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2016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傳播與慈悲:富有成果的會晤」

blog_1453497064

1月22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撰寫的2016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為:「傳播與慈悲: 富有成果的會晤」。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傳播應建設橋樑,治癒創傷,觸動人心。傳播的真正力量在於它的「親切感」,因此基督徒要懷著愛傳播真理,把社交網絡變為促進連繫與分享的慈悲場所。

「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我們說話時所使用的每一種方式,都應該體現出天主對眾人的憐憫、溫柔和寬恕。」在慈悲聖年的社會傳播日文告中,教宗首先指出「愛因它的性質決定了它本身就是傳播。因此,我們蒙召以天主子民的身份與眾人溝通,不排除任何人。」

教宗強調,傳播「能夠創建橋樑,促進相遇與包容」。他很高興「看到有人以謹慎的態度選擇語言和態度,以超越不理解、治癒受傷的記憶、建設和平與和諧」。教宗說:「語言可以建設橋樑,無論在現實世界,還是在虛擬世界。因此,我們應該藉著語言走出譴責與報復的惡性循環。」

教宗希望「政治和外交的語言也能受到慈悲的啟發」。他呼籲:「負有政治責任的人士始終警惕自己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很容易陷入誘惑,去助長不信任、恐懼和仇恨的火焰。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勇敢地引導人們邁向修和進程。」

文告繼續寫道:「我們的傳播方式應該超越武斷區分罪人與義人的邏輯。」

教宗認為:「我們可以且應該判斷罪惡的情況,但不能判斷人,因為只有天主才能深刻地閱讀人心。我們所要做的是告誡犯錯的人,譴責某些行為的惡意與不義,但應始終牢記真理在於基督,祂的溫和慈悲是我們宣講真理和譴責不義時所應秉持的態度。」

文告接著指出,「傳播意味著分享,分享需要聆聽與接納;聆聽遠比聽見意義深刻」。實際上,聽見指的是接受信息,聆聽則指相互交流。此外,「聆聽也指有能力分享問題與疑惑、肩並肩地同行,擺脫一切萬能的假設而謙卑地將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用於為公益效勞」。

教宗繼續說:「虛擬環境是一個廣場、一個相遇的場所;在這裡人們可以撫慰或者傷害,進行有益的討論或者發起道德批判。因此,網絡應當被善用,向分享開放。」

教宗強調:「傳播以及它的發展乃是天主的賞賜,但它也代表了一項重大責任。」

教宗再次提到傳播所具有的「親近」能力。他說:「傳播與慈悲的會晤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因為它會產生一種關心、安慰、治癒、陪伴和慶祝的親切感。」

教宗最後寫道:「在一個分裂、破碎和極端化的世界以慈悲與人溝通,意味著在天主子女和人類同胞之間促進善良、自由與團結的親切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驟然探訪年長者和植物人: 必須以言以行活出慈悲善工

教宗方濟各1月15日週五下午驟然訪問羅馬東郊的一間養老院,看望在那裡安養的33名年長者。隨後,他前往附近的彩虹之家,探望6名植物人和照顧他們的家屬。與教宗同行的是負責禧年事務的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以及當地聖母瑪利亞世界之后堂區本堂神父扎帕托雷(Lucio Zappatore)。

聖座新聞室在公告中指出,教宗的這次訪問是他在每個「慈悲週五」從事的一項慈悲善工。他透過這次機會「特別表明對抗『丟棄文化』,彰顯年長者及祖父母的珍貴和重要性,並且凸顯生命在各種境遇中的價值與尊嚴」。

本堂神父在教宗到訪後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教宗早已宣布他每個月會進行一次愛德訪問,探望年長者和病人。我們堂區境內的一間照顧30幾個孤獨年長者的機構,以及一間照顧處境困難的車禍受害青年的機構被指定為訪問地點。菲西凱拉總主教曾來視察這兩間機構,表明那正是教宗有意探訪的對象;但最妙的是,一切事發生前完全保密到家。」

扎帕托雷神父評論道:「教宗此舉是要讓我們司鐸和所有基督信徒看到,必須進入這些有需要者的生命當中,具體活出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函將參加禧年活動的青少年:你們要在崇高理想上下賭注!

