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司鐸必須注視耶穌、摒棄邪神

圖片:vatican.va

「做司鐸是個天賜鴻恩。」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祝聖聖油彌撒中對眾司鐸如此表示。這份聖寵鴻恩首先有益於基督信徒,然後才惠及司鐸自身。教宗表明,「我們的子民應得到且需要」那些問心無愧的司鐸的服務。教宗邀請司鐸們忠於天主,接受天主的愛與寬恕。

教宗的講道從祝聖聖油禮儀選讀的《福音》出發: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耶穌(參閱:路四20)。教宗表示,耶穌將於現世終結時再次來臨,屆時眾人將注視著死而復活的主耶穌,欽崇祂、朝拜祂。我們將承認祂是主,並且承認我們真實的樣貌。而就在此時此刻,司鐸們也要培養注視基督的恩寵,為天主沛降的恩典獻上感謝,而不僅僅是把我們面對的誘惑「帶到祂的台前」,請祂助祐我們克服誘惑。

此外,教宗也告誡眾司鐸要當心三種難以察覺的「崇拜邪神」的態度(參閱:格前十7-15),因為「崇拜邪神」態度恐怕會削弱司鐸聖召,無條件地接納邪神。頭一個要警惕的「崇拜邪神」態度是「精神世俗化」,那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文化,展現出「沒有十字架」的勝利。一名世俗化的司鐸「只不過是披上聖職衣袍的異教徒」。

第二種「崇拜邪神」的態度是追求數字,這體現在那些沉迷於統計數字的司鐸身上。然而,人絕不可縮減為純粹的數字;天主的恩寵絕不可用這種標準來衡量(參閱:若三34)。第三種「崇拜邪神」的態度與第二種有關,即:效率至上。這種態度是只講求效率,不給天主的奧妙留一絲空間。講求效率的司鐸只關心他們自己的計劃是否成效良好。

教宗指出,唯有基督能向司鐸揭露這些「邪神」,司鐸們則要把這一切帶到上主台前,讓上主在他們的生活中把這一切斬草除根。聖父教宗在彌撒講道的結尾表示,聖母的淨配、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一生不受這些難以察覺的邪神侵擾。因此,教宗懇請大聖若瑟「幫助司鐸遠離占有欲,並獲得在分辨邪神時堅定不移的恩寵」。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懷著高尚的心,以愛德準則力行法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福音分享
「新的開始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五,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大家都知道教會今天邀請我們去守齋,不過,這個守齋不是單單一種克己,而是一種期待。今天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不是一個喪禮,而是我們記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因祂的苦難為我們帶來了復活。

有很多人看到耶穌的痛苦時都會問,「為何好人會被人殺害?為什麼會這麼殘酷我不公義?」不過,值得我們在今天的福音中留意若望,他如何去看耶穌基督的死亡。他用一個富於靈性和深入的角度來看待耶穌的死亡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耶穌的死亡使我們成為一個新人、一個自由的人。

我們記得當耶穌斷氣的時候,士兵拿着長矛刺透祂的肋膀,立即流出血和水。這個血和水就象徵了聖洗聖事和聖體聖事。同時,也因為耶穌的血和水,令教會在那個時候誕生。所以,耶穌的死亡在表面上看是充滿痛苦、殘忍和絕望,不過,為我們有信仰的人,我們知道這是新的開始,是我們生命的變化,使我們整個生命得到提升。

若望原本開始寫的時候是若望福音,不過,慢慢地他描寫耶穌和聖母所愛的門徒,若望在當中將他自己的角色隱沒了,因為他覺得只有耶穌的愛,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真實,使他對耶穌的愛更加深更加遠。

讓我們學習若望,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面對困難時有一種新的看法,是來自天主和信仰的看法,就好像一位傳教士,他在星期五的時候與原住民分享信仰,他說:「主啊!我們面對着祢的死亡,來到你的面前,我們張開自己雙臂,擁抱所有受苦的人,懷着一顆謙卑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全心全意地歸向天父,求祢以祢的愛充滿我們。」這位傳教士當他說完這個禱文後,隨即他就面對着生命的危險,奉獻了他的一生。不過,他並沒有後悔。因為就算面對不公義和痛苦,在天主的愛和幫助下,我們都能使我們的生命和天主的關係一步一步提升。讓我們善度這個救主苦難聽日子。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進教之佑驛站: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福音反省

