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訪問波黑是和平的標記

blog_1432839053

5月28日上午,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教宗方濟各6月6日訪問波黑薩拉熱窩的行程安排。教宗的這次牧靈訪問行程非常緊湊,隆巴爾迪神父指出這次訪問以和平、修和與跨宗教對話為核心。

聖座新聞室主任同時稱,教宗這次訪問具有重要意義。教宗方濟各訪問波黑的標誌上寫着「願你們平安」,指出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家修和議題的重要性。波黑由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三個民族組成,主席一職由波黑三族輪流擔任。波黑人口有380萬,穆斯林佔40%, 東正教徒佔31%,天主教徒佔15%。

教宗的訊息是為波黑的未來修建和解。

隆巴爾迪神父說:「教宗在牧靈訪問活動中也要與不同宗教人士會晤,這將是一次特別重要、具有重大意義的會晤。」

與教宗同行的人中有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托朗樞機和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還有一名梵蒂岡平信徒職員隨行。

教宗訪問波黑行程如下: (羅馬時間6月6日)

早上7時30分

– 教宗專機離開羅馬

早上9時

– 抵達薩拉熱窩。在總統府接受歡迎儀式,並在那裡會晤政府當局。隨後,教宗將在體育場舉行彌撒。整個牧靈訪問中,教宗所有的講話都以意大利語發表。

午膳時間

-教宗將在聖座駐波黑大使館用午餐,並在那裡會晤波黑的6位主教。(今年3月教宗在梵蒂岡接見了他們。)

下午時份

-教宗在主教座堂會見司鐸、會士和修生,他們將把自己的見證帶給教宗。(隆巴爾迪神父認為這將是非常感人的見證。) 之後,教宗會在方濟各學生中心舉行大公和各宗教間的會晤

-最後一項活動是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區中心」會見青年。

晚上8時

-教宗啟程返回羅馬。因為機程很短,所以預計會在飛機上舉行簡短的記者招待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秉持世俗精神或嚴格主義的基督徒使人遠離耶穌

blog_1432837986

5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 有些基督徒讓群眾遠離耶穌,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與天主的關係,或因為他們是生意人、世俗之流或是秉持嚴格主義的人;而有些基督徒卻真的傾聽那些需要上主的人的呼聲。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瞎眼的巴爾提買向耶穌喊叫,請求耶穌治癒他,門徒們卻斥責巴爾提買,叫他不要作聲。教宗方濟各評論這段福音章節,列舉三個種類的基督徒:第一種是只關心自己與天主關係的基督徒,第二種是聽到求救的呼聲卻叫求救者不作聲的基督徒,第三種是幫助別人接近耶穌的基督徒。

第一種基督徒只關心自己與天主的關係,那是「封閉、自私」的關係,聽不見別人的呼聲。

教宗解釋說:「這種人今天也聽不見許多需要耶穌的人的呼聲。這是一群冷漠的人:他們聽不見,以為生活僅限於他們的小團體;他們得意揚揚,充耳不聞許多需要救恩、耶穌的援助和教會的人的呼聲。這種人是自私的人,為自己而活。他們無法聽見耶穌的聲音。」

第二種基督徒聽到別人求救的呼聲,卻叫求救者不要作聲,如同門徒們阻止兒童接近耶穌,以免打擾師傅。

教宗表示:「這種人認為師傅是他們的,只屬於他們,而不屬於眾人。這種人讓那些呼喊、需要信仰和救恩的人遠離耶穌。這些人當中有接近耶穌的攤販,他們在聖殿內看似『虔誠』,但耶穌趕走他們,因為他們在天主的家做生意。他們不願意聽見求救的呼聲,而寧可做他們的生意,利用天主的子民,利用教會來做自己的生意。這些生意人讓群眾遠離耶穌。這群人中間有些基督徒不作見證。」

教宗繼續說:「他們是名義上的基督徒、坐在客廳裡的基督徒、參加宴會的基督徒,但他們內心生活不符合基督信仰,而是世俗精神。一個人如果自稱是基督徒卻按照世俗精神生活,他就遠離了那些向耶穌求救的人。此外,也有些秉持嚴格主義的人,耶穌斥責他們把許多重擔放在人民的肩上。」瑪竇福音整個第23章都在描述耶穌對他們的斥責,稱他們是「假善人」,痛斥他們「剝削百姓」。他們不回應求救的呼聲,反而令百姓遠離救恩。

