶祝《夫至大》宗座牧函頒布100週年,好能先向教會傳福音,如以此來,教會將重獲第一次愛上死而復活的主的新鮮感和熱情,以福音的可信度和效力向世界傳播福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上海教區2017年5月佘山朝聖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對喀布爾爆炸兇案深表悲痛
-全世界最長壽的修女安息主懷,享年110歲
-資深天主教傳媒人丁松筠神父辭世,享年75歲
-上海教區2017年佘山朝聖
-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訪問河北天主教神哲學院
-多倫多天主教嘉模聖母堂慶祝堂區成立50周年金禧
-花地瑪聖母蒞臨中華殉道聖人堂

教宗接見學生:向他人敞開心靈,才能改變世界

2017年6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來自意大利各地的6千名學生。他們正在參加「聖杯」和「騎士」基督徒培育活動。教宗表示,我們只有向他人敞開心靈,才能改變世界;永遠不要以惡制惡。教宗也強調,面對兒童的苦難我們沒有答案,只能注視基督苦像並祈禱。

保祿六世大廳內充滿節日的氣氛,青年學生懷著愛戴與熱情問候教宗方濟各。教宗以他慣常的方式與青年交談,特別回答了3位學生的提問。一位名叫瑪爾大(Marta)的女生向教宗吐露了她對初中升到高中的恐懼。

教宗在回答她時強調:「生命就是不斷的相遇和離別。如果我們不學習妥善告別,就永遠學不會與新的人相遇。我們不要因為害怕改變就躲在沙發裡,這將導致生命視野的封閉。教宗因此勉勵青年克勝成長與改變的恐懼,接納擴展視野、與新夥伴同行的挑戰。」

關於朱麗亞(Giulia)提出的如何改變世界的問題。

教宗回答說:「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任何人都沒有改變世界的魔法棒。因此,真正改變的動力在於心。我們只有向他人敞開心靈,聆聽他人,接納他人,與他人分享,才能改變世界。你們也能做到。」

教宗然後與青年展開手勢與言語的互動,向他們解釋敞開心靈與自我封閉的不同。

教宗說:「假如你有一名夥伴、朋友、同學是你不喜歡的,有些令人厭煩。你若在其他人面前說這個人的閒話,這屬於哪種態度呢?」

教宗先後作出張開手掌和握拳的姿勢詢問青年,青年則以握拳的手勢回答教宗這是自我封閉的態度。

教宗繼續問道:「如果你不去理會這事,心想:『我不喜歡,但我什麼也不說。』這又屬於哪種態度呢?」

青年人又作出張開手掌的動作告訴教宗這是敞開心靈的態度。

教宗鼓勵道:「很好!你們明白了!改變世界從每天的小事開始,從慷慨、分享等營造友愛的舉動開始。」

教宗然後勉勵學生們永遠不要以惡制惡,也不要對侮辱作出辯解。耶穌要求我們為每個人祈禱,也包括我們的敵人。如此一來,藉著為眾人祈禱,我們就能改變世界。

一名被意大利夫婦收養的保加利亞少年達尼奧(Tanio)講述了他那感人的苦難經歷。他詢問教宗:面對兒童遭受的苦難我們如何叫人相信上主呢?

教宗坦言他無法為兒童的苦難找到合理的解釋。他告訴達尼奧:「只有在那些為你好和支持你的人的愛中才能找到一絲解釋。我真誠地告訴你,你會明白這一點:當我在祈禱中反省『為什麼兒童要受苦』時,上主並不回答我,我只能注視基督苦像。我通常在探訪兒科醫院時會有這樣的省思。說實話,當我從那裡出來後,我的心倍感傷痛。如果天主允許祂的聖子為我們受苦,或許兒童受苦也是有意義的。親愛的達尼奧,我無法解釋其中的意義。日後你長大了,或者透過他人的生活,你會找到答案。但是,像解釋一個數學題或歷史題那樣的答案,我和任何人都不能給你。」

