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文件:弱小和遭排斥者也發聲

按此閱覽文件【中文】

按此閱覽文件【英文】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文件於10月27日公諸於世。這份約有45頁的文件裡,有窮人、家庭、離婚再婚者、單親父母、性少數群體(LGBTQ)、以及那些感到「被排斥」的婦女。此外,侵犯、販運和種族主義的受害者,以及司鐸、還俗的司鐸、平信徒、基督信徒、遠離教會的人,也發出了他們的聲音。有些人希望在司鐸職和女性角色方面有所革新,也有些人「在梵二會議禮儀發展後感到不自在」。有的人生活在飽受磨難的國家,有的人每天在暴力和衝突下求生存,有的人極力抗拒巫術和部落主義。簡而言之,這份文件蘊含了全人類,涵蓋其創傷和恐懼,不完美和訴求。

這份大洲階段文件將成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第二階段的工作基礎。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進程由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10月份啟動,首先是諮詢天主子民。恰恰在這第一階段,世界各地每個教區的信友及非信友都參與到一個「聆聽與分辨」的進程裡。而且線上和線下各類型會議、對話和新舉措的成果,都匯集在地方教會的報告中,呈交給教會會議秘書處。現在這一切全被囊括在同一份文件中,即:大洲階段文件。

教會會議秘書處解釋道,大洲階段文件同時以英文和意大利文撰寫,「目的是讓地方教會彼此對話,讓地方教會與普世教會對話」。此文件不是摘要、不是訓導式文件、不是單純地紀錄各地經驗,更不是「社會學分析或帶有目標的路線圖」。這份「工作文件試圖讓天主子民發出聲音,表達他們的見解、質問和不同的觀點」。專家們今年9月底、10月初在意大利羅馬弗拉斯卡蒂(Frascati)開會起草了這份文件。有鑒於世界主教進程第三個和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普世階段將於2023年10月在羅馬舉行,並將按照教宗近日宣布的那樣,2024年再次舉行的大會,專家們稱這是給地方教會和各地主教團的「參照框架」。

就細節而言,這份文件顯示出世界主教會議進程中浮現的「一系列的張力」:張力沒什麼好害怕的,卻應該清晰表達出來,「把它當作力量的泉源來善用,不讓它變成毀滅之力」。首要之務是聆聽、向接納開放,頭一個要接納的是一份渴望徹底融入的心願。事實上,這份文件的關鍵概念之一,正是「沒有人被排斥在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合一祈禱,為世界主教會議祈禱

圖片:synod.va

為合一祈禱,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祈禱
(新聞稿)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為即將到來的 2022 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格雷奇樞機和科赫樞機邀請 所有基督徒為合一祈禱,並繼續同道偕行。

2021 年 10 月 28 日,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Koch)樞機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祕書長格雷奇(Grech)樞機聯名寫了一封信給所有負責合一運動的主教們,針對在地方教會的共議進程中如何落實合一運動這個層面,信中提供了一些建議。兩位樞機寫道:「共議精神與大公主義,兩者都是同道偕行的過程」。

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是由中東教會理事會所籌備,該理事會選定的主題是「我們 在東方看見祂的星,特來朝拜祂」(瑪二 2)。這個祈禱週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來與 所有基督徒一同祈禱,讓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能以一種大公主義的精神來進行。

兩位樞機主教在默想這個主題時肯定道:「基督徒就如賢士們一般,同樣都在天上真光 的引導下同道偕行,也同樣都面臨著世界的黑暗。他們也同樣受召一同朝拜耶穌,並 打開自己的寶物。基於意識到我們需要在基督內的弟兄姊妹們的陪伴與諸多恩賜,我 們邀請他們在這兩年中與我們同道偕行,也誠心祈求基督引領我們更靠近祂,從而更 親近彼此。」

因此,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總祕書處和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受到主題的啟發, 欣然地提供這篇祈禱文,在祈禱週的其他意向中也可以添加進去:

