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下的聖地

CNS photo/Debbie Hill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主教出缺期」宗座署理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總主教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正處於隔離狀態。他表示:「新冠病毒疫情迫使以色列的大多數天主教主教隔離14天。」他們中的一些人出席了2月19日至23日在意大利巴里為地中海沿岸國家主教舉行的省思與靈修聚會。基於相應的預防措施,原定於3月10日舉行的聖地天主教各禮儀教會團體領導人全體大會也取消了。

在新冠疫情時期,聖地是如何善度四旬期的呢?

皮扎巴拉總主教說:「在教區範圍内,那裡的狀況有所不同。在約旦,信徒們正常善度四旬期。因為他們遵循儒略曆,所以比我們晚開始了一週。四旬期活動如期舉行,例如舉行傳統的拜苦路活動。」

總主教提到巴勒斯坦的情況時表示:「因新冠疫情,那裡完全封鎖。各教堂僅供個人祈禱,允許不到20個人的團體舉行彌散,或者在戶外舉行禮儀。以色列有一個折衷的辦法,我們正在等待相關的措施。在耶路撒冷,我們以聖墓的禮儀展開了四旬期,這些禮儀不僅在耶路撒冷教區,在加里肋亞和納匝肋也很重要。這非常時刻也提供了一個契機,讓信友重新發現祈禱的力量和守齋的意義。」

皮扎巴拉總主教表示:「除了守齋外,祈禱也很重要。在這一特殊時刻,我們堅持司鐸與家庭要多祈禱。我們嘗試恢復這些層面。」

皮扎巴拉總主教是如何度過這隔離期的呢?

他說:「我將在3月13日結束隔離期。我可以說,對我而言,這是個美好的機會,能更多的祈禱,留在家裡也可以執行因諸多任務而推遲的事務。放慢腳步對我們大有裨益。我有時間反省在我團體中所發生的事,更進一步關懷受到可怕病毒侵襲的受害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旅遊多面睇 以色列篇 1至8集

歐健明神父(Fr.Richard Au)自2015年7月起擔任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主任司鐸,他晉鐸超過20年。1991年留學耶路撒冷,自1994年開始帶朝聖團到以色列,他也是當地官方認可的導遊。
「旅遊多面睇」是由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的影音組製作,歐健明神父會親身去到不同的地方,在4分鐘的節目中以一個輕鬆的角度來認識當地的文化,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是一個非一般的朝聖節目。
製作團隊是義務性質,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機,希望透過節目來讓人們彼此了解。第一輯的製作一共有八集,拍攝地點是以色列,第一集歐健明神父為我們簡介以色列的歷史文化、風景和美食,讓觀眾由聖地,耶穌走過的地方去認識天主教。

一氣呵成  點擊收看

第一 以色列 簡介

第二集 北城牆 (上)

第三集 北城牆 (下)

第四集 白冷美食

第五集 白冷 (上)

第六集 白冷 (下)

第七集 死海 (上)

第八集 死海 (下)

來源: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

耶路撒冷聖墓大殿於2月28日再次開放

【鹽與光電視】2018年2月25日起,在聖地的聖墓大殿關閉。因面對耶路撒冷市政府違反現狀(Status Quo), 向基督宗教教會作出有系統的針對行動,發出歧視性的懲罰地稅,並出命沒收教會物業及銀行資產等,從而削弱教會在聖地的愛德服務,耶路撒冷各基督宗教領袖聯合決定以這前所未有的行動「關閉聖墓大殿」來表達抗議,以保衛教會權益。

直至2月27日,聖墓大殿繼續關閉,許多朝聖者只能在大殿外牆和正門祈禱。當天下午,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宗主教泰奧菲洛斯三世在發表聲明表示,感謝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總理親自介入事件,並感謝所有那些不知疲倦地維護基督宗教在耶路撒冷的存在和捍衛現狀的人們,教會期待與Hanegbi部長保持聯繫,以及與所有熱愛耶路撒冷聖城(一個基督徒不斷面對挑戰的地方)的人,來維護這個三大一神可以一起共同生活和繁榮的地方。聖墓大殿將於當地時間2018年2月28日,清晨4時,再次向朝聖者開放。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政府將努力與聖地的基督信仰團體一起找出解決爭議問題的辦法,並成立由宗教事務部部長主持的專責委員會負責談判,處理教會財產問題。同時,耶路撒冷市政府也暫停對教會房地產徵稅的進程。

早前,2018年2月14日,耶路撒冷各教會領導人和團體負責人,一共13位基督宗教領導人,包括: 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宗主教泰奧菲洛斯三世,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公署署理比扎巴拉總主教,聖地守衛團衛士巴頓神父,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副宗主教丹卡耶蒙席聯名上書耶路撒冷市政府表示:「耶路撒冷市政府準備向教會財產徵稅違背了長達幾個世紀以來教會與民事當局的歷史關係。」耶路撒冷教會負責人邀請耶路撒冷市政府重新審議有關稅收的決定來維護聖地目前現狀。

