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亞洲階段大會落幕:願眾多科技人才為世人效勞

「亞洲是世界上最不講求個人主義的大洲,它比歐洲更瞭解群體的價值。同時,亞洲也是科技專家最多的地方,而個人主義恰好與過度數字化息息相關。因此,在這裡,教會能夠而且必須以一種具有眾議精神的見證帶來影響。相對於那些以屏幕為媒介的互動關係而言,眾議精神的見證因其特殊的性質而顯示出真實的共同生活的美好。」

2月26日,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在曼谷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亞洲大會的閉幕式上發表了上述講話。這位來自盧森堡的樞機主教是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的總發言人。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樂器」的和諧樂音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亞洲大會於2月24日至26日在泰國曼谷舉行。霍勒利希樞機主教在閉幕式上總結了三個要點,首先便是第一天會議提出的「交響樂」概念。他說:「交響樂意味著許多不同的樂器,用不同的聲音,共同奏出美妙的音樂;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一定的紀律,否則無法成功。」樞機繼續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皈依指的是我們必須以基督為標準音來給我們這些樂器調音。這意味著收斂我們的自我,因為沒有謙卑就無法同道偕行。」

聖洗的價值

霍勒利希樞機繼續說:「這種謙卑帶來了一起工作的可能性,而且同道偕行之旅若是由受洗者,也就是由所有基督宗派一同完成,那將更加美好。」在這方面,樞機指出同道偕行的另一個優勢:「我覺得在洗禮的基礎上,會迎來大公主義的新春天。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在聖體聖事的議題上陷得很深。然後我們又被卡住了。在《信經》中我們說的是聖洗,而不是聖體;藉著聖洗聖事,我們重新發現了一個對基督徒來說非常重要的『身份時刻』。一如在羅馬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將以泰澤團體舉辦的大公守夜祈禱開始那樣,如果每個教區都能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開幕而舉行大公祈禱,那該多美好。」

成為同一個家庭的弟兄

這位樞機在第三點中,從同道偕行的角度對聖經的創世章節作了解釋。他指出:「男人和女人的創造有時以非常個人化的方式來解釋:人被創造,我被創造。當我們從男人和女人走入婚姻、組建家庭的意義來解讀創世章節,就顯得非常美麗、非常真實。」

「然而,同樣的章節也可以被賦予一種同道偕行的解釋,即人類被創造了,我們作為教會是人類的一部分,蒙召為人類服務。因此,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領受基督的派遣去宣揚福音、服務世界。不僅如此,因為如果我們不為世界服務,就不會有人相信我們所宣講的福音。」

霍勒利希樞機主教最後總結說:「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和《眾位弟兄》通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什麼是為受造界服務、為地球母親服務,以及與其他宗教信徒一起完成這項任務的含義。」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亞洲大會
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

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 Mt. Tabor. Wikimedia Commons.

教宗方濟各
2023年四旬期文告
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歷程

下載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部福音都不約而同地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從福 音的記載,我們看到耶穌因為門徒對祂不了解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在更 早之前,主耶穌和西滿伯多祿之間,曾經發生嚴厲和強烈的爭執。伯多祿在 宣示他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後,卻拒絕接受耶穌所作出祂受難和被 釘死的宣告。於是,耶穌嚴厲地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 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十六 23)。接著,「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 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瑪十七 1)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都會宣讀耶穌顯聖容。在禮儀年的這個期間, 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避靜的地方。即使每日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 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時又令人厭煩的日常工作,而 在四旬期,我們獲邀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聖子民的身分, 體驗一種靈修的特別刻苦經驗。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 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這正是必 須如同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一樣,應該做的事。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 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 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這些必要條件,在同道偕行的歷程 上,也很重要,我們作為信友,必須致力投身其中。四旬期的刻苦與同道偕 行的經驗,我們若反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獲益匪淺。

