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受法國《十字架報》採訪:世俗和法治為宗教自由提供保障

blog_1463514477

5月17日,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公布了對教宗方濟各的長篇訪談,談話內容涉及聖召危機、戀童癖的問題,以及天主教會與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的關係。

教宗說:「雖然法國是教會的長女,但她依然是有待福傳的邊緣地區。」

教宗表示自己曾收到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該國主教團的訪問邀請函,但現在還沒有確定日期,他認為法國舉行選舉的2017年應該不在考慮範圍之內。教宗還表示,他可能訪問馬賽,因為馬賽象徵面向世界的門戶,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教宗去過那裡。

關於福傳,教宗強調司鐸並非必不可少。教宗列舉韓國教會的歷史說,在第一批傳教士抵達後的數個世紀,平信徒成了福傳的先鋒。聖洗聖事賜予福傳的力量,信徒在聖洗聖事中領受的聖神推動他們走出去,勇敢地傳播基督的訊息。教宗再次提醒要警惕教權主義,因為它很危險。

近幾個星期以來,法國教會因幾起戀童癖事件而動盪不安。教宗關於這個問題回答說:「在這方面不應該有超出有效期的問題。司鐸原本蒙召將兒童引向天主,現在卻因自己的侵犯行為而把孩子給毀了,他們播種了惡、怨恨和痛苦。一如本篤十六世所說的,我們應該對戀童癖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關於法國教會和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的關係,教宗聲明,「我們正在緩慢、謹慎的前進」,教宗將勒菲弗(Marcel Lefebvre)主教的跟隨者看作是走向圓滿共融的天主教徒。教宗指出,他們的長上貝爾納·費萊(Bernard Fellay)蒙席是一個可以協商的人。

在談到移民問題以及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係時教宗表示,「我們不能以非理性的方式打開家門,而要挖掘問題的根源所在,想想他們為什麼移民,上百萬人逃難的原因是什麼。」隨後,教宗再次譴責朝拜財神偶像的全球經濟模式,勉勵歐洲人促進移民的融入,而非隔離他們。

教宗還說:「基督徒和穆斯林和睦共存是有可能的,我相信今天不存在對穆斯林的恐懼,只有對伊斯蘭國及其征服戰爭的恐懼。征服的概念的確屬於伊斯蘭宗教精神,但是人們也可以用《瑪竇福音》結束語所表達的征服的意思來論釋,福音中耶穌派遣祂的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因此,教宗邀請大家反思:「把太過西方化的民主模式出口至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是否合適,在這之前伊拉克有一個強權政府,而利比亞還處於部落體制。」教宗總結道:「我們不能撇開這些文化貿然前行。」

談到世俗與宗教自由的問題,教宗明確表示政府應該是非宗教性的,宗教國家不會有好結果。教宗解釋說:「我認為俗化在穩固法律的陪伴下可以為宗教自由提供保障,為我們提供一個不斷前進的參照框架;我們是平等的,是天主的子女,擁有人性尊嚴。人人都應該有表達自身信仰的自由。如果一個穆斯林女性想要佩戴面紗,她應該有權這樣做;同樣地,一個天主教徒若要佩戴十字架,他也應該有權這麼做。」

教宗也被問到其它有關俗化的問題,例如天主教徒面對安樂死和同性結合的法律,是否應該捍衛自己的信念。教宗指出,國會應當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辯證,作出解釋,給出理由,如此社會才能獲得發展。但是,當一項法律被通過後,國家也應該尊重人的良心,良心異議權應該在每個法律架構內得到認可,因為這是一項人類權利。對於一個公職人員也是如此,因為他也是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方濟各訪問亞美尼亞的行程安排

blog_1463429866

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24日至26日前往亞美尼亞進行3天的牧靈訪問。5月13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這次訪問的行程安排。