中文禱詞

天父,
求祢藉著祢的真光,
領導天主教會在這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期間
與所有的基督徒同道偕行,
如同賢士們在真光的照耀下前往白冷。
求祢引領我們更接近祢的聖子,
因而也彼此接近,
如同賢士們在朝拜基督時合而為一,
好使我們成為祢對祢的教會
與整個受造界所渴望的合一標記。
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基督。
阿們。

英文禱詞

Heavenly Father,
as the Magi journeyed towards Bethlehem led by the star,
so by your heavenly light,
guide the Catholic Church to walk together with
all Christians during this time of synod.
As the Magi were united in their worship of Christ,
lead us closer to your Son and so to one another,
so that we become a sign of the unity
that you desire for your Church and the whole creation.
We ask this through Christ our Lord.
Amen.

來源:

世界主教會議官方網頁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鹽與光》世界主教會議專頁

教宗開啟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這是恩寵的事件,而非教務會議

圖片:vatican.va

收看「天主教真理電台」的報導: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揭幕禮感恩祭經文

圖片:vatican.va

以下是講道全文: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教宗方濟各揭幕彌撒講道詞
2021年10月10日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正在耶穌出來行路時」(谷十 17),有位富人來到祂面前。福音多次向我們展示耶穌「在路途上」,祂在路上成為人們的旅伴,聆聽潛伏在人們心 底下的問題和煩惱,藉此向我們啟示,天主不會居住在潔淨整齊的地方、在安靜的地方,遠離現實,而是和我們一起同行,並來到我們所在之處, 在人生偶爾坎坷的道路上。

今天,在我們開始這共議性的進程之際,我們大家──教宗、主教們、司鐸們、男女修會人士、平信徒的弟兄姊妹們 ──要自問:天主在歷史中行走並分擔了人類的滄桑,我們作為基督徒團 體是否體現了祂的「風格」?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去冒險?或是我們害怕面對未知的事物而寧願以「這無濟於事」或「我們一向都這樣做的」為藉口而逃避呢?

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意思是走同樣的路,一起走。讓我們定睛注視耶穌,祂首先在路上與那個富人相遇,接著便聆聽他的問題,最後幫助他 辨明他必須做什麼才能繼承永生。相遇,傾聽,辨明是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的三個特點。我想就此作一省思。

相遇

第一個是相遇。福音以敘述一個相遇開始。有一個人走到耶穌面前跪下,請教祂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作什麼?」(谷十17)。一個如此重要的問題須要關注、付出時間、願意與別人相遇並感受到他內心的不安逸。事實上,主不是無動於衷的,也沒有表示厭煩或被打擾,反而因他而止步,願意與他會面。沒有什麼能讓耶穌無動於衷,一切都是祂 關心的。面對面,眼神接觸眼神,分享著每個人的故事,這就是耶穌親近人的方式。祂知道相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福音充滿了與基督相遇的記載;這些相遇使人鼓舞,也使人痊癒。耶穌並未匆忙離去,或看著祂的 手錶要盡快結束會面。祂總是服務祂所遇到的人,為聆聽他。

當我們開始這段歷程時,我們也被蒙召成為「專精於相遇藝術」的專家。並非要組織活動或透過思考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是投入時間去與主相遇,以及促進我們彼此間的相遇。這段時期,要我們騰出時間來祈禱和朝拜天主──我們經常忽視的祈禱──朝拜天主,騰出空間去朝拜天主,並 聆聽聖神要對教會說的話;騰出時間為轉向別人和聆聽他們說的話,面對面地相遇,讓自己被弟兄姊妹們的問題觸動,好使不同的神恩、聖召和職 務令我們變得豐裕。我們都知道,每一次的相遇都需要開放的態度、勇氣, 願意接受被他人的經歷質問。有時候我們寧願躲在冠冕堂皇的關係後面 ──聖職和官方的作風:我首先是「神父閣下」(「Monsieur l’Abbé」, 譯者註:法語對神父的尊稱),然後才是神父,或戴上客套的面具──然而相遇的經驗卻改變我們,經常指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新途徑。今天在三鐘經後,我會接見一群露宿者,他們聚集在一起,只是因為有一群人會聆聽他們,只是為了聆聽他們。由於別人的聆聽,他們能踏上一條新的人生途徑。天主告訴我們,聆聽往往正是跟隨祂的道路,使我們擺脫裹足不前的 習慣。我們一旦與上主並在彼此之間真正地相遇,沒有形式主義,不塗脂,不抹粉,一切就改變。