若18:1-19:42
若望福音的耶穌受難始末

– 耶穌被捕

– 耶穌面對亞納斯,伯多祿三次否認門徒身份

– 耶穌受比拉多審判

– 宣判死刑

– 耶穌被釘十字架

– 斷氣而死,肋旁流出血和水

– 耶穌被埋葬

反省

《下跪 · 跪下》

其實「下跪」之意,包含人們捉襟見肘,在人地事物中顧此失彼,左支右絀、左右支絀,勢必「跪低」下跪屈服之意。但是跪下卻是形影不稱、相形見絀、在人前綽綽有餘、綽有餘裕、應付自如之意。那麼今天誰在下跪道歉?誰不知跪下臣服?真值得反思。

試問天地君王竟然紆尊降貴,在百姓中成了眾僕之僕,甘願在人前下跪,接受人們的凌辱、毀容,活得不似人形?

對他而言,無論諸般民族、眾多君王皆三緘其口,無言以對。論「查家宅」,他不顯示自己的榮華,論富貴,他從來沒有表露自己的身家。他不惜犧牲,拋棄自己的俊美、儀容,在人前沒什麼值得戀慕的地方。

他簡直自認是個苦命兒,受人唾辱,竟然在人前一貧如洗,身無分文。他未得人憐惜,卻願在人間肩負各種痛苦,受盡委屈受盡折磨。

他對人的憐憫,為醫治我們的悖逆、執迷不悟。我們正是迷失了的羊,沒了方向,他卻甘願充當一隻沉默羔羊為我們贖身。他願在人前逆來順受,準備代宰。他的緘默,戰勝我們的吶喊咆哮;他被送命,釋放了我們諸般罪過、暴行及謊言。他的步伐,迎接我們重獲自由和正義;他的交付,為我們取得贖價。他的致命,使我們重見天日;他的死亡,使我們重生;他的枷鎖,為我們解除罪犯之名,和一切冤獄。(參閲依撒意亞先知書52:13-53:12)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四 主的晚餐

聖週四福音分享
「聽命督,去愛到底」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四耶穌基督建立了聖秩聖事,透過聖職人員服務天主的子女,另一方面建立了聖體聖事。在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為門徒洗腳。耶穌告訴門徒,「我愛你們愛到有多深,愛到底!」

再洗腳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對我們那份耶穌無條件的愛。有時候在生活中,我們都想關心別人我愛別人,但是有時候會受傷。

廣東話有一句說話「俾個良心你就當狗肺」。我們對別人的愛經常都有限制和很少。相反,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所以祂的愛到底,完完全全地去愛。

在生活中去愛一個人的時候會很浪漫,又或者看到對方的外表不錯,值得我們去幫忙,我就會去幫助他。但是,那些外表不太討好的,我對你的那份愛和關心都沒有那麼多。

相反,在聖體聖事中,耶穌完全表露了祂的徹底的愛,甚至乎奉獻自己的生命給我們。

所以,在此我們看得見,原來與其說我們愛我們的兄弟姊妹,倒不如說耶穌先行愛了我們,讓我們有這份力量去愛身邊的人。

今天聖週四,英文也有另一個名字叫“Maundy Thursday”。“Maundy Thursday” 的拉丁文是“Mandatum”,意即「命令」。耶穌命令我們要彼此洗腳,我們要紀念耶穌而舉行這事,就是聖體聖事。

看起來好像是兩個命令,其實只是一個。因着聖體聖事,我們懂得去服務,關心緊人。因為懂得關心近人,我們也懂得回到聖體聖事內,就是耶穌基督,這個無條件、充滿愛心的泉源。

讓我們在聖週四中,透過對耶穌基督聖體聖事的愛,使我們有一份力量,好像耶穌一樣去愛到底,通過我們對人的服務,我們不去計較,完全地去把自己的心,像耶穌一樣,與人分享。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聖週五特備節目:默想耶穌被埋葬及夜禱

聖週五特備節目
「默想耶穌被埋葬及夜禱」

首播詳情
日期:4月15日(聖週五)
中港台澳時間:晚上8時
加拿大東岸時間:早上8時
加拿大西岸時間:清晨5時
【設有網上重溫】

按此下載禮儀小册子

 

