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漢樞機致香港信眾家書-離任之際 感恩無限

主內的兄弟姊妹:

願主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三年前,在我七十五歲時,我按教律要求,向教宗方濟各呈辭主教職務,但教宗囑咐我延遲三年退休。今年七月三十一日,我七十八歲了,會正式離任,而香港教區主教職務由楊鳴章助理主教繼承。我藉著這封家書, 多謝這八年來與我共事的主教公署團隊、所有神父、執事、修女、教友和友好,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求主厚報你們的勞苦和犧牲。

記得教宗方濟各在二零一五年「獻身生活年」書函說,我們要「以感恩心面對過去」; 「滿懷熱情,活在當下」;「秉持希望,擁抱未來」。我現循着這條思路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八年來當主教的經驗。

首先,以感恩心面對過去。感謝天主,賜予多位教會賢明領導,尤其是我所熟悉的胡振中樞機和陳日君樞機,他們為香港教區建立更穩固的基礎和制度,使信眾更好的服務他人, 正如耶穌所教導的,「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瑪20:28)。

早於二十五年前,我開始在主教公署協助教務,期間經歷不少,而令我難忘的事件,莫過於香港回歸前的移民潮、二零零三年香港「沙士」疫潮、近年爭取普選事件。面對這些挑戰,我體會到要信靠天主。教會需要聆聽青年人的心聲;明白老年人及弱勢社群的需要;對於不公義要發聲表達訴求。我感受到教會與社會休戚相關,分享大眾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

其次,談到滿懷熱情,活在當下,以生命譜出信仰的見證。作為樞機,由於受委為教廷部委成員,包括萬民福音部、天主教教育部、宗教交談及經濟事務,故仍會繼續出席宗座部委會議,以示對普世教會的支持,彰顯教會的至一及至公的特性,並回報近代教宗,尤其是本篤十六世和方濟各對我們的厚望。

身為主教,我感謝所有神父、修女,尤其是在港服務的傳教士和其合作者,他們牧養天主子民,在牧民、靈修、培育等方面,辛勤服務,成為教區在堂區、學校和社會服務三根柱石的信仰見證。他們與堂區和團體,在福傳方面盡心盡力,使教區八年來,有近六萬人領洗,當中一半是成年人,他們在領洗前接受至少一年半慕道培訓。目前,本教區有約六十萬天主教徒,佔香港七百四十萬人口的百分之七。信眾當中,有不少非華裔教友。今天,喜見大部分堂區的主日,均安排至少一台英語或其他語言的彌撒,俾外籍教友能夠投入堂區團體活動和更積極地參與禮儀。

本教區的聖召較少,但感謝信友齊心祈禱。由夏志誠輔理主教領導的聖召委員會,培育青年探究人生並分辨召叫,加上關心聖召的信仰團體的努力,在聖神的帶領和感召下,有意加入修道行列者已漸露起色,希望聖召文化逐漸在本地教會建立起來。我的司鐸聖召源於傳教士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盼望自己和所有神職人員均能善度喜樂的司鐸生活,使教內外青年信眾,能在我們身上看到信仰的喜悅和希望。

在聖神光照下,陳志明副主教所領導的終身執事委員會,努力發展此項職務,在二十年間, 已有二十多位男教友被祝聖為終身執事,服務於教區、堂區和社會機構。我欣喜見到他們得到家人的鼓勵,也受到司鐸和教友們的愛戴和支持。

教區在教友培育方面,與時俱進。我高興見到男女教友非常活躍修讀神哲學、靈修和不同職務的課程,也有多位教友負笈海外深造,現已擔當神哲學院教授之職。希望在宗教教育方面,教區更多撒種灌溉,福傳碩果豐收。