第三種基督徒「幫助別人接近耶穌」。

教宗指出,「這種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一致,他們幫助人接近耶穌,幫助那些呼求救恩、恩寵和為自己的靈魂呼求健康的人」。

最後,教宗勉勵道:「作良心省察將對我們有所助益,能理解我們究竟是讓人遠離耶穌,還是幫助人接近耶穌的基督徒,因為我們聽到了許多人為自己呼求救恩的呼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訂婚是學習相愛及磨練的時期

blog_1432753083

5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結婚的先決條件:訂婚。教宗強調,婚姻是男女之間愛的盟約,而不是逢場作戲;訂婚與信賴及自由有關,而「用完即棄」的文化則損害婚姻作為終生盟約的基礎。

教宗指出,訂婚是一段「行走」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男人和女人必須學會相愛。

「男女之間愛的盟約,共同生活的盟約不是逢場作戲,因此不能在短期内締結。沒有特快婚姻:需要在愛上下功夫,需要行走。男女之間愛的盟約需要經過學習和磨練。請允許我說,這是匠人的盟約。把兩個生命合為一個幾乎是件奇跡,是依靠信德的自由及内心的奇跡。」

教宗表示:「我們可能要在這方面更加盡心盡力,因為我們的『愛情座標』有些混亂。有人希望能馬上得到一切,然後在遇到第一個困難(或第一個機會)時,便在一切事上屈服。若習慣地把愛的行為當作一種身心舒適的『補充品』,那麽奉獻自己的信賴和忠貞就不會有希望。愛不是這樣的!」

接著,教宗提到天主談及與祂子民訂立的盟約,有時天主也借助訂婚的圖像,一如《歐瑟亞先知書》第2章21至22節所記載的那樣 :「我要永遠聘娶妳,以公義、公平、慈愛、憐憫聘娶妳;以忠實聘娶妳,使妳知道我是上主。」

說到這裡,教宗邀請在場的人,特別是青年閲讀《約婚夫婦》”The Betrothed” 這部出自意大利文學作家亞力山德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關於訂婚的傑作。

「青年人必須認識這部作品,必須閲讀它。這部傑作敍述一對經歷很大痛苦的未婚夫婦的故事。他們走過一段困難重重的道路,因堅持到底而終成眷屬。你們不要把這部關於訂婚的傑作,這部專為你們寫的意大利文學作品棄置一旁。你們要前行,閲讀這部著作,你們就會看到未婚夫婦的美好、痛苦及忠貞。」

教宗表示:「教會持守在未婚夫婦與已婚夫妻之間的區別,強調肉體的強烈標記持有靈魂的鑰匙,因此我們不可輕率地對待肉體的結合,否則就會造成精神上長久的創傷。今日文化和社會變得不在乎這一區分的細微和嚴肅性。另一方面,文化與社會卻沒有慷慨大方地對待那些誠心願意建立家庭及生育子女的青年!反之,還經常設置精神上和實施上的重重障礙。

教宗談到婚前的準備課程,他承認許多未婚夫婦把這課程當作一個負擔,不情願接受。然而,許多人在有了這段經歷後會感到高興和感激,因為藉著這機會他們有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經驗。

「是的,許多未婚夫婦在一起已有很長時間,甚至也很親密,有時住在一起,但他們並不真的彼此了解。這好像很奇怪,但經驗顯示的正是如此。因此,訂婚必須得到重新評估,把它作為彼此認識和共同分享一項計劃的時期。婚前準備的旅程必須建立在這個前景上,也可藉著基督徒夫妻樸實卻熱切的見證。」