Statement on the re-opening of 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教宗方濟各誠摯呼籲人人尊重耶路撒冷現況

2017年12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表示,他深切擔憂耶路撒冷近日的局勢。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耶路撒冷。教宗為此誠摯呼籲人人都尊重耶路撒冷的現況,遵守聯合國的相關決議案。

教宗說:「耶路撒冷對猶太教徒、基督徒和穆斯林而言是獨一無二的聖城,他們在那裡敬禮各自宗教信仰的神聖之地。耶路撒冷具有特殊的和平聖召。我祈求上主保護並加強耶路撒冷的這個身分,以惠及聖地、中東和全世界;願智慧與審慎得勝,以免現今早已混亂又充滿許多殘酷衝突的全球景況再添加新的緊張因子。」

關於這個複雜又棘手的事件,教宗已於12月5日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在電話中討論。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證實了這項消息,並解釋這次通電話是「阿巴斯主動邀約」的,屬於巴勒斯坦國總統的多項聯繫之一。阿巴斯的發言人表示,巴勒斯坦總統此前曾與白宮主人特朗普通電話時,特朗普表明有意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成員暨聖座前任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托馬西(Silvano Maria Tomasi)總主教表示,需要以一條結聚力量的政治路線來確保和平。

托馬西總主教12月6日向梵蒂岡電台表明:「聖座的立場始終是聯合國合法支持的立場,也就是兩個獨立國家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一個是以色列國,另一個是巴勒斯坦國。耶路撒冷必須持續讓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教徒這三大亞巴郎宗教進入。」

總主教說:「聲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獨享的首都可能會造成許多法律後果,肯定會使聯合國、聖座等向來支持的這個立場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因此,我認為需要找出一條結聚力量而非製造分裂的政治路線來確保和平。我們都明白此刻急需攜手合作、互相理解,但聲稱耶京是以色列首都的言論會打破國際共識,導致新一輪暴力的危險。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預防這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祝賀方濟會抵達聖地800週年

教宗方濟各為方濟會今年慶祝抵達聖地800週年於2017年10月17日寄發賀函給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Francesco Patton),讚許他們說:「你們是全體天主子民的使節。除了不懈默觀和祈禱,謙遜、貧窮又服從羅馬主教以外,你們此刻也努力在聖地陪伴不同文化、種族和宗教的弟兄姐妹,播種和平、友愛與尊重。」

800年前,1217年5月14日聖神降臨節,方濟會士齊聚亞西西寶尊堂召開總會議,決定拓展他們的傳教範圍及普世性,派遣會士們前往全世界。同年秋天,首批派往聖地的方濟會士在厄里亞弟兄(Elia da Cortona)的領導下於阿克里(Acri)登陸。這是一段富於友愛與和平見證的歷史之先河。

教宗在賀函中指出:「在聖地的方濟會今天透過接待和嚮導服務,熱心陪伴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的步伐;會士們也投身於考古證據的研究,鑽研聖經,守護並維持聖所的活潑,為當地的教會團體效勞。」

對此,教宗寫道:「我鼓勵你們堅持欣喜地扶助我們的弟兄姐妹,尤其是最貧困和弱小者;教育青年,他們在至今缺乏和平的環境中時常面臨失去希望的危險;接納年長者和照顧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慈悲善工。」

教宗接著提及教廷東方教會部的寶貴支持和為聖地募款活動,後者有助於在耶穌之地藉由各項善工彰顯信德。

教宗在賀函末端引用了聖方濟各的話說:「我建議、告誡並勸勉我在主耶穌基督內的弟兄們:他們在走向世人時,切莫爭吵,要避免口舌之爭,不可判斷他人;他們應是溫良、和平、端莊、溫順及謙遜的,誠懇且得體地對所有人說話(《具教宗諭令的會規》三10-11)。」

此外,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也在一份公告中強調,方濟會士的臨在是救恩史的一部分:「身為方濟各會士,我們將這8個世紀視為天主對我們的上智安排、忠信與美善的顯現,因為祂揀選了一個謙遜又貧窮的教會器皿,雖然五彩繽紛,但我們這些器皿有時也會亂無章法。我們在這裡推進的不是我們的歷史,而是祂的歷史,即永遠的救恩史。」 [Read more…]

耶路撒冷耶穌升天堂遭人縱火

2017年3月8日(星期二)晚上,聖地再次發生破壞文物事件。革責瑪尼山耶穌升天堂的入口大門遭到破壞和縱火。關於這宗的惡劣行為,梵蒂岡電台在3月9日採訪了耶路撒冷拉丁禮宗座署理皮扎巴拉總主教(Pierbattista Pizzaballa)。