近年,教宗訂立司鐸年、信德年、獻身生活年、慈悲禧年,及召開新福傳和家庭的世界主教會議。本教區幸能緊隨普世教會步伐,激勵大家深化靈修生活。教宗方濟各頒布了《福音的喜樂》、《願祢受讚頌》、《愛的喜樂》等通諭和勸諭,提供豐富的教會知識和信仰訓導。我閱讀這些文件後,受益良多,還望大家盡速閱讀,增加教會知識,擴闊靈修視野,更好服務他人。教區在準備相關文件的中譯本時,都與鄰近的台灣和澳門教區合作翻譯校正,期望這些努力繼續, 加強聯繫。另一方面,我們與內地教會保持接觸,促進友好交流。

最後,關於秉持希望,邁向將來,使教區的前景更絢麗奪目。我的牧徽「主為我牧」(詠23:1)提醒我,有上主的垂顧,必一無所缺,因祂認識我,賜予我所需要的恩寵去應付各種挑戰。我深信在新牧的英明領導下,教區同心同德,各項牧民計劃能夠圓滿達成,包括天主教大學的啟用,實踐二千禧年教區會議的牧民計劃。

各位鐸兄鐸弟、主內的弟兄姊妹:八年來, 多謝各位與我同行,在我有過失欠缺之處,我請求大家寬恕,繼續為我祈禱。我在退休之後,將繼續在聖神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與各方友好繼續交往,也鼓勵宗座循梵二精神推進中梵交談,並籲請大家多為此祈禱。我既自號聖神修院「金禧住客」,故會繼續居於修院,俾能持守祈禱生活,深化我與善牧基督的「我── 祢」關係;當然,亦少不了做點運動,鍛煉體魄!

主佑各位!
+湯漢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節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湯漢樞機撰文:從教會學角度展望中梵交談

從教會學角度展望中梵交談

文:湯漢樞機

轉載自公教報(第3808期)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English Version(英語全文)

感謝天主,拙文《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自二零一六年八月在香港教區報刊發表後,獲得不少讀者積極回應,從而激發我向國內外關懷中國教會的有識之士請教,再多作神學探討。經過多月來的祈禱和反省後,我現從教會學角度就中梵交談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提出一些看法,俾大家能多為中梵交談祈禱。

核心問題:主教任命

就各方面的消息所知,過去一年,中梵雙方代表頻有接觸,而且成立了工作小組,雙方試圖解決多年來累積的問題,其中首要解決的,就是主教任命問題;雙方經過多輪交談,已有初步成果,可望就主教任命的方式達成協議。根據天主教教義,教宗是決定主教人選的最後與最高當局。如果教宗在主教候選人的資格及合宜性上有最後的發言權,那麼地方教會的「選舉」就祇是「主教團」的「推薦」而已。

據聞,對於政府來說,祇要人選符合「愛國」標準,「愛教」與否不是政府最關切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這樣的主教任命協議,不會超出雙方目前正在有效實施的做法。

後續問題

中梵關於主教任命的協議,是中梵之間最關鍵與最核心的問題,也是雙方關係正常化進程中的里程碑,然而絕不是終點。雙方還需要在取得互信的基礎上繼續對話,耐心地一一解決尚存的棘手問題。雙方幾十年來積累的問題,不可能奢望一夕之間就全部解決。雙方尚存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項:第一,如何解決「愛國會」的問題;第二,如何處理違反教會法的七名「自選自聖主教」;第三,如何促使中國政府承認三十多位地下主教。中梵雙方的關注不同,中國政府關心的是政治層面上的問題,而梵蒂岡則更多關心宗教與牧靈層面上的問題,因此擺在雙方辦公桌上的問題排序也不同。可以說,上述三個問題的解決需要雙方在不相反自己原則及解決問題的誠意中協商。

「愛國會」的未來

不少關心中梵關係的人認為,如何處理「愛國會」將是一座立在雙方面前難以跨越的高山;亦有教會人士對此表示擔憂,指在中梵對話中沒有提及愛國會的處理問題,認為羅馬背棄了自己的信仰原則,其理由是愛國會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1]及這原則的具體執行措施——「自選自聖」主教[2]。因此,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這原則「與教會道理是無法調和的」,而該組織是「國家機構」與「天主教教義不相符」。[3]