耶穌挑選了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作「退省」,要他們作為這獨一無二事件 的證人。耶穌不想要這個恩寵的經驗是祂個人獨有的,而是要與其他人分 享,就如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是一個要與人分享的經驗。跟隨耶穌,是大 家一起跟隨祂的。在人生的歲月裡,我們身在旅途中的教會,也一起經歷禮 儀年,與那些天主安排在四旬期,作為我們旅途的同伴們,一起同行。一如 耶穌與門徒們同登大博爾山,同樣地,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四旬期之旅也是 一趟「同道偕行」,因為我們在同一道路上一起前行,大家都是同一位師主 的門徒。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本身就是道路,因此,教會要更深入、更完全 地進入救主基督的奧祕,唯有在禮儀上,以及在同道偕行歷程中,僅此而已。

於是,我們登上巔峰。福音敘述「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 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 2)。這是「最高峰」,是此趟旅 程的終點。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 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 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 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 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過程,或許備極艱辛,有時令我 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 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隨著耶穌的顯現聖容,又因為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的 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兩位分別象徵法律和先知(參閱:瑪十七 3)。基督 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穎,與天主的歷史和祂 子民的歷史,是不可分的,並且透露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 的歷程也是扎根於教會傳統,並向新穎保持開放。「傳統」是尋求新路程的 靈感泉源,也能使人避免陷於裹足不前、隨時花樣百出的誘惑。

四旬期的刻苦和同道偕行的歷程,都以轉變個人及教會為目標。在這兩種情 況中,其變化都以耶穌的顯聖容為模式,也因著逾越奧蹟的恩寵而進行。今 年,為了讓這轉變在我們身上成為事實,我願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 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以達到目標:

第一條路徑,指的是當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默觀轉變了聖容的耶穌時,天 父給他們的訓令。雲彩中有個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 5)。 因此,第一個指示很清楚:我們必須聽從耶穌。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 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 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 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 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我願意另加一點,在同道偕 行的歷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聆聽基督,往往是藉著聆聽教會內弟兄姊妹時發 生的。在某些層面上,這種互相聆聽,是首要目標,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 共議性的教會永遠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風格。

門徒們一聽到天父的聲音,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 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 一人」(瑪十七 6~8)。這是今年四旬期的第二個指示:不要因為害怕面對 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 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 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 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 復活。在同道偕行的途徑上,也是如此,當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獲得 某種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到了那一時刻,上主 也會一再對我們說:「起來,不要害怕!」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 的恩寵支持我們,好能在團體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共議精神的工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 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 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25 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美洲-墨西哥地區大會在薩爾瓦多召開

圖片:Vatican Media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美洲-墨西哥地區大會2月14日上午在薩爾瓦多召開,與會者在聖奧斯卡·羅梅羅殉道堂舉行了避靜,並在聖薩爾瓦多主教座堂舉行彌撒。宗座駐薩爾瓦多大使科納(Luigi Roberto Cona)總主教和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CELAM)主席卡夫雷霍斯(Miguel Cabrejos)總主教出席了開幕式。

卡夫雷霍斯總主教在講話中談到參與教會會議進程的天主教信友,他引用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導並承認「天主的子民是分辨的主體」,強調「全體受洗者的平等是安排教會各項事務的基本准則」。 總主教表示:「在團體中實踐分辨對於同道偕行的成長和真正在我們的教會中共同前進至關重要,同道偕行不是一個要討論研究的概念,而是一個要活出的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北美大陸的階段文件開始起草

圖片:Vatican Media

來自美國天主教主教團的10名代表和加拿大主教團的7名代表2月13日至17日在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市,負責起草北美天主子民對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工作文件的回應。該報告需在3月31日之前提交給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秘書處,並對12月14日至1月25日期間以法語、西班牙語和英語舉行的10次虛擬大陸會議中出現的情況,做匯總報告。正是這些在線會議使那些因時間或經濟困難而無法參加會議的人能夠廣泛參與。這些虛擬會議包括祈禱、靈修反思、小組聆聽和在更大範圍內的分享,每個教區有三至五名由主教任命的代表參加,每位教區主教都受邀請參加其中一個虛擬會議。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大陸階段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大陸階段是「傾聽、對話和分辨的過程」,從單獨的各個教區開始。各主教團需要與普世教會協調工作。地方教會應當以世界主教會議的《工作文件》為基礎,找出那些與本地教會有關的經驗,指出世界主教會議下一階段需要關注的問題,以及在2023年10月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第一期會議中需要深化和討論的優先事項或反復出現的議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洋洲大會:照料海洋、同道偕行及培育工作