教宗方濟各在新年伊始致函即將參加禧年活動的青少年,勉勵他們說:「你們要在崇高理想和大事上下賭注!」這些年齡介於13至16歲的青少年將於4月23日至25日前來羅馬慶祝慈悲禧年,主題為「長大成為慈悲如同天父」。

教宗方濟各寫道:「在慈悲上成長意味著學習秉持具體又無私的愛勇敢行事,意味著身心都長大成人。你們正在準備成為那能作出勇敢選擇和舉動的基督徒,連在小事上也能每天建設和平的世界。你們的年紀是充滿驚人轉變的時期,一切似乎既可行又不可行。」

為此,教宗勉勵青少年「在主內保持堅定的信德和穩固的望德。旅途的秘訣即在於此!」因為「上主賜給我們逆流而上的勇氣,藉著祂我們能成就大事」。教宗進而邀請青少年「在崇高理想和大事上下賭注」。

教宗尤其念及「身處戰亂和赤貧環境,生活艱辛,以及被遺棄的青少年」,並鼓勵他們說:「你們切莫丟失望德,切莫聽信仇恨及恐懼的言語。上主有個遠大的夢想等著與你們一起實現,你們那些境遇較佳的同齡朋友掛念著你們,努力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和平與正義。」

教宗指出,並非所有青少年都能前來羅馬參加禧年活動,但他們都能在自己的地方教會團體中加以慶祝。教宗最後提醒青少年說:「你們別只顧著打包行李和製作橫幅標語,更重要的是準備你們的心靈和思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羅馬觀察報

教宗公開接見: 慈悲、寬仁、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是天主的屬性

教宗方濟各1月13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今年首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藉此開啟新一輪的要理講授主題,從聖經的觀點解釋天主的慈悲。教宗強調,為學習慈悲,我們必須聆聽天主藉著祂的聖言教導我們的一切。

教宗指出,《聖經》一開始就把慈悲作為天主的名字。《出谷紀》記述天主將自己啟示給梅瑟,稱自己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卅四6)。因此,慈悲、寬仁、緩於發怒及富於慈愛忠誠是天主的四個屬性。

教宗表示,天主首先是「慈悲寬仁的天主」。《聖經》中使用的這個希伯來詞彙讓人想到母親的心腸或她的懷抱。「這幅圖像提示的是一位為我們而激動並對我們慈悲為懷的天主,祂就如同一個母親那樣,每當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懷中,想到的只是愛他,保護他,隨時為他奉獻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慈悲一詞所提示的就是這幅圖像。因此,這是一種『慈悲為懷』的愛」。

《出谷紀》中記述的天主的第二個屬性是「寬仁」。教宗解釋說,寬仁意味著寬大及憐憫,天主以祂的寬闊心胸,俯身幫助弱小者和貧窮者,總是隨時予以接納、體諒、寬恕。「天主如同《路加福音》比喻中的父親:這個父親不但不怨恨離家出走的小兒子,反而日日夜夜等候他。這兒子是他生的!他一見到這個兒子歸來便跑上前去,把他抱住,甚至不讓他說完懺悔的話,好似要將他的口封住。他對這個失而復得的兒子懷有這麽大的愛和喜悅」(參:路十五11-32)。

POPE-AUDIENCE-MERCY

天主的第三個屬性是「緩於發怒」,這是因為天主富有忍耐和承受的能力。教宗說:「天主曉得等待,祂的時間不是那些不耐煩的人的時間。天主就如同那有智慧的農人,曉得等待,留給好種子成長的時間,儘管田地裡也長了莠子(參:瑪十三24-30)。」

天主的第四個屬性是「富於慈愛忠誠」。教宗表示:「天主的這一稱號是多麽美啊!此處使用的『慈愛』一詞表明情感、恩寵及仁慈。它不是電視劇中的愛情。愛走出第一步,愛不是憑人的功勞獲取,而是天主無限的白白賜予。愛是天主的一份熱心腸,任何事物,甚至罪都阻擋不住天主的愛,因為天主曉得越過罪,戰勝惡並予以寬恕。」

教宗引用《聖詠》中對常守護人類的上主的讚頌(一二一),以及聖保祿宗徒在《弟茂德後書》中表達的思想,重申即使我們不忠信,天主仍然是忠信的(二13)。教宗說:「在慈悲上忠信正是天主的本性。因此,天主是完全及始終忠信的。祂的臨在堅實穩固,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可靠保障。在這慈悲禧年當中,但願我們完全仰賴天主,體驗到蒙受這『慈悲寬仁、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的天主』所愛的喜樂。」

