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見參加巴格達「相遇學校基金會」項目的青年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以接見幾位青年結束了他在伊拉克第一天的訪問活動。聖座新聞室的一份公告稱,「當天晚上,教宗回到聖座駐伊拉克大使館後,接見了參與巴格達相遇學校基金會項目的幾位青年」。

這幾位青年屬於伊拉克不同宗教信仰團體,他們由相遇學校基金會意大利的協調人陪伴前來晉見教宗。在交談中,「每位青年都向教宗講述了自己對未來的夢想,聖父教宗邀請他們要有希望,並且尋找在他們的道路上能引領他們的星辰」。會見活動在當地時間6點半後結束。

相遇學校基金會是教宗方濟各創立的一個國際性機構,目前分布在190個國家,透過其網絡整合了50多萬個教育中心。該基金會的使命是整合全世界上的教育團體,通過技術、運動和藝術方面的課程,給予青年們相遇文化的教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出發前向伊拉克人民發表了視頻訊息

圖片:saint-adday.com

教宗方濟各以悔罪的朝聖者、和平的朝聖者的身份,「邀請伊拉克人民繼續走亞巴郎的道路」,「在希望中」定睛仰望星空。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至8日在伊拉克進行他的第33次牧靈訪問。在啟程以前,教宗向伊拉克人民發表視頻訊息,解釋了他首先是以「悔罪的朝聖者」的身份前往「他們的土地、古老而獨特的文化搖籃」。

教宗表示,「在多年的戰爭和恐怖主義後」,他要前往伊拉克「懇求上主廣施寬恕與修和之恩,祈求天主賜下心靈的慰藉和創傷的治癒」。再者,教宗也以「和平的朝聖者」的身份,重申《瑪竇福音》中耶穌的話語:「你們眾人都是兄弟。」(廿三8)「在同聲祈禱和並肩前行的心願啟發下,也與其他宗教傳統的弟兄姊妹一起尋求友愛,以示聖祖亞巴郎促使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這個唯一的家庭凝聚在一起」。

在視頻訊息中,教宗先是向伊拉克基督徒致敬,讚許他們「在極度艱難的考驗中見證出在耶穌內的信仰」。教宗表示「很榮幸能與殉道的教會相聚:感謝他們的見證」。他們認識太多的殉道者,而這些殉道者「有助於我們在愛的謙卑力量中堅忍不拔」。教宗指出,「家園被毀和教堂被褻瀆的景象」歷歷在目,逃離「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伊拉克百姓牽掛著「不得不留下來的摯愛,以及遭遺棄的住家」,心中痛苦難耐。教宗說:「我渴望帶給你們整個教會的溫柔撫慰。教會與你們同在,與飽受折磨的中東同在,並且鼓勵你們向前邁進。你們所遭受的可怕苦難令我心痛,我們不容許這些苦難佔上風。」

教宗疾呼說:「面對惡的氾濫,我們絕不聽天由命。你們土地的古老智慧泉源,在其它地方指引我們效法亞巴郎。他雖然放棄了一切,卻從未失去希望。」亞巴郎信賴天主,因此「子孫多如天上繁星」。教宗邀請我們舉目仰望星空,因為「我們的許諾就在那裡」。

接著,教宗問候了伊拉克全體人民,說:「你們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卻沒有被擊倒。」基督徒、穆斯林、雅茲迪人「備受煎熬」,教宗稱他們全是弟兄姊妹。作為「希望的朝聖者」,教宗強調,「約納先知的預言曾經迴盪在尼尼微,阻止了毀滅,並帶來新的希望、天主的希望」。「讓我們接受這份希望的感染。它鼓勵人們重新建造並再次出發。在全球疫情的這段艱辛歲月裡,讓我們協助彼此加強友愛,好能一起建設和平的未來。各宗教傳統的弟兄姊妹齊心協力」。

在視頻訊息的結尾,教宗向伊拉克人民表示,「數千年前,亞巴郎從他們那裡啟程」,而今「輪到我們繼續這條道路,秉持同樣的精神,一起走和平之路」。教宗勉勵眾人效法聖祖亞巴郎,「在希望中前行,定睛仰望星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訪問伊拉克:將給古老文明的土地書寫歷史嶄新的一頁