【鹽與光傳媒資訊】耶穌受難日是為紀念救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捨生救贖,天主教會通常會按照傳統在聖週五下午三時舉行紀念耶穌受難的禮儀。有別於此,是次晚間禮儀特别記念耶穌的聖死及被埋葬。這個禮儀節目是由來自在俗方濟會的兄弟姊妹組成的「方濟·友約」團體及香港本地聖樂團 “Vox Antiqua”一起合辦,帶領默想的神師是譚錦榮神父(香港教區)。

這個製作的特別之處是與基督新教的兄弟姊妹一起合作,製作團隊包括《影音使團》及《創世電視》,節目除天主教版本外,同時也有一個基督教版本。

感謝主辦單位的提供,《鹽與光傳媒》將同步於網上播放。

這個禮儀將分為兩個部份:

(一)「默想耶穌被埋葬」,透過聆聽讀經、講道及聖樂獻唱,來進入基督受難的奧跡;

(二)「合唱夜禱」,詠唱教會的傳統時辰頌禱來作結。

在善心人士的支持下,此製作才得以完成。譚錦榮神父及團隊特別鳴謝所有恩人和為他們祈禱的每一位。

請大家細心欣賞及靜心默想主耶穌的苦難,祂為愛我們而犧牲的事蹟。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聖週五鬥獸場公拜苦路:家庭分享失去的傷痛與戰爭的恐懼

圖片:Vatican Media

埋怨、未知、需求、傷痛,同時也蘊含勇氣、寬恕、祈禱和希望:這些與世界各地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主題是今年聖週五公拜苦路默想的基礎。

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15日聖週五將回到羅馬市中心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適逢《愛的喜樂》宗座勸諭問世五週年的「愛的喜樂」家庭年,十五個與天主教志願者協會和團體有關的家庭受邀為苦路十四處撰寫默想內容。

默想的順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家庭生活的進展:從年輕新婚夫婦的經濟困難到新手父母面對的育兒考驗,從喪親之痛到戰爭這種極端困境。負責苦路第一處(參閱:谷十四32-36)默想的是一對婚齡只有兩年的年輕夫妻:他們看到朋友婚姻失敗,自己的愛情還沒經歷試煉考驗,以及他們得辛苦奮鬥才能勉強打平收支。這對小夫妻說:「婚姻不只是浪漫的奇遇;它也是革責瑪尼莊園:我們在為他人『擘開身體』前,悲痛不已。」(參閱:谷十四22)

在苦路第二處(參閱:路廿二47-50;瑪廿六52、56),一個傳教家庭分享了他們難以全然信賴天主上智安排的時刻:他們目睹戰爭的恐怖,並受到「以暴制暴」的誘惑。他們每天奮力抵抗誘惑,以免在弟兄姊妹身上背叛基督。

一對膝下無子的年邁夫婦在苦路第三處(參閱:谷十四55、61-62、64)提供了省思:他們時常因不孕而遭人指責。然而,這對夫妻表示,在他們攜手同行時,他們的家洋溢著愛。反之,在苦路第四處(參閱:谷十四66-68、72)作見證的夫妻則是兒女成群:他們經常得為了家庭責任而在個人規劃和事業目標上有所退讓。「雖然我們煩惱不斷、日子忙碌,但我們從沒想過走回頭路。」

負責苦路第五處(參閱:谷十五12-15)默想的夫妻,分享了他們殘疾的兒子在出生前就受到的審判:當時幾位醫生告訴他們,這個孩子會變成「你們和社會的負擔」;這宛如高喊著:「釘他在十字架上!」可是,這個孩子從未犯過任何錯,而這對夫妻選擇了生命。在苦路第六處(參閱:谷十五15、17-19)的夫妻不僅生育了三名兒女,而且敞開家門領養了五個心智不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們提到磨難改變了自己,並帶來一堂有關人性尊嚴的功課。