最後,教宗期望跨越聖門能激勵信友們去體驗身心上的慈悲善舉。

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邀請眾人為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爆炸案遇難者祈禱。前一天,1月12日,在距離藍色清真寺不遠的旅遊景區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發生爆炸,造成15人受傷,10位外國人死亡,其中8位是德國人。爆炸案兇手為一名敘利亞籍的自殺式襲擊者。

教宗說:「我請大家為昨天在伊斯坦布爾發生的爆炸事件受害者祈禱。祈願上主,仁慈的天主賜予亡者永恆的安息,撫慰他們的家人,堅固整個社會,並改變暴力者的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新書《天主的名字是慈悲》發布會

羅馬奧思定出版社1月12日上午舉行新書發布會,介紹熱衷梵蒂岡事務的記者安德烈·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的新作《天主的名字是慈悲》(Il nome di Dio è Misericordia)。除了作者以外,聖座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意大利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Roberto Benigni)和華裔青年張奧思定(Zhang Agostino Jianqing)應邀出席了會議。梵蒂岡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是發布會主持人。

隆巴爾迪神父首先表示,《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書是托爾涅利與教宗訪談的果實,而且在聖年出版,意義便更為深刻。「這本訪談之書的珍貴之處正在於它在這禧年出版。透過這部作品我們分享了教宗在他的司鐸、牧職及靈修生活中的慈悲經驗」。

帕羅林樞機則強調《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書「幾乎在引領讀者進入慈悲的奧跡」。慈悲是「基督徒的身份證」。「這部便於閲讀、具有主要作者,即教宗獨特風格的作品」並不給出最終答案,也不是為了排難解疑,而是「放寬視野,與超越人性邏輯的天主的無限大愛相遇」。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雖然失去了罪的意識,卻越來越需要慈悲。

帕羅林樞機指出慈悲不僅應在於個人的皈依,也應在於國與國及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上。「教宗的訊息、慈悲與寬恕的基督信仰訊息、我們跨越的許多聖門以及號召我們接納天主的愛,這些不僅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皈依和個人的靈魂得救,也與民族、社會、國家有關,幫助我們建立更為友愛的新關係。誰若親身體驗到慈悲的豐富恩寵,誰若得到了寬恕,他便能把那白白得到的至少分給別人一點」。

華裔青年張奧思定談到,他曾因施暴行而在意大利帕多瓦的監獄服刑。正是在監獄中,透過一名義工他認識了基督信仰,與慈悲的主耶穌相遇。張奧思定講述自己的經歷說:

「領洗後我明白自己蒙受了天主的全部慈悲,即使我還沒有意識到這慈悲。教宗方濟各的書幫助我更清楚了解在我身上發生的轉變。這就是我取名叫張奧思定的理由:奧思定是因為我想到聖奧思定,想到他的經歷;他的母親聖婦莫尼加尤其令我感動,她為自己的兒子流了多少眼淚,盼望能重新找到迷失的兒子。我的情況有點相似,我想到我的母親和她為我流下了成河的淚水,盼望我能重新找到生命意義。」

意大利知名演員兼導演貝尼尼的發言引起在座人士的陣陣鼓掌聲。他首先打趣地說,只有藉著教宗方濟各的書,一位威尼托的樞機、一個華裔服刑人和一個托斯卡納的喜劇演員才能在梵蒂岡的新書發布會上坐到一起。然後,他談到他對新書内容的感想說:

「這本書是對我們的愛撫,是擁抱我們,對我們的慈悲。注意,慈悲可不是坐在沙發上的一個美德!慈悲是一項行動起來的活躍美德:請看看教宗,人家可從不停步!他不僅心在動,雙臂、雙腿、雙腳、雙膝也在動,軀體和心靈都在動,從不停下!他去會晤不幸者,會晤窮人,一秒鐘都不肯停下來。」