我們或許可以將愛國會「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與「自選自聖」主教的關係表述為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為理論,「自選自聖」為此理論的具體實踐。其實,「愛國會」及「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和「自選自聖」主教行為均屬於特殊政治環境與政治壓力下的產物,根本不屬於中國天主教會的本質與內在追求。中國天主教會中的兩個團體,無論地上教會還是地下教會,均積極尋求和表達與普世教會的完全共融合一,因此在未經教宗同意下被祝聖為主教,也都事後努力向教宗解釋原因並請求教宗的諒解與接納。當然,在滿足信仰的各種要求的情況下,教會也會以敞開的情懷,積極地寬免與接納,並且很可能賦予這些主教教區管理權。中梵雙方對話本身其實已經意味北京的天主教政策發生了改變,容許教宗在選聖中國主教職務上扮演決定性角色,沒有「自選自聖」的「愛國會」已經不是過往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愛國會,而是成為嚴格按照字面意義理解的「愛國會」:一個「由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4]

因此,我個人認為,愛國會的未來走向,可以專注於「鼓勵神長教友為社會公益事業獻愛心,積極開展社會服務,興辦社會公益事」。[5]

七位非法主教的處理

中梵雙方關係的另外一個障礙,是地上教會中七位自選自聖的主教(上文稱八位,其中一人於2017年初逝世)。按照教會法的規定,這七位當中,有三位經已由教廷宣布處於絕罰之中,另外四位亦處於「保留於宗座的絕罰狀態」。這七位主教既然是在政府官員的支持下不惜與聖座對抗而接受了自選自聖,甚至受到「絕罰」,對於教廷來說,接納這七位非法主教的困難,首先在於他們「自選自聖」的行為嚴重觸犯了《天主教法典》1382條的規定:「主教無教宗任命祝聖別人為主教,及被其祝聖為主教者,均處保留於宗座的自科絕罰。」而且,令教會處理這七位主教時更加棘手的是,七位非法主教中有人被指控有個人私德問題。

「自選自聖」與私德問題屬於教會法的不同罪行,而且罪行的確鑿性不等。「自選自聖」乃有目共睹的事件,罪行確定成立。而有私德問題的指控則需要更多顯明證據。在中梵雙方關係尚不穩定的情況下,教廷不可能派官員赴中國親自查證,而且在此種事件上可能有賴中國官方機構的審查與確證,無疑需要大量時間。倘若教廷與北京同意將七位非法主教可能觸犯教會法之行為分開處理,即首先處理非法祝聖的問題,之後再處理其他可能的違反教會法行為,這無疑是合適的。

赦免非法祝聖行為的前提條件乃非法祝聖參與者(祝聖者與被祝聖者)的「悔改」。由於非法祝聖行為本身是挑戰教宗作為地方主教人選的最高與最後決定者這一基本原則,因此赦免非法祝聖行為的前提,就要求觸犯法律者主動向教宗表達服從以及與普世教會共融的意願,並且請求教宗給予赦免。據報導,這七位非法主教已經全部向教宗寫信,表達對於教宗的無條件服從以及請求赦免非法祝聖行為所引發的處罰。由於有了這一基本悔改態度,教宗赦免非法祝聖之處罰的可能性非常高。不過有一點需要做出明確說明:赦免自選自聖行為帶來的處罰不等於追認其教區管理權。是否授予教區管理權,則需要解決其他有悖於這一職位的要求,比如該教區是否已經有教廷任命的主教,或上述某些主教是否有倫理道德上的問題。祇有在信仰、倫理、教會法等各方面都符合主教這一職位者,方可被授予教區管理權。七位非法主教在上述諸多方面的資格尚需要中梵雙方用更多時間與耐心進行鑑定。