6月24日下午3時

教宗將於抵達首都埃里溫。在國際機場接受歡迎儀式後,他將前往埃奇米阿津(Etchmiadzin)宗徒教會主教座堂祈禱,並問候亞美尼亞宗徒教會最高領導人。

6月24日下午6時

教宗將前往總統府禮貌拜會該國總統,會見地方當局和外交使團,在這個機會上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

6月25日上午8時45分

教宗將於參觀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館,隨後前往九姆里(Gymuri)主持彌撒聖祭。

6月25日下午4時45分

教宗將參觀亞美尼亞宗徒教會主教座堂和亞美尼亞天主教會主教座堂。

6月25日下午6時

教宗返回埃里溫舉行大公會晤,並為和平祈禱。

6月26日主日

教宗在亞美尼亞訪問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上午9時15分,教宗方濟各將在埃奇米阿津宗座大樓會見亞美尼亞天主教主教,之後在宗徒教會主教座堂參加神聖禮儀,並問候在場人士。午餐後,教宗將會見亞美尼亞宗徒教會代表和捐助者,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教宗返回梵蒂岡之前,預計會在霍爾維拉普(Khor Virap)隱修院祈禱片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頒布第90屆世界傳教節文告:《傳教的教會,慈悲的見證者》

blog_1463428900

5月15日(聖神降臨節),教宗方濟各頒布第90屆世界傳教節文告。教宗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宣布了這項消息,「祈求聖神賜給所有向外邦人傳教的傳教士力量,支持教會在普世的傳教使命;同時也祈求聖神賜予青年男女剛毅之恩,使他們渴望走出去傳揚福音」。

普世教會將於10月23日慶祝第90屆世界傳教節。今年適逢慈悲禧年,本屆世界傳教節文告與慈悲息息相關,題名為《傳教的教會,慈悲的見證者》。教宗在文告中引用《慈悲的面容》禧年詔書,指出「教會照顧那些尚未認識福音的人,因為教會希望所有的人都得救並體驗到上主之愛。教會『受委託傳報天主的慈悲;這慈悲是福音跳動的心』(12號),並將福音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教宗再次解釋天父的慈悲,寫道:「當天父遇到每一個被創造的人時,慈悲便會給祂的內心深處帶來喜樂。」天父充滿愛地面向最脆弱的人,「因為祂的偉大和力量恰恰顯示在祂有能力成為弱小、被拒絕和被壓制者的一份子」。上主善良,關心人又忠實,「祂作了有需要者的近人,以關懷所有的人,特別是窮人」。

「慈悲在降生成人的聖言內得到了最崇高和最完滿的展示」。教宗表示,「我們通過福音和聖事接納並追隨耶穌,因著聖神的行動,我們可以成為慈悲的,就像我們在天大父那樣,學會像祂愛我們那樣去愛」(參:《慈悲的面容》3號)。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責任為天主的慈悲做見證,為教會的傳教事業貢獻己力。除了傳教士以外,教宗指出,女性和家庭也「通過各種形式實現自身的傳教聖召」。他們「常常更能恰當地理解人的問題,懂得怎樣以適當,甚至以嶄新的方式處理。他們在照顧生命時,特別關注人,而不是機構」。女性和家庭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文化生活中,建立「和諧、關係、和平、團結互助、對話,合作以及友愛」。

教宗強調,各民族和各文化都有權獲享救恩的訊息,這是天主賜予眾人的恩寵。有鑒於今日仍有許多不義、戰爭和人道危機問題尚待解決,天主的救恩訊息顯得更加重要。教宗最後呼籲道:「今天我們仍然不能推卸傳教教會共融的這項行動。我們不能心裡只想著自己關心的問題,而是要將視野拓展到全人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接受聖神的引導,我們將不再是孤兒!

blog_1463422194

「我們是子女,不再是孤兒!」5月15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指出耶穌藉著聖神的恩典恢復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教宗列舉了今日各式各樣的孤兒境況,勉勵我們接受聖神的引導,把他人視為我們的弟兄姐妹,即同一天父的子女。