妻子身患重病的一名丈夫在苦路第七處(參閱:谷十五20)提供省思。他表示,突如其來的疾病把他和妻子釘在十字架上,但這十字苦架也成了他們全家人倚靠的支柱。

在苦路第八處(參閱:路廿三26),一對退休夫妻講述了他們的女兒婚姻失敗後、他們代為照顧五個外孫的處境;這對長者稱他們的情況類似於基勒乃人西滿替耶穌揹十字架的事跡。「我們的腳步緩慢,而且在歡笑過後,我們常常在夜裡心疼落淚。」一對領養了兩個孩子的夫妻在苦路第九處(參閱:路廿三27-28)指出,領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先有孩子遭到遺棄;而被遺棄的經歷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流血的傷口。然而,「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十字架再怎麼苦,也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幸福」。

一名守寡的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苦路第十處(參閱:路廿三33-38)傾訴了她的喪夫之痛。她心想,如果耶穌是「天主子」,為什麼不救救她的丈夫。但她也指出,「愛變得真實,因為我們縱使陷入深淵、處境艱難,依然沒有遭到遺棄」。在苦路第十一處(參閱:路廿三33、42-43),一對父母親表示,他們兒子當年要棄俗修道時,他們難以置信、無法接受,親子關係鬧得很僵。而今,這對父母親改變了態度,接受兒子度奉獻生活的事實,並且懇請耶穌進天國時記得他們。

正如聖母瑪利亞在苦路第十二處望著她被釘十字架的兒子(參閱:若十九25-27),另一名母親也靜靜看著她年幼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丈夫失去生命。這名母親分享了她遭遇家庭變故的痛苦,以及那句鼓舞她的話:天主並未召叫強而有力者,而是賜力量於祂所召叫的人。

今年為苦路第十三處(參閱:谷十五34、36-37)提供省思的兩個家庭,要是從當前的政治角度來看,他們應該互不相干:一個家庭來自烏克蘭、另一個家庭來自俄羅斯。然而,他們一起撰寫了有關死亡與毀滅之痛的默想,共同反省了生命看似失去意義、仇恨導致絕望和沉默的現況,而且這兩個家庭還要在耶穌聖死的這一處苦路一同揹起十字架。

他們寫道:「我們清晨起來,高興了幾分鐘,然後我們突然想到,我們要與這一切修和是多麽困難的事。上主,祢在哪裡?求祢在死亡與分裂的靜默中向我們發言,並求祢教導我們這些弟兄姊妹成為和平的締造者,去重建炸彈試圖摧毀的一切。」

負責苦路第十四處(參閱:瑪廿七59-61)默想的是一家逃離戰亂的移民家庭。他們在家鄉稱得上是頭號人物,但他們現在只是個數字。此刻,他們的移民身份顯然比天主教徒的身份更為重要。他們每天感受到死亡,以求他們的兒女有機會過上沒有炸彈、浴血和迫害的生活。他們最後吐露道:「我們之所以不放棄,是因為我們深知墳墓門口的大石塊總有一天會被挪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公布聖週五公拜苦路
十四處聖像插圖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聖週五網上避靜:耶穌的恩典【國語】

耶穌的恩典

「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
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
瑪20:28 

第一部分: 恩典忍辱負重

我們知道天主的恩典博大恢弘。那麼,好得如此令人難以置信,好的不合乎常情常理的這個白白的恩典,是怎麼在苛刻的法律的氛圍下,破繭而出,臨到我們這些罪人,臨到芸芸眾生。 ——這裡就要談談耶穌付出的沉重代價。

我們知道,恩典是在被拒絕中才展現為恩典的。耶穌就是這樣:

一方面,當他要把恩典普降於世人的時候,那個法律苛刻地、無情地,就拒絕他、逼迫他,甚至殺害他。另一方面,你越是殺害他、越是逼迫他的時候,他越愛你,他越是恩典。

第一:沉默的羔羊

聖經記載,耶穌在哥則瑪尼山園被抓以後,被帶到大祭司的院子裡。

大司祭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這些人作證反對你的事,你什麼也不回答嗎﹖」
谷14:61 耶穌卻不作聲,什麼也不回答。

依撒依亞就是這樣預言他(依53:7)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

按照人間常理,難道他不應該為自己辯護嗎?是非黑白不是可以說的清清楚楚嗎?然而,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

第二:承擔罪孽

耶穌默默承擔了一切指控。人們的罪都歸到他的頭上,算作他的罪。

什麼叫承擔?承擔就是根本就沒你的錯,但是全世界都認為是你的錯,而你一句話都不說。

承擔是不合理的,因為他混淆了責任。因為承擔就是不合理,就是這個世界太壞了,太沒公平了,太黑暗了,太殘酷無情了。但是,承擔是高尚的,因為他是一種捨己犧牲。即使被謀害,也是高尚的。大事如此,小事也是如此。