最後,教宗感謝達尼奧的提問,他說:「因為這將幫助你們更好地成長,得到進步。」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牧放天主子民靠謙卑,不可以統治者自居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5:13-21

阿格黎帕王同貝勒尼切到了凱撒勒雅,向斐斯托致候。他們在那裏住了多日,斐斯托就將保祿的事件,陳述給王說:「這裏有一個人,是斐理斯留在獄中的囚犯。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司祭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告發他,要求定他的罪。我回答他們說:當被告還沒有與原告當面對質,還沒有機會辯護控告他的事以前,就將那人交出,不合羅馬人的規例。及至他們來到這裏,我一點也沒有遲延,次日便坐堂,下令把那人帶來。原告站起來,對他沒有提出一件罪案,是我所逆料的惡事;他們的爭辯,僅是關於他們的宗教及關於一個已死的耶穌,保祿卻說他還活著。我對這爭執不知如何處理,就問他是否願意去耶路撒冷,在那裏受審。可是,保祿卻要求上訴,將他留給皇帝審斷,我便下令留下他,等我解他到凱撒那裏。」

福音:聖若望福音 21:15-19

耶穌顯現給門徒,同他們吃完了早飯,就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耶穌又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吧!」

2017年6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把祂的羊群委託給伯多祿,叫他以謙卑和愛牧放天主子民,即使他有缺失和罪過。

當天的《福音》記述復活的耶穌在湖邊與伯多祿的一場談話(若21:15-19),這位門徒正是在湖邊蒙受了耶穌的召叫。在主耶穌復活的氛圍中,這是一次朋友之間心平氣和的談話。耶穌三次詢問伯多祿是否愛祂,同時也把自己的羊群託付於伯多祿。

教宗解釋道:「耶穌揀選了宗徒中最大的罪人。當初,其他宗徒四處逃散,這位宗徒也背棄了耶穌,說:『我不認識祂』(谷14:71)。現在,耶穌詢問伯多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於是,祂揀選了最大的罪人(谷14:15)。」

「最大的罪人被揀選去牧放天主子民,這發人深省。而且,耶穌要求伯多祿懷著愛去牧放祂的羊群。牧放羊群不可趾高氣揚,如同統治者那樣;卻應秉持謙卑和摯愛,如同耶穌所做的那樣。這就是耶穌交給伯多祿的使命。」

「伯多祿有罪過,也有缺失。正因為如此,他在這次談話後又再次跌倒。他陷入好奇心的誘惑,就對主說:『那個門徒將去哪兒,將會怎樣?』(若21:20)。伯多祿雖然有過錯,但他應懷有愛,就如上主所說:『因為這些羊群不屬於你,他們是我的羊群。你應懂得愛。你如果是我的朋友,就必須成為這些人的朋友。』」

談到伯多祿在大司祭的侍女前背棄耶穌的光景,教宗說:「他背棄上主時是那麽肯定,就如他宣認:『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那樣堅定(瑪16:16)。」

教宗也談到耶穌與這個不久前才背棄祂的伯多祿目光相接的場景,稱伯多祿敢於背棄,也能痛哭。

「伯多祿為上主服務了一生,最後也像上主那樣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他沒有自誇說:『我的結局如同我的上主那樣!』他沒有這樣說,而是請求道:『拜託,請把我頭朝下釘在十字架上,這樣至少讓人看到我不是上主,我只是僕人。』」

教宗總結道:「這才是我們能了解那託付羊群談話的態度。那次談話如此美妙,如此祥和,如此友愛,如此莊重。願上主常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謙卑地度過一生。我們昂首挺胸是因著天主恩賜我們的尊嚴,而低頭垂目則是我們知道自己是罪人,知道唯一的上主是耶穌,而我們是僕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將於6月20日前往意大利博佐洛和巴爾比亞納朝聖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6月20日週二前往意大利曼托瓦省博佐洛和佛羅倫薩省巴爾比亞納朝聖,在普里莫‧馬佐拉里(Primo Mazzolari)神父和老楞佐‧米拉尼(Lorenzo Milani)神父的墓前祈禱。這次訪問將以私人而非官方形式進行。