最後,教宗勉勵未婚夫婦們一起重新發現聖經、祈禱及聖事,衷心邀請未來的夫妻們善度這段婚前準備時期。

「訂婚的時期是否真的能成為一段開始的時期呢?開始什麽呢?開始意想不到的時期!在這意想不到的神恩時期,上主藉著教會以這些恩賜來豐富願意生活在祂祝福中的新家庭的前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天國與塵世不可兼得 , 莫為世俗基督徒

blog_1432672380

5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 看到既想跟隨耶穌又想追求世俗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難過。教宗強調基督徒被帶上了一條必須作出徹底抉擇的道路,我們不能做「半途的基督徒」,因為「天國與塵世」無法兼得。

當天的福音記述,伯多祿問耶穌跟隨祂的門徒將得到什麼回報。這個問題是在耶穌告訴富貴少年去變賣一切施捨窮人後提出的。教宗方濟各從這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對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

教宗說:「耶穌並未正面回答門徒們的提問,祂不談財富,而是許諾天國的遺產,其中還有迫害和十字架。因此,當基督徒貪戀錢財時,就會立下既想追求天國又想追求塵世的基督徒惡表。耶穌所稱的迫害和十字架正是考驗我們的試金石。這意味著我們要棄絕自己,承受每日的十字架之苦。門徒們有意跟隨耶穌,但這個好買賣的結果是什麼呢?讓我們想想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為她的兒子向耶穌要求職位時所說的話:『哎呀,讓這個兒子當總理吧,讓那個兒子做財政部長吧……』,她在跟隨耶穌的路上尋求現世的利益。」

教宗繼續說道:「直到聖神降臨後門徒們的心才得到淨化,知曉了一切。」

教宗指出:「不求回報地跟隨耶穌,是對耶穌白白賜予我們愛與救恩的回應。既想跟隨耶穌又想貪圖現世、既要貧窮又要財富的道路,是一種半途而廢、貪求物質利益的基督信仰。這是世俗的精神。」

教宗引用厄里亞先知的話說:「這類基督徒是兩條腿都瘸的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明白這一點,我們必須牢記耶穌所說的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即信從主或居高位的應該做服務者,卑微者。」

教宗說:「從人性角度看,跟隨耶穌不是一筆好買賣,而是一種服務。耶穌就是這樣做的。如果主耶穌讓你有機會成為在先的,你應該表現得如同是在後的,即秉持服務的態度。如果主耶穌讓你有機會擁有財富,你應該扮演奴僕的角色,即為他人服務。有三件事物,三個台階會使我們遠離耶穌:財富、虛榮和自大。它們因此是極其危險的,財富馬上把你帶到虛榮,使你自認為很重要。當你認為自己很重要時,你就會趾高氣揚、迷失方向。」

主耶穌指出的道路就是「空虛自己」的道路,如祂所做的那樣:「你們中為首的當作你們的僕役。」

教宗說:「耶穌為了讓門徒們明白這個道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為他們始終不得要領。教宗也勉勵我們向主耶穌祈求服務的學問,謙卑的學問、做在後的人,為教會內弟兄姐妹服務的學問。」

「看到既想跟隨耶穌又想尋求世俗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難過,無論他是平信徒,還是度奉獻生活者、司鐸或主教。這是令人遠離耶穌的反面見證。」

最後,教宗說:「現在我們繼續彌撒聖祭,想想伯多祿的提問:『我們捨棄了一切,祢會付我們多少錢呢?』再想想耶穌的回答。祂給我們的出價是肖似祂。肖似耶穌將是我們的『薪水』,豐厚的『薪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接見方濟各小兄弟會: 你們應成為兄弟和微末

blog_1432659540

5月26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克萊孟大廳接見方濟各小兄弟會會士。該修會從5月10日至6月6日在亞西西召開修會大會,主題為「在我們時代的兄弟及微末」,與會者在總會長佩里神父(Michael Perry)的帶領下,前來梵蒂岡晉見教宗。

教宗指出,「兄弟和微末」是方濟各小兄弟會的兩大身份特徵。他解釋說:「微末意味著要走出自我,走出自己的成規和個人觀點;意味著要超越架構,儘管明智運用架構時,架構有所成效。微末也意味著要跨越習慣和安全感,以真正分享和服務的態度來展示對窮人、有需要者和邊緣人的具體關懷。」