於是,不信天主的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了信天主的猶太人,去把耶穌釘十字架。多諷刺的一件事。

第三:毫不自衛

耶穌被猶太人士誣陷,被門徒離棄,被人剝光衣服,被士兵鞭打,被群眾唾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路人嘲諷,等等等等,這些事情聖經全部都記載了。不同的人,一同苦待他,人們群起傷害他。但他從頭到尾,不曾反擊過一次,不曾自衛過一次。

第四:耶穌理解一切

耶穌理解一切。不是理解那應當理解的,不是理解那可以理解的,而是理解一切。

我們經常說“理解萬歲”!理解起來多不容易!只有在耶穌基督這裡,我們看到了一種最深刻的理解。恨不能理解愛,愛卻能理解恨。黑暗越深,光就越亮;恨越是深,愛就越濃。人心越是苦毒和放肆,撒旦越是詭詐和殘酷,恩典就越是理解和包容,恩典因此而成為恩典,不可戰勝的恩典。

若望宗徒說:1:16 從他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 1:17 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

第二部分:恩典不計代價

若3:16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這句話講到了恩典之大,大的程度就是叫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這麼大的恩典。不是一般的讓你得個工作、得個祝福、得個醫治,他讓你得永生這麼大。

也講到了恩典的代價之大,天主犧牲獨生兒子。你注意這兩個大,恩典之大,代價之大。不僅如此,他還巧妙地把這兩者合而為一,讓我們看見耶穌的大代價,就是我們的大恩典。我們的大恩典,就在耶穌的大代價當中。耶穌的犧牲就是我們的永生,我們的永生就在耶穌的犧牲中。

第一: 籍人的惡行,叫法律成全

猶太人的嚴厲妒忌、世人的愚昧、撒但的詭詐,混合在一起,在耶穌身上施虐。

耶穌既然對罪人慷慨無度,那麼他就要為罪人買單。凡是他赦免的罪,他都要承擔。他既要承擔,就要受罰;他既要受罰,就得死。猶太人說,按律法他是該死的,這就意味著,在律法下恩典也是該死的。加拉達4:4 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4:5 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他怎麼贖?用命贖,就是該死。

第二:按天主的美意,讓恩典降臨

當惡人吞噬義人的時候,一方面是惡人的作孽,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作是,義人在藉著惡人的作孽在發自己義的光。乍一看,似乎是恨得了勝;再仔細看,原來是愛在融化著恨。表面上看是惡人得逞了;背後卻是天主的旨意成全了。

第三:信仰的奧秘:成約在心裡

耶穌一直對我們說:你們雖然是罪人,信我就不定罪了。你們雖然有苦難,在我裡面有平安;你們雖然會死去,信我的人會有永生,會復活。你們曾經是被咒詛的,如今卻不再被咒詛。從今以後,你們誰也不能被從我的手中奪去。

梅瑟的法律在耶穌的恩典裡,得以成全。正像耶穌說:我來不是廢掉法律,乃是成全。 (瑪 5:17)當耶穌一個人被捨棄的時候,正是億萬人被接納的時候。當耶穌一個人受罰、受難、受死的時候,正是億萬人免罰、免難、免死的時候。一個人在十字架上的哀鳴,成了億萬人得救的凱歌。

若19:30 耶穌一嚐了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耶穌成了:成了恩典,成了祝福,成了平安,成了罪人們的朋友,成了軟弱者的力量,成了死亡中的生命,成了我們一切需要的滿足。

恩典是世界上唯一一樣東西——他能在任何情況下給你愛和保障,他叫你一想起他來就充滿喜樂、平安、力量和盼望。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是你的愛、你的保障。就是耶穌的恩典。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進教之佑驛站:聖週四 主的晚餐 福音反省