聆聽

第二個動詞是聆聽。真正的相遇只能從聆聽中產生。事實上,耶穌聆聽了那個人的問題,以及他在宗教上和生活上的困惑。祂沒有給出一個常規的答案,不提供既定的解決方案,也不假裝禮貌地回答,為了擺脫他,好繼續上路。耶穌只是在聆聽他,無論需要多少時間,祂都聆聽他,不著急。最重要的是,耶穌不怕用心去聆聽他,而不只是用耳朵去聆聽他。事實上,祂的回覆並不局限於回答問題,而是讓那富人講述他的故事,讓他自由地談論自己。基督提醒他要遵守誡命,他於是開始談及他的童年,分享他的信仰歷程、他努力尋求天主的方式。當我們用心聆聽時,對方便覺得被接納,不感到被批評,能自由地告知他的經驗和他自己神修的歷程。

我們在這段同道偕行的日程中要誠心自問:我們如何聆聽?我們心中的「聽力」如何?我們是否讓別人表達自己,即使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是否讓他們在信仰中前進,為團體生活作出貢獻而不受到阻礙、拒絕或批評?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就是要自己與道成肉身的聖言身處在同一的 道路上,就是跟隨祂的足跡,聆聽祂的話和別人的話。這意味著,驚訝地 發現聖神總是常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指出新的道路和語言。主教、神父、修會人士和平信徒,以及所有已領洗的人,要學會互相聆聽,這是一個漫長的,也會是累人的練習,並避免人為和膚淺的回應、一種隨機應變的回應。不,不是這樣的。聖神要求我們側耳傾聽每個教會團體、每個民 族和國家的疑惑、他們的憂慮和希望;也要聆聽我們面前的世界、挑戰和改變。我們不要讓心靈充耳不聞,不要躲藏在各種自以為是後的自我防衛的心態。自以為是有時候會導致我們故步自封。我們要互相聆聽。

辨明

最後是辨明。相遇和相互聆聽本身並不是目的,讓一切保持原狀。相反,當我們進行對話時,我們接受與人討論,我們便動身起程,而最後,我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有所改變。今天的福音就是向我們展示這一點。耶穌感覺到在祂面前的人是一個善良和虔誠,以及遵守誡命的人,但祂願意 引導他超越純粹的遵守誡律。耶穌在對話中幫助他辨明。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參閱:谷十 21),建議他在祂的愛的啓發之下省察自己的內心,並在這啓發之下,辨明出什麼是他的心真正珍惜的。這樣,他才從而發現對他有益的不是更多的虔敬舉動,而是空虛自己:變賣那些盤據他心靈的 東西,好為天主騰出空間。

對我們而言,這也是寶貴的一課。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一段靈性分辨的路 程、教會分辨的路程,在朝拜天主和祈禱中實現,並與天主聖言緊密相連。今天的讀經二正要告訴我們,天主的聖言「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 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 辨明心中的感覺和思念」(希四12)。天主聖言使我們的心敞開而作辨明和啓發辨明。聖言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指引方向,以免它淪為一場教務會議、學術研討會或是政治大會,變成一個議會,而使它始終都是恩寵的事件、由聖神帶領的治癒進程。這幾天,耶穌召叫我們,一如祂對福音中那位富貴少年所做的那樣,祂要我們擺脫塵俗,走出我們的封閉狀態,以及我們日復一日的牧民模式;祂要我們反省天主此刻想對我們說什麼,希望 帶我們前往何處。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放心出發吧!願我們成為熱愛福音的朝聖者,並向聖神的驚喜開放。我們不要錯過相遇、相互傾聽和辨明的恩寵機會。我 們知道我們在尋求上主時心懷喜悅,因為首先是祂以祂的愛來與我們相 遇。 

按此下載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會議揭幕彌撒
教宗方濟各講道詞

圖片:vatican.va

收看全片:

來源: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點擊圖片
閱覽更多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文資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站

教宗主持「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反省的時刻」:衆人參與,讓聖神成為主角

圖片:vatican.va

「世界主教會議是一段行程,卻並非沒有危險,它也是為抓住大好時機、有待共同完成的一段路程。

2021年10月9日,這是教宗方濟各在正式開啓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前夕的反思日上表達的思想。他强調世界主教會議不是議會開會,也非調研,而是教會的一個時刻,主角是聖神。這次會議的3個關鍵詞是:共融、參與和使命。

圖片:vatican.va

共融、參與和使命

教宗指出:「共融和使命是神學上的表達。梵二大公會議説明,共融闡述了教會本身的性質,同時表明教會接受了『宣布基督及天主之國,以及在各民族中建立的使命。』(《教會憲章》5號)」 教宗解釋說:「若不培養一種教會常規,共融和使命就會成為有些抽象的詞彙。」

「這種教會常規所表述是,同道偕行在行走和行動的每一步都體現出來,同時促進衆人和每個人的實際參與。我要說的是,舉行世界主教會議固然美好和重要,但若成為身為教會的活躍表達、具有實際參與的特徵,那麽它確實能有所成果。」

「這並不是出於生活型態,而是出於信仰的要求。參與是憑著聖洗而來的信仰的需求。」教宗指出:「聖洗使天主子女具有同等的尊嚴,雖然他們有不同的職務的特恩。因此,衆人都蒙召參與教會的生活和使命。若缺乏全體天主子民的實際參與,關於共融的話題就成了不切實際的意向。」

第一個危險:形式主義

教宗强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為傳教使命和大公運動上的牧靈皈依提供了絕佳時機,但它並非沒有危險。首先是形式主義的危險。」教宗解釋說:「若我們論述的是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我們就不能滿足於形式,而也需要實質,以及在天主子民中,尤其是司鐸與平信徒之間促進對話和相互作用的工具和結構,因為有時在聖職人員中的精英主義使其脫離平信徒,司鐸最終成了寨主。」

「這樣一來,就會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簡化為一個非凡事件,但那是個門面,就如停下來觀看一座聖堂的絕美正面,卻從未進入其中那樣。相反地,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靈性上實際分辨的一段進程,不是為使我們自己有一種美好的形象而召開,而是為天主在人類歷史上的工程予以更好的合作。」

圖片:vatican.va

第二個危險:智力萬能主義

教宗解釋說:「它使世界主教會議成了一種研究小組,以博學卻抽象的演講來論述教會的問題和世界上的災禍;這是一種『誇誇其談』,以膚淺和世俗的方式進行,結果又陷入意識形態和黨派平素不接果實的範疇,脫離天主聖潔子民的現狀和分布在世界上的團體的具體生活。」

第三個危險:墨守成規的誘惑

第三個危險是墨守成規的誘惑,它表現在「向來都是如此」。教宗指出:「它是教會生活中的一劑毒藥。誰在這個方向上行走,即使沒有察覺,也會陷於錯誤,不認真對待我們所生活的時間。危險在於最後還是用老辦法來解決新問題:用未漂過的布作補釘,結果破綻就更加壞了(參:瑪九16)。因此,重要的是讓世界主教會議確實成為一個發生變化的進程;在不同階段且從基層起,發動地方教會參與這項滿腔熱忱和具體落實的工作,帶有傳教特徵的共融和參與的風格。」

圖片:vatican.va

教宗籲請整個教會活出「這個聆聽和反思的相遇時機,將之作為在福音的喜樂中一個恩寵的時期」。教宗指出,這個時期能讓我們至少抓住3個時機。

第一個時機:同道偕行

「首先,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在結構上朝向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行走。這是一個開放的場所,衆人都感到那是自己的家,都能參與其中。」