圖片: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至8日對伊拉克展開歷史性的牧靈訪問。伊拉克人民正翹首期盼教宗的訪問,渴望聆聽他和平的綸音,好能在戰爭的廢墟上建設和平的國家。在教宗訪問這個國家之前,我們有必要簡要地瞭解一下這個國家的歷史狀況。

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儘管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但在超過4千萬的居民中,大多數人民目前仍生活在貧困中。自2020年5月7日起擔任伊拉克總理的穆斯塔法·卡迪米(Mustafa Al Kadhimi)一再強調該國文化與宗教的多元性傳統。他表示,伊拉克人民多元化的特性很強大,自宗徒時代就有基督徒臨在的事實證明了伊拉克人民開放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自古以來文明發展的特徵。

伊拉克的歷史與美索不達米亞、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奧斯曼帝國有關。在今天的伊拉克有基督徒的臨在,那是因為自公元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之後,聖多默宗徒就將基督宗教信仰帶到這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了。

伊拉克的歷史根源與美索不達米亞和古代文明息息相關。在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六世紀之間,蘇美爾人、阿卡德人、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居住於此。公元前四世紀,伊拉克處在波斯人和馬其頓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的統治之下,隨後是一段動蕩時期:在二到三世紀,是帕提亞人的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互相爭奪時期。從公元七世紀後,伊拉克的歷史就與伊斯蘭的擴張和阿拉伯人的征服緊密聯係在一起了。在八世紀,巴格達成為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國的首都。阿拔斯王朝於13世紀隨著蒙古人的入侵而結束。16世紀時,由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一世率領的土耳其人征服了巴格達,伊拉克領土被奧斯曼帝國兼併。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先後經歷了貝都因人的入侵和波斯人及馬穆魯克人的統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奧斯曼帝國滅亡後,伊拉克置於英國的統治之下。1921年,伊拉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958年,阿卜杜勒·卡西姆(Abdal-KarīmQāsim)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成立共和國。幾年後,即在1963年,受社會主義思想啓發的復興黨取得政權。1968年後,伊拉克在艾哈邁德·貝克爾(Ahmed Hassan al-Bakr)統治之下。1979年起,薩達姆·侯賽因上台執政,他執政的口號是泛阿拉伯主義,旨在把所有阿拉伯人團結起來的一個社會革命進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基督徒在伊拉克的臨在和遭受迫害的經歷

圖片: 美索不達米亞-被毀壞的加色丁禮摩蘇爾聖堂 (Vatican Media)

自從基督信仰誕生之初,在美索不達米亞就有基督徒的臨在,這在《宗徒大事錄》中也提到。根據傳統,藉著聖多默和他弟子們的宣講,基督信仰在公元第一世紀就在這片土地上傳揚,並蔓延到東亞地區。對所有基督徒而言,伊拉克因其文化和宗教上的富饒,因此在聖經和歷史上是一個重要地區。

今天,當地基督徒團體分為加色丁禮、敘利亞禮、亞美尼亞禮、梅爾基蒂禮、正教和新教團體。隨著伊斯蘭的來到,以及伊拉克獨立後,這些團體的信仰生活一直受到迫害和歧視。薩達姆·侯賽因建立了非宗教政權,允許基督信仰教會在社會-愛德園地從事服務,儘管教會學校被國有化,對基督徒的歧視仍舊存在。

在薩達姆執政期間,因接二連三的戰爭,基督徒從廿世紀80年代起便開始向外移民,而且逐漸增加。因此,衆多的伊拉克基督徒團體在國外形成,而提供靈性幫助和保護他們文化認同的問題也應運而生。這個問題在加色丁教會内尤其感到有其必要。

2003年的戰爭,以及2014年至2017年自稱的伊斯蘭國占據北部後,不安全、暴行和兇殺迫使更多的基督徒離開伊拉克。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前夕,在伊拉克的基督徒大約有1百萬到140萬,佔全國人口的6%。從那時起,基督徒的臨在大幅減少,據“援助苦難教會”(ACS)組織近期的統計,目前當地只剩下30-40萬基督徒。