兄弟情誼意味著做福音的可信見證人,如同教會初期的基督徒那樣,懂得展現出「在愛內合而為一,互相給予,彼此寬恕,在慈悲、仁愛和互助中精誠團結,同甘共苦,並分享生活經驗」。

教宗向小兄弟會會士們表示:「你們的修會家庭蒙召透過恢復人際關係中的互相信任來表達這份具體的兄弟情誼,好叫世界看見而相信,並承認基督的愛能治癒創傷,使眾人合為一體」。

最後,教宗叮囑道:「這個展望的關鍵在於重新意識到做慈悲、修和與和平使者的重要性。當你們的修會更加『走出去』,你們將能實踐這份聖召和使命,結出豐碩的果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 慈母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

blog_1432590152

5月24日,聖神降臨節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普世教會在聖神降臨節這一天誕生,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

耶穌復活後第50天,門徒們都充滿了聖神。

教宗解釋說:「從這個『傾注』,宗徒們完全改變了。勇敢代替了懼怕,封閉自己成了走出去宣講福音,充滿愛的信德驅除了一切疑慮。教會的‘洗禮’開始了她在歷史中的旅程,由聖神的力量來引導。」

教宗接著說:「聖神降臨這事件改變了宗徒和其他門徒們的心和生命。第一個基督徒團體不再固步自封,立刻開始向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說話。在場的每個人,都聽見門徒們說自己的方言。聖神的恩典是恢復因巴貝爾塔而失去的和諧的語言,預示宗徒們的傳教使命的普世性。」

「教會誕生之初並不是離群的,而是普世性的,是唯一、至公的,具有明確的身份。她是向眾人開放的教會,不是封閉的教會。她擁抱整個世界,不排除任何人。慈母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這是聖神的力量,聖神的恩惠。慈母教會向每個人開放,向所有人敞開大門,因為她是母親。」

五旬節那天聖神傾注在宗徒們的心中,事實上是新季節的開始,是見證和友愛的季節,這季節源自天主。

教宗解釋說:「聖神火焰停留在每位門徒的頭上。那是愛的火焰,愛的火焰焚毀一切苦澀,福音的語言跨越人們設置的界線,觸動眾人的心,再沒有語言、種族和國籍的差別。」

「正如那個五旬節日,聖神如今仍繼續傾注在教會內,傾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讓我們走出自己的平庸和封閉,走向全世界通傳上主的慈愛。通傳上主的慈愛是我們的使命!天主也賞賜給我們福音『語言』和聖神『熱火』的恩惠,在我們宣揚生活並臨在於我們心中的復活基督時,我們的心是火熱的,那些接近祂的子民的心也是火熱的。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教宗的思緒念及近幾天湧向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海域的許多羅興亞難民。他說:「這些人正面臨著嚴重巨大的痛苦和危險。我對那些願意接納這些人的國家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許。我鼓勵國際社會為他們提供人道援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拒卻聖神不但沒有自由 , 也是罪行

blog_1432587230

5月24日(聖神降臨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勉勵信友們接納聖神的恩賜。教宗強調,如同昔日在宗徒們身上發生的那樣,聖神在今天也將人引向真理、更新大地並產生效果;誰若對這恩寵行動自我封閉,便是罪行。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你們領受聖神罷!」(若20:21-22)。教宗重復《若望福音》的話説,耶穌宣布聖神要降臨在宗徒們身上的這句話,在五旬節這一天實現了。今日教會如同初期時那樣,繼續領受聖神的恩賜。

教宗說: 「天主聖言尤其在今天告訴我們,聖神在充滿聖神的人及團體中運作,聖神行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將人引入一切真理,更新大地及產生效果。」 [Read more…]

教宗: 不與人分享錢財會導致腐敗

blog_1432586354

5月25日,教宗方濟各彌撒中囑咐說:有錢財的人必須確保錢財為「公眾利益」服務。自私地運用豐厚財產是既「悲傷」又剝奪「希望」的行為,而且是大大小小「各種腐敗」的淵藪。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一名富貴少年跑來會見耶穌,詢問耶穌獲得永生之道,並向耶穌保證他從小遵守各項誡命,但當耶穌表明他所缺少的一樣是變賣財產、施捨給窮人,然後跟隨祂時,這名富貴少年突然興致全無、態度丕變,他的「喜樂和希望」一掃而空,因為他不願意割捨錢財。