圖片:Vatican Media

照料海洋、同道偕行及培育工作,這些是世界主教會議大洋洲大會討論的3個主題。舉行大會的目的是聽取建議,將之呈交給教會會議秘書處。這些建議包括與大洋洲人民的社會和教會具體現實相關的文化、著重點,以及活出信仰的方式。

隸屬大洋洲天主教主教團聯會的神學委員會的代表科尼什(Sandie Cornish)告訴本新聞網,大洋洲地區國家的人民與自己周圍所有形式的生命建立了關係,他們認識天主的方式也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的祖先認識到,太陽、月亮、星辰、風、海浪和雲彩的基本元素有如幫助他們在海洋中前行的嚮導,而非阻力”。因此,他們能把自然界視為自我啟示的一本書,使他們緊密依靠與萬物的關係。

至於當地教會的著重點,也就是關注的問題,這個神學委員會認為,“這個教會正在經歷自我認識的轉變,從一種反映不平等、重法律及防衛性社會的教會學,轉變為以謙卑和旅途中的子民為參照點的教會學,曉得這子民由一起行走的人組成,如同傳教的使徒那樣”。

神學委員會的成員向大會解釋,同道偕行號召基督徒回到自己的根基,同時“接納初期教會認為基本重要的一切,即藉著使徒工作、團體、異中求同和在聖神引領下的轉變,一起行走”。“同道偕行意在天主教會是一個在真理的道路上行走的團體”。

這個神學委員會也向大會談到培育工作,指出這在於鼓勵、支持和幫助包括平信徒、會士或聖職人員在內的全體天主子民回應在聖洗聖事中接受的邀請,參與上主的使命。為參與教會的使命,所有天主教徒需要接受培育,因而能夠“解讀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記,依照福音予以詮釋,並回應大洋洲的人民、地區及受造界的需要”。

在世界主教會議大洋洲大會上,也有東方禮天主教不同教會的代表。位於墨爾本的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教會聖伯多祿和聖保祿教區主教比奇克(Mikóla Bichók)表示,“同道偕行進程對我們的教會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是同道偕行的教會,就如其它東方禮教會那樣”。他又說:“作為東方教會,我們有自己的禮儀、自己的傳統,但我們隸屬於普世教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9月30日大公守夜祈禱: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前夕為教會合一同禱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大會總發言人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於1月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不擔心教會內部意見不同,這絕對是正常的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因其本質並不分裂,需要互相聆聽,以分辨天主對其子民的聖意。因此,我有信心我們能順利地一同前行。」當天的記者會旨在介紹今年9月3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大公守夜祈禱,主題是「同行——天主子民的集會」。

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大會召開前夕,教宗方濟各和許多基督信仰團體代表,將秉持大公合一的精神同心祈禱。該祈禱聚會面向所有的人,由泰澤團體籌辦,並與羅馬教區、教會會議秘書處、宗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部、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以及五十幾個天主教協會和其它基督信仰團體合作。

同道偕行本身不是一件新鮮事,因為它源自於宗徒的親身經歷。此刻,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眾基督信仰團體成員意識到大家都在基督內領受了洗禮,同心合意地祈禱。這是本次大公守夜祈禱的核心概念。屆時,參與者主要是歐洲各國18歲到35歲的青年,他們不分基督信仰傳統,全部受邀在9月份的最後一個週末在羅馬度一段分享的時光。如此一來,年輕一代的天主教徒也能延續里斯本的世界青年節。在守夜祈禱後,世界主教會議與會的主教等人,將在羅馬進行為期三天的避靜。