此外,僅在2003年至2015年3月,就有1200名基督徒被殺害,其中包括加色丁禮摩蘇爾的總主教拉奧(Paulos Rahho),以及在聖戰組織兇殺中喪生的5位司鐸和48名信徒。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基督信仰的歷史性搖籃,尼尼微平原被伊斯蘭國占據後,便徹底抽空了基督徒在這個地區的臨在。

10萬多基督徒和其他受到迫害的少數群體,如亞兹迪人被迫離開家園,他們中的許多家庭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約旦、敘利亞、土耳其和黎巴嫩找到避難所,或是到歐洲及其它大陸尋求避難。最近幾年,至少5萬5千名基督徒也離開了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聖戰組織還狂怒地摧毀或嚴重迫壞了基督徒的聖堂和他們的產業。

可慶幸的是,從2019年1月起,加色丁禮摩蘇爾總主教穆薩(Najib Mikhael Moussa)救回一部分基督信仰重要的歷史財產,其中包括公元13到19世紀深具歷史意義的手抄本。為此,他於2020年榮獲歐盟頒發的薩哈羅夫獎。

2017年,伊斯蘭國哈里發在伊拉克潰敗後,在普世教會,尤其是「援助苦難教會」宗座基金會的幫助下,基督徒開始緩慢地返回尼尼微平原。這個基金會正在重建被摧毀的房屋和聖堂,提供社會和教育領域的支持。到2020年11月為止,幾乎半數的基督徒回到尼尼微,平原上80%的聖堂處於重建階段。如今,這個地區基督徒家庭被損壞的大約57%的住宅已經修復完畢。

雖然如此,許多人因尚存在的困難和恐懼仍不敢返回伊拉克。缺乏安全、武裝和敵對組織的騷擾、恐嚇和敲詐金錢對伊拉克基督徒團體繼續是一種實際的威脅,尼尼微地區尤其如此。根據《伊斯蘭國之後的生活》(Life after Isis)網站的報告,造成這些恐怖活動的,主要是當地親近伊朗的什葉派“人民動員”(Hashd al-Shaabi)組織,以及屬於沙巴克少數民族和宗教團體的組織(Hashd al-Shabak)。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痛苦與希望之間:伊拉克風雨飄盪的半世紀

圖片:saint-adday.com

伊拉克四十年的悲痛歷史源自於1980年:一次「閃電」行動,卻引發了將近十年的戰亂。隨後的海灣戰爭恰好於30年前結束。12年過後,2003年3月的衝突標誌了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時代的終結,在隨之而來的十年內,伊斯蘭恐怖主義竄起。最近的衝突於2014年爆發,並在4年之內畫下句點,但它留下了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諸如國內武裝民兵的存在。

因此,伊拉克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發生了多次悲慘事件,帶著很多仍未癒合的傷口。意大利摩德納和雷焦艾米利亞大學當代史教授拉貝拉(Gianni La Bella)解釋道:「第一次的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那次衝突在本質上是遜尼派的伊拉克在對抗什葉派的伊朗。薩達姆‧侯賽因想要藉由那次戰爭來避免伊拉克什葉派信徒跟隨伊朗什葉派信徒的模式的風險,同時也把手伸進伊朗的石油裡。」兩伊戰爭在當地造成了一百萬人死亡,結果卻只是耗盡了有關各方的武力和資源。

那次曠日費時的衝突也導致了接下來的戰爭。拉貝拉教授強調,「1990年開始的戰爭也成了與西方的衝突,因為那是美國士兵的軍靴首次踐踏在一片被視為神聖之地的疆域、伊斯蘭的土地。這是文化和象徵的世界的斷裂,深層的分裂由此展開」。那麼,1990年代的戰爭對百姓帶來怎樣的後果呢?教授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損失格外龐大:一方面是物質資源的毀損,另一方面是醫療衛生的崩壞。很多轟炸行動使用了所謂的貧鈾彈,所以因腫瘤而死亡的人數呈現指數增長,為數眾多的孩童深受其害。」此外,伊拉克貨幣嚴重貶值,「當地薪資降到歷史新低,勞動界一蹶不振,貧困問題重壓在國家的肩頭上,而國際社會卻冷漠以對」。沒有多少人為此發出抗議之聲,因為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本來就應當制裁該國政府。