「教宗的力量來自何處?正是來自慈悲的良藥!你們看看他,他去尋找失敗者,弱者中的最弱小者。他開始牧職後都去了哪裡?去了蘭佩杜薩,正是弱者中的最弱小者來到的地方。他在哪裡開啟了禧年的聖門?在中非班吉,世界上窮人中的窮人的最貧窮的地方:他正是在那個最貧窮的地方,去尋找、接近世界的苦難及痛苦,因為慈悲在那裡,在痛苦中誕生。」

「可話又說回來,要是一切都寬恕了,還要正義做什麽?可是,教宗方濟各說了,慈悲是最大的正義。正義是慈悲的最小部分。慈悲並不取消正義:慈悲不廢除正義,不腐蝕正義。慈悲看得更遠。一個只是實施正義的世界將是一個冷冰冰的世界,不是嗎?我們覺得人不僅需要正義,也需要某些其它的東西。在教宗方濟各的書中,我們感到的正是這些其它的東西,因為慈悲正是他牧職的泉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開啟聖母大殿聖門: 天主之母是慈悲之母和寬恕之母

blog_1451918409

1月1日天主之母節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位於羅馬市區的聖母大殿主持彌撒聖祭並開啟聖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誰若不懂得寬恕,他就還不認識圓滿的愛。我們人人都應奉聖母瑪利亞為慈悲之母,滿懷信心並毫無畏懼地沉浸在天主的愛内。

教宗以《天主之母頌》的古老歌詞為依據,解釋了天主之母的兩個特性:慈悲之母和寬恕之母。

天主之母首先是慈悲之母。

教宗表明:「我們方才開啟的聖門其實就是慈悲的聖門。無論誰跨越這門檻,都應滿懷信心且毫無畏懼地沉浸在天主的愛内,從這座大殿重新啟程,堅信身旁有聖母瑪利亞的陪伴。聖母瑪利亞是慈悲之母,因為她生育了耶穌,祂是天主慈悲的面容,萬民期待的厄瑪奴耳,『和平之王』(依9:5)。」

教宗表示,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將祂的母親賜予我們。聖母瑪利亞則與我們一起同行,她絕不留下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孤獨行走,在我們感到沒有把握和痛苦的時刻,更是如此。

天主之母又是寬恕之母。

教宗繼續解釋說:「在十字架下,聖母瑪利亞看到她的兒子將自己全盤奉獻出來,見證了什麽是愛人如同天主。在那一時刻,她聽到耶穌說出可能是她教導年幼耶穌的那句話:『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路23:34)。

教宗說:「從那時起,瑪利亞就成了我們眾人的寬恕之母。她本人也效法耶穌並藉著自己的恩寵,寬恕了那些正在殺死她無辜聖子的人。為我們而言,瑪利亞成了教會也必須寬恕所有請求寬恕者的典範。寬恕之母瑪利亞教導教會,在加爾瓦略山上奉獻的寬恕沒有止境。無論是處處與人作對的法律,還是受人敬重的塵世智慧都阻擋不住寬恕。教會必須具有耶穌在十字架上和聖母在十字架腳下的那種寬大為懷的心胸,別無其它選擇。」

「寬恕的力量是一劑良藥,能化解怨恨和復仇的心態。寬恕令人心靈喜悅和祥,不再受死亡念頭的擺布;怨恨和復仇則擾亂心智,使人心碎,不得安寧。怨恨和復仇真是可憎惡的東西。」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在跨越這慈悲聖門時,應堅信童貞聖母,至聖天主之母在陪伴著我們並為我們轉禱。我們應讓她陪伴我們去重新發現與她的聖子耶穌相遇的美好。我們應向寬恕的喜樂敞開心懷,明認寬恕能使我們重新獲得可靠的希望,在每日的生活中做天主慈愛的謙卑工具。」 [Read more…]

教會透視: 華人教區紛紛打開慈悲聖門

blog_1450478543

最新內容:

-加拿大溫哥華總教區舉行終身執事晉秩典禮

-教宗方濟各開啟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門

-華人教區紛紛打開慈悲之門

教宗接受《相信》周刊訪談: 今日世界需要慈悲和憐憫

blog_1450453003

慈悲是教宗方濟各生命的中心,他一生尋求天主的慈悲,也深深感受到是這慈悲揀選了他。在慈悲禧年開啟之前,他接受禧年官方刊物《相信》周刊的訪談,特別指出這是他宣布慈悲禧年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慈悲禧年將是寬恕與修和的一年。今日世界需要慈悲和憐憫,天主是父親,祂是慈悲的。殘暴之道不可行,給人定罪之道不可行。」《相信》周刊已於12月3日發表了這篇訪談。