教宗評論這段耳熟能詳的福音章節說:「依戀錢財是各種腐敗的淵藪。首先是個人的腐敗、生意上的腐敗,甚至是交易時不起眼的腐敗,偷斤減兩,政治上的腐敗、教育中的腐敗。為什麼會有腐敗呢?因為那些人依戀自己的權勢和錢財,自以為置身於天堂,他們自我封閉,沒有眼界,缺乏希望,最終必須放棄一切。」

仗恃錢財有其神秘之處。教宗觀察到「錢財有股誘惑力,令我們陷入誘惑,叫我們以為置身於人間樂園」,但那是一個沒有「眼界」的境地,猶如那些建築高牆把自己的住家圍起來的富人那樣。教宗解釋說:「缺乏眼界的生活是沒有活力的生活,毫無希望的生活是悲傷的生活。仗恃錢財令我們既悲傷又沒有活力。我說的是『依戀』而非『妥善管理錢財』,因為錢財是為了公眾利益、為了眾人。倘若天主給某個人賜下錢財,那是因為天主要他為眾人而非自己的利益服務,絕非為了讓他把錢財鎖在自己的心裡,然後因錢財而變得腐敗、悲傷。」

不樂善好施的錢財,「會讓我們自以為很有權勢,如同天主那樣;最後錢財會剝奪我們最美好的事物,即希望」。耶穌在福音中指出運用豐厚財產的正確方法;教宗表示,「真福八端的第一端是『神貧的人是有福的』,意思是放下對錢財的依戀,並為了公眾利益而運用天主賜給他的錢財。這是唯一的方法。鬆開你的手、打開你的心、敞開你的眼界。但如果你的手是緊握的,你的心是封閉的,如同那個常擺設宴席、身穿禮服的人,你就沒有眼界,看不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最終必跟那個人一樣遠離天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發表2015年世界傳教節文告

blog_1432567806

2015年10月18日(主日)將是2015年度的世界傳教節。以下是信仰通訊社刊登的教宗方濟各2015年世界傳教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2015年世界傳教節正值度獻身生活者年,進一步激勵我們祈禱和反思。事實上,如果每一名受洗者蒙召在宣講所獲享的信仰的同時見證上主耶穌,那麼對度獻身生活者而言也就更是如此。因為獻身生活和傳教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耶穌決定了獻身生活在教會內的誕生。而耶穌的追隨者回應召叫背負起十字架、追隨祂;效仿祂那樣獻身天父以及祂服務與愛的行動;為了重新找回生命而失去生命。而且,基督畢生都體現了傳教性,密切追隨祂的男女老少們也都完全地承擔起了同樣的特性。

傳教性,也是教會本質的同時,其本身而言也是各種獻身生活的本質。不能忽視,否則就會留下有損神恩的空白。傳教不是強迫他人改教或者純粹的戰略手段;傳教是信仰的組成部分、是那些傾聽聖神在他耳邊低吟—「來吧、去吧」—的人所不能不顧及的。追隨基督的人不能不成為傳教士,懂得耶穌「與他同行、對他講話、和他同聲同氣、一起工作」(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66)。