第二個時機:成為聆聽的教會

「其次,這給我們提供機會,成為聆聽的教會。」

第三個時機:成為接近人的教會

「最後,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將為一個接近人的教會提供機會。」教宗著重解釋這最後一個時機,强調:「接近、憐憫和溫柔是天主的風格。教會若達不到這一點,就無法成為接近人的教會。接近不僅是言語,也是臨在,這樣才能與社會和世界建立更多的友誼關係。換言之,教會不應與生活分離,而應對當代的脆弱和貧窮負起責任,以天主的香脂醫治創傷和沮喪的心靈。」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圖片
閱覽更多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文資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站

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祈禱文

圖片: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恭譯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每一期會議都以「 Adsumus Sancte Spiritus」(「天主聖神,我們因祢的名,相聚祢台前」)這拉丁禱文開始。這禱文在過去數百年的大公會議、世界主教代表會 議,以及其他教會聚會均有採用。此禱文被認為是聖希道(聖依西多祿)(Saint Isidore of Seville,560 年~646 年4月4日)所作。

在開始這「同道偕行」(Synodal Process)的進程時,我們通過祈禱,邀請聖神在我們心中運作,好使我們成為一個滿被恩寵的共融團體。為了這次2021至2023年的「同道偕行」進程,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提供這禱文的簡化版,讓各小組或禮儀聚會都能更容易地使用。

天主聖神,我們因祢的名,相聚祢台前。

祢是我們的唯一導師,
請寓居我們心中;
指引我們該走之路,
教導我們如何踐行。

我們生性軟弱,容易犯罪;
不要讓我們製造紛亂。
不要讓我們因無知而誤入歧途,
因偏執而犯錯。

願我們在祢內合而為一,
持守真理,實踐正義,
同道偕行,邁向永生。

天主聖神,我們向祢呈奉以上的祈求:
祢時時處處運行不息;
祢與聖父及聖子,共融相通,於無窮世之世。
阿們。

按此下載
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準備手冊

教宗出席樞機諮議會線上會議,著重反思下屆世界主教會議

圖片:Vatican Media

世界主教會議應遠離教權主義和僵化,並給聆聽和牧靈態度騰出空間。這是教宗方濟各對將於10月9日和10日在羅馬開啓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期待。教宗在9月21日下午召開的樞機諮議會上親自强調了這個意願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表明,教宗在聖瑪爾達大之家透過網路連線出席了這次議會。

其他樞機成員在各自所在的國家參加了這次線上會議,他們是羅德里格斯·馬拉迪亞加(Óscar A. Rodríguez Maradiaga)樞機、馬克思(Reinhard Marx)樞機、奧馬利(Sean Patrick O’Malley)樞機、格拉西亞斯(Oswald Gracias)樞機,以及安邦戈(Fridolin Ambongo Besungu)樞機。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和貝爾泰羅(Giuseppe Bertello)樞機,以及樞機諮議會秘書梅利諾(Marco Mellino)蒙席則從梵蒂岡連線出席了會議。

在羅德里格斯樞機作了簡短的介紹後,教宗方濟各對在今年10月開啓、預計於2023年在梵蒂岡結束的世界主教會議的工作進行了反思。聖座新聞室指出:「教宗重述了他在兩次講話中關於下屆世界主教會議的思想,一次是在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建立50週年的機會上,另一次是上週六與羅馬教區信友們的談話。」

「隨後,教宗闡明,反思的核心不是深化這個或那個主題,而是學習教會生活的方式,在各個層面都以彼此聆聽和牧靈態度為標誌,在面對教權主義和僵化的誘惑時尤其如此。」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繼續表示:「樞機們也在會上發言,深入談及使同道偕行的路程在他們所屬地區尤其有必要的一些方面,好能克勝宗派主義和局部利益。經過兩個小時的討論,會議在結束時決定,如果情況允許,下次樞機諮議會將於12月以在場出席的方式舉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世界主教會議資訊

世界主教會議:為徵詢信友意見階段的《預備文件》出爐

圖片:vatican.va

「不抱偏見的聆聽、開誠布公地發言,以及與教會、社會和其它基督信仰教會對話。」這些是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公布《預備文件》和《簡明手冊》的要點,為討論同道偕行的世界主教會議行程指明方向。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將於今年10月9-10日在羅馬隆重揭幕,17日則在地方教會開啓,最後將於2023年在梵蒂岡落幕。

