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節三日慶典首天: 聖週四主的晚餐

「逾越節三日慶典」(Triduum),是四旬期後及復活期前的禮儀時期,由聖週四主的晚餐禮儀慶祝開始,直至復活節主日晚禱作結束(《禮儀年及曆法總則》17)。自1969年起,逾越節三日慶典的聖週四及聖週五並非屬於四旬期內。

逾越節三日慶典是普世教會禮儀的高峰,隆重慶祝救贖我們的奧蹟,主耶穌基督的最後晚餐(聖週四黃昏)、苦難和死亡(聖週五)、埋葬(聖週六),及復活(復活守夜禮及主日)。

聖週四「主的晚餐」感恩祭

「主的晚餐」彌撒(Mass of the Lord’s Supper)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賜與祂的淨配教會三份恩賜:司鐸職務、聖體,及大於死亡的愛。在禮儀中,教會彷如進入「主的晚餐廳」,然後陪同耶穌前往橄欖山及革責瑪尼莊園,為基督的苦難作序幕。作為萬物的上主及主宰,耶穌為那些祂選為宗徒的人屈膝洗腳。在餐桌上耶穌將餅酒變成新的祭獻,承諾祂永遠實質地與教會存在。

主的晚餐感恩祭應在黃昏(日落後)舉行。感恩祭開始時,便是四旬期的結束。所以,四旬期對禮儀的限制便不再適用。其中,祭台旁可用適量的花裝飾,但仍需要節制。聖體櫃應該是空的,直至復活節守夜禮。禮儀顏色是白色。

本地教區可在當天早上(或數日前)舉行「聖油彌撒」(Chrism Mass),主教為未來一年所有堂區施行聖事所用的聖油(聖化聖油、候洗聖油、病人聖油)祝聖,象徵著教區的團結,司鐸們也在這彌撒中重發司鐸聖願。這些聖油可在主的晚餐彌撒前或開始時,隆重進入堂區聖堂,放入「聖油櫃」。

主的晚餐感恩祭包括五部分,其中加入了一些禮儀注意事項。

  1. 開端式
    • 光榮頌頌唱時,應鳴鐘及搖鈴。直至復活節守夜禮,不可再鳴鐘或搖鈴。
  2. 聖道禮
    • 讀經一採用《出谷紀》十二1-8,11-14,關於逾越節晚餐的法則。
    • 答唱詠採用《聖詠》116,答句為「我們就是藉那祝福之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
    • 讀經二採用《格林多人前書》十一23-26,講述耶穌創立聖體聖事。
    • 福音前歡呼仍然不可用「亞肋路亞」。
    • 福音採用《若望福音》十三1-15,講述耶穌為宗徒們洗腳,愛他們到底。
    • 不念信經。
  3. 濯足禮
    • 本堂可按牧民益處決定是否舉行濯足禮。
    • 主禮濯足時,脫下祭披,可束上圍巾。
    • 聖禮部2016年1月6日頒佈法令,允許在濯足禮中主禮為女性洗腳,其中被洗腳者適合包括「青年、長者、病弱者、健康者、聖職人員、獻身男女和平信徒」。這改變是為強調牧者應仿效基督服事眾人,而再不單為了紀念耶穌成立神品聖事。
    • 在香港教區,濯足禮可成為講道的一部分。
  4. 感恩禮(聖祭禮)
    • 應採用感恩經第一式,一部分經文是為當日專用。
    • 成聖體時不可鳴鐘或搖鈴,但可用木鈴(clapper)作取代。
    • 送完聖體後,存放聖體的聖體盒(聖盤)須放在祭台上。
  5. 恭移聖體
    • 念領聖體後經後,主禮穿上白色肩衣(humeral veil)捧起聖體盒,跟隨列隊遊行,前往保留聖體的地方。遊行時可頌唱《皇皇聖體》第一至四節(Pangue, lingua)或其他聖體歌。
    • 主禮抵達後,把聖體放入臨時的聖體櫃,除下肩衣。輔禮人員燃點聖體櫃旁的蠟燭(四支、六支或更多)。主禮然後跪著奉香,眾人頌唱《皇皇聖體》第五、六節(Tantum ergo)。【凡於聖週四在聖體前虔敬地頌唱《皇皇聖體》第五、六節(Tantum ergo),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7)。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
    • 子夜前,在這保留聖體的地方應讓信友留下,舉行隆重朝拜聖體,應保持默靜,不應有音樂。
    • 子夜時,花應該移除,除了一支蠟燭外其他蠟燭應吹熄。
    • 如環境許可,子夜後可讓信友繼續陪伴聖體直至清晨,甚至直至聖週五禮儀

禮儀完成後,禮儀人員須除掉主祭台的祭台布,所有可移動的蠟燭台及十字架須隱藏。若其他十字架還未被蓋著,應用紅色或紫色布遮蓋。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加拿大聖安德烈‧貝塞修士生平

聖安德烈‧貝塞專頁

按此收看紀錄片

一月七日是聖安德烈‧貝塞(St. André Bessette)在加拿大教會禮儀的紀念日,而美國教會則於一月六日慶祝這聖人的任選紀念日。

聖安德烈‧貝塞(St. André Bessette),他是聖十字架會會士,1845年8月9日出生於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滿地可)。12歲時,他成了孤兒,及後移民美國。在美國,他學會特別敬愛聖若瑟。回加國後加入聖十字架會,成為修士,擔任聖母公學的門房40年之久。除了看門工作,他還同時是護士、理髮師、園丁。但他一直是天主的僕人。他熱心恭敬聖若瑟並因這位聖人的轉禱而獲得病癒,因此前來看望他的人絡繹不絕。他們因這位善良修士和聖若瑟的代禱而得到痊癒,並感謝他們的代禱被垂聽。這位在初學生時便被稱為病人的安德烈修士活了91年,直到1937年1月6日去世,他去世那天,加拿大舉國哀悼,遠至美國的人也蜂擁而來悼念。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0月17日冊封他為聖品。

聖人的夢想是興建一間恭敬聖若瑟的聖堂。他的願望不單實行了,還以千倍地實行。在他生前,探望他的人為他籌集了資金興建一所大教堂,1955年舉行奉獻禮,1967年完工,2004年舉行祝聖禮。教宗於1954年冊封聖堂為大殿。這就是著名的蒙特利爾「聖若瑟聖堂」(St. Joseph’s Oratory)。這大殿擁有全球第三大的圓頂,也是南北美洲第二大的天主教教堂,僅次於華盛頓聖母無玷始胎大殿。

讓我們效法聖安德烈的謙遜及對天主的全心信靠。祈求聖若瑟和聖安德烈一起為我們祈禱。

聖安德烈‧貝塞,為我等祈!