傳教是對耶穌基督徒的摯愛。同時,也是對人的摯愛。當我們在被釘十字架的耶穌面前祈禱時,我們認同祂的愛的偉大。這愛給了我們尊嚴、支持我們。同時,我們意識到那發自祂刺穿的心的愛遍及到了全體天主子民和全人類;恰恰是這樣,我們感到祂要用我們來更加接近祂深愛的子民(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68),以及所有真誠地尋找祂的人。耶穌的告誡「你們去」揭示了不斷更新的教會福傳事業的景象與挑戰。在其中,我們所有人都蒙召用生活的見證宣講福音。並特別要求度獻身生活者聆聽聖神召叫他們到傳教事業的巨大荒野去的聲音,到那些尚未獲得福音的人們中間。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傳教工作法令》頒布五十週年之際,邀請我們重新閱讀和反思這一在修會中激發了巨大傳教熱忱的文件。默觀生活團體中再次閃耀著傳教主保,耶穌聖嬰聖女小德蘭的光芒以及具有說服力的形象。她是默觀生活與傳教事業密切關係的啟迪者。對於許多度活躍傳教生活的修會團體來說,梵二大公會議激發的傳教渴望,因著向外邦人傳教事業的特別開放實現,常常還伴隨著接納兄弟姐妹們。這些兄弟姐妹是在福傳中結識的那些土地和文化中的人們。以至於可以說,今天度獻身生活中普遍存在文化交織現象。恰恰為此,迫切需要重新將傳教理想放在其中心:耶穌基督;其所需要的:為福音宣講完全奉獻自己。在這一點上是不能妥協的:因著天主的恩寵接納傳教的人,便蒙召善度傳教生活。對這個人而言,在世界各國荒野的角落裡宣講基督也就成了善度追隨祂生活的方式、補償了無數的艱辛和犧牲。任何扭曲這聖召的傾向,儘管伴隨著與牧靈、教會或者人道主義需要相關的崇高目的,也不符合為福音服務的上主的親自召叫。在傳教修會裡,培育人員蒙召明確、坦率地指出這一生活和行動的前景,在真正的傳教聖召識別中要有權威性。我特別要向青年人說:不要讓你們真正的傳教、在完全奉獻自我中實現的追隨耶穌的夢想被偷走。青年人還能夠勇敢地見證、慷慨地奉獻,有時甚至是逆流而上。在你們的良心深處,你們要自問自己究竟為了什麼選擇了傳教獻身生活、較比一下是否願意按照其本身來接受它:這是熱愛宣講福音的禮物,同時還要記住,在成為那些尚不認識福音的人的需要之前,宣講福音是那些愛導師耶穌的人所必要的。

今天,傳教面臨著尊重各民族從各自的根源重新起步、維護各自文化價值這一需要的挑戰。這是認識和尊重其它傳統以及哲學體系、承認各個民族和文化有權本著各自傳統認識天主奧跡、接納耶穌的福音,而耶穌是文化的光芒、改變這一文化的力量。

在這一複雜的過程中,我們要問:「究竟誰是福音宣講的首選對象?」答案是明確的,我們可以在福音內找到:貧窮的、弱小者、瀕臨死亡的人;那些常常被藐視、被遺忘的人;那些沒有可報答你的人(參: 路14:13-14) 。福傳主要是面向他們的,這是耶穌來帶給我們的天國的標誌:「我們的信德和窮人之間有不可分割的紐帶,但願我們對他們永遠不離不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48)。也就是說,那些擁抱傳教獻身生活的人應該特別清楚:因著神貧的誓願選擇了通過這種生活方式追隨基督,不是意識形態上的,​​而是像祂一樣做窮人,像窮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恪守簡樸生活、放棄一切權力從而成為最弱小者的兄弟姐妹,將福音喜樂和天主愛德的見證帶給他們。

為了在弱小者和窮人中善作基督信仰見證、天主之愛的標誌,度獻身生活者蒙召推動平信徒參與傳教服務。早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就指出:「教友們協助教會的福音工作,他們以見證及活工具的資格參與教會的救世使命」(《教會傳教工作法令》41)。這是度獻身生活傳教士們不斷勇敢地向那些願意與他們合作的人開放所必要的,哪怕是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裡與他們合作、積累實際的經驗。他們是渴​​望分享在聖洗聖事中獲得的傳教聖召的兄弟姐妹。傳教之家或者傳教機構是接納他們;予以他們人性、精神和使徒幫助的當然場所。

教會的各個傳教機構以及傳教善會都是為了不認識耶穌福音的人服務的。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需要度獻身生活者的傳教神恩和傳教努力,而度獻身生活者也需要一個服務機構、展示了羅馬主教對保障共融的關注,就像合作與協調是傳教見證的組成部分。耶穌將門徒合一作為叫世界相信(參見若17:21)的條件。這種一致並不等於在法律-組織方面屈從於行政機構,或者遏制聖神那激發不同的創造性,而是意味著更加有效地宣講福音信息、推動合一意圖,這也是聖神的成果。