泰澤院長艾樂思(Alois)修士於2021年10月份提出了本次祈禱會的想法,以慶祝在基督內「雖然還不完美,卻真實的合一」。儘管某些神學問題仍然懸而未決,但是我們同為一體,這需要展現出來:如此一來,我們會發現自己可以締造和平。艾樂思修士說,教宗對此興致高昂,而且時機顯然已經成熟。通過精神上的大公運動展現出合一,此乃在世界上呼籲和平的一大前提。泰澤院長強調要重新點燃那使我們彼此相連的洗禮之火。

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派駐聖座的代表、羅馬聖公會中心主任恩斯特(Ian Ernst)總主教也在記者會上發言。他邀請眾人向大公行動敞開心門。「我們必須心懷天主子民的深層需求,聆聽那些通常不被聆聽的人的心聲。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必須促進融合,不僅就架構的議題進行討論,更要把關係本身置於中心。」在這層意義上,守夜祈禱將是某種試金石,以檢驗我們如何彼此代禱,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手相助。這是因為分享天主聖言不是虛無縹緲的事,卻在具體生活中得到鞏固。

歐洲基督教協會(CEC)主席、法國基督新教聯盟主席克里格(Christian Krieger)牧師通過連線發言,指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能夠改變我們」。克里格牧師鼓勵意大利所有改革宗教會團體參加祈禱聚會。

亞美尼亞宗徒教會駐聖座代表巴薩米安(Khajag Barsamian)也在記者會上發言。他強調了每個人都應懷抱著謙遜和誠懇的態度:「因為謙遜不是軟弱的表現,而且合一恰恰是在沒有任何人高人一等時,才會實現。」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發言人霍勒利希樞機堅信,在教會內活出眾議精神,我們必能在教會內迎向新的春天、一個新的出發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宣布將舉行大公守夜祈禱,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託付於天主的聖意

圖片:Vatican Media

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將於今年10月舉行,之前將有一項大公守夜祈禱活動,將這次會議託付於天主的聖意。2023年1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帶領信友們誦念《三鐘經》之後,宣布了這個消息。教宗解釋,守夜祈禱將於今年9月30日星期六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

教宗說:「對參加大公守夜祈禱的青年而言,在整個週末將能參與一項由泰澤團體提供的特別計劃。從現在開始,我邀請基督信仰各教會的兄弟姐妹們參加這次天主子民的聚會。」

在大公守夜祈禱的幾天後,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第一期會議將於10月4日至29日召開。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主題為「同道偕行的教會:共融、參與及使命」。第二期會議將於2024年10月舉行。教宗強調:「促進基督徒合一的行程與教會的同道偕行皈依緊密相連。」教宗也談到今年1月18至25日舉行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我們將舉行傳統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的主題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學習行善,尋求正義』(1:17)。我們要感謝上主以信實和耐心引領祂的子民走向圓滿的共融,懇求聖神以祂的恩典光照我們和扶持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資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歐洲大會將於明年2月在布拉格舉行

圖片:Vatican Media

歐洲主教團委員會、捷克主教團和布拉格總教區12月14日上午在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辦公大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歐洲大會,將於2023年2月5日至1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歐洲主教團委員會主席維爾紐斯總主教格魯沙斯(Gintaras Grušas)和副主席盧森堡總主教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出席發表會並發表講話。

格魯沙斯總主教發言道:「正如教宗方濟各告誡我們的那樣,我們希望共同前行,讓人們體驗到一個領受並踐行合一恩典的教會,並向聖神的聲音敞開心扉,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眾議精神的教會、一個聆聽的教會、一個關懷的教會。」總主教還回顧了在冷戰結束後、新千年伊始,應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要求而召開的兩次以歐洲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

接著,這位歐洲主教團委員會主席提到俄烏戰爭,「我們都感受到戰爭的沉重,這也觸動了我們的教會生活。我們以仁愛和祈禱的方式關注並幫助烏克蘭人民,阻止戰爭,建設和平。作為維爾紐斯的總主教,我很高興教會的子民努力滿足烏克蘭的需要。我們多次募捐,收留了很多難民,人們敞開心扉,通過祈禱和仁愛工作伸出援手,幫助周遭的烏克蘭人民,這也體現了我們身為教會成員的身份。」