《預備文件》首先願意成為「一個工具」,為在地方教會聆聽和徵詢天主子民意見的第一個階段提供幫助,這個階段從2021年10月開始,2022年4月結束。《簡明手冊》則被視作「一本手冊」,為教區幫助天主子民做好準備提供實際支持。手冊的内容包括線上祈禱、近期世界主教會議的實例,以及用於同道偕行進程的詞典。這不是一本談規則的書,而是用來支持每個地方教會各種努力的指南。

世界主教會議官方網站

一起行走

基於這兩份文件,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提出一個基本問題:「『一起行走』使教會能按照受託付的使命去宣講福音,今天在教會各層面如何予以實現;聖神邀請我們邁出哪些步伐來幫助同道偕行的教會成長?」

為回答這個問題,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强調,需要活出一種參與和包容的教會進程,向每個人,尤其是被邊緣化的人提供表達意見和得到聆聽的機會;認出和珍惜多樣化的神恩並審視在教會内的責任和權力是如何運行的。此外,在對話、修和、包容及參與的行程中,應讓人相信基督徒團體是可靠及可信賴的夥伴。也需與其它教會的代表、與公民社會的組織和民衆運動更新關係。

具體而言,這些具體的步驟是在以新冠疫情的悲劇為標記的歷史時刻,以及教會面對内部缺乏信德、腐化和侵犯的處境下展開的。儘管如此,正是在這些由痛苦開鑿的山溝中展現「新路徑」,藉以重新開闢基督信仰生活和教會的道路。

平信徒的角色

文件中大篇幅論述了平信徒的角色,强調所有領過洗的人都是福傳的積極主角,重要的是牧人們不怕聽取羊群的意見。事實上,在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内,每一個人都能從別人那裡學到東西。接著,《預備文件》又提出一系列問題,用於指導如何向天主子民徵詢意見。首先是,在你們的地方教會内今天如何實現一起行走?

因此,勉勵人們重溫自己教區在這方面的經驗,考慮到教區内信友、神職、堂區之間,甚至和主教的關係,與不同形式的修道和奉獻生活、協會和運動,以及與機構的關係,其中包括學校、醫院、大學和愛德團體。也需要考慮與其它宗教和政治、文化、金融、勞動、工會,以及少數群體的關係和共同創舉。

十個核心主題

文件在最後闡述了需要深入認識的十個核心主題,使諮詢得以充實。這些主題都是有關生活出的同道偕行的經驗,其中包括:省思誰屬於所稱的「我們的教會」;聆聽青年、婦女、奉獻生活者、被丟棄和被排斥的人;思考在團體中是否推動一種真正溝通的風格,而不耍兩面派;評估如何讓祈禱和禮儀指引「一起行走」;省思如何使團體扶助投身於服務的成員;

此外,要重新思考在教區内、與臨近教區、修會團體和運動、機構,以及無信仰者對話的場所和方式;詢問在地方教會内如何行使職權,如何作出決定,哪些方法用來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擔負責任的人是如何接受培育的。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解釋道,以上省思的果實將濃縮為一份十幾頁的總結。如此做的目的「不是製造文件」,而是促使夢想、預言和希望的產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解釋世界主教會議進程

「世界主教會議既不是一種『議會政治』,也不是意識形態爭論的空間,而是合一、分辨、共融的場所,每個人都應依照自己的特恩為教會的生活作出貢獻:平信徒以平信徒的方式作貢獻,聖職人員則以他們的身份作貢獻。」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和神學委員會協調人馬林(Luis Marín de San Martín)神父就即將開啓的世界主教會議如此予以説明。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3年的進程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將於今年10月在地方教會開啓3年的進程,最後階段的會議將於2023年在梵蒂岡舉行。馬林神父表示:「這是一個特別事件,也是普世教會未曾有過的事件,是天主的時間,讓我們回到教會的實質,即一起行走。為在這條路上行走,我們需要改變的不僅是思想,也是内心。這是一種皈依。」

