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2月24日羅馬時間晚上7時20分,《梵蒂岡新聞網》提供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聖誕子夜大禮彌撒,有中文解說。《鹽與光傳媒》將於網上同步直播。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2月24日羅馬時間晚上7時20分,《梵蒂岡新聞網》提供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聖誕子夜大禮彌撒,有中文解說。《鹽與光傳媒》將於網上同步直播。
為方便身處於北美的華人能參與天主教的中文服務,美國華盛頓總教區的中華聖母傳教中心 (Our Lady of China Pastoral Mission) 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收集了美國及加拿大有華語服務的堂區及主日彌撒時間的資訊列表,歡迎大家下載。
點擊下載
美加天主堂主日中文彌撒
此外,其他海外華語彌撒資訊,包括英國、澳洲、新西蘭、愛爾蘭和新加坡,請瀏覽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
點擊閱覽
海外華語彌撒資訊
網上彌撒
資料來源:
美國華盛頓總教區-中華聖母傳教中心
天主教香港教區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資訊】教會十分重視文字福傳工作,以往我們的閱讀習慣是透過實體的刊物,如:書本、雜誌、報章等等來獲取資訊。時代變遷及科技進步,已經令大部份人改用電子儀器來閱讀,如:平板電腦、電子書、智能電話等等來在網上下載資訊。因此,各大教會媒體也紛紛運用網上平台來傳播資訊。2021年8月,在慶祝恆毅雙月刊創刊70週年之際,他們的官方網頁全面改版上線,更方便大家隨時隨地瀏覽、下載、閱讀!
恆毅雙月刊網頁
恆毅雙月刊的來源:
主徒會會士早在1948年便率先由中國大陸去到台灣傳教,當時該會會士郭若石神父就任台北監牧後,更先後接納、邀請了數百位從大陸逃出的中外傳教士,為大陸來台難民及當地同胞展開福傳熱潮,聽道和領洗的人數直線上升。以文化傳教為己任的十餘位主徒會會士,在福傳之餘,鑑於精神食糧的迫切需要,便於1951年8月創辦了天主教恆毅月刊,由趙賓實主編。定名為恆毅是為表揚本會創辦人、前教廷駐華首任代表、傳信部次長剛恆毅總主教的偉大傳教精神,和對中華教會及普世傳教區的傑出表現。恆毅月刊創辦之初,可說是台灣唯一的公報刊物,與香港的公教報相互輝映。
社長的話:
在創刊70週年的月刊上,現任社長,主徒會總會長張少麟神父表示,回首篳路藍縷的來時路,要感謝天主,也感念前輩們以剛強、恆心和毅力的精神,藉著文字的書寫陪伴著讀者在知性和靈性生命上的成長。特別對於兩岸三地和海外華人教會的面貌,恆毅月刊也留下了不少彌足珍貴的史料和寶貴的歷史記錄。此外,恆毅月刊也和讀者一起見證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召開,教會的革新與發展等等。七十年間,恆毅月刊除了辛勤的耕耘,也適時的自我反省,不忘初心,忠於理想,精益求精。
張神父也提及文字福傳的重要性,他舉例指出,當一千六百九十五個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出土時,它告訴了我們華夏史上最早的福音蹤跡。康熙皇帝御賜「萬有真原」匾額的四個字,為我們道出了宇宙萬物皆由天主所造,天主乃世間諸物之根源。「聖人之花」和「耶穌傳」這兩本書改變了聖依納爵的一生,從侍奉帝王和公爵夫人的人生轉向侍奉永生的天主。綜而觀之,文字福傳無論篇幅長短,可以是圖文並茂的一句話,亦可以是一首詩歌,亦可以是一篇文章,亦可以是一本書,但其共同的特徵都離不開超越性、救恩性和持久性這三個面向。
他承諾,恆毅月刊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透過文字的力量,使在中華文化生活中的人們得以窺探天主自我啟示的奧秘,進而能認識祂、愛慕祂、跟隨祂和侍奉祂。
衷心祝賀:
恆毅雙月刊是由主徒會會祖剛恆毅樞機(聖座駐華首任代表)而命名,他曾說:「生命應該用愛來祝福。」感謝恆毅雙月刊70年來在文字福傳上的努力及貢獻。讓我們以禱聲來為恆毅雙月刊送上祝福,祈求天主聖神不斷的帶領,願聖母保守他們的工作。
彼此共勉!