中華諸聖

普世教會每年七月九日慶祝中華殉道聖人「自由紀念日」。香港及澳門以「慶日」規格慶祝,而台灣更以「節日」規格並移至最近的主日慶祝,使其成為當守瞻禮日。

多數人只知道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大禧年列入聖品的120位中華聖人,但其實已被冊封的中華聖人可說包括125位聖人及7位真福。台灣及香港教區也得到聖禮部准許,為個別聖人慶祝節慶。當然,廣義上「聖人」包括在天上已獲享救恩的義人靈魂,所以中華聖人的數目可達億萬,我們也可祈求所有中華聖人為我們轉禱。

以下是已冊封的中華聖人及真福的資料。

125位中華聖人

1位於1622年宣聖

  • 方濟・沙勿略(台譯:方濟・薩威)來自西班牙,乃耶穌會創始人之一。他受命成為耶穌會的首批傳教士,首先將天主教信仰傳播到馬六甲和日本。他發現中國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決志前往中國傳教。1552年抵達廣東省上川島,但可惜未有機會踏足中國大陸,便在島上病逝。1619年宣福,1622年與聖依納爵和聖大德蘭一起宣聖,被稱為繼聖保祿後「最偉大的傳教士」。【普世教會:12月3日紀念日;台、港、澳:慶日】

1位於1995年宣聖

  • 董文學司鐸,生於法國,遣使會會士,1840年於湖北武漢殉道。【台、港:9月11日自由紀念日】

120位於2000年宣聖

  • 5位於1893年宣福:西班牙道明會會士
    • 1名主教:桑實,福建宗座代牧,1747年於福州殉道【台、港:5月27日自由紀念日】
    • 4名司鐸:施方濟德方濟華雅敬費若望,1748年於福州殉道【台、港:10月27日自由紀念日】
  • 13位於1900年宣福
    • 1名主教:徐德新,出生於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四川宗座代牧,1815年於四川殉道【台、港:11月24日自由紀念日】
    • 4名華人司鐸:趙榮【台、港:1月27日自由紀念日】、袁在德【台、港:6月23日自由紀念日】、劉翰佐【台、港:2月21日自由紀念日】、劉瑞廷【台、港:11月29日自由紀念日】,四川宗座代牧區司鐸,1815年至1823年於四川殉道
    • 3名傳教士司鐸:藍月旺(方濟會,1816年卒於湖南)【台、港:2月13日自由紀念日】、劉格來(遣使會,1820年卒於湖北武漢)【台、港:2月18日自由紀念日】、馬賴(巴黎外方傳教會,1856年卒於廣西)
    • 5名平信徒:吳國盛(1814年卒於貴州)【台、港:11月7日自由紀念日】(見文)、劉文元(1834年卒於貴州)【台、港:5月17日自由紀念日】、郝開枝(1839年卒於貴州)【台、港:5月29日自由紀念日】、白小滿(1856年卒於廣西)【台、港:1月23日自由紀念日】、曹桂英(1856年卒於廣西)(見文)【台、港:3月1日自由紀念日】
  • 14位於1909年宣福
    • 1名司鐸:劉方濟,生於西班牙,道明會會士,1648年於福建殉道(中華首位殉道)【台、港:1月15日自由紀念日】
    • 1名平信徒:張大鵬,1815年於貴州殉道【台、港:3月12日自由紀念日】
    • 3名平信徒:王炳林昭盧廷美,1858年於貴州殉道【台、港:1月29日自由紀念日】
    • 4名平信徒:陳昌品(修生)、張文瀾(修生)、羅廷蔭王羅氏,1861年於貴州殉道【台、港:7月28日自由紀念日】
    • 4名:文乃耳(巴黎外方傳教會司鐸)、張天申陳顯恒吳學聖,1862年於貴州殉道【台、港:2月18日自由紀念日】
    • 1名平信徒:易貞美,1862年於貴州殉道【台、港:2月19日自由紀念日】
  • 29位於1946年宣福,1900年於湖南、山西殉道
    • 3名來自意大利的方濟會主教:范懷德富格辣艾士傑【台:6月20日自由紀念日;港:7月9日自由紀念日(受阻)】
    • 4名來自意大利及法國的方濟會司鐸:董哲西雷體仁安守仁德奧理
    • 1名來自法國的方濟會會士:安振德
    • 7名來自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及法國的方濟瑪利亞傳教會修女:嘉納巴溪雅都斐雅芒定菊斯德那達理埃明納,於山西太原殉道【台:7月8日自由紀念日】
    • 14名修生:張榮閻國棟趙全信王銳張煥張景光馮德董博弟王二滿武安邦張板紐張志和陳西滿申計和,於山西太原殉道
  • 1位於1951年宣福
    • 郭西德司鐸,米蘭外方傳教會會士,1900年於陝西省殉道【台、港:7月21日自由紀念日】
  • 56位於1955年宣福:1900年於河北省殉道【台、港:7月20日自由紀念日】
    • 4名來自法國的耶穌會司鐸:任德芬路懋德湯愛玲趙席珍
    • 25名男平信徒:王天慶王奎新武文印吳滿堂趙明喜朱五瑞馬太順王奎聚王汝梅袁庚寅冀天祥葛廷柱郎福劉進德吳安居吳萬書李全惠劉子玉王佐隆趙明振朱日新李全真秦春福郗柱子(慕道者)、張懷祿(慕道者)
    • 27名女平信徒:安焦氏安辛氏王安納崔連氏秦邊氏王成王王氏杜鳳菊安郭氏安靈花齊玉杜田氏杜趙氏范坤傅桂林郭李氏王李氏趙瑪利趙郭氏鄭緒朱吳氏陳愛婕范惠趙洛莎陳金婕張何氏郎楊氏(慕道者)
  • 2位於1983年宣福:意大利慈幼會會士,1930年於廣東省連州殉道【台、港:2月25日自由紀念日;澳:紀念日】
    • 雷鳴道主教,韶關宗座代牧(見文
    • 高惠黎司鐸