當天行程如下: (羅馬時間)

上午7時30分-教宗從梵蒂岡乘直升機出發。

上午9時-教宗抵達博佐洛體育場。

博佐洛市市長和克雷莫納教區主教拿波里奧尼(Antonio Napolioni)將在場迎接教宗。教宗隨後將前往聖伯多祿堂區,在馬佐拉里神父(1890-1959)墓前祈禱片刻,並在聖堂內向在場信友發表紀念講話。之後,教宗將繼續乘直升機前往巴爾比亞納。

上午約11時15分-教宗抵達巴爾比亞納。

到場迎接教宗的會有佛羅倫薩總主教貝托里(Giuseppe Betori)樞機和維奇奧市市長。在米拉尼神父(1923-1967)逝世50週年的機會上,教宗將私下前往墓園,在他的墓前祈禱片刻,並在聖堂內接見他的追隨者們,短暫訪問堂區的神父寓所,在比鄰的花園裡發表紀念講話;米拉尼神父的追隨者們、該教區的司鐸團體和幾名寄住在青年之家的少年將在場等候教宗。

中午12時30分-教宗將啟程返回梵蒂岡,預計下午1時15分抵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宣講基督,在祈禱中與耶穌相遇

六月一日 聖猶思定瞻禮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2:30;23:6-11

那時,千夫長願意知道保祿為什麼被猶太人控告的實情,就解開他,並命令司祭長及全體公議會集合;隨後將保祿帶下來,叫他站在他們面前。保祿一看出他們一部分是撒杜塞人,另一部分是法利塞人,就在公議會中喊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現在受審。」他說了這話,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便起了爭辯,會眾就分裂了。原來撒杜塞人說沒有復活,也沒有天使,也沒有神靈;法利塞人卻樣樣都承認。於是喧嚷大起,有幾個法利塞黨的經師起來力爭說:「我們在這人身上找不出一點過錯來;或者有神靈或天使同他說了話!」爭辯越來越大,千夫長怕保祿被他們撕裂,便命軍隊下來,把保祿從他們中間搶出來,帶到營裏去了。次夜,主顯現給保祿說:「你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證,也該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證。」

福音:聖若望福音 17:20-26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祈禱說:「我不但為他們祈求,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裏,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你所賜給我的光榮,因為你在創世之前,就愛了我。公義的父啊!世界沒有認識你,我卻認識了你,這些人也知道是你派遣了我。我已經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我還要宣示,好使你愛我的愛在他們內,我也在他們內。」

2017年6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以宣講、受迫害和祈禱這三個特徵來描述保祿宗徒的生活。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在公議會受審。

教宗說:「保祿宗徒的生活一直處於動的狀態,很難想像他在沙灘上曬太陽、休息。保祿的第一個特徵是宣講,宣告,他四處宣講基督,若在一個地方不宣講,他就工作。」

教宗說:「保祿做的更多的是宣講:他必須去宣講,且宣講耶穌基督,這是他的酷愛!他不是坐在寫字台前,不是的。他總是在行動,總是不斷地宣講耶穌基督。他心中有一股熱火,一份熱忱,一份推動他前行的使徒熱忱。他沒有後退,始終前行。這是保祿生活的一個特徵,但這種生活的確也給他帶來了困難。」

保祿生活的第二個特徵正是困難,更確切地說是受迫害。

「在第一篇讀經中,所有人聚在一起控告保祿。保祿受審,因為他們認為他是一位搗亂的人。在聖神的啟發下,保祿知道他們並非是『一夥的』,他們中的撒杜塞人不相信復活,而法利塞人卻相信復活。保祿想從那個時刻擺脫出去,遂在公議會中喊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他說了這話,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便起了爭辯,因為撒杜塞人說沒有復活。這些看上去好似是『一夥的』人,現在全部分裂了。」

教宗說:「他們是法律的守護人,是天主子民教義的守護者,信仰的守護者。但他們中有人相信這個,有人卻又相信那個。這些人失去了法律,失去了教義,也失去了信仰,因為他們把這些變成了意識形態。」