伯多祿繼承人的傳教事業具有普遍的使徒性前景。為此,也需要許多度獻身生活的神恩,從而面向福傳的寬廣天地、有能力保障在所到達的疆域和土地上的相應臨在。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傳教的激情是福音。聖保祿指出「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福音是喜樂、自由、挽救每個人的源泉。教會深知這一恩典,所以會永遠堅持不懈地向所有人宣講「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若一1:1)。無一例外,聖言的忠僕—主教、司鐸、平信徒—就是那些要把一切都奉獻給與基督密切關係的人。在教會傳教活動的廣闊天地裡,每一名受洗的人都蒙召按照各自的情況善度自己的使命。度獻身生活的男女們可以通過虔誠的祈禱生活和與上主、與祂救贖犧牲的結合,慷慨地回應這一普世聖召。

我在把所有在生活中以各種形式為宣講福音合作—無論是向外邦人傳教、還是在本國土地上—的人交託給教會之母、傳教模範瑪利亞的同時,由衷地向你們每一個人頒贈宗座遐福。

2015年5月24日,自梵蒂岡

聖神降臨瞻禮

方濟各

來源: 信仰通訊社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讓耶穌注視我們 , 改變我們的心

christ_icon

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講述當天福音中耶穌與伯多祿的交談,反省耶穌注視伯多祿的三個目光:揀選的目光、寬恕的目光以及使命的目光。教宗勉勵信友們反思:今天,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

當天的《若望福音》敍述復活的耶穌為祂的門徒們準備早餐,吃完早餐後,祂便開始同伯多祿進行一次認真的交談。教宗提到,《若望福音》記載了安德肋去找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對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著西滿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這是一種熱情的目光。

教宗說:「這是第一次注視,是揀選的目光,含有聖召。那麽,在這第一次注視中,伯多祿的心境如何?他充滿熱情,這是他與上主同行的第一個時刻。」

接著,教宗轉向聖週四的夜晚,伯多祿三次背棄了耶穌的時刻:「他喪失了一切,失去了他的愛。」當伯多祿與主耶穌的目光相遇時,伯多祿哭了。教宗表示:「《路加福音》記載:『伯多祿悽慘地哭了起來。』那跟隨耶穌的熱情變成了哭泣,因為他犯了罪:他背棄了耶穌。那個目光改變了伯多祿的心,比第一次來得更為強烈。在第一次注視中所改變的是他的名字和聖召。這第二次注視則改變了他的心,是皈依愛的一次轉變。」

教宗指出:「今天福音所敍述的是第三次注視:是使命的目光,也是耶穌要求伯多祿證實他的愛的目光。主耶穌三次要求伯多祿表明他的愛,並要他餵養祂的羊群。當耶穌第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祂時,伯多祿便憂愁起來,幾乎要哭。」

「伯多祿憂愁起來,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他遂向耶穌說:『主啊!一切祢都知道,你曉得我愛祢。』耶穌回答說:『你餵養我的羊群。』這是第三次注視,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第一次是揀選的目光,使伯多祿熱情地跟隨耶穌;第二次是寬恕的目光,使伯多祿在犯了背棄耶穌這麽嚴重的罪後痛悔;第三次是賦予使命的目光:『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

教宗說:「可是事情並未到此為止。耶穌繼續追問伯多祿說:『你為了愛而做這一切,然後呢?你會被加冕為王嗎?不會的。』耶穌預先告訴伯多祿,他也要在十字架的路上跟隨祂。」

「我們也可以想一想: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耶穌如何注視著我?以召喚的目光?寬恕的目光?還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然而,在耶穌行走過的路上我們眾人都在祂的注視下。祂總是以愛注視著我們,要求我們做一些事,寬恕我們一些事並賦予我們一項使命。現在,耶穌來到祭台上。讓我們每個人一起思索:『上主啊,祢在這裡,在我們當中。請祢注視我,告訴我該做什麽;我該如何痛哭我的過錯,我的罪;我該以何等的勇氣在祢走過的道路上行走。』」

最後,教宗表示,在這一天當中重溫與主耶穌的這次交談並思索「耶穌注視我的目光」,這對我們會有益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