1位於2003年宣聖

  • 福若瑟司鐸,意大利聖言會會士,在山東省兗州教區傳教27年,1908年於濟寧逝世(非殉道),1975年宣福。【港:1月29日紀念日;台:自由紀念日】(見文

2位未踏足過中華土地的華裔聖人

  • 鄭安道:平信徒,日本出生,父親是福建人,母親是日本人,1597年十三歲於長崎殉道。1627年連同23位殉道者宣福,1862年宣聖。【普世教會:2月6日紀念日】
  • 李樂倫:平信徒,菲律濱馬尼拉出生,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菲律濱人。1636年靠道明會神父逃亡往日本沖縄,1637年在教難中於長崎殉道。1981年連同15位殉道者宣福,1987年宣聖,成為菲律濱首位殉道及聖人。【普世教會:9月28日自由紀念日】

7位中華真福

2位十四世紀的真福

  • 若望・孟高維諾,意大利方濟會會士,也是中國天主教歷史上第一位傳教士及主教。1289年受教宗派遣前往元朝中國,1294年抵達京城大都(今北京),受到元成宗鐵穆爾的歡迎。1307年教宗任命他為「汗八里總主教」暨「遠東宗主教」,並派遣幾位方濟會會士為其主禮晉牧並協助他。1328年在大都病逝(非殉道)。方濟會一直視孟高維諾為真福,但未被教廷正式冊封,因1634年前聖人及真福無需由教廷冊封。
  • 和德理,意大利方濟會會士,1318年前往遠東傳教,經中東及印度,抵達廣州,最後到達了汗八里(即今天的北京),協助孟高維諾傳教三年,皈依者甚多。孟高維諾總主教派遣和德理回國晉見教宗。他取道西藏回意大利後,敘述了他的異國見聞錄成書,《鄂多立克東遊錄》成為一本鉅作。1331年病逝(非殉道),1755年宣福。【台、港:1月14日自由紀念日】(見文

2位於1954年宣福

  • 亞松大(台譯:雅頌)修女,生於意大利,瑪利亞方濟各傳教會修女,於山西福傳見證,1905年於太原病逝(非殉道)。【台、港:4月8日自由紀念日】
  • 梅慕雅(台譯:慕雅)司鐸,生於法國,麥慈教區神父,1771年來華,在四川省傳教,成績卓著。後來回國,從事照顧病人的工作。1793年於德國病逝(非殉道)。【台、港:5月4日自由紀念日】

1位於1993年宣福

  • 杜仲賢司鐸,瑞士大聖伯納修會會士,於西藏傳教,1949年殉道。【台、港:8月12日自由紀念日】

1位於2012年宣福

  • 雷永明司鐸,生於意大利,方濟會會士,獲悉中國的天主教會沒有自己的聖經譯本,決心赴中國翻譯聖經。1931年抵達上海,1945年成立思高聖經學會,1948年遷至香港,更於1968年完成《聖經》的思高譯本。1976年在香港病逝(非殉道)。【台、港、澳:1月30日紀念日】

1位於2014年宣福

  • 周文謨司鐸,出生於江蘇崑山,晉鐸為北京教區神父,1794年被派往朝鮮傳教,1801年於韓國首爾被處以絞刑殉道。2014年他及123位韓國殉道一起宣福。【韓:6月1日紀念日】

中華殉道聖人禱詞

全能永生的天主,祢揀選了中華殉道諸聖,勇敢犧牲,為祢的慈愛作見證。今日他們被尊為聖人,以彰顯祢的光榮,並做我們信仰生活的典範。求祢藉著他們的代禱,幫助我們效法他們的芳表,不畏艱苦,以堅定的信、望、愛三德,宏揚福音聖道。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中華殉道先烈,你們既以熱血灌溉了中華教會,請為我們祈禱,使我們也能步武芳蹤,不畏艱難,為主的慈愛作見證。中華殉道先烈,請為我們祈禱。亞孟。

(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准印 二零零零年九月八日 )

中華聖人禱文

請參看 GCatholic 網站

撰文:Gabriel Chow

參看:中華聖人列表 (GCatholic)

按此閱覽更多中華殉道聖人資訊

復活期禮儀注意事項

CNS photo/Bridgeman Images

基督以聖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並以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基督復活對於我們是最大的奧蹟,每年教會用五十日為此隆重慶祝,稱之為「復活期」(Easter Season)。

復活期以逾越節守夜禮開始,直至五旬節主日止,共七週或五十日。教會視這五十日為一個『慶日』、一個『偉大的主日』,且要喜樂歡欣的慶祝,尤其高唱『阿肋路亞』(《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2)。耶穌復活主日至五旬節主日之間共有六個主日,稱為復活期第二、三、四、五、六、七主日。復活期第七主日通常被「耶穌升天節」取代(見下)。

