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2:39-48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賊幾時會來,他一定警醒,絕不讓自家房子被掘個洞。你們也必須準備好,因為人子來臨的時刻,是你們料想不到的。」伯多祿說:「主啊,祢說這個比喻,是為我們的,還是為大家的?」主回答說:「那麼,誰是那個忠信又能幹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眾僕人,按時分發糧食呢?當主人回來時,看見他這樣做,這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把全部財產交給他管理。但如果這僕人心裡想:『我的主人必會遲來。』就開始拷打僕人婢女,吃喝醉酒。那麼,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這僕人的主人就回來,把他斬了,使他與不忠信的人同樣下場。那明知主人意願,卻無準備,也不照主人意願辦事的僕人,必罰他受重重的拷打。但那不知道卻做了該打之事的,可以少受拷打。因為凡接受多的,對他的要求也多;受委託得多的,向他索取的也更多。」

反省

《信 · 託》

從路加福音中突顯出耶穌對門徒的信靠,並委以重任,使他們作好準備,以迎接耶穌來臨的日子。所以,這好比一間「天國信託銀行」,委托不單是主僕之間建立信任,而且肩負起對客戶一定的保護和照顧財物的責任。

誠然,這比作主人信託並交付僕人責任,且看他們具備什麼條件作出操守,和管理財務之心態。豈料僕人處之泰然,沒有居安思危的心,反而掉以輕心而縱情享樂,結果耽誤時辰,及時行樂而一敗塗地,盡不好己職至一蹶不振。

時至今日,享樂主義及物質主義充斥我們使徒職守及生活,我們祇當職務求其次,工作為生活,生活為薪酬,薪酬換消費,消費重吃喝,吃喝加宴樂,免則免或盡量減少去聖堂及參與其中活動。人們真正忘卻GPS導航系統,即天主導航系統(God Positioning System),索性關掉總制及電源,放棄自稱係「行禮如儀」的彌撒與聖事,把領洗、天主、聖神、家、教會等擱置,信奉倫理相對主義,即世間沒有對錯,何謂良知?良心?什麼時候才是危險感?有些人則順應世俗人文主義:何必執著價值與意義?信神無神無謂定分界,邪惡只是一線牽,死到臨頭才找救生圈!最高境界就是「百無聊賴」!

「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託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路12:48)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八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1:42-46

那時,耶穌說:「你們有禍了,法利塞人!你們連薄荷、茴香和各種香料都獻上十分之一,卻忽略公義和對天主的愛!這些才是你們應該做的,雖然其他的也不可疏忽。你們有禍了,法利塞人!你們愛坐會堂的首席,在廣場上受人致敬。你們真是有禍了!你們像路上不明顯的墳墓,人們踩上了還不知道!」眾法學士裡有人應聲說:「老師,祢這樣說,把我們也侮辱了!」但耶穌回答:「你們也有禍了,法學士!你們叫人們背著難以負荷的重擔,自己卻不肯動一動指頭幫助他們!」

反省

《醒覺 · 覺醒》

在路加福音中,耶穌不是見人就罵,而是提醒一些人,因為他們在人群中是有權力地位的,在法律和道德上是具有影響力的。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耶穌希望他們可以有所警醒,從而在思言行為上有所反省和檢討,更加以改變。

耶穌首先指出法利塞人的不是,就是他們的不義,假公濟私,忘記了對天主的愛和尊敬而自欺欺人。

再者,法利塞人的好高騖遠,在人前假仁假義,祇是為博得人家讚賞以保持位高權重,沽名釣譽而巳。

其餘的人,他們的表現似是樂於助人,往往是內中空,缺乏真誠、真心及真意去愛人,在人前不外乎是活的樣板子。

最後,法學士們以為耶穌所說的人們,也對他們帶來一點點尊重,似乎「一竹篙打全船人」,有點兒那過,耶穌也全不放過,認為他們不但立法,更知法而不守,把責任和負擔加諸於他人身上,自己卻知行不一。

今時今日,福音的價值和意義仍然有效,因為人們的自私、虛偽、無心、無力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毫不在意耶穌的話,也是表裏不一,對天主的祈禱和奉獻,和生活的篤守也不相稱。如是我聞,醒覺與覺醒竟然也是差之毫釐而繆以千里!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1:1-4