若13:1-15

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祂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祂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正吃晚餐的時候──魔鬼已使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決意出賣耶穌──耶穌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祂手中,也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就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裏,開始洗門徒的腳, 用束著的手巾擦乾。及至來到西滿伯多祿跟前,伯多祿對祂說:「主! 祢給我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以後你會明白。 」伯多祿對祂說:「不,祢永遠不可給我洗腳!」耶穌回答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西滿伯多祿遂說:「主! 不但我的腳,而且連手帶頭,都給我洗罷!」耶穌向他說:「沐浴過的人,已全身清潔,只需洗腳就夠了。 你們原是潔淨的,但不都是。」原來,耶穌知道誰要出賣祂,為此說: 你們不都是潔淨的。及至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 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對他們說:「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你們稱我「師傅」、「主子」, 說得正對:我原來是。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

反省

《面對死亡心無愧》

耶穌在祂最後一晚,雖然心神煩亂,但是祂的想法似乎奇妙地變得透明澄澈。耶穌很清楚自己的生命是從哪裡來,知道誰支撐了祂一生,且知道誰在祂度過人生與死亡的深淵後,會在哪裡迎接祂。不但如此,耶穌也清楚知道祂人生的責任,就是要為門徒付出最大的愛和體諒,即使他們還是不懂,祂也會堅持下去。若我們能學習耶穌,用信仰的角度,去探討你我生存的原因和目的,認識每分每秒滋養我們的天父,而用最卑微的方式追求為他人付出的目標,且不求任何報酬,那人生一定是快樂的,而面對死亡也一定是安然無愧。

主耶穌,祢學會死亡,因為祢知道怎麼活。求祢助我們在面對困難,甚至死亡時,都能信靠祢的助佑。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逾越節三日慶典首天: 聖週四主的晚餐

「逾越節三日慶典」(Triduum),是四旬期後及復活期前的禮儀時期,由聖週四主的晚餐禮儀慶祝開始,直至復活節主日晚禱作結束(《禮儀年及曆法總則》17)。自1969年起,逾越節三日慶典的聖週四及聖週五並非屬於四旬期內。

逾越節三日慶典是普世教會禮儀的高峰,隆重慶祝救贖我們的奧蹟,主耶穌基督的最後晚餐(聖週四黃昏)、苦難和死亡(聖週五)、埋葬(聖週六),及復活(復活守夜禮及主日)。

聖週四「主的晚餐」感恩祭

「主的晚餐」彌撒(Mass of the Lord’s Supper)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賜與祂的淨配教會三份恩賜:司鐸職務、聖體,及大於死亡的愛。在禮儀中,教會彷如進入「主的晚餐廳」,然後陪同耶穌前往橄欖山及革責瑪尼莊園,為基督的苦難作序幕。作為萬物的上主及主宰,耶穌為那些祂選為宗徒的人屈膝洗腳。在餐桌上耶穌將餅酒變成新的祭獻,承諾祂永遠實質地與教會存在。

主的晚餐感恩祭應在黃昏(日落後)舉行。感恩祭開始時,便是四旬期的結束。所以,四旬期對禮儀的限制便不再適用。其中,祭台旁可用適量的花裝飾,但仍需要節制。聖體櫃應該是空的,直至復活節守夜禮。禮儀顏色是白色。

本地教區可在當天早上(或數日前)舉行「聖油彌撒」(Chrism Mass),主教為未來一年所有堂區施行聖事所用的聖油(聖化聖油、候洗聖油、病人聖油)祝聖,象徵著教區的團結,司鐸們也在這彌撒中重發司鐸聖願。這些聖油可在主的晚餐彌撒前或開始時,隆重進入堂區聖堂,放入「聖油櫃」。