復活期以白色為禮儀顏色,五旬節及殉道聖人瞻禮則用紅色。

羅馬通用年曆」中的聖人慶節,或各教區專用慶節,根據其優先規矩可於平日舉行,唯不可取代復活期內的主日。請參閱台灣香港教區澳門教區加拿大美國專用禮儀曆。

整個復活期內,復活蠟燭應放置在讀經台或祭台旁邊,在彌撒及時辰祈禱舉行時點燃。

新教友於逾越節守夜禮領洗後,在復活期內,繼續接受培育。這時期稱為「釋奧期」,為協助新教友對信仰深入認識而漸趨成熟。

復活八日慶期

從耶穌復活主日至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一連八天,教會稱之為「復活八日慶期」(Octave of Easter)。這八日內,均以「節日」(solemnity)規格舉行各禮儀,唯於平日彌撒中不需念信經。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復活節讚歌」(Victimae paschali laudes,源於十一世紀的聖歌)。感恩經第一式中有專用插句。隆重祝福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

復活八日慶期內,不可舉行其他節日或慶日、典禮彌撒(如婚禮彌撒等)、求恩彌撒、敬禮彌撒,唯殯葬彌撒可在平日舉行。

除「復活八日慶期」期外,教會年曆中還有「聖誕八日慶期」(由12月25日至1月1日)。1970年以前,教會年曆中曾經有「五旬節八日慶期」,但現已取消。1955年前有更多其他八日慶期。「八」代表永恆。

救主慈悲主日

千禧年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傅天娜修女為聖品時,同時訂定「復活期第二主日」為「救主慈悲主日」(Divine Mercy Sunday)。耶穌對聖女傅天娜作出私下啟示:「在救主慈悲日,我溫柔的慈悲之最深處敞開了,向接觸我慈悲泉源的靈魂們傾注汪洋般的恩寵:沒有任何靈魂,縱使如何罪大惡極,需要害怕親近我。」(《傅天娜修女靈修日記》699節)

教廷聖赦院頒發關於在救主慈悲主日能得到的全大赦法令:若信友於當日信賴耶穌的慈悲、前後數日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沒有罪惡的依戀、行一善功(見下),便可獲得全大赦。善功可選以下其中一項:

  • 在聖堂內參與「救主慈悲」的祈禱或敬禮,或
  • 在明供聖體或聖體櫃前念天主經及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

若因病或其他嚴重緣故不能前往教堂,信友可在慈悲耶穌畫像前念天主經、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棄絕罪惡,承諾會盡早完成其他得到全大赦的條件(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也能獲取全大赦。

耶穌升天節

「耶穌升天節」(Solemnity of the Ascension of the Lord)傳統上於復活主日第四十天(復活期第六主日後的星期四)舉行,屬於當守瞻禮。歐洲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因為當天不是法定假期,所以「耶穌升天節」移至之後的主日舉行,取代復活期第七主日。(北美洲內,只有紐約、波士頓、費城、哈特福德、紐瓦克、奧馬哈等教省才保留於星期四舉行耶穌升天節。)

《禮儀節慶優先列表》中,緊隨「逾越節三日慶典」後僅有四個節日:聖誕節、主顯節、耶穌升天節、五旬節。由此可見耶穌升天節的重要性。

本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

2002年版《羅馬彌撒經書》中頒布了「耶穌升天節」前夕彌撒;進台詠、集禱經及獻禮經有別於主日。

耶穌升天節翌日星期五,直至五旬節前星期六,可以用私人形式舉行傳統的「五旬節九日敬禮」(Pentecost Novena),專為聖神降臨作準備(《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6)。新約記載,耶穌升天後,聖神降臨前,「宗徒們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

 

五旬節

CNS photo/Crosiers

「五旬節主日」(Pentecost Sunday,又稱「聖神降臨主日」)總結復活期的神聖五十天。教會在五旬節主日紀念聖神降臨之恩,聖神並傾注於宗徒身上;這也是教會的肇始,教會展開向各語言、 各民族、各邦國傳報喜訊的使命(《宗》二1-4)。

五旬節以紅色為禮儀顏色,代表聖神的火。本主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彌撒禮成」加念兩次「亞肋路亞」。

五旬節前夕彌撒(或守夜彌撒)適宜以較隆重的方式舉行,並採用有別於主日彌撒的專用讀經及禱詞。前夕彌撒有一個隆重方式(似乎尚未翻譯中文譯本):念光榮頌前會宣讀四篇讀經,每篇讀經後有特別禱詞。這傳統仿傚宗徒及門徒,在聖母陪伴下,同心合意專務祈禱,熱切等待聖神的傾注。

前夕彌撒及主日彌撒中,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五旬節讚歌」,即《伏求聖神降臨》(Veni Creator Spiritus)。按聖赦院頒令,於五旬節(及一月一日)誦念或誦唱《伏求聖神降臨》,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6)。獲取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伏求聖神降臨》是一首九世紀寫的聖歌,通常以額我略聖歌形式唱。若不唱讚歌,《伏求聖神降臨》也適合作為進台詠。

五旬節主日第二夜禱之後,復活期結束,常年期開始。復活蠟燭放回洗禮池旁,只有當舉行洗禮或葬禮時才燃點。舉行葬禮時,應將復活蠟燭放在靈柩附近,以顯示基督徒的死亡是真正的逾越。

天上母后經

整個復活期內,不念「三鐘經」,而改念「天上母后經」(Regina Coeli):

天上母后,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您親生的愛子,阿肋路亞。
正如他所預言,已經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為我們祈求天主,阿肋路亞。
童貞瑪利亞,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主真復活了,阿肋路亞。
因為主確實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大家祈禱。天主,你的聖子耶穌基督,我們主已經復活,天下萬民踴躍歡騰,懇求你因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求,賜我們分享永生的喜樂。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參閱:《羅馬彌撒經書》、《羅馬禮儀年曆規則》

逾越節三日慶典之高峰: 逾越節守夜禮

聖週六

聖週星期六日落前的時間屬於聖週六。經過聖週四最後晚餐、聖週五基督苦難及聖死後,在這天教會在墓穴外守候著,默想祂的苦難、死亡、下降陰府,期待祂的復活。

堂區或個人可舉行早禱、誦讀日課或聖道禮,但絕不可舉行彌撒聖祭。只可為臨終者送聖體,一般病人也不可。在這天婚禮也是禁止,只可舉行修和及病人傅油聖事。教會也鼓勵信眾於聖週六守大小齋,保持初期教會傳統。