在21世紀裡,伊拉克結束了一個重要的時代:薩達姆‧侯賽因的政權垮台。拉貝拉教授表示,「這次的衝突動員了國際社會投入戰爭,釀成禍端的是一個謊言,即:伊拉克手中握有武器。戰爭的目的是永遠趕走薩達姆,在伊拉克和美國之間激起腥風血雨」。這次的戰爭也給百姓製造了悲慘的後果,而且「導致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間的破裂,留下了今日依然存在的鴻溝,為2014年開始的最後一次戰爭埋下導火線」。

這位教授指出,「在2003年至2014年這十年期間 ,內戰爆發,伊拉克陷入極度貧困的處境,在國際上孤立無援。這一切加劇了內部衝突,使得派系問題更加嚴重,打破了伊拉克在歷史中賴以為根基的和睦共處,也就是該國北部重要的庫爾德族,以及遜尼派和什葉派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衝突每況愈下,人民開始自相殘殺。「如此一來,伊拉克受到外部勢力掌控,『國將不國』,報復和仇恨的念頭大幅激增」。這一切促成了巴格達迪(Abū Bakr al-Baghdādī)拓展權勢,他試圖建立穆斯林帝國(caliphate)。「這種聖戰思想激發各層級的民眾大規模地集結起來,以這個原教旨主義的信念為核心企圖進行報復」,也就是訴諸於內戰。「2014年至2017年期間的恐怖戰爭,導致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館毀於一旦。那是剷除每個人類遺跡的行動。在那段可怕的歲月裡,伊拉克所面對的是無可比擬的暴力」。

拉貝拉教授最後總結道,「我認為,百姓遭受的這些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教宗此行講話的一大要點。教宗方濟各也將前往加色丁人的烏爾,亞巴郎正是從那裡出發(參閱:創十五7)。這次訪問是以各大宗教的名義向支持戰爭的各種形式再次說不。我相信,此行將是教宗方濟各牧職的一大重要時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伊拉克全國開始為教宗的來訪祈禱

圖片:.facebook.com/patriarchatechaldean

伊拉克期待教宗方濟各的來訪,祈願他的訪問不僅能實現,也能藉著衆人的合作結出對話與和平的果實。加色丁禮巴比倫宗主教薩科(Louis Raphaël Sako)樞機為這個意向撰寫一篇祈禱文,透過宗主教公署的各種渠道邀請信友們從1月17日主日開始,在每個主日的彌撒中一起誦念。

中文:

「上主,我們的天主,求祢賜予教宗方濟各安康和强健,使他這次期待已久的訪問順利成行。求祢降福他為加强對話及兄弟修和,以及他為建立信任、鞏固和平及人性尊嚴的價值作出的努力,尤其為我們伊拉克人民,也就是痛苦事件的見證者付出的心力。

上主,我們的造物主,求祢以祢的光明照亮我們的心,使我們看到善與和平,並開始予以實現。

聖母瑪利亞,我們將教宗的牧靈訪問託付於妳的護佑,藉此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在國家的圓滿共融中生活,以兄弟間的合作為我們的國家和國民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亞孟。」

英文:

“Lord our God, grant Pope Francis health and safety to carry out successfully this eagerly awaited visit. Bless his effort to promote dialogue, enhance fraternal reconciliation, build confidence, consolidate peace values and human dignity, especially for us Iraqis who have been through painful “events” that affected our lives.

Lord and Creator, enlighten our hearts with Your light, to recognize goodness and peace, and to realize them.

Mother Mary, we entrust Pope Francis’ visit to your maternal care so that the Lord may grant us the grace of living in full national communion, and to cooperate fraternally to build a better future for our country and our citizens. Amen.”