隨後,盧森堡總主教霍勒利希樞機指出:「在歐洲,基督宗教正在衰落,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必將幫助我們成為真正傳教者。教會的使命是宣揚基督,宣講我們參與天主創造的使命,正義與和平的使命;這是全體天主子民的使命。同道偕行的教會首先應是傳教的教會。」

明年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歐洲大會,將會有200名代表出席,即:歐洲39位主教團主席,每位主席有3位陪同代表,以及歐洲主教團委員會邀請的教會團體的44位代表。每個主教團另外有10代表,共計390位代表線上與會。另外,其他基督宗教團體的一些代表也將參與這次會議。大會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月5日至9日,所有代表都將參加,第二個階段是9日至12日,只有主教團的主席與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亞洲聚焦於自身身份和宗教交談

圖片:Vatican Media

教會會議秘書處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各區域大會負責人於11月28日至29日在羅馬舉行會議。亞洲大會協調人、馬來西亞吉隆坡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德瓦達斯(Clarence Devadass)神父在會議上介紹了亞洲的現況,並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該大洲當前的同道偕行經驗。

德瓦達斯神父表示:「我帶來了我們獨特的經驗:我們亞洲於今年10月份在曼谷召開大會,亞洲各地天主教會都參與其中,226名來自29個國家的與會者出席大會。我們把這一時刻當成同道偕行的進程來善度,並且把子民的熱情與希望也帶到梵蒂岡這裡。」

這位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亞洲大會協調人指出,該大洲的大會將於明年2月底舉行。關於教會在亞洲的特色,德瓦達斯神父解釋道:「亞洲的特色是各國的宗教和文化呈現非常多元化的面貌。另一個元素是基督徒人數很少,除了菲律賓和東帝汶以外,我們在那裡是少數群體。因此,我們必須懂得作為基督徒和在亞洲的教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與其它宗教和文化和睦共處。」

德瓦達斯神父說:「對我們而言,首要之務是與他人對話,然後是關懷窮人,關注宗教極端主義和意識形態極端主義的現實。對我們這個小小的地方教會來說,這件事有點困難。因此,與其它宗教交談、幫助窮人和移民,以及宗教極端主義是我們在亞洲的教會正在談論的三件事,從而試圖釐清我們作為基督徒在這樣的處境中能如何行事,我們如何能依照自身的信仰、依照耶穌基督對我們的要求,善度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何謂大洲階段?

大洲階段常見問題

按此下載
中文版PDF文件檔

圖片來源: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1. 何謂大洲階段?

大洲階段由一系列大洲地方教會召開的會議構成,是天主子民彼此聆聽 及分辨的時期。 這並不表示,大洲階段要重複已進行過的諮詢、聆聽和分辨的歷程—— 那是向全球天主子民發出的邀請。此階段,應該說,是由於各大洲具迥 異的作風、文化及語言元素、地理環境及背景,所以大洲階段,是在各 大洲與議題有相關人士和地方代表,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前會,對在教 區階段的報告,深入理解。 這大洲階段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洲階段工作文件〉(DCS),融合東西 方教會主教團的,以及各教會體及平信徒運動的綜合報告,經過審慎思 考彙整後,預計將於十月底公布。

2. 為何加進大洲階段?

大洲階段為共議性歷程的一部分,為了強調普世教會與地區教會(教區) 之間的對話(《天主教法典》368;《共融概念》(Communionis Notio) 第 7 條)。這個過程包括辨別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核心主題:「我們今天如 何一起同行」,而這階段的相關優先事項,是盡可能以最大的包容度彙 整出來。我們堅信一個共議性的教會,是一涵蓋著普世教會和各地方教 會的教會,其願景是:普世教會與地區教會(教區)彼此對話和連結起 來。除此之外,在這個階段,我們儘量鼓勵搭建或鞏固各地方教會間的連結 (參閱:《眾位弟兄》,151),因為每個大洲及地區,一直充斥著歷史 文化上特定且有跡可循的動亂、衝突、挑戰和差異,所以普世教會與地 區教會的關係仍是很重要的。

為了更好琢磨各洲的特色,所以放下一個純粹是基於時間及空間的願景 (首先是教區階段,接著大洲階段,再來普世階段,最後各地方教會執 行),重要的是,反而要採取以一種普世教會與地區教會間(在主教領 導的教會管轄地域或信友羣體,而「唯一的天主教是在當中及由此存在 的」(《天主教法典》368;《共融概念》(Communionis Notio)第 7 條) 的對話方式,以這種對話方式作為焦點,這是一種獨一無二的過程,涉 及整個天主子民,卻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

3. 大洲階段何時展開?