在聖神降臨節,我們慶祝耶穌使命的高峰—聖神的降臨;耶穌藉著聖神的恩典把「我們和天父之間因罪惡而斷裂的關係」重新恢復。

「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若14:18)教宗圍繞《若望福音》中耶穌的這句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

教宗表明:「由於聖神,我們不再是奴隸,而成了『義子』,可以稱呼天主為:『阿爸,父呀!』(羅8:15)。實際上,天主的救恩工程是一項再造工程,天主的父愛藉著聖子的犧牲和聖神的恩典,使我們脫離孤兒的處境。」

教宗列舉了今日各式各樣的孤兒徵象,例如:「生活在人群中卻感到內心孤獨,有時甚至感到無比悲傷;自認為不再依靠天主而自主自立,實際上卻常常思念祂的親近;普遍存在的精神文盲使我們沒有能力祈禱;難以意識到真正的永生就是在現世萌芽、死後盛開的圓滿共融;很難承認他人是弟兄姐妹,即同一天父的子女。」

教宗說:「這一切都有悖於做子女的境況,有悖於我們原本的聖召,因為我們就是為此而受造的,子女的身份根植於我們的遺傳基因,只是後來我們與天父的這種關係破裂了。」

教宗繼續說:「這種關係的恢復需要天主的獨生子的犧牲。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是愛的偉大奉獻,從這奉獻中湧出惠及全人類的聖神洪流,一條巨大的恩寵瀑布。那些懷著信德投身在這再造奧跡中的人將得以重生,獲得子女的圓滿生命。」

「今天,耶穌也對我們說:『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這讓我們想到聖母在最後晚餐廳的臨在。聖母是聖子的鮮活記憶,是活生生的聖神禱文。她是教會的母親。讓我們把所有在此刻需要聖神力量的基督徒、家庭和團體託付於聖母的代禱。聖神堅固我們屬於基督的關係,令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手足友愛的層面。」

最後,教宗說:「藉著普世的兄弟—耶穌,我們可以以全新的方式進行交往。我們將不再是孤兒,而是同一位善良和慈悲父親的子女。這改變了一切!我們可以視彼此為弟兄姐妹,我們的差異定會使這份獨一無二的父愛與手足之情綻放出更多的喜悅和驚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慈悲禧年:教宗方濟各突訪智障人士團體

blog_1463415783

5月1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突然訪問了方舟大家庭在羅馬照顧智能障礙者的「基科」(Chicco)團體。這次訪問活動是教宗每個「慈悲週五」從事的慈悲善工。方舟大家庭於1964年由瓦尼埃(Jean Vanier)成立,現今遍布全球5大洲的30多個國家,旨在援助社會上最弱小和受排斥的人。羅馬的基科團體是意大利的首個方舟團體,目前照顧18名重度智能障礙者。 [Read more…]

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

blog_1463414373

5月14日(週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表示,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我們應該效法耶穌,關切弟兄姐妹的需求,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當天風雨交加,病人朝聖者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加了接見活動。

當我們聽到虔誠(Piety)這個詞時,會想到宗教情愫或某種敬禮,但它的意義更為深刻,它具有憐憫和慈悲的意味。虔誠一詞源於希臘-羅馬時代,原意是對上級權威的順從:首先是對神的順從,其次是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即孝愛。教宗提醒道,今天我們不可將虔誠和虔誠主義相混淆,因為虔誠主義只是一種膚淺的情感。

教宗說,我們所謂的虔誠是天主慈悲的一種表達方式。福音中,耶穌關切人們對祂的呼求。祂體恤人的需求,以同理心和愛予以回應。祂鼓勵我們相信祂和祂的話。我們也應當效法耶穌,以慈悲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摒棄那阻礙我們意識到周遭弟兄姐妹的需求的冷漠無情,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