保祿生活的第三個特徵是祈禱。

教宗表示:「保祿與上主有一種密切關係。保祿多次與上主相遇。有一次他說,他在祈禱中幾乎被帶到天國,而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在那裡感受到的美好的事。這位信仰的鬥士、這位向各地宣揚基督的人,越來越感受到那種與耶穌相遇的神秘幅度。保祿的力量就是他在祈禱中與上主的相遇,有如他去大馬士革迫害基督徒的路上首次遇見基督那樣。保祿是一位祈禱的人。」

教宗說:「保祿的這三個態度給我們指出宣講耶穌基督的使徒熱忱、抵抗迫害和祈禱,也就是與耶穌相遇,讓上主與自己相遇。」

最後,教宗祈求道:「願上主賜予我們每位受洗者恩寵,學習這三種基督徒生活態度的恩寵:宣揚耶穌基督、抵抗迫害和使我們遠離耶穌基督的誘惑,以及在祈禱中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宗座額我略大學將於10月召開國際大會探討兒童與網絡

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將於2017年10月3日至6日召開國際大會,主題為「數字世界中的兒童尊嚴」,旨在認識並預防網絡時代的風險。14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將到場與會。本次大會得到了「我們保護」全球聯盟(WePROTECT Global Alliance)的支持。

今天有8億名年輕的網絡用戶暴露於全新的傷害和侵犯形式,諸如:網絡上的言語攻擊、霸凌、性勒索和性誘拐。為此,學術界、商業界、民間社會的人士,以及政治領袖、宗教代表將參與一系列的演講、全體會議、討論會和一場公開論壇。大會結束之際,與會者們將呈交給教宗方濟各一份《有關數字世界中的兒童尊嚴的宣言》。

額我略大學保護兒童中心主任措爾納(Hans Zollner)神父表示:「本次大會是個絕佳的交流機會,其構思出自額我略大學及其保護兒童中心的一項舉措,因為我們自問,我們能如何應對在這數字世界中透過網絡侵犯青年,以及青年利用這項工具侵犯他人的問題。」

措爾納神父介紹說:「本次大會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件新鮮事:有許多其它的大會也討論同樣的議題,但我們的大會試圖讓眾人同席發言,互相討論,共同計劃社會相關各界的合作。所涉及的對象有各國警方、網絡服務供應商及社交媒體公司、政府部門、政治界、長期為兒童正義和權益奮鬥的非政府組織、科學界,以及教會。教會願意投入其中,展現教會的確嚴肅地保護兒童。」

本次大會的舉措已得到不少響應。措爾納神父指出:「單單是談論這個議題和反省就帶來了具體的行動。舉例而言,包括科技在內的合作夥伴,諸如網絡服務供應商、臉書和推特等知名的社交媒體平台,都跟我們一起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好能在監控傳播內容方面負起共同責任,反省該採取何種措施來保障青年的安全,該如何透過線上工具為教育這些青年作出貢獻,並且增進與教育主力的互動;這些主力是家庭、學校、青年工作者和政府。」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應播種希望的甘油,而非苦楚的酸水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使你們因著聖神的德能,富於望德。我的弟兄們,我本人深信你們是充滿善意,滿備各種知識的,並能彼此勸勉。

2017年5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基督徒應該播種希望的甘油,而非苦楚的酸水,要像聖神那樣做安慰者與保護者。教宗繼續以基督徒希望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當天談及希望與聖神的關係。下個主日6月4日將是聖神降臨節,教宗稱這一天是「教會的生日」。

教宗說:「希望如同一張帆,收納了聖神的風,並將其化為驅動船隻的動力。」教宗借用這幅圖像來解釋希望與聖神的關係。

教宗說:「聖神給予人希望,因為祂恩賜我們內在的見證,叫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讓我們在絕望仍懷著希望,一如亞巴郎和童貞瑪利亞那樣。基督徒的希望不令人失望,因為天主的愛經由祂賜予我們的聖神而傾注於我們心中。希望不令人失望,這是因為聖神在我們內推動我們前行,始終向前邁進。此外,聖神不僅使我們有能力希望,也叫我們播種希望,像祂那樣做弟兄姐妹的安慰者與保護者。」