一般而言,教區階段於2021年10月17日開始,至今年的8月15日,而大洲階段則在此後展開。然而,去年10月9號及10號,教宗方濟各 主持的世界主教會議揭幕儀式,就讓人們期待歷程中的不同階段之間是 互相連接的。因為在其他地區,事前有與大洲階段相關的活動,所以大 洲階段並沒有一個確切開始的日期。此外,有些教區及主教團參考了來 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處的建議,保留了教區為了聆聽和辨別能使 用的人力和設備。這些建議正在實行中,並結出果實,例如有更多教友 投入教區。這就是共議性教會的生活模式。 各洲的主教團應迅速於 2023 年 3 月 31 日前確認有那些人員負責計劃地 區性大會及其歷程中的步驟。

4. 屆時有五個大洲的聚會嗎?

不會。雖然是「大洲階段」,但五個大洲不會自己的大洲國際會議。事 實上,從地理的角度解釋會更好,一般而來,國際主教團協會,在組織架構上與地理上的分配,是互相對應的(有不同的名稱:委員會。聯合 會、研討會……),這些教會體(通常)是集合在某一地理區域裡的主 教團之下。 為本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下為各子團體:

1)與五大洲相對應之五個國際主教團會議:歐洲(CCEE)、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CELAM)、非洲及馬達加斯加(SECAM)、亞洲(FABC)和大洋洲(FCBCO)。

2)北美(美國與加拿大)和中東(特指天主教東方禮教會)。

5. 大洲階段的目標?

大洲階段的目標是深入分辨來自我們在上個階段的當地及全國的結果, 以便更準確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並鞏固和充實來自地方教會的觀點, 但現在的角度是大洲的角度。〈大洲階段工作文件〉會有助於反思分布 世界各地方教會的天主子民的諮詢結果。〈大洲階段工作文件〉也是要 再給一次機會,聆聽在前一階段被教會遺忘且沒有納入的現實議題,但 這個階段仍不是提出答案的時候,也不是決定行動方向的時候。

6. 大洲階段如何融入到共議性的歷程?

重要的,是了解「同道偕行」(共議精神)是教會一開始採取的前進方式,這前進方式有一股屬於同一教會身分的張力及動力,也就是說,是教會的本質和行動。這是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從中產生的一股教會生命動力。所以,為這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具體而言,在教區階段中重新發現教會生命時已開始的那股動力,並沒有,也不能有終點、限制及是否達成目標的最終時間。共議精神就等同在生活上互相需要對方的人們的共融。由此而言,極為重要的,是要強調現在進行中的歷程,不會在舉行教區階段、大洲階段或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後就結束。這些階段會被融合 到教會獨特和持續的「共議性的轉變」的動力中。大家都被邀請在每天 信仰經驗中,活出共議性轉變的召叫,按照自己牧者們的指導全力以赴, 繼續聆聽及分辨。

如同前面所提出,尤其是大洲階段,它並不是單獨的,而是要藉著為 2023 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所準備的工作,作為延續「當地-全國」階段的「聆聽-分辨」事工。

以下的文件:〈大洲階段工作文件〉——先稱為《工作文件》(Instrumentum Laboris)——會確保這樣的連接,繼續運作。此文件應被視為真正的工 作資源,為促進在各大洲的對話、聆聽以及分辨事工。它是上個階段(地 區性階段)所收到的綜合報告,經過分辨而彙整出來的結果。

重要的是,不要把此〈文件〉視為一份對普世階段有什麼要作更改、修 正或補充的文件,而是真正用來持續分辨的指南、藉由聆聽天主子民而 獲得的成果。

7. 大洲階段的進行方式及時間?平信徒如何個別地參與?