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宗徒之后,為我等祈。
資料來源:恆毅雙月刊
本集我們請來遠道由香港而來的顏麗娜老師,她是《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傳》音樂舞台劇的導演和編劇,也是一名舞蹈教師。在節目中,顏老師與我們細說何謂宗教舞蹈和禮儀舞蹈,她也分享了運用宗教舞蹈去福傳的經驗。
顏老師語錄:
「宗教舞蹈是由我們的宗教信仰出發而創作的舞蹈,這也是一個與天主溝通的方法,我們是在舞蹈之中與天主對話。宗教舞蹈主要表達的就是天主對我們的愛,我們對天主的愛,即是一個與天主的互動。」
「禮儀舞蹈一定是要配合禮儀……舞蹈員也要將中心放在天主身上,不是一個個人的表演,千祈不要有這個感覺。」
「當然天主可能欣賞跳舞的時候:『我是沒有所謂,您真心對我跳,奉獻給我,我也會接受。』但是以『人』的角度去看,普通人去接受這件事一定要有一個有水準的表現出來,才能夠可以發揮到福傳的作用。」
CNS photo/Reuters
2019年10月4日,教會慶祝聖方濟各亞西西紀念日,同時也是「受造界時期」活動的結束。在這機會上,教宗方濟各和原住民領袖於當天中午時分在梵蒂岡花園出席一項活動。教宗隨後種植了一株亞西西的聖櫟樹。該活動由方濟各小兄弟會、泛亞馬遜教會網絡(Repam)和全球天主教氣候運動共同籌辦。
今天舉行的慶祝活動和在普世教會的中心種植一棵亞西西的聖櫟樹是强有力的象徵性舉動,也是「傳達受造界時期重要性的」契機。這是教宗邀請普世教會在受造界時期為共同家園熱切祈禱和有所行動後,首次作出明顯可見的舉動。同時,這也“傳達了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的重要性,並提倡聖方濟各為會議進程的典範和嚮導”。
在梵蒂岡花園舉行的這項活動以祈禱結束,祈禱文中也將即將召開的主教會議奉獻給亞西西聖方濟各,並懇求聖人的轉禱,使會議富有成效,為教會和亞馬遜地區的整體生態辨識出新途徑。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巴拿馬世青官方祈禱文中文版
(翻譯:台灣主教團青年組翻譯小組-王世芊)
仁慈的天父,
祢召叫我們去活出我們的生命就是得到救贖的方法。
懇求祢幫助我們用感恩之心記起我們的過去,
懷著勇氣擁抱當下,
用希望去建設我們的未來。主耶穌,我們的朋友與兄長,
感謝祢用愛看顧著我們。
讓我們聆聽祢的聲音,
充滿力量並在聖神的光照下,
讓祢的聲音在我們心中產生共鳴。求祢賞賜恩寵,讓我們成為一個有著活潑的信德,
並且帶著年輕的面容去傳播福音的喜樂的教會。
讓我們能投身協助建設我們所期待的平等與共同參與的社會。我們為教宗與主教們、為年輕人、
為所有會參與巴拿馬世青的相關人士,
以及所有準備好要歡迎接待參加者的人祈禱。安提瓜聖母,巴拿馬的主保,
請為我們轉禱讓我們可以如同妳一般慷慨:
「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阿們!