基督復活主日

聖週六日落後,已經算是主日。基督復活主日包括兩個不同的慶典:逾越節守夜禮日間感恩祭。信眾可參與其中一個,已經能夠滿足當守主日的規定。這天禮儀顏色為白色(或金色)。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也同時開始復活期

逾越節守夜禮

逾越節守夜禮(Paschal Vigil)是紀念上主從死者中復活的神聖晚上,眾人期待上主再臨。信徒喜悅地頌唱「亞肋路亞」,慶祝天主降生成人的圓滿,救贖工程透過一個軟弱的身軀去完成。守夜禮也是入門聖事的時間,提醒眾人聖洗與救贖的關係。聖奧斯定稱逾越節守夜禮為「所有守夜禮之母」。逾越節守夜禮是全年中最崇高、最重要的禮儀,所以每教堂也應花最多心思去籌備,以最隆重的方式去舉行。

逾越節守夜禮絕對不可於入夜前舉行,也要在翌日黎明前完成。這是一條「最嚴謹」的規例(一些堂區於慣性星期六提前彌撒的時間或天未黑便舉行守夜禮,這是極不適當的)。守夜禮不可在同一教堂舉行多次。

「復活蠟燭」(paschal candle)是守夜禮禮儀的中心象徵,代表著復活基督的光榮。復活蠟燭應是全新的,一定要以真蠟所做(《復活節慶的準備及慶祝》通告書函82 ),以蜂蠟製成更佳(參看《逾越頌》)。(可惜一些堂區採用違規的假蠟燭。)禮儀開始前,聖堂是全黑的,眾人手持未燃點的小蠟燭。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燭光禮
    • 在聖堂外的一個合適地方,信眾圍著一個已燃點的火盤,一位輔禮人員手持復活蠟燭。
    • 燃點復活蠟燭:主禮致候以後,祝福火焰。主禮念經文時,在復活蠟燭上刻上十字,十字以上刻上「Α」(希臘文的alpha),十字下刻上「Ω」(希臘文的omega),圍著十字刻上該年的年份,在十字上放上五枚乳香釘。主禮然後用新火燃點復活蠟燭。
    • 遊行:手持乳香爐的輔祭帶領手持復活蠟燭的執事或主禮遊行進堂,然後其他人跟隨。分別在聖堂大門、聖堂中央及祭台前,舉起蠟燭並詠唱「基督的光」,眾人回答「感謝天主」。第二次高舉蠟燭後,輔禮人員從復活蠟燭為眾人燃點小蠟燭。安置復活蠟燭後,聖堂可開少許光。聖堂內的光應逐漸開啟,直至《光榮頌》時全開。
    • 逾越頌:執事、司鐸或詠唱員詠唱《逾越頌》(Exsultet)。《逾越頌》是一篇極古老的讚美詩,其中包括第四世紀初葉已採用的詩詞。
  2. 聖道禮
    • 舊約讀經:教會提供七篇《舊約》讀經、一篇書信,及一篇《福音》。堂區應「盡可能」恭讀所有讀經,但若因牧民關係,《舊約》讀經可減至三篇,但一定不可省略《出谷紀》十四。每一篇《舊約》讀經後都有一首《答唱詠》,每次詠唱後全體起立,主禮領一篇經文。
    • 光榮頌:詠唱《光榮頌》。《光榮頌》詠唱時,可搖鈴及響鐘,開啟所有燈光,輔禮人員燃點聖堂內所有蠟燭。《光榮頌》完結後,主禮念集禱經。
    • 書信:讀經員恭讀書信(《羅馬人書》六3-11)。
    • 福音前歡呼:主禮或領唱員三次帶領頌唱「亞肋路亞」,逐次提高聲音。眾人回答三次。然後有一首答唱詠。
    • 福音:執事或司鐸恭讀(或詠唱)福音。
    • 講道
  3. 入門聖事
    • 聖洗聖事:諸聖禱文、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聖洗誓願)、施行聖洗、穿上白衣、授予燭光
      • 凡於這守夜禮內重發聖洗誓願者,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8)。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
    • 堅振聖事:覆手祈禱、施放聖油
    • 省略信經(因為已經宣認信仰)
    • 也可省略信友禱詞
    • (若堂內沒有人領受入門聖事,也應作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的部分,然後加入灑聖水禮及信友禱詞。)
  4. 感恩禮(聖祭禮)
    • 一切如常,但以最隆重方式進行。這是守夜禮的高峰。
    • 新教友首先領受基督聖體聖血。
    • 剩餘的聖體放入聖體櫃後,燃點聖體燈。
  5. 結束式
    • 隆重祝福
    • 最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復活節八日慶期內均採用)

復活節日間感恩祭

復活主日的彌撒也應該以莊嚴的方式去慶祝。悔罪禮適合以「灑聖水」去代替。

復活蠟燭應燃點,可放在讀經台旁或祭台旁。(復活期內重要慶典也應如此。復活期後,復活蠟燭通常應放在洗禮池旁,只會在舉行領洗或葬禮才燃點。)

「亞肋路亞」前詠唱或念《復活節讚歌》。【羅馬禮現今只有四個節日中彌撒有「讚歌」(sequence):復活節(Victimae paschali laudes)、聖神降臨節(Veni Sancte Spiritus)、基督聖體聖血節(Lauda Sion Salvatorem)、痛苦聖母節(Stabat Mater)。只有復活節及聖神降臨節的讚歌是規定須要,其餘兩日的讚歌可省略。】