大洲階段的舉辦並不局限於一次過的事件,而是一個在大洲層次真正聆 聽和分辨的探討過程,因為事關共議性歷程中同一個也是唯一的議題, 即:這「同道偕行」(共議精神)如何在不同的層次(從當地到普世), 讓教會宣揚的福音,符合託付給她的使命?(〈準備文件〉,2)。至於 教會如何在特定一大洲面對這使命上的挑戰,唯一的不同的地方,這次 是從大洲角度來處理這個議題。

這個與在各大洲大會相關的過程,大洲階段可能於 2022 年 10 月發布〈大 洲階段工作文件〉後開始。這〈文件〉將會公布,並發送給世界各地的 主教。我們由衷期盼,在〈大洲階段工作文件〉發布後,那些在教區階 段曾聚在一起的數千個地方小組,會針對這份文件集思廣益,依循他們 牧者的指導,能在地區階段繼續深入探討自己當地的共議性歷程。然而, 重要的,是強調這個會前會過程的主要人員,是那些被認辨和指定,在 大洲大會中代表地方教會的人們。

此外,尤其為了要帶領在其大洲內進行的共議性歷程,我們將會或可能 已成立了一些「大洲階段工作小組」。這「大洲階段工作小組」的人員, 將由主教會議總祕書處的一個工作小組陪伴,其任務是推動整個大洲階 段的歷程,並支持大洲大會。

大洲大會將在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之間舉行。這七個過程的 建議(透過一份〈最終文件〉)必須在 3 月 31 日之前提交。

(亞洲/FABC 的大洲大會,日期與也點尚待確定。)

8. 誰會參加大洲階段會議?

全部大洲大會不能只是主教會議(只有主教),而是普世教會的會議(全 體天主子民的)。因此,參與者應該呈現天主子民的多元性:主教、聖 職人員、執事、男女修會會士及男女平信徒。這正是在進行的主教會議 進程的最初成果之一,因為它符合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處就此事諮 詢過的大多數主教團的期望。

然而,可能在大洲大會最後,主教們會被邀請在某個時間,因他們特別 的神恩和角色,共同重新解讀所經歷過的同道偕行經驗,尤其是在上主 前承認:經歷過的過程,整個是真實的,而且是自由運作的,而不要是 糾正或添加主題及話題。最後,由於大洲大會要繼續教區階段的聆聽和分辨的事工,為那些生活在貧困以及邊緣的人或族群——那些在教區階 段中無法聆聽到他們(或與他們有聯繫的人),對於他們而言,是個好 機會。

我們也期待其他基督教教派、其他宗教和信仰傳統的代表,以及一些無 宗教信仰的人參與,並意識到他們的「一起同行」對我們團體的重要性。 大洲工作小組或許可以根據他們的特定現實面和可能性,找到不同的方 法來確保天主子民的積極參與,但始終牢記在這些大會中一個廣泛代表 教會多元化的期望。

9. 一直在討論主教團以及國際主教團會議,但大洲中的修會、協會與平 信徒運動的角色是什麼?

在這共議性的歷程中,有些團體正在內部落實那些在前一階段經過聆聽 和分辨的果實。我們懇請地方教會將上述團體的代表,納入大洲階段的 會議中。

10. 大洲階段如何劃下句點?

大洲階段將在每個「大洲」以大洲階段的會議和撰寫〈大洲階段最終文 件〉的時間點畫下句點。這份文件必須是真正同道偕行的成果,尊重實 際執行的共議過程,從而反映大洲天主子民的聲音。〈大洲階段最終文 件〉將與〈大洲階段工作文件〉共同提供有關落實〈大洲階段工作文件〉 更準確的指示。

七份大洲文件將最晚於 3 月 31 日發送給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 處,並將構成〈工作文件〉的基礎。

大洲階段的結束並不是在教區階段啟動的天主子民諮詢會議的終點,因為 我們的「同道偕行」可以轉變為我們作為整個天主子民參與教會的基礎。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中文翻譯)

按此閱覽英文版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