促使地下主教被中方承認

中梵對話中尚需要處理的另一個重大問題,就是雙方如何處理中國三十多位地下主教被政府承認的議題,當然,也包括被監禁的主教的問題。中國天主教會主教團的合法性在於,要包括整個中國教會的全部合法主教,而不是祇有其中一部分。因此為了組成一個合法且有權威的主教團,必須將全部地下主教納入其中。這自然要求北京承認這些主教的主教身份及其對於教區的管理權。毫無疑問,羅馬一定會提出此要求,然而北京願意在多大範圍內承認地下主教的主教身份與教區管理權,尚不得知,預料這將是雙方今後對話的主要內容。

其實,地下主教議題並非是不可解決的死結,因為地下教會是特殊政治與歷史時期內的產物,由於羅馬與北京缺乏相互信任,因而間接使堅持教會原則的地下主教與政府之間缺乏互信。一旦中梵關於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協議,則意味羅馬與北京的相互信任已經達到一定的階段,地下主教們將不再因為堅持信仰原則而被政府視為敵對者或不合作者,地下主教在政府眼中的整體印象將改觀。再者,中國地下教會的主教其實都是愛國的公民典範,祇是由於自己對於天主教教義的理解與要求而選擇了與地上主教不同的教會道路。近年來,政府對於地下教會的態度比八十年代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很多地下主教祇是不被承認其主教身份及教區管理權,大部分地下主教尚能從事基本的牧靈工作。相信隨羅馬與北京之間相互信任的加強,地下主教與政府之間的相互信任也會逐步建立起來。解決地下主教問題的關鍵在於地下主教本人與政府之間的互信,北京也許會要求地下主教明確表態遵守中國憲法、法律、政策等;祇要政府不再要求「獨立自主、自辦教會」以及「自選自聖」,這些對於地下主教來說絲毫沒有問題,因為地下主教都會是愛國的好公民,而且也教導自己的教友如此做。相互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耐心,更需要用行動來表達,我們需要給予聖座、地下主教與北京足夠的時間來處理中梵關係中這一難題。

「等待全部的自由」抑或 「緊握必要的自由」?

經過多年的努力對話與交談,中梵雙方已經就主教任命這一關鍵問題達成共識;此協議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前面分析指出,中梵關於主教任命之協議的達成,將是1951年之後雙方關係的里程碑,在此協議基礎之上將會逐步解決「愛國會的未來」、「地上非法主教的合法化」、「地下主教獲得北京政府承認」、「中國天主教會主教團的成立」等問題。自此之後,中國天主教會將不再有地上和地下兩個教會團體分庭抗禮;反之,這兩個教會團體將會逐步在法律、牧靈、情感等方面慢慢走向和解與共融。中國天主教會將齊心協力在中國大地上傳播基督的福音。

不過,對於中梵協議的達成,也有一種不樂觀的聲音。它指出,天主教問題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而是和其他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政府不會也不可能撇開其他民族和宗教的問題而單獨解決天主教問題,比如西藏問題、新疆問題、民族自治問題等等。如果中國政府沒有拿出全盤解決這些民族和宗教問題的方案,則很難單獨就天主教問題與梵蒂岡達成實質性的協議來保障天主教會的宗教自由,因此,中國目前社會環境及政治氣候似乎仍未能顯出保障和落實宗教自由的真正跡象,比如:信仰傳播的自由、興辦教育的自由、教產仍未徹底落實。即使中梵達成協議,這樣的協議也無多大意義,因此,宗座不必急於求成。