有一天,耶穌在某處祈禱;祈禱完了,祂的一個門徒對祂說:「主!請教我們祈禱吧,就像洗者若翰教他的門徒一樣。」祂對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祢的名被尊為聖,願祢的國來臨。求祢天天賜給我們每日的食糧;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反省

《禱 · 告》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的祈禱,就是層次分明,向天父的祈求和對人的剖白。

耶穌每次到一地方,就是進行祈禱,主要是與天父溝通,經過會合後,辨識怎樣仰合主旨,而實踐天父在他身上要完成的任務。誠然,門徒們在跟從他之時並無多大的希求,他們只是務要在師傅身上,效法他們所跟隨過若翰的那般聖善和積極,豈知耶穌教他們的祈禱,可以更上一層樓,甚至可以修德成聖,達至登峰造極的境界。

耶穌藉此機會,教導他們祈禱的要素:

(一)尊天父的名為聖和他的國度臨現。此乃對比一下世間的任何國度與君主都不足為聖,甚至任何大小事務都可以統整,全是以天父為終極與目的,合而為一,聖化共融。

(二)日用之糧:人人平等,工作與麵包就如同上天降寵雨一樣,機會均等,人人天天得以享用。

(三)寬恕之道:天父給人寬恕,是寬宏大量,超越人之所能想像。故此,人人也懂得怎樣嚴以恃己,寬以待人如同天父一樣。

(四)免陷誘惑:人在每天所面對的種種誘與惑,真的數之不盡,歷史重演,為此我們更要同聲祈禱,希望天父繼續保守,使每人可以避惡行善,日進於德。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六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9:57-62

那時,耶穌和門徒繼續上路,有人對祂說:「不管往哪裡去,我要跟隨祢!」耶穌對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人子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耶穌又對另一個人說:「跟隨我吧!」那人回答:「主啊!准我先回去安葬我的父親。」但祂說:「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呀,你該去宣揚天主的國!」還有一人說:「主,我要跟隨祢!但先讓我去與家人道別。」耶穌就說:「手扶著犁,又頻頻回頭看的人,不適合天主的國。」

反省

《建國 · 大業》

今天的路加福音,乃透露跟從耶穌的子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大業在前,建國迫切。

(一)沒有安枕之地:在世間沒有一個歸宿的地方,因為人應尋求天國的去向。「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

(二)天國大業在即:
不是停留在兒女間之私情上,因為並非以個人、家庭事業為重,建國大業乃建基於對天主的信任,和天父的合作上,為的是這個天國的版圖顯得更宏觀,這個領域來得更擴張。「你要去傳揚天主的國。」(路9:60)

(三)絕無後悔之感: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似乎是人的許多事情上衍生藉口、託辭、推卻等,並非兌現一生承諾而舉旗不定,而正值在建國迫切之時,這些人是不適合「天主的國」。他們乃「手扶著犁而往後看」(路9:62),因為缺乏前瞻性。

且看今日時勢,有些國君藉國難當前,需要徵召軍人入伍,但在強迫之下,國民可以不對國家效忠。

再者,國家正要招兵買馬之急,國民四散東西,逃避不巳,因為她從來都沒有愛過國民,為人民著想。

更進而言之,人民為國犧牲或殉職,豈能倍感榮幸與光榮?因為他們從不感到這是永恆,並深具代表性和價值。

「你跟隨我吧!」(路9:59)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三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6:20-26

那時,耶穌抬起頭來,看著門徒們說:「你們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主國是你們的。你們現在飢餓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得飽足。你們現在哭泣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幾時為了人子的緣故,你們被眾人憎恨、驅逐、羞辱,並除去你們的名字,如同對待可惡的罪犯,你們就是有福的!當那一天來到,你們要歡欣鼓舞!看,你們在天上的賞報必定豐厚!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是這樣對待眾先知。可是,你們這些富有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已得了你們的安慰。你們現在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現在歡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哀傷痛哭。當大家都讚賞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是這樣對待假先知。」

反省

《四福 · 四咒》

今天路加福音簡潔地把「真福八端」化作四福、四咒,可以示列如下:

四福
(一)貧窮是福,因為乃天國之歸宿;
(二)饑餓乃褔,因為飽飫之將至;
(三)哭泣是福,因為歡笑之所在;
(四)為人惱恨,乃實至名歸;

相反,四咒
(五)富有招禍,因為安慰消失;
(六)飽飫惹禍,為的饑荒到來;
(七)一時歡笑,會帶來哀愁;
(八)尋求讚賞,豈料禍從天降。

其實,是福是咒也可歸納為一,正是如此無助者尋求天主助佑,每當他/她面臨逆境、困難、經歷或苦楚時,時時能仰合天主的旨意,刻刻在一切境況中開始頓悟、領會及投靠天主,一定獲得扶助。所以,無論這是貧、病、交、加或遭人詆毁,都可轉念成主的恩賜,更可化險為夷。相反,人若竭力迴避天主,漠視祂的意旨,處處相反聖神化功者,將失去上主賦予的智慧,更加自以為是而好大喜功,將沒有一己之籌劃,更一一化作灰燼,導致兵敗如山,飲恨而終。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二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4:38-44

那時,耶穌進了西滿的家。西滿的岳母正在發高燒,他們便求耶穌幫助她。耶穌來到她身旁,斥責那熱病,高燒就退去了。她立刻起來招待他們。日落時,人們把家裡患各種病痛的人都帶來見祂。祂為每一個人覆手,治好了他們,也從許多人身上逐出魔鬼。魔鬼大聲叫喊:「祢是天主子!」但是耶穌斥責牠們,不准牠們說話,因為牠們知道祂是基督。黎明時分,祂便出去,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但群眾到處找祂,一直找到祂那裡,便一起挽留祂,求祂不要離開他們。但祂說:「我必須到別的城鎮宣講天主國的福音!我被派來,正是為了此事。」於是祂繼續宣講,走遍猶太地區各個會堂。

反省

《養精蓄銳》

「養精蓄銳」的釋義是保養精神,積蓄力量。在路加福音的記述中,耶穌剛從會堂講道,向人治療百病完畢應該倍覺勞累 ,便借宗徒之長伯多祿的家作歇息。由於伯多祿邀請耶穌前往自己家中休息,一者,全家感到榮幸不巳,因為有能力款待師傅;二者,又因家中岳母抱病,惟恐款待欠奉,招呼不足。三者,其他門徒沒有意見,而耶穌更予以尊重和接受,使伯多祿的岳母得以痊愈,可謂相得益彰,不亦樂乎!

所以,耶穌待精神煥發後又繼續力行愛德工作,四處應付群眾,施行仁心仁術,驅魔治病。豈知在驅魔群中,心生不忿和嫉妒,魔鬼認出耶穌乃真命天子,有意拆解默西亞秘密,並公開耶穌的身份來。

可惜時辰未到,耶穌遂即叱退邪魔,並退隱在曠野中祈禱,而群眾又亦步亦趨聚集聽道,形影相隨。耶穌表示他喜歡人們聚集,宣道有方,但也請門徒們效法他,一動一靜,替天行道就應養精蓄銳,並向人民出發。時至今日,面對邪惡當道,我們更應力挽狂瀾,奉主名而前往四海,弘揚天主的道共建一家,大家切磋琢磨互勵互勉,並給人們身、心、靈方面帶來喜樂與和平。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竇福音 20:1-16

那時,耶穌給門徒講了這個比喻:「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裡去了。約在第三時辰,他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市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吧!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作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裡,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裡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裡去吧!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工人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至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反省

《無業 · 眼紅》

按瑪竇的記載,葡萄園的園主從早上九點、正午及下午三點同樣僱用工人參與他葡萄園的工作,乃出於邀請:「你們也去我的葡萄園工作。」

從大前提出發,主人是出於「情」,小前提是主人的「理」,因為他見到他們處於「閑站」著,和「無所事事」。結論是「法」,就是主人的施予,不是僱員的要求或補償,即時薪、薪酬、加時的公平公正分配。

殊不知,耶穌在最後的説法:「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這是你情我願;況且「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天主白白的恩惠,人要懂得白白的分施才是,非出於比較、爭取、爭先、恐後。

所以,「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表示人要知足,常樂於善盡本分,做好天主的事工,這才滿全他在每人身上所賜予的一切。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11:25-27

