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渴望是分辨我們方向的指南

2022年10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靈性分辨為要理講授的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渴望」這個關乎分辨的因素,指出「分辨是一種尋找的形式,尋找則總是出於我們缺乏卻又熟悉的某件事。渴望是對一種圓滿的向往,這是永遠不會達致完全的圓滿,是天主臨在於我們内的標記」。

教宗首先解釋:「渴望源自拉丁語,意思是缺少星辰,缺乏指引生命旅程的參照點 ,這種欠缺引起痛苦和不足,同時也急於獲得所欠缺的善。於是渴望成了瞭解我在哪裡和要去哪裡的指南針,也是瞭解我是靜止不動還是正在前行的指南針。一個從來沒有渴望的人是一個靜止不動的人,也許是病人,幾乎是死人。」

教宗繼續解釋:「渴望是有深刻含義的產物,在困難面前扛得住。他舉例說,一個人口渴,若不能馬上找到水,他不會因此而止步,放棄去尋找。只要能找到水喝,他準備做出一切犧牲。渴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另一個例子是:一個青年渴望成為醫生,他必須付出努力,懂得放棄。必須設定限制,懂得說『不』,首先對其它專業說‘不’,也要對可能遇到的娛樂和能分心的事說『不』,但他的渴望使他能夠克服這些困難。」

此外,教宗提到:「耶穌在行奇跡之前,常詢問需要幫助的人有什麽願望。例如,祂問貝特匝達水池旁那個癱瘓的人:『你願意痊癒嗎?』我們要問,耶穌為什麽這樣說?」

「事實上,癱瘓者的回答揭示了一系列對痊癒的怪異抵制,這不只是他如此。耶穌的提問是邀請他澄清自己的內心,接納可能出現的在質方面的飛躍:不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看成需要他人抬著走的一個癱瘓者。但床上這個人似乎並不那麽信服祂。」

教宗說:「通過與上主的交談,我們學會瞭解我們在生活中真正希望的是什麽。那個癱瘓病人是一種人的典型,他們說『是的,我願意』,但為他們的渴望什麽也不做。於是,願望成了幻想,不邁出一步來實現它,而是開始抱怨起來。但要當心,抱怨是一種毒藥,毒害人的心靈和生命,不讓你增長向前進的願望。你們要對怨言持謹慎的態度。若在家庭中出現抱怨,夫妻就會埋怨,而且彼此抱怨,子女抱怨父親,或者神父抱怨主教,或主教抱怨其它許多事情……。不能如此,如果你們發現處在抱怨中,就要當心,這幾乎是罪,因為它不讓渴望增長。」

教宗著眼於我們所處的歷史時刻指出:「如果說一方面似乎助長最大程度的選擇的自由,同時又消耗掉渴望,使其淪為一時閃過的念頭。數以千計的提議鋪天蓋地落在我們頭上,能使我們分散注意力,失去真正想要的東西。想想年輕人,比如說,他們手裡拿著手機在搜索,在看……,可是,你是否停下來思考?許多人感到痛苦,因為他們不知道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麽願望;也許他們從未碰觸過自己最深層的渴望。由此,一個人的生命會在各種嘗試和思謀策劃之間度過,永遠不會有任何結果,並錯過寶貴的機會。如此,一些改變,儘管在理論上有這個願望,但當機會出現時,却從未去實施,缺乏把事情做到底的强烈願望。」

教宗問道:「今天,如果耶穌問我們『你願意我為你做什麽?』我們會怎麽回答。」教宗給出他的回答:「也許,我們終於能求祂幫助我們認出祂的深切渴望,也就是天主放在我們心中的渴望。上主也許賜予我們認出這渴望的力量,為使我們參與祂的圓滿生命。這實際上是天主對我們的渴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