他表示:「我們知道肇事者是誰。這是兩個家族或許因爭奪入場控制權、收取費用而發生的衝突,在衝突中有人縱火。這是我們目前掌握的部分信息,我們正等待警方提供更確切的消息。」

皮扎巴拉總主教指出:「這場衝突雖然是間接的宗教衝突,但搶奪控制權的意圖大於反對基督徒。我們所面臨的更有可能是勒索案,其中也夾雜著各種因素。」 [Read more…]

反省在聖地-加納婚宴

《鹽與光》節目主持梁樂彥Rodney,在加里肋亞的加納與大家去默想耶穌第一次行奇蹟的地方-「加納婚宴」。若望福音第二章一至十二節寫得非常清楚,每一個部份、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標記背後有著不同的意思,今集主持人跟大家集中於反省「六口缸」。

究竟裏面的水變為酒之後代表着什麼?

我們又可以有什麼反省呢?

若望福音2:1-12

第三天, 在加里肋亞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裏;耶穌和衪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衪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衪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在那裏放著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吧!」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並不知是從那裏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來,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是在加里肋亞納匝肋行的;衪顯示了自己的光榮,衪的門徒們就信從了衪。此後,衪和衪的母親、弟兄和門徒下到葛法翁,在那裏住了不多幾天。

大博爾山耶穌顯聖容大殿遭人蓄意破壞

blog_1477543493

在聖地大博爾山的耶穌顯聖容大殿遭人蓄意破壞,事件發生在2016年10月23日至24日的夜晚,聖堂內的聖體被褻瀆棄在地上、聖像被毀、聖帶、聖爵及奉獻箱被偷。

14856007_1134343993279452_3318489855564923397_o

2016年10月26日,當地的警察及聖地天主教傳媒委員會主任已把這次事件列為「入屋行劫」。此前,聖地天主教傳媒委員會主任Wadie Abunassar向警方表示,他認為這次事件的動機是搶劫,而不是猶太極端主義所造成,因為他在教堂內並沒有發現極端分子慣常的破壞行為「塗鴉」。

這次事件中,有數隻聖爵被盜去,及少量的奉獻金錢被拿走。聖地天主教傳媒委員會主任認為:「犯案的人可能不懂得教會傳統禮儀的意義,但他們知道教會是什麼。」然而,有當地的教友認為聖堂內的聖體被亵瀆棄在地上,也有聖像被毀,這應該不是行劫那麼簡單。當地的警方表示事件仍在調查中,暫時沒有發現可疑人士。 [Read more…]

反省在聖地-平息風浪

blog_1477426203

《鹽與光》節目主持梁樂彥Rodney,在加里肋亞海上與大家一起默想耶穌在此「平息風浪」一事。

馬爾谷福音4:35-41

在當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罷!」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與他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他們叫醒他,給他說:「師傅! 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罷!」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他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方濟各會會士巴頓神父獲任命為新任聖地守護人

blog_1464100524

5月20日,聖座公布方濟各小兄弟會會士方濟各‧巴頓(Francesco Patton)神父為新任聖地守護人,以接替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神父的職務。聖地守護人是由方濟各小兄弟會提名,並由聖座批准。新任守護人巴頓神父現年53歲,來自意大利特倫托。

巴頓神父向梵蒂岡電台談到他獲任命為聖地守護人的心情說:「我感到驚訝且誠惶誠恐,因為我知道聖地的現況不僅錯綜複雜,而且對我們修會和整個教會都很重要。」

聖地守護人的起源可追溯至方濟各會會祖亞西西的聖方濟各。這位聖人於13世紀初前往中東,那片見證天主啟示的土地。

新任聖地守護人表示:「我期許自己在聖地的生活能符合聖方濟各的精神。眾所周知,聖人於1219年前往聖地,他懂得活出相遇的事實。我相信在聖地搭建橋樑至關重要,正如教宗方濟各常提醒的。再者,對我們而言,聖地顯然有極其特殊的意義,因為那是主耶穌降生成人、受難、死亡,並復活的土地。所以,我們前往聖地等於是觸碰自己信仰的骨肉。」

方濟各會會士在聖地的臨在既重要又寶貴,其特色在於守護朝聖地,以及與聖經和耶穌生活有關的場所。守護聖地的方濟各會會士們幾乎遍布全中東,包括敘利亞、約旦、埃及、黎巴嫩、羅德島和塞浦路斯。他們的臨在具備牧靈、宗教和精神的幅度;由於需要與人接觸,他們的臨在此刻也具備修和與和平的幅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