那時,耶穌高聲說:「父啊!天地之主,我讚美祢!因為祢對聰明和有學識的人隱藏了這些事,卻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在祢面前,祢的美意就是如此!我父已把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祂願意啟示的人,也沒有人認識父。」

反省

《天國 · 童子》

從瑪竇福音簡潔的文筆中,耶穌把「天國」的奧秘,隱瞞了不給予聰明和有智慧的人,相反,卻啟示了給「童子」。原因是聰明和有見職之士, 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是知識份子,可憑書本之知理解一切,或以一己聰敏便可通達一切,結果他們的自作聰明和自以為是成了一大障礙,因為沒有了向天國探求,更缺少了一份上進心。相反,天國可以啟示給小「童子」,就是由於他們的開放、無私,和純樸,潛移默化的吸收了天國的道理,在他們呱呱墜地,牙牙學語之旅,已感受到天國就近在咫尺。

事實上,綜觀中外天下今天許多初生之犢,他們只是一個月或者數月誕生者,但他們的那種可愛、活潑、和開朗純真的行為,卻逗得父母和其他人的喜愛。因為他們這樣的一切,就是「天父肖像」的印證,亦是耶穌「美意」的反映,和聖神「話語」的溝通。

「父啊!在祢面前,祢的美意就是如此!」(瑪11:26)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四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10:1-7

那時,耶穌召集了祂的十二門徒來,賜給他們制伏污靈的權柄,能驅魔和治好各種病痛與殘疾。這是十二宗徒的名字:為首的是西滿,又稱為伯多祿;他的兄弟安德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又有斐理伯和巴爾多祿茂、多默和稅吏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和達陡、熱誠者西滿和加略人猶達斯,那個出賣耶穌的人。耶穌派遣那十二人出去,吩咐他們說:「不要去外邦人的地方,不要進入撒瑪黎雅人的城市。你們應該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一邊走一邊宣講,說:天國近了。」

反省

《迷路的羊》

在瑪竇福音中的描述,耶穌召叫十二門徒,象徵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他們人數不多,但卻獨當一面,全部皆授予驅魔治病的能力。原本,天主可以從天上派遣一大隊天軍,威風八面的征服世界,使人人都降伏在他的權勢及統領之下。但是,他沒有選擇這個,祇是願意自己的門徒潛移默化地以人影響他人,以自己改變別人。

誠然,十二門徒中雖止有人出賣耶穌,但他們個個都經歷一番磨練,生活中幾經艱辛、辨識、轉念和皈依過程,才懂得師傅的指示。

他們在標竿人生的道路和理想中,不斷改變自己,無論從謀生技能、性格、和對人關心的層面,逐漸領會到默西亞秘密的真義,願意到各城各鄉去尋求以色列家的迷羊。

當然,他們的導向是天主,在傳教生活中效法師傅遵照天父的旨意,藉著主的名字和聖神的力量,向不少人宣講福音。

時至今日,為效法這些門徒們,傳教士的足跡走遍世界,雖然仍是「莊稼多,工人少,人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他的莊稼。」(瑪9:38)可是,傳教士的足印是多麼美麗,因為就算他們赴湯蹈火,但為了主的迷羊之故,四處尋覓也是在所不辭。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竇福音 7:15-20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來到你們跟前,外披羊毛,內裡卻是兇殘的豺狼。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這樣,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而壞樹都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要砍倒,投入火中。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

《循規 · 蹈矩》

反省

耶穌在瑪竇福音中乃提醒人要明辨是非,做事不可不分皂白,循規者是有條有理,蹈矩者是以善導人,忠於系統。

可惜的是,人心虛偽,誤入歧途,只著重外表,掩飾其內裡醜陋兇惡,笑裡藏刀,其實害人不淺。這些人可謂: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結果是荒謬絕倫。他們更是重蹈覆轍,重蹈者是導人結壞果子,惡上加惡,如是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荼毒他人而影響深遠;覆轍者的結果更不堪設想,陷更多人於坎坷之境,無可救藥和難以接受。

耶穌在當時就是叫人提防假善人,他們的壞習慣和壞表樣。然而活在當下,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真的在壞樹上結下不少壞果子,影響之大無奇不有,而且不經意地蔓延至很多的地方。

「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瑪7:20)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