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主受難日禮儀:天主的大能在於加爾瓦略山上的軟弱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9日聖週五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受難日禮儀,旅居羅馬的樞機、主教,以及4500名信友在場參禮。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在禮儀中講道。他說,耶穌來不是為完善人們對天主的觀念,而是為顛覆這種觀念,藉著死在十字架上展示天主的真面容。

坎塔拉梅薩樞機強調,事實上,只有當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高舉時,人們才知道“祂是誰”。樞機的靈感源自《若望福音》中耶穌對法利塞人說的那句話:“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八28)

在十字架上是對人的自由的尊重

耶穌來是為“顛覆”人們對天主的觀念,祂要轉變的這種觀念,我們眾人在自己的無意識中都存在。我們可以談論一個獨一無二、純粹靈性、至高的天主,但在祂死於十字架的自謙自卑中,卻難以看到祂。

為了解這層意義,需要省思天主的大能的真正含義。天主對待祂所創造的人類並不以威嚴來強迫他們,而是“尊重人的自由選擇”。於是,天主的大能在屈膝為自己的門徒洗腳的聖子身上彰顯出來;在祂,在十字架上徹底軟弱無能的聖子身上繼續不斷地施予愛和寬恕,從未責怪人。

因此,天主的真正大能“在於加爾瓦略山上的軟弱無能”。坎塔拉梅薩樞機表示,“這對我們是一個訓誨,因為我們多少都有意識地總是希望表現自己!”“這對世界的強權者更是一種訓誡!他們中的一些人根本不考慮服務,而只為了權力”。

無形的勝利是永恆的

復活的凱旋是“最終及不可抗拒的”,它不同於皇帝們那種奢侈的大勝,或昔日所稱的“聖教會的凱旋”。基督的復活“在奧蹟中發生,沒有見證人”。雖然祂的死亡乃是在廣大群眾和政治及宗教當局的眼前發生,然而“復活的耶穌只顯現給少數門徒,在鎂光燈之外”。

事實上,在經歷了苦難後,耶穌“不需要期待一種外在、可見的凱旋,如同塵世的一種榮耀那樣。凱旋是在無形中得到的,而且是無限崇高的,因為是永恆的!昨天和今日的殉道者就是這種凱旋的明證”。

愛的大能

坎塔拉梅薩樞機解釋道,“這不是一種雪恥的心態,用以羞辱祂的對手”,因為“各種報復都不符合基督的愛,祂願意以自己的苦難向人類見證這份愛”。耶穌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十一28)祂的話在十字架上再次迴盪,面向“世界各地和各個時代的全人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福音分享
「新的開始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五,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大家都知道教會今天邀請我們去守齋,不過,這個守齋不是單單一種克己,而是一種期待。今天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不是一個喪禮,而是我們記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因祂的苦難為我們帶來了復活。

有很多人看到耶穌的痛苦時都會問,「為何好人會被人殺害?為什麼會這麼殘酷我不公義?」不過,值得我們在今天的福音中留意若望,他如何去看耶穌基督的死亡。他用一個富於靈性和深入的角度來看待耶穌的死亡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耶穌的死亡使我們成為一個新人、一個自由的人。

我們記得當耶穌斷氣的時候,士兵拿着長矛刺透祂的肋膀,立即流出血和水。這個血和水就象徵了聖洗聖事和聖體聖事。同時,也因為耶穌的血和水,令教會在那個時候誕生。所以,耶穌的死亡在表面上看是充滿痛苦、殘忍和絕望,不過,為我們有信仰的人,我們知道這是新的開始,是我們生命的變化,使我們整個生命得到提升。

若望原本開始寫的時候是若望福音,不過,慢慢地他描寫耶穌和聖母所愛的門徒,若望在當中將他自己的角色隱沒了,因為他覺得只有耶穌的愛,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真實,使他對耶穌的愛更加深更加遠。

讓我們學習若望,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面對困難時有一種新的看法,是來自天主和信仰的看法,就好像一位傳教士,他在星期五的時候與原住民分享信仰,他說:「主啊!我們面對着祢的死亡,來到你的面前,我們張開自己雙臂,擁抱所有受苦的人,懷着一顆謙卑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全心全意地歸向天父,求祢以祢的愛充滿我們。」這位傳教士當他說完這個禱文後,隨即他就面對着生命的危險,奉獻了他的一生。不過,他並沒有後悔。因為就算面對不公義和痛苦,在天主的愛和幫助下,我們都能使我們的生命和天主的關係一步一步提升。讓我們善度這個救主苦難聽日子。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張心銳神父講道分享-救主受難紀念