上述的說法有需要商榷的地方。首先,中國天主教信友的宗教自由的確與整個中國社會的自由與實踐有關,中國的普羅大眾所享有自由的提升的確有助於中國天主教會信仰自由空間的擴展,然而將天主教的問題與西藏、新疆等問題相提並論並不恰當。天主教會在中國遇到的問題與西藏和新疆問題有極大的不同。西藏與新疆並不是純粹的宗教自由問題,更多是某些分離主義者追求分離與獨立的問題,是對於國家領土和主權範圍的認知與民族關係的認知的問題。中國社會的民主化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讓某些分離主義者追求分離與獨立的願望減弱,然而並不會從根本上消失。西方國家如西班牙、蘇格蘭、北愛爾蘭等並沒有「自由」問題,然而同樣存在者民族分離主義,也同樣存在恐怖主義攻擊。天主教的問題並非領土與主權問題,中國的天主教信徒是愛國的好公民,沒有意願從事政治活動,不會威脅政治與社會穩定,中國的執政者對此也完全明白,因此不會將天主教的問題與西藏和新疆問題放在一個層面上處理。中國的天主教信徒也不應將自己與西藏和新疆等問題聯在一起。因此,斷言中國天主教會問題的解決取決於中國是否能夠解決西藏與新疆問題,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中國天主教會作為宗教團體,其旨趣並非是政治性的,沒有任何政治性抱負,無意代替政治社團來參與和推動中國社會的政治進程,其所追求的是在中華大地上生活與傳播自己的信仰,因此聖座與中國天主教會關心的乃是否有足夠的信仰自由空間以實踐自己的信仰。由於天主教會的特殊制度——聖統制,天主教會在中國面臨的問題與其他宗教相比,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中國所有宗教(包括天主教會)在信仰傳播的方式、興辦教育、落實教會財產等方面都缺少足夠的自由空間。然而,與中國的其他宗教相比,天主教會還面臨一個具有天主教特色的問題,即主教任命問題,但這個問題在其他宗教並不存在。在過去,由於北京對於聖座缺少信任,不允許聖座任命中國天主教會的地方主教,而推行了「自選自聖」主教政策。這一點是中國的其他宗教所沒有的問題。北京處理天主教的這個獨有問題並不會牽涉其他宗教,不會改變北京對於其他宗教的具體政策。這個問題正是教廷與中國的天主教會急切渴望解決而其他宗教卻毫不在意的問題。因此,將天主教的問題與其他宗教的問題混淆在一起,視之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亦沒有道理。

與其他方面的「自由」相比,「教宗任命地方主教的自由」乃天主教從其基本教義出發而堅持的信仰自由內容,如果缺少這一點,中國天主教會將不是本質意義上的天主教會。至於傳播信仰方式的自由與興辦教育的自由的缺乏,以及落實教會產業的限制等,並不會對中國天主教會的本質造成威脅與傷害,更不會令中國天主教會不成為天主教。

現在北京願意與聖座在主教任命方面達成協議,讓中國天主教會雖然暫時沒有「全部的自由」,然而卻享有「必要的自由」,讓中國天主教會維持自己的天主教傳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主教會。難道聖座任命主教的自由,不是「真正的宗教自由」?難道中國天主教會由於中國政治大環境的原因暫時不能在信仰傳播方式上享有全面的自由、不能興辦學校、教會的財產不能全部落實,就要中國天主教會再長時期等待下去,要聖座放棄與北京現在的協議?縱使放棄現在「必要的自由」,也不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而帶給教會的結果會是全部自由的丟失。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是:或者我們現在擁抱「必要的自由」,成為一個不完美然而卻是真正的教會,然後在希望中爭取「全部的自由」,走向完美的教會;或者我們放棄「必要的自由」,然後一無所有,在希望中等待不知哪一天到來的「全部的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天主教會應該何去何從?教會的倫理原則其實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兩權相害取其輕。因此,在教宗方濟各推崇的健康現實主義原則指導下,中國天主教會應該選擇的道路其實已經一目了然了。