馬林神父說:「與其僅僅關注擴大平信徒、修會會士和司鐸在主教會議中的參與,我認為主要的任務有兩項:一是參加會議的主教們應以牧人的身份進行分辨,聽取自己教區,包括邊緣地區的意見。同時,有必要邁出一步,即不只是考慮和加固衆議精神的各種表達,如堂區牧靈委員會和主教團委員會,也要尋找其它能落實天主子民同道偕行的可能機會。」

神父勉勵道:「我們能走得更遠,我們必須有創新精神。主教會議是同道偕行表達的有效形式,但不是,也不該是唯一的形式。」他特別强調:「這個進程是教宗方濟各提出的,對其解讀的秘訣有幾個。」

在基督内和眾基督徒之間的合一

「首先是在基督内和眾基督徒之間的合一,一起行走並非時下的一項發明或一個事件,而是教會存在的形式,如同團體或使命那樣。這就是聖奧斯定所稱的完整的基督,頭與肢體,即若不在基督内,肢體就無法彼此相連。合一具有多種形式,而非單一形式。」

共融的教會學

「其次是『共融的教會學』,這應被理解為研究教會各方面的神學學科。在天主子民中,衆人是有不同職責和不同聖召的基督徒,正是這個因素使主教會議成為讓人回到信仰根源的一種現實。換言之,它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進程,即一起行走的事實。這就是主教會議的意涵。」馬林神父指出:「要緊的是,基督信仰生活的真實性、一致性,不該是權力分配上的純行政事物,而是在聖神内和聖神的事件。」

神學委員會在同道偕行進程上的貢獻

論到神學委員會能在同道偕行進程上的貢獻,馬林神父表示:「毫無疑問,在同道偕行的進程中必須有神學的臨在,這也是因為,覺得神學純粹是某些教會精英的一種知識訓練,一種消遣是錯誤的。梵二大公會議,特別是《牧職憲章》提醒我們,神學研究的目的是向今日男女,即他們信仰上的理性傳送教理,好能讓他們認識在基督身上啓示的天主,見證救恩的喜訊。這該當是將我們帶向使命的愛的經驗。」

「因此,神學委員會希望在這體現同道偕行的恩寵時期,參與、協助天主子民的這段路程,並提供合作。」馬林神父解釋道:「神學委員會領受的任務是:對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提供神學上的支持,幫助它的所有需求;修改文章和文件並提供可能的意見;為主教會議的發展呈遞建議;編輯和分享用於研究和神學培育的教材;與其它委員會緊密合作。我們也尤其樂於參與主教團的國際會議,並與其合作。」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設立4個委員會

馬林神父最後告知:「在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内設立了4個委員會,即神學、方法學、靈修和傳播4個委員會,由來自19個國家的25位成員組成。他們都是在教會的不同科學領域享有威望的專家,這些領域包括:信理神學、基礎神學、倫理神學、牧靈神學、教父學、聖經學、哲學,以及教會法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貝卡爾修女:要是沒有靈修,就沒有眾議精神

圖片:Vatican Meida

以眾議精神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將於2023年10月在羅馬舉行,相關的準備工作已緊鑼密鼓地展開。眾議精神的道路將於今年10月9日至10日在梵蒂岡隆重啟動,而若干重要層面的反省已在進行當中。靈修便是其中一個基礎的課題。
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30日在接見意大利公教進行會的一個代表團時,表明「當我們在談論同道偕行、眾議精神的道路和經驗時,我們必須清晰明確。這並非一個議會,不光是眾人一起討論問題、探索社會現況。倘若沒有聖神,就沒有眾議精神;假如沒有祈禱,就沒有聖神」。

在邁向2023年世界主教會議的旅途中,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貝卡爾(Nathalie Becquart)修女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她指出,針對眾議精神的研究和省思,「是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面向」。這個「概念是要從教會內許多靈性大家庭的不同靈修經驗出發,去分析這些靈性大家庭在分辨方面的共通點」。貝卡爾修女闡明,「要是沒有靈修,就沒有眾議精神,因為眾議精神的核心在於與基督攜手同行,並且聆聽聖神。這個靈修層面的確是眾議精神必不可少的面向,我們必須持續加以探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格雷奇樞機專訪