主的晚餐感恩祭包括五部分,其中加入了一些禮儀注意事項。

  1. 開端式
    • 光榮頌頌唱時,應鳴鐘及搖鈴。直至復活節守夜禮,不可再鳴鐘或搖鈴。
  2. 聖道禮
    • 讀經一採用《出谷紀》十二1-8,11-14,關於逾越節晚餐的法則。
    • 答唱詠採用《聖詠》116,答句為「我們就是藉那祝福之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
    • 讀經二採用《格林多人前書》十一23-26,講述耶穌創立聖體聖事。
    • 福音前歡呼仍然不可用「亞肋路亞」。
    • 福音採用《若望福音》十三1-15,講述耶穌為宗徒們洗腳,愛他們到底。
    • 不念信經。
  3. 濯足禮
    • 本堂可按牧民益處決定是否舉行濯足禮。
    • 主禮濯足時,脫下祭披,可束上圍巾。
    • 聖禮部2016年1月6日頒佈法令,允許在濯足禮中主禮為女性洗腳,其中被洗腳者適合包括「青年、長者、病弱者、健康者、聖職人員、獻身男女和平信徒」。這改變是為強調牧者應仿效基督服事眾人,而再不單為了紀念耶穌成立神品聖事。
    • 在香港教區,濯足禮可成為講道的一部分。
  4. 感恩禮(聖祭禮)
    • 應採用感恩經第一式,一部分經文是為當日專用。
    • 成聖體時不可鳴鐘或搖鈴,但可用木鈴(clapper)作取代。
    • 送完聖體後,存放聖體的聖體盒(聖盤)須放在祭台上。
  5. 恭移聖體
    • 念領聖體後經後,主禮穿上白色肩衣(humeral veil)捧起聖體盒,跟隨列隊遊行,前往保留聖體的地方。遊行時可頌唱《皇皇聖體》第一至四節(Pangue, lingua)或其他聖體歌。
    • 主禮抵達後,把聖體放入臨時的聖體櫃,除下肩衣。輔禮人員燃點聖體櫃旁的蠟燭(四支、六支或更多)。主禮然後跪著奉香,眾人頌唱《皇皇聖體》第五、六節(Tantum ergo)。【凡於聖週四在聖體前虔敬地頌唱《皇皇聖體》第五、六節(Tantum ergo),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7)。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
    • 子夜前,在這保留聖體的地方應讓信友留下,舉行隆重朝拜聖體,應保持默靜,不應有音樂。
    • 子夜時,花應該移除,除了一支蠟燭外其他蠟燭應吹熄。
    • 如環境許可,子夜後可讓信友繼續陪伴聖體直至清晨,甚至直至聖週五禮儀

禮儀完成後,禮儀人員須除掉主祭台的祭台布,所有可移動的蠟燭台及十字架須隱藏。若其他十字架還未被蓋著,應用紅色或紫色布遮蓋。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教宗公開接見:戰爭褻瀆並背叛復活的主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再次譴責這些武裝攻擊是有辱天主的暴行。教宗邀請衆人祈求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獲得内心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教宗的講話從聖枝主日展開。他首先解釋道:「聖枝主日是聖週的開始,它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耶穌作為默西亞受到歡迎。歡呼祂的人群期望耶穌作為一個強大的解放者帶來和平,或者是開啓一個社會正義的新時代。可是,耶穌並沒有如他們所願,而是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耶穌通過溫和及良善帶來和平,世間從來沒人如此做過。」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方式與世界的方式不同。耶穌沒有遵循武力和征服的世俗策略來實現和平,這樣的和平是虛假的,只不過是戰爭之間的暫時停火而已。相反,上主的和平遵循溫柔和十字架的道路,也就是為他人承擔起責任,就如同耶穌為了使我們獲得自由,承擔了我們的罪和死亡一樣。」

教宗繼續説道:「耶穌帶來的和平不會壓迫他人。它不是一個武裝的和平,相反,福音的武器是祈禱、溫柔、寬恕,以及對近人、對所有的近人自由地施予不求回報的愛,這就是天主的和平降臨於世界上的方式。在另一方面,不僅是現在的衝突,而且是所有的戰爭都代表著有辱天主的暴行,對復活之主的褻瀆和背叛,喜好以這個世界虛僞之神來取代耶穌良善的面容。一直以來,戰爭就是一種促成崇拜權力的人類行為。」

接著,教宗指出:「在逾越節來到之前,耶穌告訴祂的門徒不要煩惱或害怕。雖然世間的權勢會讓人死亡和毀滅,但基督的平安建立起歷史,它從每一個接納基督平安的人的心中開始。」於是,教宗表示:「我們期待復活節成為天主和人類真正的節日,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所獲得的和平已經分施給我們了。」

教宗在結束講話前,鼓勵在場信衆人說:「復活慶節是一個蒙受祝福的轉變時刻。願世人從世界之神轉向基督之神;從我們内心的貪婪轉向那讓我們獲得自由的仁愛中;從期盼武力能帶來和平,轉變成努力為耶穌的和平作具體的見證。」

最後,教宗邀請所有人把自己置於我們的和平之源、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身上,向祂祈求心靈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