講道分享-救主受難紀念

耶穌的使命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紀念主受難日,我們以祈禱、齋戒、參加禮儀去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

我記得在2017年早上收到一個聖瑪利安老院的來電邀請我立刻去到安老院為慈幼會胡子義神父 (Gaetano Nicosia) 傅油。其實當天早上是胡神父要求傅油,因為他跟修女說自己快將離世,那麼我就立刻聯絡慈幼會中華會省會長及陳日君樞機,不過我找不到他們,因為我居住的地方在附近,所以我立刻就前往安老院為給胡神父一個臨終大赦及病人傅油。

其實我每一次見到胡神父,我們都非常開心,是很好的朋友,每次見到我,他都擁抱我,與我說笑,所以為我也是一個很重要和有意義的記憶。

這段回憶同今天的福音耶穌說的一句說話「完成了」,我認為很有關係,就是耶穌完成了衪的使命。這份「完成」並不是被動,更不是耶穌自己想自殺,想被人釘在十字架上,而是一個奉獻,為了給我們救恩

有時候在生活上有不愉快,有壓力,甚至乎有擔心的時候,不過,耶穌這個榜樣讓我們體會到其實心情比環境更加重要。耶穌這一份的奉獻為我們帶來了一份力量,也因為這一份力量,使我們懂得將自己的痛苦與耶穌分擔。

此外,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的使命,正如衪與比拉多的對話當中,衪是為真理作見證。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天主是真的,天主的愛是永遠不會被消滅。就像孟子的一句說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耶穌這一個使命,衪為真理去做見證,就是衪不怕吃虧,衪完全地去愛,而這份愛不是期待對方如何去回報或者多謝,是堅持到最後。有時候我們做牧者的、做教友的,在社會環境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時候會覺得喘不過氣來,「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到最後會是這樣的」。不過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我們也要像耶穌一樣去活出一份天主的愛。

我記得聖女小德蘭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說話,「「我絕不願為了避免煉獄之苦而撿起一根針。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中悅天主,為了替祂拯救人靈。」(《聖女小德蘭最後言談錄》)。所以,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在今天紀念主受難的日子中,學習耶穌這份奉獻的精神,也將我們的負擔和困難與耶穌分享。因為走到最後,真理是會得到勝利。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梵蒂岡主受難日禮儀:隱形的「毒蛇」咬傷世人,我們要瞻仰被高舉的天主子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基督的十字架改變了人類痛苦與磨難的意義。天主子親自承擔了苦難,使之徹底得到救贖。」藉由這救贖的真光,我們得以在當前悲慘的疫情中看到兩個正面效果:一是打破人類無所不能的錯覺,二是增進團結互助的情操。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4月10日聖週五在主受難日禮儀中如此闡述了基督聖死與復活的現實意義。當天傍晚6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主持了這項禮儀,並由教宗府講道神師負責禮儀講道。

在這禮儀中,眾人特別為當前疫情時期心神憂慮的人祈禱。教宗祈求說:「全能永生的天主、受苦者的避難所,求祢垂憐祢兒女在這疫情中遭受的磨難,減輕患者的病痛,給照顧他們的人施以力量,接納亡者獲享安息,並在這段混亂不安的時期,助祐人人尋獲祢的慈悲。」

坎塔拉梅薩神父的講道也與當下的疫情緊密相連。他首先指出,耶穌的聖死帶來種種正面效果:「使信祂的人成義,與天主和好,並對永生充滿望德」(參閱:羅五1-5)。「基督的十字架改變了人類痛苦與磨難的意義。天主子親自承擔了苦難,使之徹底得到救贖。因著基督的十字聖架,苦難成了人類的某種『普世救恩的聖事』」。

教宗府講道神師接著引領眾人超越新冠疫情造成的悲慘處境,進而省思其正面效果。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我們猛然警覺到人類一直面臨的莫大危險」,即:人類無所不能的錯覺。「只要一個渺小至極的病毒,就能提醒我們人終將一死,而且軍事威力和科技不足以拯救我們」。誠如《聖詠》所言:「人在富貴中,不深思遠慮,將與牲畜無異,都要死去。」(四十九21)