圖片:Vatican Media

即使在暑假期間,梵蒂岡各部會仍持續推動它們的服務。而這幾週以來,有一個工作小組一直處於風暴的核心:它就是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該機構蒙召編撰預備文件,並在新的旅程中協助地方教會。教宗方濟各衷心渴望基層能參與世界主教會議的旅程。關於這點,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接受了梵蒂岡新聞網的採訪。

格雷奇樞機首先指出:「為了召開世界主教會議,必須同道偕行!在公布世界主教會議進程的相關文件以前,我們聆聽了各大洲主教團大會的所有主席、美國主教團主席,以及加拿大主教團主席。接著,在公布文件後,我們立刻邀請世界各地主教團的主席、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和秘書長,進行兄弟般的交談,好能有機會提供評論、建議和問題。總的來說,我們依照不同的語言,分別舉行了八次會議。至於另外兩次的諮詢時刻,一次是跟東方的各位宗主教,另一次是與各位大總主教一起進行的。再者,我們也接受了巴西、布隆迪和安的列斯群島的主教團所提出的開會請求。」

這位秘書長稱:「這些初期的會議等同於主教們發揮集體領導的精神,並且廣受讚賞、成果豐碩。藉著這個方法,我們渴望傳達出一個訊息,即:重要的是,在這個推動計劃的階段裡,也能讓人人秉持眾議精神參與其中。我們在聖座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與各部會進行交談。我們建立了四個委員會來支持世界主教會議的籌備工作:第一個委員會深入探討神學課題;第二個協助我們在共融的靈修內、以教會的身分成長茁壯;第三個委員會負責方法論;第四個委員會則是處理傳播方面的事務。」

關於下一屆會議的主題,格雷奇樞機闡明:「聖父教宗指定了第16屆常規會議的主題是眾議精神。這個主題當然相當複雜,因為它談論的是共融、參與和使命。但是,這些是教會同道偕行的各種面向。我們必須邁向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更好地說,聖神要求我們往這個方向前行。」

針對同道偕行的意義,格雷奇樞機表明:「我希望消除相關的誤解。在籌備會議中清楚點出,眾議精神曾經是初期教會的形式和風格:預備文件明確凸顯了這一點,而且如同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那樣強調,藉著回歸根源的運動,但願能恢復教會的那種模式,同時也不放棄教會在第二個千年裡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如果想要忠於聖傳,而梵二大公會議又被視為聖傳最近的一個階段,我們就必須鼓起勇氣走上教會同道偕行的道路。」

「眾議精神的層面美好地涵蓋了大公會議的所有主題。事實上,在大公會議結束後的時期裡,很多主題經常彼此對立。」格雷奇樞機特別指出了「天主子民的教會學」這一層面。他說:「不幸的是,天主子民的教會學這個層面,與聖統制的層面形成對立。前者在堅持一個『由基層興起』的民主教會、利用參與度的問題來主張權利時,它就變得跟工會差不多了。」

這位秘書長表示:「這種詮釋令許多人擔憂。但我們不該著重於詮釋,尤其是那些意圖分化人心的詮釋。我們必須定睛於大公會議,以及它所帶來的果實,並且把那些只談法律、聖統制和教會制度的部分,與那些側重於靈修、神學和救恩史的層面重新整合起來。梵二大公會議的天主子民,乃是走向天國的旅途中的子民。那個層面可以恢復受洗者的完整性,使之成為教會生活中活潑積極的主人翁!這麼做並不否定牧者或教宗的職責,卻把他們看作是受洗者合一的原則:主教之於他的地方教會,以及教宗之於普世教會。教會是共融一體的,1985年的世界主教會議重申了這一點,並啟動了知名的共融的教會學。教會在本質上具有眾議精神,我們蒙召常稱呼『我們』。這兩者並不彼此對立,卻兩相互補。這是因為眾議精神是實現全體天主子民共同參與的一種形式,子民之間的每一個人都依照自己的身分和職務參與其中,投入教會的生活和使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