教宗說:「基督徒是希望的播種者。一個基督徒或許會播種苦楚,播種困惑,這不是基督徒的作為;你若如此行事,你就不是個好基督徒。好基督徒播種希望:播種希望的甘油,播種希望的馨香,而非苦楚和失望的酸水。基督徒的聲音、目光、做事方式應該是客氣的,令人安心的,總言之,基督徒應該做安慰者,效法護慰者聖神給予安慰,一如真福紐曼(Newman)樞機所勉勵的那樣。教宗祈願聖神不僅沛降希望,更讓我們對有需要的人賦予希望。

教宗解釋道:「窮人、受排斥者、得不到愛的人更需要有人做他們的護慰者,即安慰者和保護者,一如聖神對我們廣場上的各位所做的那樣。」

聖神也在受造界內滋養希望。

教宗強調:「我們必須尊重受造界,因為我們“無法弄髒一幅畫卻不冒犯創作這幅畫的藝術家。」

教宗然後深入解釋了基督徒希望的深刻意義,他指出:「基督徒所希望的不僅是未來的幸福,死後的幸福,更是從今天就開始的喜樂,即希望的喜樂,而非盼望擁有喜樂。」

最後,教宗引用一句俗語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反之亦然,只要懷有希望就能活下去。人為了活著而需要希望,為了希望而需要聖神。」

神恩復興運動今年慶祝誕生50週年,該團體成員將於週六在羅馬舉行聖神降臨節前夕守夜活動。教宗借此機會向與會人士表達問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資深天主教傳媒人丁松筠神父辭世,享年75歲

【鹽與光電視】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證實,資深天主教傳媒人丁松筠神父(Father George Martinson S.J.)於2017年5月31日清早因為心臟病發辭世,享年75歲。

丁松筠神父(耶穌會會士)1942年12月2日出生於美國西岸聖地牙哥。丁神父高中畢業時決意成為神父,獲得母親同意後加入耶穌會。他有兩名弟弟,其中二弟弟丁松青(Barry Martinson)也回應了天主的召叫成為神父並也派往台灣為原住民服務,他們被稱為「大丁、小丁」。

丁神父在1967年到台灣服務至今接近半世紀。他也是台灣天主教大眾傳播機構光啟社副社長。他是一名教師,也是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他最為人熟識的就是以英文名字「Uncle Jerry」(傑瑞叔叔)主持光啟社與長頸鹿美語合作的英語教學節目,並參與《利瑪竇》電視劇的演出等等。

丁松筠除神父也曾拍攝有關泰北難民報導的《殺戮戰場的邊緣》,榮獲1986年 第2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1986年亞太影展「最佳短片」獎項。此外,他因報導中國大陸教會概況之紀錄片「勁草」,在1990年獲得金帶獎。丁神父更於2015年獲台灣內政部表揚為績優外籍人士。

丁松筠神父是光啟社副社長,近年來全省巡迴演講,多半為關懷青少年及弱勢團體而講,內容為「燃燒生命一點亮世界」、「生命的淨化與成長」、「青少年感情世界」、「關懷社會」等等;也曾經和青年學生們,例如:輔仁大學、聖心女中、靜修女中、方濟中學、員林高中、高雄陽明國中等等,一同分享生活經驗的甘苦。

丁神父近幾年有心臟疾病,但還落力為教會付出,離世前還錄製《OH!MY GOD》天主教電視節目,而該節目主要是發掘在台灣各地付出愛心的神職人員的故事。

丁松筠神父、丁松青神父,他們兩兄弟在2017年2月獲台灣當地「歸化許可」,原訂在6月1日一起領受身分證,但丁松筠神父卻先返天家。

讓我們一起向丁松筠神父表達最後的敬意,感謝他多年來為華人教會的付出,為福傳,特別在天主教傳媒工作中的無私奉獻。我們深切懷念您! 願丁松筠神父的靈魂安息主懷。 [Read more…]