教宗在訪談中,首先解釋了為何他決定舉行慈悲特殊禧年。他說:「慈悲是保祿六世教宗特別注重的教會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後來,若望保祿二世透過為傅天娜修女封聖和建立慈悲主日,特別強調天主的慈悲。因此,沿著這條線路,我感到主耶穌所渴望的正是向人類顯示祂的慈悲。慈悲思想不是我腦中閃出的一個念頭,我只是重新拾起一個相對較新的傳統。我意識到需要做些事,好能繼續這一傳統。」

教宗提到,他於2013年上任後首次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和在梵蒂岡聖安納堂區的首次彌撒講道中,已經談到慈悲思想。他這樣做不是出於一種策略,而是發自内心:是聖神希望我們做些事。在慣常的兇惡殘忍消息以及冒犯天主名號的殘酷暴行面前,今日世界需要慈悲和憐憫,需要發現天主是父親,祂是慈悲的。殘暴之道不可行,給人定罪之道不可行。教宗提到,教會有時也會陷入誘惑,執行一條強硬路線,只強調道德規範,把許多人拒之門外。

教宗常說他覺得自己是罪人,需要天主的慈悲,如同所有信徒那樣。他在訪談中再次表示:「我是罪人,是一個蒙天主仁慈注視,受到祂寬恕的人。我現在還會犯罪,我每隔15或20天辦一次告解,為能感受到天主的慈悲。」

教宗憶起他感到蒙受召叫的日子,那是遙遠的1953年9月21日,在那一天他藉著修和聖事與慈悲的天主相遇,當時他只有17嵗。後來,他的主教格言「因仁愛被揀選」也源自9月21日聖瑪竇紀念日,因為耶穌注視了瑪竇,對他心生慈悲並揀選了他。教宗說”「因仁愛被揀選這句話的字面翻譯好似一項匠人的工作。的確,多年以後,我發覺主耶穌正是以祂的慈悲如同匠人般塑造了我。」

教宗也談到「天主的母性」,稱之為天主發自肺腑的「溫柔」,「天主既是父親,也是母親。因此,我們需要一項溫柔的革命,以更為寬容和更有耐心的態度對待別人。」

教宗說:「我們今天必須培養溫柔的革命,將之作為慈悲禧年的果實。我們每個人必須說:『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但天主就是愛我這個樣子;那麽,我也必須以同樣方式愛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教會需要瞻仰天主的慈悲,做天主更喜愛的事

教宗方濟各12月9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以天主的慈悲為主題,講解了慈悲禧年的意義,強調相信慈悲並仁慈對待弟兄姐妹是進入基督信仰的核心,因為這是天主更喜愛的事。

教宗首先談到慈悲禧年與教會的關係,他說:「教會需要這非凡時機。我並沒說:這非凡時機對教會有益。不,不是的!我說的是:教會需要這非凡時機。」 教會必須讓人看到天主的臨在和關懷,這是她在當今時代的特殊使命。慈悲禧年是一個有利時機,使我們能成為更有説服力和更有效的見證人。

接著,教宗指出慈悲與寬恕的關係。他說,注視天主的慈悲和那些需要慈悲的弟兄姐妹,意味著注重福音的實質内容:耶穌基督,天主降生成人的慈悲。慈悲禧年是一個絕佳時機,使教會能學習唯獨選擇「天主更喜愛的事」。天主喜愛「寬恕祂的子女,仁慈對待他們,並希望他們也能寬恕弟兄姐妹」。


教宗說:「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後為何這麽欣喜?因為祂終於有了可寬恕的對象。這不是很美嗎?天主的喜樂是寬恕,天主的本性是慈悲。因此,在這一年當中我們必須敞開心門,讓天主的愛和喜樂在我們心中注滿慈悲。」

教會制度和結構的更新工作「也應引導我們強烈地切身體驗天主的慈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會成為不能隱藏的『建在山上的城』(瑪五14)」。教宗指出教會為慈悲禧年提出的目標,正是讓我們内心強烈感受與耶穌相遇的喜樂。