去年12月初,薩科樞機在寫給伊拉克人民的信函中要求他們為教宗的來訪作出相應的準備。他在那個機會上寫道,教宗的來訪不是一次「豪華的旅遊」,而是為「所有處在不確定時期的人」帶來安慰訊息的朝聖之旅。我們應使教宗的來訪「成為徹底轉變的時機,讓信德和望德化為行動」。

教宗方濟各應伊拉克政府和當地天主教會的邀請前往訪問,這個消息已於去年12月初公布,標示著教宗因疫情中斷了15個月後的國際牧靈之旅將恢復進行。這次訪問定於3月5日至8日展開,行程是巴格達、與亞巴郎有關的烏爾平原、埃爾比勒,以及尼尼微平原上的摩蘇爾和克拉克斯。

在這4天的緊凑行程中,教宗將為因戰爭而受苦的伊拉克人民帶去他的關懷。教宗方濟各知道當地的基督徒因戰爭逐漸離開那裡的苦楚,他自2019年起就已表示願意訪問伊拉克,並在多次機會中邀請伊拉克人民建設一個堅實的社會組成要素,以公益為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伊拉克克拉克斯本堂神父:教宗的來訪將是一劑「良藥」

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至8日訪問伊拉克,他將訪問的地方也有克拉克斯城和埃爾比勒市。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埃爾比勒市2月15日遭數枚火箭彈襲擊,導致一人死亡,至少5人受傷。什葉派民兵武裝宣稱製造了這次襲擊事件。

按照教宗訪問的行程安排,他將於3月7日前往克拉克斯市,在被伊斯蘭國組織破壞後重建的始胎無原罪聖母堂會見基督徒團體。克拉克斯的本堂、教宗訪問籌劃者之一亞霍達(Georges Jahola)神父2月16日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我們正以一種簡單的方式為這次訪問做準備。就在昨天,我們會見了青年,他們正在練習迎接教宗的歌曲。我們也在準備被破壞和燒毀了的聖堂。聖堂修復工作已於數月前開始,現已進入最後階段。」

伊斯蘭國聖戰分子給當地人帶來極大痛苦,教宗的到來意味著什麽呢?

亞霍達神父對此表示:「教宗到我們這裡訪問,這對先前發生的事情好似一劑良藥:曾有暴力的地方,現在和平到來,一位有威信的人要來,他要向政界和教會界講話。教宗的來訪對我們而言是一劑特殊的良藥。」

始胎無原罪聖母堂遭聖戰分子破壞。從這方面來看,與教宗一起回到這個聖堂和舉行禮儀意味著什麽呢?

亞霍達神父解釋說:「這是我們不屈不撓、世界各地教會不屈不撓的象徵。支持一個遭嚴重打擊的團體、支持他們修復聖堂,是一個非常重要和意義重大的標記。這間聖堂是被刻意燒毀,旨在向當地人民傳達一個訊息:『你們不應留在這裡』。與教宗一同回到這裡意義重大,這加强我們在這裡的存在,這意味著回到我們的歷史和信仰的根源。教宗與我們同在,是在表明教會的普世性。」

關於克拉克斯的情勢,亞霍達神父表示:「該城自2016年10月23日獲解放後,沒有出現暴力的跡象。為此,我們返回了我們的家園。這裡的氣氛非常安靜、祥和,基督徒在克拉克斯城佔多數,我們播種我們所有的,所以,正面的事情多於負面的。神父最後說,即使教宗探訪的是以敘利亞禮天主教徒佔多數的克拉克斯城,我們邀請整個尼尼微平原都參加這件盛世,邀請所有村鎮的天主教友,當地不同基督信仰教會的信徒:正教徒、天主教徒和加色丁禮信徒都來參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訪問伊拉克行程

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啓程前往伊拉克訪問,這是他熱切渴望的牧靈之旅。聖座2月8日公布了教宗的行程,表示教宗在抵達巴格達機場時將受到伊拉克總理的迎接,正式歡迎儀式則在總統府舉行。在與伊拉克共和國總統會晤後,教宗將在總統府大廳向該國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發表此行的首篇講話。

在第一天的訪問行程結束前,教宗將在巴格達的天主教敘利亞禮救主主教座堂會晤該國的主教、司鐸、會士、修生和要理教員,向他們發表講話。

3月6日,此行的第二天,教宗將在納傑夫、納西里耶和烏爾平原度過。當天早晨,教宗離開巴格達前往首都以南的納傑夫城,在這個什葉派伊斯蘭的神聖之地拜會大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胡賽米·西斯塔尼(Sayyd Ali Al- Husaymi Al -Sistani),然後前往幼發拉底河岸的納西里耶,在烏爾平原舉行跨宗教會晤。教宗將於下午返回巴格達,在當地加色丁禮的聖若瑟主教座堂主持彌撒。