面對當前苦難,世人或許會問:「天主在哪裡?祢為什麼放任我們受苦?」然而,天主說過:「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耶廿九11)坎塔拉梅薩神父表示,「上主曾在拉匝祿死亡的那天落淚,今日祂也為人類遭受的災難痛哭。天主有如每個為人父母者那樣痛苦煎熬。我們有朝一日發現這點時,必將為我們曾在生活中對上主的種種指控感到羞愧。天主與我們同悲共苦,為使我們跨越這苦難」。

眼前的醫療衛生危機帶來的另一個正面效果是「團結互助的情操」。教宗府講道神師強調,「在我們的記憶中,各國人民從未感到如此團結、這般平等」,並且擱置爭議。「病毒不認識國界。轉眼之間,它打破所有的藩籬和區別,包括種族、宗教、富貴和權勢之分。疫情過後,我們不該走回頭路」,錯失這個良機。「我們不能讓椎心之痛、許多人的死亡,以及醫護人員的英勇奮鬥徒勞無功」。

此刻是個實現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時機:把刀劍鑄成鋤頭、槍矛製成鐮刀;民族和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參閱:二4)坎塔拉梅薩神父呼籲停止軍備競賽,邀請青年為此竭力發出呼聲。他祈願耗費在軍事上的龐大資源,能用於解決燃眉之急,諸如醫療、衛生、糧食、根除貧窮和守護受造界等問題。

此外,天主聖言教導我們,我們的首要之務是呼求天主的救援(參閱:詠四十四24-27;谷四38)。天主必將俯聽我們的祈禱,施以恩寵,因為耶穌親口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瑪七7)再者,以色列子民被毒蛇咬傷後,梅瑟替子民向天主求情,天主遂吩咐梅瑟製作一條銅蛇,讓瞻仰銅蛇的人得以生存(參閱:戶廿一4-9)。在聖週五的這一天,人子也「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永生」(參閱:若三14-15)。而此時此刻,「我們也被隱形的毒『蛇』咬傷」,坎塔拉梅薩神父鼓勵我們仰望「那為我們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並為自己和全人類朝拜祂」。「凡是懷著信德瞻仰祂的人,必不會丟失生命;如果死亡,也將是為了進入永生。」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我們也將會如此。教宗府講道神師最後表示,「我們將走出目前宛如墳墓的家,但不是為了像拉匝祿那樣恢復原本的生活,而是為了跟耶穌一樣獲得新生命。那將是個更加友愛、更富有人情味、更符合基督信仰的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週五-直播中文「線上苦路2020」

一場網路與耶穌的相遇旅程,
一段跨地域的共禱路途。

台灣天主教網絡平台《麥力》再次為大家製作一場直播的苦路善工,為身處於世界各地,正面對疫症的人們可以在家透過互聯網參與「線上苦路2020」。

麥力 Live 線上苦路 -「與祂」

日期:2020年4月10日(聖週五)
台灣時間:下午7時
加拿大時間:上午7時 (東岸) / 清晨4時 (西岸)
地點:您的心靈
形式:以手機、電腦,一齊上網拜苦路

活動緣起:

從 2019 年至 2020 年,種種的事件令人們感到不安,非常不安。 對人、對信仰、對天主可能都開始感到不信任, 反送中的議題,使香港分裂;肺炎的隔離,更拉開了人們的距離。 這些事件究竟要使我們得到什麼啟發?

隨著疫情逐漸嚴峻三月初,香港的教堂率先取消彌撒,澳門也取消,台灣各教區的活動也正在減少。 四旬期的活動不應該在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而無法舉辦, 經由這次線上苦路,我們一定能夠聽見耶穌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線上苦路網站資訊:
http://viadolorosaonline.org/

按此閱覽最新聖週資訊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疫情時期奉獻彌撒,聖週五新禱詞

CNS photo/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新法令中的兩項指示:

1.為新冠疫情奉獻一台彌撒;

2.在聖週五主受難日禮儀增加一個普世祈禱意向。

相關的若干新法令已公布在教廷該部會的網站上,並寄給世界各地的主教。

本年度的聖週五也要為「全球疫情時期心神憂慮的人」祈禱,也就是「在當前危機中所有體嚐苦果的人:願天主父賜予病人健康,賜予醫護人員力量,賜予家庭安慰,賜予所有罹難者救恩。」