彌撒以隆重祝福作結束。

復活節主日晚禱

團體或個人可舉行復活節主日第二晚禱,完成逾越節三日慶典復活期延續五十日。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逾越節三日慶典: 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是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二天,為紀念耶穌的受難及死亡。上主如此愛我們,為我們犧牲自己,從罪惡及死亡中救贖我們。雖然今天禮儀氣氛很嚴肅,但十字架勝利的標記也是同樣明顯。禮儀參與者既是陪伴著基督的苦難,也同時對贖世主及救世者存在著信德和希望。耶穌基督的死亡打開了天主聖三的奧秘,天主的愛正是從痛苦中顯現出來。所以,聖週五的英文名稱為「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

教會要求信眾於聖週五緊守齋戒的規定,也鼓勵延續這齋戒至逾越節守夜禮

按照極古老的傳統,從今天直至逾越節守夜禮前,除了修和及病人傅油外,不可舉行其他聖事。聖週五最重要的禮儀是「救主受難紀念」(Celebration of the Lord’s Passion),但也適合舉行早禱、苦路及告解。若不能參與救主受難紀念,才可舉行晚禱。

救主受難紀念

根據耶穌死亡的時間,救主受難紀念通常應於下午三時舉行。若有牧民需要(例如在那些當天非公眾假期的國家裡),禮儀可延後舉行,但不可於晚上九時後舉行。若有牧民需要,救主受難紀念也可多次進行。今天禮儀用紅色。祭台不可有祭台布或任何東西,蠟燭台的蠟燭也不應燃點。讀經台也應如此。聖體櫃應是空的,而當然聖體燈也不燃點。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開端式
    • 輔禮人員與主禮靜默進堂,不可有音樂。
    • 到達祭台前時,主禮及執事俯伏在地向祭台致敬,其他人均跪下,直至主禮起立。
    • 主禮在座前念集禱經,毋須加「請眾同禱」。
  2. 聖道禮
    • 讀經一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內容預告基督為我們的罪而受苦。
    • 答唱詠取自《聖詠》卅一,答句取自《路加福音》:「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
    • 讀經二取自《致希伯來人書》四14-15、五7-9,講述基督的死亡帶來救恩。
    • 宣讀教主受難始末時,不需蠟燭、不顯香、不念「願主與你們同在」,也不在福音書上劃十字。宣讀者可以是執事、司鐸或平信徒,但耶穌的部分須由司鐸讀。宣讀的聖經部分是《若望福音》十八1至十九42。當敘述耶穌死亡時,眾人跪下片刻。
    • 講道應簡短,因為福音已經是最好的默想內容。
    • 信友禱詞以最隆重的方式進行。教會提供十項祈禱意向。每項應由執事、領唱員或聖言宣讀員唱出或讀出,默靜片刻後,主禮領唱禱詞。默靜片刻時,也可邀請信眾跪下。
    • 這十項祈禱意向分別是關於:教會、教宗、教會內其他人、候洗者、其他基督徒、猶太人、不信基督的人、不信天主的人、公職人員,及受苦難的人。
  3. 朝拜十字聖架
    • 顯示十字架共有兩種方式。不論那一式,十字架也被高舉三次。每次高舉時,主禮唱:「請看這十字聖木,救主曾懸於其上。」然後信眾齊答:「請眾同來朝拜。」十字架可由輔祭手持蠟燭陪伴。
      • 第一式:執事或輔禮人員手持用紫色布掩蓋著的十字架,遊行進堂,到祭台前。主禮分別三次逐漸揭開十字架的布,然後高舉十字架。
      • 第二式:主禮及輔禮人員分別於聖堂大門口、聖堂中央、祭台前,高舉十字架三次。
    • 然後是「朝拜十字聖架」的部分。十字架被安置於祭台附近,或由輔禮人員手扶著,讓所有人(包括主禮)上前,向十字架致敬(親吻或鞠躬)。【凡虔敬地參與聖週五朝拜十字架的信友,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13)。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歌詠團可頌唱聖歌,尤其《基督譴責》及關於十字架最適合。
  4. 共融禮(領聖體)
    • 今天普世教會為聖地的基督徒收取奉獻,全數獻給這些受苦的基督徒。他們為基督作見證,縱然受著許多逼害及隨時喪失生命,也繼續堅守聖地。
    • 在祭台鋪上一塊祭台布,祭台布上放上九摺布及禮書。輔祭燃點祭台附近的蠟燭。
    • 執事或主禮穿上肩衣(humeral veil),由手持蠟燭的輔祭陪同,往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恭送聖體盒到祭台上。其他人起立歡迎聖體,期間應保持肅靜,沒有音樂。
    • 主禮帶領眾人念天主經等,直至領聖體,如同普通彌撒,但省略平安禮。
    • 剩餘的聖體應放回本來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或另一個地方,但不應放進教堂內的聖體櫃。
    • 主禮念領聖體後經。
  5. 結束式
    • 主禮念特別禱詞,代替所有一般其他的禱詞。
    • 輔禮人員在靜默中列隊離開。
    • 各人離開前,向十字架作單膝跪敬禮。

禮儀結束一段時間後,輔禮人員除去祭台布及附近所有裝飾。除十字架旁以外,聖堂內不可有其他蠟燭燃點。逾越節守夜禮前,祭台布應放回祭台上。

教會鼓勵信眾於聖週六繼續守大小齋,準備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中華聖女曹桂英

三月一日:聖曹桂英 殉道 任選紀念日【台灣及香港】
Optional Memorial of St. Agnes Cao Guiying (Taiwan, Hong Kong)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你揀選了聖曹桂英,恩賜她堅強的信德,英勇地為你作證,至死不屈;求你扶助我們本性的軟弱,使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忠於信仰,引領同胞在你的慈愛中生活。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生平故事:

1821年4月28日(清朝道光元年),聖曹桂英生於貴州,父母祖籍四川,數代信教,取「依溺斯」作洗名。父母相繼離去後,搬往興義(現貴州省西南部)去謀生。貴州宗座代牧白主教在興義作牧民訪問,聖女來聽道,預備初領聖體。主教看見她的貧困,帶她往學校讀書。聖女衣衫藍縷,時常被同學恥笑,但她苦學成材,聰明過人。