最後,教宗為信眾指明聖母瑪利亞的虔誠。教宗說:「聖母照料她的每一個子女,對我們信徒而言她就是虔誠的寫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新聞室主任:教宗有意設立研究女性執事的委員會不等於贊同女性聖秩

blog_1463170378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的修女們。5月13日,聖座副國務卿貝丘總主教(Angelo Becciu)發推文寫道:「教宗出乎意料地給我打電話,談到女執事的問題!他在考慮能否設立一個委員會。我們且不要倉促下結論!」關於這個問題,以及教宗與修女們的談話,梵蒂岡電台採訪了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

隆巴爾迪神父說:「教宗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修會總會長進行了一場十分美好的談話。教宗說得很好,鼓舞人心,他談到教會生活中的女性,尤其是度奉獻生活者,也談到她們在聖座部會中的重要地位,但並未暗示女性可以領受聖秩。」

隆巴爾迪神父繼續說:「教宗的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他在回答提問時談到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性執事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過去也有過大量的討論,並且在古代教會有些女性被稱為『女執事』,他們在教會團體內從事某些服務工作。實際上,有人曾經作了相關的歷史研究,教宗舉了幾個例子。此外,國際神學委員會2002年在一份重要文件中也談及此事。教宗說他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對這些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看看能否有更清楚的認識。然而,坦誠而言,教宗並沒有說他有意引入女性執事聖秩,更談不上女性司鐸聖秩。況且,他在談到女性在彌撒中講道的問題時,明確表示這是不能夠的。」

最後,聖座新聞室主任強調:「僅僅把教宗對修女們說的諸多重要事情簡化為這一個問題是不對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同意就有關女性執事的問題設立研究委員會

blog_1463169362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UISG),回答修女們的眾多提問。教宗接受建言,同意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有關女性執事的問題。同時,教宗也提醒修女們避免陷入「女權主義」或成為「教會的幫傭」。修女蒙召為人群服務,而非做教會的幫傭。

女修會總會長們向教宗提出的首項問題是,女性如何能更加融入教會的決策過程?教宗表明,教會中許多決策的裁定並不局限於聖秩人員,女性也可以參與這類型的決策過程。再者,「決策的討論過程非常重要,修女和女信友都應該加入省思和討論的過程,因為女性和男性看待生命的方式不同,必須彼此互補。在商討的過程中,女性的參與很重要」。

至於女性在彌撒中的角色,教宗闡明:「在聖道禮儀中,修女或女信友讀經都沒有問題。但以整台彌撒來說,就有禮儀-教義的問題,因為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同為一體,主持者是耶穌基督本人。主禮司鐸或主教是以耶穌基督的身份行事。這是神學-禮儀的事實。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女性聖秩人員,女性無法主禮彌撒。」

教宗由此警惕教會內的兩大誘惑,一是女權主義,二是教權主義。教宗指出:「女性在教會內的角色絕非女權主義,而是一項權利!這項權利源自聖洗聖事,充滿聖神所賜的神恩和恩典。妳們切莫陷入女權主義的誘惑,因為這會貶低女性的重要性。」

在教權主義方面,有不少堂區和教區沒有牧靈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而是由司鐸單獨領導,並未落實眾議精神。「根據《天主教法典》,本堂神父有義務召開牧靈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是屬於平信徒和修女、為了平信徒和修女,以及與平信徒和修女一同推動的組織,但有些本堂神父卻不召開。這就是教會今日教權主義的危險,我們必須向前邁進,剷除這個危險」。

有一名修女建議教宗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性執事的問題,教宗當場表示同意。隨後,教宗提到修女們關懷窮人和邊緣人,教授要理,並且陪伴病患和瀕臨死亡的人,讚許這些是「母性」的工作,表達出教會的母愛。然而,有些修女卻在做「教會的幫傭」,無法為人群服務。修女們應該到學校和社區服務,關懷病患和窮人。教宗鼓勵會長們,倘若有人要求修女做教會的幫傭,而非為人群服務,就必須勇敢地予以拒絕。