二零一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註 釋

註一:《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2004年7月中國天主教第七屆代表會議通過),第一章第三條,載於《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2004年公布。
http://www.sara.gov.cn/zcfg/qgxzjttxgjgzd/6427.htm
註二:《主教團關於選聖主教的規定》,載於《中國天主教》網站,2013年公布。http://www.chinacatholic.cn/html1/report/1405/570-1.htm
註三:教宗本篤十六世,《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會的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的信》,2007年,第7號。
註四:《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2004年7月中國天主教第七屆代表會議通過),第一章第二條,載於《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2004年公布。
註五:《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2004年7月中國天主教第七屆代表會議通過),第二章第四條,載於《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2004年公布。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2016年聖誕賀詞

各位朋友、兄弟姊妹:

教宗方濟各於今年發表了一份文件,名為《愛的喜樂》,藉此提醒我們:「婚姻與家庭是社會的根基,而信仰能幫助家庭面對一生的挑戰。」

社會的未來,有賴年輕一代。 如果作為社會棟樑的年輕人覺得沒有希望,社會便不知何去何從。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責任聆聽年輕人的聲音;儘管我們不一定完全明白他們的觀點,我們還是要努力聆聽。 因為如果連聆聽這一步也做不到,那麼,交談就變得沒有可能。沒有對話,就無法溝通,無法共同努力,改變社會,令社會更平安、更進步。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社會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傷痛,市民大眾都覺得疲倦了。 我鼓勵大家,趁著聖誕節,可以停下來,安靜一下,抽時間與家人共聚天倫。 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在聖誕期間與家人共聚,那麼,就請你最少打個電話或發個信息給家人,表達對他們的關懷。

祝大家在聖誕節充滿耶穌基督的平安與喜樂!

[Read more…]

教會透視:湯漢樞機慈悲禧年分享

blog_john tong

最新內容:
﹣教宗和亞美尼亞宗主教簽署聯合聲明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回答多方面的問題
﹣泛正教會議閉幕
﹣教宗任命皮扎巴拉神父為耶路撒冷宗座署理
﹣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慈悲禧年分享
﹣北京修院前往廬山聖母升天堂朝聖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舉行夏日聖詠音樂會
﹣天主教華人堂區每年一度的大朝聖

《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下集

blog_1455225513

湯漢樞機的牧職格言是「主為我牧」。湯樞機自一九八零年起被委任為聖神研究中心主任以來,與中國教會的接觸了超過三十年,在跟他的傾談中,他也跟我們表示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難,但隨著時間的印証,別人由誤解變為理解及支持,困難亦漸漸得以克服。

在2002年他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推行聖召小組的訪問中曾經表示:「人要不停操練自己,才能恆久保持愛主的心火。」牧職生活需要時常祈禱、參與彌撒、領修和聖事、閱讀聖經、依靠天主,而這就是他的牧職生涯中的重點。近年,香港遇上不少風風雨雨,社會公義受到挑戰,他對青年爭取公義有何看法? 教友們如何堅持追求信仰的心火? 在信仰上如何互相支持? 本集湯漢樞機會跟我們分享追求信仰的精要、爭取公義的重要性、跟教宗方濟各相遇的故事。

「主為我牧」,湯樞機是我們一個在世的活見證,讓我們打開心扉,懂得在一切事上以依靠天主為主。再次感謝湯樞機抽空接受訪問,請大家為教宗及教會內所有牧者祈禱。

天主保佑!