教宗:牧者應懂得告別,不把自己視為歷史的中心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0:17-27

保祿從米肋托打派人到厄弗所,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到了他那裏,他便向他們說:「你們知道:自從我來到亞細亞的第一天起,與你們在一起,始終怎樣為人,怎樣以極度的謙遜,含著眼淚,經歷猶太人為我所設的陰謀,而忠信事奉主。你們也知道:凡有益於你們的事,我沒有一樣隱諱而不傳給你們的,我常在公眾前,或挨家教訓你們,不論向猶太人或希臘人,我常苦勸你們悔改,歸向天主,並信從我主耶穌。看,現在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裏要遇到什麼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可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叫我給天主恩寵的福音作證的任務,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我曾在你們中往來,宣講了天主的國,但現在,我知道你們眾人以後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因此,我今天向你們作證:對於眾人的血,我是無罪的,因為天主的一切計劃,我都傳告給你們了,毫無隱諱。」

福音:聖若望福音 17:1-11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說:「父啊!時辰來到了,求你光榮你的子,好叫子也光榮你,因為你賜給了他權柄掌管凡有血肉的人,是為叫他將永生賜給一切你所賜給他的人。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我在地上,已光榮了你,完成了你所委託我做的工作。父啊!現在,在你面前光榮我吧!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榮吧!「我將你的名,已顯示給那些你由世界中所賜給我的人。他們原屬於你,你把他們託給了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現在,他們已知道:凡你賜給我的,都是由你而來的,因為你所授給我的話,我都傳給了他們;他們也接受了,也確實知道我是出於你,並且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界祈求,只為你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原是屬於你的。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因他們已受了光榮。從今以後,我不在世界上了,但他們仍在世界上,我卻到你那裏去。」

2017年5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真正的牧者懂得妥當告別他的教會,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歷史的中心,而是一個自由人;他曾服務,卻未妥協,沒有把羊群據為己有。

當天的彌撒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告別他創立的厄弗所教會,現在他得離開了。教宗稱這段讀經為「一位主教的告別」。

教宗說:「我們每位牧者都必須告別教會。在某一刻上主對我們說:你去另一個地方,去那裡,到這裡,來我跟前。一位牧者必須邁出的一步也包括準備好妥善告別,但不是告別一半。牧者不學習告別教會,因為他與羊群之間存在某種不好的關係,這種關係沒有得到耶穌十字架的淨化。」

保祿於是召集厄弗所教會的長老,在這個類似司鐸諮議會機會上向他們告別。教宗指出保祿宗徒的「三種態度」。

「首先,他表明自己從未退縮。這不是一種自誇,因為他稱自己是最大的罪人,他知道也承認這一點,他只是在講述歷史。牧者告別教會時的最大欣慰,就是回想起自己從不是一個妥協的牧者,知道自己沒有以妥協的態度帶領教會。這需要勇氣。」

「其次,保祿說他為聖神所束縛將前往耶路撒冷,不知在那裡會遇到什麼事。他順從了聖神。牧者懂得自己身在旅途中。他在帶領教會時懷著絕不妥協的態度;現在聖神要求他踏上旅途,不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他繼續前行,因為他並不擁有什麼,並未把羊群據為己有,他只是服務。『現在天主不是要我離開嗎?』我於是離開,即使不知道將發生什麼事。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我不是退休了,而是去別的地方服務其他教會。我的心始終向天主的聲音開放:離開這裡,看看天主要求我做什麼’。這位不妥協的牧者現在成為行走中的牧者。」

教宗解釋保祿不把羊群據為己有的原因,也就是他的第三種態度。「保祿說: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我不是中心,而只是一個服務者。」

最後,教宗祈求說:「注視這如此美好的榜樣,讓我們為牧者祈禱,為我們的牧者、本堂神父、主教,並為教宗祈禱,好使他們的生命成為一種不妥協的生命、一種行走的生命,但願他們不把自己視為歷史的中心,如此他們才能學會告別。讓我們為我們的牧者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