許多女修會想要在會憲中規範新的生活方式和架構,但修訂會憲的過程卻因《天主教法典》而受到阻礙。對此,教宗表示,「教會向來善於應對新的挑戰,因為教會在歷史中已有大幅度的調整。但每一次調整之前都需要分辨,在分辨的過程中祈禱必不可少。上個世紀曾兩次修訂《法典》,些微的修訂是可行的」。

「暫時的文化」令青年難以作出終身承諾,影響基督徒的婚姻和修道聖召。教宗以仁愛會修女每年的重發聖願為例,說道:「聖味增爵看到仁愛會修女必須在前線從事如此繁重又危險的工作,因此需要每年重發聖願。但這要求是一項神恩,能給予自由,而非暫時的文化。至於今日青年所處的暫時文化,我比較贊成稍微延長暫願的時間,這等於是延長結婚前的訂婚期。」

在教會的財務管理方面,教宗告誡,一方面要警惕貪婪和腐敗,遵守貧窮的聖願,另一方面則要謹慎理財。「在奉獻生活中,財務管理是無比重大的責任」。

有些關懷窮人和邊緣人的修女被誤解為社會運動份子,被指責疏於靈修生活。教宗指出,有些人以為靈修生活就是像「木乃伊」那樣,總是死氣沉沉地祈禱。這是錯誤的。「人們應該祈禱,然後按照各自的神恩行事。當妳的神恩帶妳前去親近難民和窮人,妳就該這麼做」。按照神恩行事雖然會招致毀謗,但還是要照做,因為那是基督徒的十字架。

教宗最後勉勵修女們應適度休息,切莫忽略修會的年邁或患病的修女。她們經驗豐富、充滿智慧,應當時常向她們討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努力促進合一,不搬弄口舌

blog_1463084095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耶穌為所有基督徒祈求合一,但教會內卻有人「搬弄是非」,用言論製造分裂,摧毀團體。

當天彌撒的福音取自《若望福音》,敘述耶穌在受難前為所有基督徒和基督徒團體祈求合一,「願眾人都合而為一」,就如天父和耶穌原為一體那樣,為叫世界能夠相信。

教宗由此指出:「基督徒團體和基督徒家庭的合一即是見證:它們見證是天父派遣了耶穌的事實。然而,基督徒團體、堂區、主教府、機構和家庭達致合一,或許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我們教會的歷史有時令我們汗顏:我們居然對基督徒弟兄姊妹發動戰爭!我們只要想想『30年戰爭』便可見一斑。」

在基督徒自相殘殺的地方,就沒有見證。教宗表示:「我們必須為這段歷史祈求上主賜下莫大的寬恕!那是分裂頻繁的歷史,這不只在過去,也在今天發生。世人看見我們分裂時會說:『我們先等他們達成共識,再來看看。耶穌既已復活,並且還活著,祂的這些門徒怎麼合不來呢?』有時候,一名天主教基督徒會問另一名東方禮的天主教基督徒說:『我的基督後天復活。你的基督何時復活?』我們連復活節的日期都不一致!世界各地皆是如此,世界因而難以相信。」

教宗闡明,「因著魔鬼的嫉妒,罪惡才進入了世界」。連基督徒團體都幾乎對此習以為常,存在著自私、嫉妒和分裂。「這導致一個人對別人說三道四」。分裂始於搬弄口舌,「它撒播仇恨和戰爭的種子,能摧毀一個家庭、團體和社會」。人們非但不釐清真相,反而說三道四,毀壞別人的名譽。