[Read more…]

《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上集

blog_1454607746

在2014年的10月,我有幸遠赴羅馬為世界主教會議第三屆非常會議作現場的中文採訪及報導,其中一位與會者是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我們十分榮幸湯樞機在繁忙的會議期間,抽空接受我們的專訪,而更加特別的是在為湯樞機有特別意義的保祿六世大廳進行今次的訪問,因為湯漢樞機是從教宗保祿六世手中領受鐸品的。

本集首先為您帶來,湯漢樞機的聖召分享及回顧他在過去五十年的牧職生涯,當中包括與胡振中樞機為中國教會服務的點滴。
[Read more…]

《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

ch_the_shepard_blog_610x343

《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

湯漢是現時唯一位是正權主教的華人樞機。2016年,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晉鐸五十週年。《羅馬牧聲》一連兩集為您帶來湯漢樞機回顧過去五十年的牧職生涯及與胡振中樞機為中國教會服務的點滴。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上集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下集

收看《羅馬牧聲》系列片集

鹽與光專訪: 湯漢樞機細說教宗保祿六世

blog_1452097374

2014年10月19日,於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結幕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將主持教宗保祿六世列真福­聖品典禮。在此光輝時刻,鹽與光電視中文部,在羅馬訪問了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回顧教宗保祿六世對教會的貢獻,特別在家庭訓導方面的先見。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 2015年聖誕賀詞

blog_1450759421

過去幾年,香港、 我們的家發生好多事情,我們的心總是感到昏亂,平安好像離開我們越來越遠。 我們經歷過爭拗、 矛盾、社會撕裂,而家庭作為組成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也受到挑戰。 雖然天主沒有應許 天常蔚藍,但祂答應過祂的愛常與我們同在。

耶穌基督選擇通過 家庭來到這個世界,這個核心家庭包括若瑟、瑪利亞和耶穌。 由此可見,家庭不 但在我們的信仰中非常重要,也是組成我們整個社會的重要部分。 沒有一個一個家 庭,就無法組成整個社會。 因此,我們必須珍 惜家庭,要預防任何傷害家庭的危機。

這個月初,教會開始了慈悲特殊禧年。 教宗方濟各要求我們默觀基督的面容 、見證慈悲的奧蹟、幫助別人體驗天主的慈悲。 讓我們先從家裡做起:關心自己的家庭,關心父母、祖父母、子女和近人。 除了通過手機或者社交媒體溝通,還要多見面,帶著微笑交談,甚至擁抱一下。

聖誕節緊記要抽時間回家,與家人共聚。

願天主的平安與你及你的家人同在!聖誕快樂!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湯漢樞機

來源: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

英語全文:

Cardinal John Tong
Bishop of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e
Christmas Message 2015

Hong Kong, our home, has been unsettled for the past few years.  Our hearts are also not very settled.  Peace seems to be getting more and more far away from our daily life.  We have experienced disputes, conflicts, communities being torn apart.  We have also come across core values such as the family being challenged. Although God has never promised us that the sky will be blue every single day, yet He has promised that His love is always with us.

Jesus Christ chose to come into our world, to be with us, through a family:  a core family with Joseph as the father and Mary as the mother.  So we can see that the 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not just in our faith, but also in the formation of our society.  Without the family, our society will fall apart.  Hence, we must treasure our family and beware of any possibilities endangering the family.

Earlier this month, we started the Jubilee of Mercy in the Church.  Our Pope Francis has invited us to contemplate the face of Christ, to be witnesses to mercy, and to enable others to experience the great mystery of God’s mercy.  First of all let us begin this witnessing at home:  care for our family, care for our parents, grandparents, children and neighbours.  Apart from sending text messages by social media, greet one another with a smile, talk to others and give one another a hug.

On Christmas day, stay at home and be with the family.

Cardinal John Tong
Bishop of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e

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發表慈悲禧年牧函

blog_1448633756

慈悲禧年牧函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隨著將臨期的到來,我們又進入新的禮儀年。今年新禮儀年的慶祝將更加豐盛,因為去年將臨期首主日展開的「獻身生活年」仍然進行,至明年二月二日獻主節才告結束, 而另一方面,教宗方濟各已透過數月前頒發的《慈悲面容》詔書,公佈了由今年十二月八日聖母無原罪瞻禮起,至明年十一月二十日基督君王節止,普世教會將一起慶祝「慈悲禧年」;我們的教區亦將積極回應,作出相應的培育和行動。