十八歲時,聖女被安排嫁給一名名為顏老四的農夫,他是一位有名無實的教徒,婚姻並不和諧。聖女時常被丈夫的兄嫂欺凌,逼她於主日工作,但她不肯服從,不獲准吃飯。丈夫兩年後過身,然後被其兄逐出家門。聖女逆來順受,決意為主守貞節。

當時,馬神父希望派人前往廣西苗人傳教,因聖女熟讀教理,真實可靠,便被本堂推薦成為傳道員。聖女接受任命,便前往西林縣不同村落,耐心教導教理,甚至幫助慕道者照顧家事、烹飪等,被所有人稱許。

1856年,政府禁止天主教,縣官派人搜捕教徒。馬神父向官府自首,然後被判站刑,為主殉道。唯獨聖女一人被帶往縣城監牢,被縣官威逼背教,嚴刑審問,但她絲毫不動,寧死也不背主。最後,縣官說:「妳若不背教,本縣就要定妳死罪。」她回答說:「縱然死,也不能背主。我願跟馬神父一樣死。」縣官最後判她站囚籠致死。

聖女曹桂英2月27日開始被囚入站籠,一直虔誠祈禱,直至第四日,1856年3月1日,斷氣前一刻呼求:「天主可憐我,耶穌救我!」死後仍面帶笑容,享年34歲,於廣西西林殉道。

教宗良十三世於1900年5月27日冊封她為真福,千禧年10月1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宣佈她為聖品,讓普世教會向她學習,求她轉禱。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呂偉松畫,Gabriel Chow 攝


 

全球唯一以聖女曹桂英作主保的教堂,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總教區萬錦市内。堂區由宗座外方傳教會於1992年成立,創堂司鐸陸之樂決意以真福曹桂英命名,表揚女性傳道員的重要性。教堂於2000年7月30日動工,2002年9月22日舉行奉獻禮。由2010年起,聖曹桂英堂由主徒會管理。現主日有六台彌撒,善會超過20個,教友熱心。

每教堂主保聖人瞻禮日,應以「節日」規格慶祝(《禮儀年及年曆總論》52),在四旬期內不可移往主日慶祝。堂區教堂主保聖人瞻禮日在教堂內敬念「信經」及「天主經」者,若善領聖體、七日內辦妥告解、為教宗祈禱,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33 )。

 

中國殉道聖人: 聖雷鳴道主教及聖高惠黎神父

02253 blog

聖雷鳴道主教 及 聖高惠黎司鐸 感恩祭禮儀經文

聖雷鳴道主教 及 聖高惠黎司鐸 時辰頌禱

1930 年(民國十九年)2 月 25 日, 廣東韶關代牧雷鳴道主教(St. Luigi Versiglia, SDB), 由連縣的本堂主任高惠黎神父(St. Callisto Caravario, SDB)陪同, 在連江口搭乘一艘載客的木船, 要到連縣去。陪同兩位傳教士一起去的, 尚有傳道員、老師和學生共十餘人, 都希望和傳教士一起能躲避當時土匪的搶劫。

約中午時, 到達一個名叫犁頭明的地方, 一隊十餘人的土匪喝令他們靠岸, 一開口就要求傳教士付出一大筆他們無法支付的買路錢。當土匪發現船上有幾個女孩時, 就試圖抓走她們。兩位傳教士還想好言相勸, 懇求土匪不要搶走女孩, 但土匪終究就是土匪, 根本不可理喻, 立即跳上船, 動手來搶女孩。兩位傳教士用身子擋住船艙門, 不讓他們進入船艙。土匪老羞成怒, 用長槍的柄托猛打傳教士的身軀, 致使他們週身受傷流血, 直至暈倒在地, 仍伸長手臂拉住女孩的手, 但她們還是被強力拖離, 然後土匪又把受傷的傳教士拖上岸, 將他們捆綁在一起。

距離傳教士只有三四公尺的三位女孩子, 看見高神父輕聲在主教耳邊細語, 她們認為是傳教士正在互相使告解聖事。此後土匪喝令傳教士走進竹林, 當時雷主教和高神父都同聲祈禱, 女孩們認為傳教士正在唸禱文來面對這最後時刻。

土匪中有人說: 「讓我們快快殺死他們, 因為他們是傳揚宗教的外國鬼。」

高神父曾問一土匪: 「你要多少錢?」

他回答說: 「我們不要錢, 我們要殺死洋鬼子! 」

傳教士用盡所有的辦法仍然無法救回女孩子們, 知道土匪非殺死他們不可, 於是兩位傳教士就在土匪的槍下英勇就義。土匪頭派人上前, 要殺傳教士時, 雷主教指著高鐸懇求說: 「我已老了, 就殺我罷! 但他尚年輕, 請饒了他罷! 」但被拒絕了;雷主教和高神父明白已經到了要獻上生命為基督耶穌作証的時候已經來到,於是安詳地、高聲地用一種在場的人聽不懂的意大利語祈禱。忽然一聲號令,他們都停下來。兩位傳教士端正地跪在地上,沉默地跪禱。

兩個負責行刑的土匪舉起槍描準兩位傳教士。被扣留在不遠的三個女青年聽到砰、砰、砰、砰、砰五聲槍響,馬上就號啕大哭起來,然後就被逼地跟著土匪到附近的山頭去了。

雷主教和高神父慷慨、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的生命,為善盡他們的牧職,為保護三個女青年,他們的羊群,他們一字不漏地實現了福音的聖訓:「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

1983年 5月 1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佈他們為殉道真福, 讚揚他們為傳揚福音牧者的理想: 「善牧為羊群捨命。」2000年 3月 10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為聖人,並定於十月一日在羅馬舉行冊封大典。

中華地區每年2月25日慶祝這兩聖人的任選紀念日。

聖雷鳴道主教、聖高惠黎司鐸,為我等祈!