信眾要祈求天主垂憐遭遇磨難的人,減輕患者的病痛,給照顧他們的人施以力量,並接納亡者獲享安息。

此外,禮儀及聖事部接獲眾多相關請求,因此頒布一道法令,建議「特別為懇求天主終止此刻的全球疫情」奉獻一台感恩祭。

這台彌撒的集禱經如下:

全能永生的天主、各種危險的避難所,我們在磨難中懷著信德懇求祢。求祢轉面垂顧我們,恩賜亡者永遠的安息,恩賜哭泣的人撫慰,恩賜病人健康,恩賜臨終者平安,恩賜醫護人員力量,恩賜執政者智慧,並求祢廣施親近關愛眾人的勇氣,好能一同光榮祢的聖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耶穌的十字架上,我們看見世間所有的十字架

CNS photo/Paul Haring

「世界的邊緣地帶、人類和教會的創傷都交織著苦路。」

2019年4月19日聖週五晚上,教宗方濟各在公拜苦路活動結束之際如此表示。成千上萬的信友手持蠟燭參加了當晚的禮儀;在熠熠燭光中,教宗祈禱說:「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們在祢的十字架上看到世間所有的十字架。」這是教宗方濟各第7次在羅馬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活動,今年的默想禱詞由博內蒂(Eugenia Bonetti)修女撰寫,主題為「與基督和婦女一同走在苦路上」。

教宗指出,揹負十字架的人包括「忍飢受餓和渴望真愛的人、甚至遭到自己兒女和親人遺棄的孤獨者、渴慕正義與和平的人、缺乏信仰慰藉者,以及因年邁和寂寞而步履蹣跚的老人」。

十字架是丟棄文化的產物,誕生在一個壓迫最弱小無助者的世界。教宗指出,「揹負十字架的有移民,他們發現大門緊閉,因為人們害怕和滿心政治盤算;揹負十字架的有孩子,他們的天真和純潔遭到傷害;揹負十字架的有世人,他們漂泊在不確定性和暫時文化的昏暗中」。

此外,在世間揹負十字架的還有「因背叛、邪惡誘惑、草菅人命或自私自利而破碎的家庭;孜孜不倦將上主之光帶給世人,卻覺得受到拒絕、嘲笑和羞辱的奉獻生活者;以及在旅途中忘記初愛的修道人」。有些天主的兒女身體力行上主的教導,卻甚至遭到自己家人和同齡人的排斥和丟棄,他們也揹負著十字架。再者是「我們軟弱的十字架、虛偽的十字架、背叛的十字架、罪過的十字架,以及無數許諾落空的十字架」。

即使是基督的新娘教會也揹負著十字架。教宗說:「祢的教會揹負著十字架,她忠於祢的福音,卻連在受洗者之間都難以傳揚祢的聖愛。祢的新娘教會揹負著十字架,不斷感到遭受內外攻擊。」

最後是我們共同家園的十字架,「自私、貪婪和權勢使我們矇蔽雙眼,導致大地嚴重枯竭」。為了世間的所有這些十字架,教宗呼求那拯救人類的唯一盼望,說:「主耶穌,求祢在我們內提振復活的希望,以及祢終將擊敗一切罪過與死亡的盼望,阿們!」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公拜苦路:求主恩賜羞愧、懺悔和希望

2018年3月30日聖週五晚上,教宗方濟各在羅馬鬥獸場為信友們主持了公拜苦路。在活動結束之際,教宗誦念了一篇祈禱詞,祈求天主幫助我們擺脫各種形式的傲慢,讓我們充滿羞愧、懺悔和希望,如同右盜那樣「以真誠奪得了樂園」。

這是教宗方濟各第6次在羅馬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聚精會神地默觀耶穌走上哥耳哥達的苦路十四處。適逢今年將召開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特意把苦路默想託付給15名意大利的高中和大學生。他們撰寫的默想呈現出人類的自私、冷漠和仇恨,以及耶穌的謙卑、受苦和祂對天父旨意的全然順從。

成千上萬盞燭火照亮了黑夜,教宗的禱詞直入世人的內心深處。他呼求道:「主耶穌,求祢不斷賜給我們神聖的羞恥之恩、希望之恩。在祢的至高聖愛前,我們滿心羞愧,因為我們讓祢為我們的罪過受苦,自己卻倉皇而逃;我們沒有選擇祢,而是選擇了巴辣巴、權力、外表、財神和世俗。」