回顧過去,在夏志誠主教所領導的「獻身生活年」專責小組的策劃及推動下,教區全體確實提高了為聖召祈禱的意識,也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接觸。對他們的努力,我深表謝意。即使「獻身生活年」將於二月結束,但我仍殷切期望大家會踏著同一步伐,繼續努力,因為教區實在需要更多神父、修士、修女服務大家, 及推動全體教友傳揚福音。

與此同時,教區亦已透過在夏主教所領導的「慈悲禧年」專責小組及羅國輝神父所領導的教區禮儀委員會的策劃及推動,舉行了多場的公開講座,介紹「慈悲禧年」的精神及未來的行動;教友總會、中英文《公教報》及不少堂區通訊亦提供了有關的訊息及適切培育。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初步回應。

「慈悲禧年」開啟聖門禮儀、鼓勵教友勤領修和聖事、參與感恩祭、敬拜聖體、領受全大赦等籌備工作已進行得如火如荼,目的都是為幫助大家妥善領受天主的無限慈悲,獲得祂的寬恕,也推動彼此修和,願意以天主的慈悲之心寬恕得罪我們的人。正如教宗方濟各《慈悲面容》詔書所指出的,「慈悲常大於罪;天主總願意寬恕;誰也無法給天主的愛設限… …,所有經過慈悲之門進來的人,都要經驗天主的愛。」(《慈悲面容》,3)

眾所周知,整部聖經都記載著天主的慈悲,可說是一本慈悲的救恩史。舊約選民因犯罪而與天主分離,但只要他們向上主呼求, 祂便寬恕他們,因為上主富於慈悲。(參閱出34:6;德18:12;耶3:12;詠130:7)新約更進一步告訴我們:耶穌是「仁慈的大司祭」(希2:17),祂喜愛與罪人成為「朋友」(路7:34)。事實上,四部福音洋溢著耶穌醫病和寬恕的慈悲事跡。祂也教導門徒和我們:「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當然,慈悲與修和彼此相連。

修和不單指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解,也指家庭與家庭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修和。上述各個不同層面的修和都彼此相關。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 這令我們不禁想起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及他的波蘭教會同道給我們處理戰後和解的很好的例子。在一九六五年,當他仍是擔任克拉科夫總主教的時候,與波蘭主教團一同聯署一封致德國主教團的信函,內容包括一句名言:「我們原諒,也請求原諒。」(“We forgive and ask for forgiveness.”)

波蘭主教團所言「我們原諒」,是指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政權對波蘭人民造成的損害; 而「也請求原諒」, 是指戰後原屬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劃歸波蘭, 造成數百萬計德國公民要放棄家園離鄉別井向西遷移的事件。

波蘭教會的例子正好表現出,即使我們身上留有傷痛, 仍無阻我們效法基督的榜樣,主動伸出和解的手。上主的慈悲使我們充滿力量,跨越自己的傷痛;在使我們受傷害的人尚未覺醒之前,已有勇力向他們表達寬恕。

同時,也讓我們不為自己的痛苦而掩蓋了眼睛,而忽略了周圍其他人,他們也因為我們的冷漠、輕率、自我中心,以至出於人類劣根性而受到傷痛。就讓我們在仍懷有我們的苦痛這一刻,首先想起其他人的痛苦而伸出友愛之手。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在今年將臨期及整個禮儀年中,多參與教區及堂區所推動的有關「慈悲禧年」的活動,尤其勤力閱讀及默想聖經,多瞻仰耶穌及祂所反映的天父的慈悲,更要與別人修好,致力消除社會上貧富懸殊的不公現況,及關懷弱小,對傷健人士和貧窮者施以憐憫之手。天主保佑!

+ 湯漢樞機

二零一五年將臨期首主日

來源:  天主教香港教區

相關資料:

天主教香港教區慈悲禧年專頁

慈悲禧年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