殉道地: 廣東連江

更多資料: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基督徒生活中的其中一項要務是補贖,即透過悔罪和克己實踐皈依。悔罪首先是一種信仰行為,目的是愛和皈向天主;否則就僅是形式主義而已。

為使整個教會集體遵守共同補贖,教會規定「補贖日期」。在此期間基督信徒應以特別方式專務祈禱,實踐虔誠、慈善和愛德的工作,並藉更忠信的盡本身的義務,棄絕自己。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為全年每周星期五及四旬期。「補贖」包括大齋、小齋或其他可取代之的行為。

大齋意思是,當日只許飽食一餐,但早晚可略進小食(其餘時間只可取用流質飲品而不能進食)。守小齋即放棄取用熱血動物的肉類食品,或主教團所規定的其它食物。

不同地方可規定不同守大、小齋的日期及細節。首先從羅馬教會說起:

  • 全年每周星期五(遇到節日 Solemnity 除外)及整個四旬期:應守小齋
  • 聖灰禮儀日及基督受難日(聖週五):凡年滿十八歲而未到六十歲者應遵守大小齋,凡滿十四歲者應遵守小齋。
  • 年齡幼小而不受大小齋法約束者,牧者及父母應設法培養他們補贖的真精神。
  • 因為病弱、孕婦、重工等,可免守大小齋。

《天主教法典》容許主教團進一步規定守大小齋的方式,以其它補贖方式,特別是愛德工作、神操,代替全部或部份大小齋。以下是世界上一些地方關於守大小齋的規則:

台灣地區主教團:守大、小齋的日子只有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農曆初一至十五, 可免守齋,但鼓勵信友這段期間以行善代替守齋。

香港教區:「逢星期五信友可免守小齋,但必須踐行一些愛德或克己善工:例如:節制飲食、煙酒、減少娛樂消遣的時間,獻出餘暇為窮人、病人、老人、孤獨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服務。 此外,在四旬期內,他們宜作特別的善工,例如:每天參與彌撒、每天朝拜聖體或拜苦路。」如聖灰禮儀日與農曆新年期間相遇,香港主教也會豁免該天守大小齋的規定。

澳門教區:「當守大小齋的日子: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小齋的日子:凡遇星期五,教友均得守小齋,除非該日適逢教會的節日或法定假期的中國民間慶節。在四旬期內,教友應先得本堂神父允許,方能以別的善功或祈禱去取代小齋。在四旬期外,教友可隨意用祈禱(如:拜苦路、念玫瑰經、研讀聖經等)或施捨(按每人能力給慈善機構捐獻)去取代小齋。」

美國主教團:聖灰禮儀日、耶穌受難日及四旬期每星期五當守小齋,四旬期外每星期五可以用其他補贖方式代替小齋。大齋日是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

加拿大主教團: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大小齋;其他星期五須守小齋,但可以用愛德或虔敬善功作代替。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四旬期禮儀注意事項

福音敘述耶穌在接受若翰的洗禮後,隨即有一段時期獨自退居曠野,禁食四十天之久。教會每年藉四十天的四旬期,與耶穌在曠野的奧跡聯繫一起,以祈禱、悔罪及補贖,準備心靈舉行基督苦難及復活的奧蹟。

四旬期有多長?1955年教宗庇護十二世禮儀改革前,「四旬期」是由聖灰禮儀日星期三開始,直至聖週六,合共40天平日(以作齋戒)及6個主日。1955年後,四旬期以聖週四主的晚餐彌撒前作結束,合共43天半,包括6個主日。第四主日又稱為「喜樂主日」(Laetare Sunday),第六主日(聖週首天)稱為「基督受難主日」或「聖枝主日」。「逾越節三日慶典」並不屬於四旬期內。

四旬期期間,彌撒禮儀須注意以下事項:

  • 不念「光榮經」(節日及慶日除外,如聖若瑟節日及聖母領報節日)
  • 不唱「亞肋路亞」,福音前歡呼改用其他短頌
  • 祭台禁止以花卉裝飾(喜樂主日、節日及慶日除外)
  • 風琴或其他樂器只可作伴奏歌唱之用(喜樂主日、節日及慶日除外)
  • 主日的禮服顏色是紫色,喜樂主日(四旬期第四主日)可用玫瑰色,聖枝主日禮服的顏色是紅色
  • 平日的禮服顏色通常是紫色;慶祝節日或慶日時,則用白色(非殉道聖人)或紅色(殉道聖人)
  • 四旬期內主日不可被節日或慶日代替;如節日(Solemnity)遇上聖灰禮儀日、主日或聖週,節日則順延至非主日、節日或聖週的首天;如慶日(Feast)與聖灰禮儀日、主日或聖週相遇,慶日則取消
  • 「紀念日」(Memorial)降格為「任選紀念日」
  • 平日遇上「任選紀念日」(Optional Memorial)時,主祭可選擇不舉行該紀念日;如選擇慶祝,則只用紀念日的集禱經,其他彌撒經文須按照四旬期之經文,且用紫色作禮服顏色
  • 聖週不可舉行任何紀念日
  • 「典禮彌撒」(Ritual Mass)不可於四旬期主日慶祝
  • 「求恩彌撒」(Masses for Various Needs and Occasions),如得到主教許可,可在四旬期內舉行,唯不可於主日、節日及聖灰禮儀日舉行
  • 「殯葬彌撒」(Funeral Mass)不可於主日、當守節日、聖週四舉行

四旬期內慶祝之慶節:

  • 聖若瑟節日:3月19日(如遇主日,順延至星期一;如在聖枝主日後,則順延至復活期第二主日後星期一)
  • 預報救主降生節日:3月25日(如遇主日,順延至星期一;如在聖枝主日後,則順延至復活期第二主日後)
  • 【澳門教區】耶穌五傷慶日:聖灰禮儀日後星期六

關於四旬期內守大小齋的規則,可參閱: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撰文:Gabriel Chow
參閱:《彌撒經書總論》、《羅馬禮儀年曆規則》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