來源:台灣主教團青年組
為配合教廷媒體改革,回應數碼世界新的傳播形式,梵蒂岡廣播電台從即日起以《梵蒂岡新聞網》的新面貌呈現於傳播界。
新網本著「繼承傳統、展望未來」的宗旨,以不同的渠道繼續為您提供有關教宗、教廷、地方教會的活動,以及世界新聞,同時也包括廣播節目在内的每日音頻及相關視頻。歡迎您瀏覽《梵蒂岡新聞網》,查閲我們的新聞,收聽每日廣播節目。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網上直播時間
下午2時25分 (東岸) / 上午11時25分(西岸)
電視轉播
4月1日凌晨2時(東岸) / 下午11時 (西岸)
特別鳴謝: 梵蒂岡電台中文節目部
在走向今年10月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之際,教會願意多多聆聽青年的聲音,了解青年切身的挑戰,並鼓勵青年為同齡人的福傳貢獻己力。為此,教會於3月19日至24日舉行了世界主教會議會前會議,邀請300多位青年參與其中,表達他們的心聲。他們在25日參加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上主持的聖枝主日彌撒,共同慶祝教區級的世界青年日。
梵蒂岡電台中文節目部邀請了來自兩岸三地的與會青年分享這次經驗,她們分別是中國大陸的任羅莎、香港的陳卓羚和台灣的馮筱嵋。以下是錄音訪問:
來源:梵蒂岡電台
「慈悲」這兩個字是我在2016年的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動詞」。的確,天主藉着慈悲禧年特別讓我透過日常工作來感受到真正的「慈悲」。
在日常工作中,我其中一項的工作是上載教宗的活動及彌撒講道在本台的網頁。當我每一次閱讀教宗的講話時,也是一個十分豐富的靈修時間:默想當天的福音,反省教宗的道理,繼而默觀天主要告訴我的訊息是什麼。接著,反省在生活中應如何實踐慈悲,在家庭中如何慈悲如天父,如何去踐行「現在就是慈悲的時刻」。
2016年,我分別在2月及7月去了聖地及波蘭世青節工作。我也視這些工作為朝聖和一個靈修的旅程。
在聖地,我深深感受到平安。首次踏足這片耶穌足跡遍佈的土地,在加里肋亞海上深深呼吸當地的氣息,聆聽悠揚的浪聲,張開眼睛看到耶穌曾經看過的畫面,也盡在我的眼簾下,整部福音活生生的就在我眼前,而我也身在其中。天主使我見證了2000年前所發生的一切:聖母領報、耶穌誕生、祂行過奇蹟之處、祂走過的苦路、祂被釘上的十字架、祂被埋葬的墳墓、耶穌升天之地等等。天主使我成為祂的見證人。
在波蘭,我跟隨鹽與光攝製隊到普世青年節作實地報導及採訪。在開幕彌撒中,我們身為傳媒工作者的會得到一個通行證,這使我能夠通往祭台前的位置。當我到達祭台前,當時是奉獻餅酒的一刻,在下着微微細雨灰灰的天空下,我看到了天上有兩道光柱,就像慈悲耶穌身上發出的光一樣,光柱從天射向祭台,我跪下來,哭了,眼淚停不下,天主讓我感受到那份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慈悲」。聖祭禮中,主祭舉起麵餅祝聖的一刻,兩度光柱更加強烈地射向祭台。感謝天主! 感謝祢! 讓我切切實實地見證祢的臨在。
當我經過默觀、見證之後,我們身為基督徒的就要去宣講。這可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以媒體的方式在社交平台及電視媒體上宣講天主的喜訊,在節目中傳遞教會的資訊,在生活中分享天主的喜樂。天主更巧妙地在世青節中, 透過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特別是中華大地的青年,告知他們也有收看我們的節目,並鼓勵我繼續努力,我們也在世青中彼此代禱。
在這一年裏,喜、怒、哀、樂總會遇上,但只要你學懂感恩,凡事也變得美麗。當你感到疲累時,請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或事比祂更苦。當你喜悅時,看看耶穌聖聖嬰,因為祂帶來了喜樂。讓我們一起抱起祂在懷中,並感受祂帶來的溫暖吧!
感謝天主!
撰文:
鹽與光節目監製
梁樂彥 Rodney Leung
Copyright © 2023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