「如此我們將更加堅信,慈悲確實能有助於建設一個更有人性的世界,尤其在當今這個寬恕成了人生活領域的一位稀客的時代。因此,喚醒慈悲便顯得更為迫切,在各種場合,社會、機構、職場及家庭也該如此。」

有些人覺得面對人類的許多急迫需要,在聖年光瞻仰天主的慈悲似乎還不夠。針對這些人的疑惑,教宗表示:「的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但若不談慈悲,便只能是自戀,追求的只是個人利益、享樂、榮譽和財富,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經常以偽君子和世俗的面目出現。因此,我們有必要承認自己是罪人。

「『上主,我是一個罪人;上主,我是一個罪婦:求祢以祢的慈悲對待我』。這是一種極美的祈禱。很容易,做得到!這祈禱每日容易上口:『上主,我是一個罪人;上主,我是一個罪婦:求祢以祢的慈悲對待我』。」

是不是只有天真的人才相信這便能改變世界呢?教宗總結道,是的,在人性上這是狂人的話語,但「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一25)。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耶穌親授神聖慈悲串經八十週年

眾所周知,天主經的經文是耶穌親自教授宗徒的,然後記錄在聖經福音裡。這漂亮的經文教導我們怎樣向天父祈求,可算是基督徒的一大寶藏。當然,在歷史中,天主仍然與教會同在,尤其在最困難的時間中,因祂的慈悲,派遣聖子、聖母或聖人,顯現給世人,教導我們最逼切的訊息。80年前,即1935年9月13至14日,耶穌親自教授了聖女傅天娜另外一經文。

1905年8月25日,傅天娜(Faustina Kowalska)生於波蘭,自小便渴望拯救靈魂,想獻出生命作為贖罪的祭獻,與天主深深地合而為一。自十九歲起,她便開始得到多次神視。二十歲時加入了仁慈之母女修會,取名聖體‧瑪利亞‧傅天娜。1931年耶穌要求她畫下「神聖慈悲」的畫像,之後繼續教她有關天主慈悲的道理。她將所有寫在日記簿上。1938年10月5日善終,年僅33歲。千禧年間,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傅天娜修女列入聖品之中。

傅天娜在日記上留給後人的有很多,但最廣為人知的可算是「神聖慈悲串經」(Chaplet of Divine Mercy)。1935年,在現今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耶穌向傅天娜修女親授了這慈悲串經。9月13日,她在神視中看見到一位天使正要懲罰波蘭的一個城市。她立即虔誠地祈禱,但這不能消除天主的怒氣,直至一把聲音教了她以下的經:「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當她唸這經時,天使突然變得無力,不能懲治罪人。

翌日,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耶穌詳盡地教了她完整的神聖慈悲串經,教她在玫瑰念珠上唸。耶穌告訴她:「妳要連續九日在玫瑰念珠上這樣唸:首先,唸天主經、聖母經和信經,然後在每粒大珠上唸:『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在每粒小珠上唸:『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最後,唸這三遍:『至聖天主,至聖強有力者,至聖長存者,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

單單在「神聖慈悲串經」的禱詞中,我學會了很多。首先,我們居然堪當奉獻耶穌給天父,這說明耶穌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就是祂身體的一部分。祂奉獻自己給天父,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我們。每次彌撒感恩經中,我也會記起這禱詞。第二,我們有罪,真真實實的罪。但榮幸地,我們可為自己的罪過作補贖,甚至賠補他人的罪過。第三,要完全地與耶穌結合,只有透過與祂的悲慘苦難結合。痛苦是人生經常經歷的,但如果我們懂得把痛苦化作連同耶穌給天父的犧牲,這些痛苦便不是白過的,甚至是可為整個世界的。

在其後的啟示裡,耶穌向聖女傅天娜透露這串經的效力和許諾。無論人們以這串經向祂求甚麼,祂也願意賜給他們,如果這些意向跟我的旨意相符。人若唸慈悲串經,也會得到善終的恩寵。聖女記錄了許多有關慈悲串經的許諾,在此不能盡錄。

這慈悲的訊息,正正是慈悲禧年的訊息。天主的慈悲是無限的,是為了所有人,無論有多罪的人。人並非自動可得到天主的慈悲,而是要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才可獲得。怎樣才可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我會以畢生尋求答案。您也會嗎?

 

撰文:Gabriel Chow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