3月7日主日,教宗的行程非常緊凑,他將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和尼尼微平原之間奔波。上午,教宗將乘飛機前往埃爾比勒,在機場接受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民事和宗教當局的歡迎。之後,教宗轉乘直升機前往摩蘇爾,該城曾落在臭名昭著的伊斯蘭國組織的手裡數年時間,教宗將在當地的聖堂廣場為戰爭的受害者祈禱,追念他們。

此外,教宗也將於當天上午乘直升機前往距離摩蘇爾數公里的克拉克斯,那是在尼尼微平原上的一座亞述城市,被伊斯蘭國組織占據直到2016年。教宗抵達後,將前往始胎無原罪聖母堂,探望當地團體,向他們發表講話,並在那裡公念三鐘經。下午,教宗將前往埃爾比勒,在當地的體育場主持感恩祭。傍晚,教宗將返回巴格達。隔天,3月8日早晨,教宗將啓程返回羅馬。

教宗這次訪問伊拉克的格言為「你們衆人都是兄弟」,取自《瑪竇福音》(廿三8),徽標上呈現出教宗問候這個國家的手勢,背景上是伊拉克的地圖、棕櫚樹,以及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這些是伊拉克的象徵。徽標上也有一隻口銜橄欖枝的白鴿,象徵和平。白鴿下方則是展開的梵蒂岡和伊拉克共和國國旗。教宗來訪的格言位於圖像上方,用阿拉伯語、庫爾德語和加色丁語書寫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將於2021年3月5日至8日訪問伊拉克

教宗方濟各將於明年3月訪問伊拉克,這將是因疫情中斷了15個月後的首次國際牧靈之旅。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12月7日證實了上述消息,表明「應伊拉克共和國和當地天主教會的邀請,教宗方濟各將於2021年3月5日至8日在伊拉克進行牧靈訪問,到訪巴格達、與亞巴郎有關的烏爾平原、埃爾比勒,以及尼尼微平原上的摩蘇爾和克拉克斯。訪問行程將擇期公布,但也會考慮屆時世界衛生緊急情況的演變」。

無疑,這次訪問是教宗關懷伊拉克人民的具體行動。他於2019年6月10日明確表達了訪問伊拉克的願望,向前來晉見的援助東方教會善會成員表達了這個心願。今年1月25日,教宗在梵蒂岡接見了伊拉克總統薩利赫,促使這項訪問的可能性愈加具體。

在2003年之前,伊拉克的基督徒約有100到140萬人,尼尼微平原被所謂的“伊斯蘭國”組織占領後,即2014至2017年期間減少至大約30至40萬人。薩利赫總統多次强調基督徒的價值和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的角色,卡迪米總理也邀請那些因暴力離開伊拉克的基督徒返回祖國,參加重建工作。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6月21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方濟各到訪那不勒斯

教宗方濟各今天前往那不勒斯,在意大利南部宗座神學院為一場會議的閉幕式發表講話;會議的主題是「《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之後的神學觀:以地中海為背景」。教宗強烈呼籲以對話和宣講為基礎,發展「接納的神學」。詳盡內容

-伊拉克總統正式邀請教宗方濟各訪問伊拉克

伊拉克總統薩利赫於2019年6月20日星期四在巴格達的總統辦公室會見伊拉克加色丁禮宗主教薩科樞機並正式邀請教宗方濟各訪問伊拉克。薩利赫總統在邀請函中表示,教宗的訪問將有助於加強伊拉克社區之間的社會凝聚力。

-南韓啟動反墮胎祈禱運動

南韓憲法法院裁定1953年起的墮胎刑事法違憲並於近日裁決墮胎去罪化,當地教會媒體《天主教時報》展開祈禱運動,為結束墮胎的情況祈禱。《天主教時報》呼籲南韓信眾誦念「未出生者主保瓜達露佩聖母」的祈禱文,期望得到她的轉求。截至6月7日,教友已獻上超過一萬五千次禱告。詳盡內容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