教宗提到聖斐理伯內利的一則有名軼事:當時有一名婦人對別人說三道四,聖人要這名婦人做的補贖是拔一隻雞的毛,撒在整個社區,然後再把雞毛收拾乾淨。這婦人遂驚呼:「這不可能」。聖人答道:「說三道四也是如此。」教宗解釋說:「說三道四就是向別人潑髒水,把別人弄髒,加以摧毀!他毀壞別人的名譽,破壞別人的生活,經常無緣無故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道:「耶穌已為我們祈求合一,既為我們在場的所有人,也為我們的團體、堂區和教區。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因為魔鬼、罪惡誘使我們製造分裂的力量總是非常強大。願上主賜給我們恩寵,賜給我們恩典。締造合一的恩典是什麼呢?是聖神!願上主賜給我們這份締造和睦的恩典,因為上主就是和睦,祂是我們團體內的光榮。願上主賜給我們平安與合一。讓我們為所有基督徒祈求合一的恩寵,為我們的團體和家庭祈求每天充滿大大小小的恩寵,並且祈求克制口舌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把我們當作子女,這是我們的永久尊嚴

blog_1462998027

恭讀《路加福音》

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5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圍繞「蕩子比喻」中慈悲父親的形象,講解禧年的中心價值—慈悲。教宗說,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公開接見前,教宗首先問候了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與活動的病人。

天主的「慈悲邏輯」擊潰人的一切邏輯,瓦解和顛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刻板規則。天主的心猶如一個大家庭,家庭的法則是寬恕與友愛,讓家庭成員有機會改過自新、團結合一。

教宗方濟各非常喜愛「慈悲父親」的主題,他最關注比喻中的最後兩個場景。首先,父親連小兒子的屈辱經歷和懺悔告白都不想聽,直接恢復他作為兒子的尊嚴,給他披上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

教宗說:「耶穌並未描述一個被冒犯和忿恨的父親,一個對小兒子說『你得付出代價』的父親。不,這位父親擁抱小兒子,慈愛地等待他。父親心中唯一的盼望就是小兒子能健康平安地回到自己身邊,這會令父親感到高興並大事慶祝。多麼慈祥的父親!在小兒子『離得還遠的時候,父親就看見了他』(路15:20),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父親經常站在高處,不斷遙望遠處,看看兒子回來沒,始終等待著。小兒子揮霍了一切,但父親依然在等待他。父親的慈悲實在美好!」

「父親的慈悲是滿溢和無條件的」。小兒子從父親擁抱並親吻自己的舉動中意識到,「他無論做了什麼」在父親眼中「永遠是兒子」。

教宗說:「耶穌的這個教導十分重要: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身份與我們的功勞或作為無關,只取決於天父心中的愛;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這一尊嚴,連魔鬼也不能!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天主在等侯我。」

「蕩子回頭」的比喻還提到不懂父親慈愛之心、對自己的弟弟懷有「蔑視」的大兒子。

教宗感歎道:「可憐的父親啊!一個兒子離開了他,另一個兒子雖然在跟前伺候他,卻從未體驗到這種親近之樂。」

教宗說:「大兒子,他也需要慈悲。義人,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他們也需要慈悲。當我們懷疑自己付出如此艱辛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是否值得時,我們就和大兒子一樣了。耶穌提醒我們,留在天父的家裡不是為了得回報,而是因為可以擁有天主子女共同責任人的尊嚴。我們不能與天主『做交易』,而應跟隨那在十字架上捨棄自己,捨棄到底的耶穌。」

比喻的最後,父親重獲失而復得的兒子,並將他交給他的哥哥,心中懷著「最大的喜悅」,那種再次看到「兄弟團聚」的喜悅。

教宗說:「兒子們可以決定是否分享父親的喜悅。他們應該省思自己的意願,反思自己的生活觀。比喻懸而未結,我們不知道大兒子做了怎樣的決定,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這段福音教導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進入天父的家,分享祂的喜悅,加入慈悲與友愛的筵席。」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提到5月13日週五是花地瑪聖母紀念日。

教宗強調:「花地瑪聖母的顯現再次邀請我們祈禱、悔改和皈依,不再得罪天主;提醒我們人類必須全然信靠天主,祂是愛與慈悲的泉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