教宗說:「羞愧,是因為我們以口舌、以心靈試探了祢,每當我們面臨考驗時,總會對祢說:『如果祢是默西亞,就救祢自己吧,這樣我們才相信!』羞愧,是因為許多人,甚至連祢的某些僕人都任由野心和虛榮蒙蔽自己,喪失他們的尊嚴與初愛;羞愧,是因為我們世代留給青年一個在分裂和戰爭中破碎的世界、一個在自私中毀滅的世界,在其內青年、弱小者、病患和老人都受到排斥。耶穌,羞愧是因為我們喪失了羞恥心。然而,天主的聖愛偉大無比,這便是我們的希望。希望存在於寬恕和友愛的訊息內,至今仍激勵人們戰勝敵意和恐懼;希望也存在於犧牲中,它在利潤至上的世界裡鼓舞許多青年獻身於天主。」

教宗說:「希望,是因為有眾多男女傳教士今日仍持續對人類沉睡的良知提作出挑戰,冒著生命危險在貧窮、被丟棄、遷徙、隱而不顯、受到剝削、忍飢挨餓和遭受監禁的人身上服事祢;希望,是因為祢那由罪人組成的聖潔教會,在所有令她威信掃地的企圖之下,今日仍持續作光,照亮、鼓勵、寬慰人心,並且見證祢對世人的無窮聖愛、愛人利人的榜樣、救恩的方舟,以及確信與真理的泉源。」

「此外,希望也存在於十字架上;它是膽怯和許多經師及偽善者之貪婪的後果,同時也是主耶穌復活的泉源。教宗於是定睛仰望十字架,懇求人子幫助我們脫去左盜、目光短淺者和腐敗之人的傲慢,因為他們將人子視為可利用的機會、可批評的獲罪者、可嘲笑的失敗者、可卸責的機會;他們將自己的罪過推卸到他人、乃至天主的身上。」

最後,教宗祈求道:「天主子,我們祈求祢讓我們與右盜相結合。他以充滿羞愧、懺悔和希望的目光凝望著祢,懷著信德的目光在祢挫敗的外表下看到神聖的勝利,從而誠服在祢的慈悲前,以真誠奪得了樂園,亞孟!」

教宗方濟各在公拜苦路結束時誦念的一篇祈禱詞

英語全文

Working translation of Pope Francis’ refl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Stations of the Cross at the Colosseum in Rome

by Fr. Thomas Rosica, CSB from the original text in Italian

Lord Jesus, our gaze is turned to you, full of shame, repentance and hope.

In the face of your supreme love, shame pervades us for leaving you alone to suffer for our sins:

-the shame to have escaped before the test even though you have said thousands of times: “even if everyone leaves you, I will never leave you”;

-the shame of having chosen Barabbas and not you, the power and not you, the appearance and not you, the god of money and not you, the mundanity and not the eternity;

-the shame for having tempted you with your mouth and heart, every time we have been in front of a trial, telling you: “if you are the messiah, save yourself and we will believe!”;

-shame because so many people, and even some of your ministers, let themselves be deceived by ambition and vain glory, losing their worthiness and their first love;

-shame because our generations are leaving young people a world fractured by divisions and wars; a world devoured by selfishness where the young, the small, the sick, the elderly are marginalized;

-the shame of having lost the shame;

-Lord Jesus, always give us the grace of holy shame!

Our gaze is also full of a repentance that pleads your mercy before your eloquent silence: repentance that sprouts from the certainty that only you can save us from evil, only you can heal us from our leprosy of hatred, selfishness, pride, greed, revenge, greed, idolatry, only you can embrace us by giving back the filial dignity and rejoice for our return home, to life;

-the repentance that springs from feeling our smallness, our nothingness, our vanity and that lets itself be caressed by your sweet and powerful invitation to conversion;

-the repentance of David who finds his only strength in you from the abyss of his misery;

-the repentance born of our shame, born of the certainty that our heart will always remain restless until you find yourself and in you its only source of fullness and quietness;

-the repentance of Peter who, when he met your eyes, wept bitterly for having denied you before men.

Lord Jesus, always give us the grace of holy repentance!

In front of your supreme majesty, the spark of hope lights up in the darkness of our despair because we know that your only measure of love is to love us without measure;

-the hope that your message continues to inspire, even today, so many people and peoples that only good can defeat evil and wickedness, only forgiveness can bring down resentment and revenge, only the fraternal embrace can disperse the hostility and fear of the other;

-hope because your sacrifice continues, still today, to emanate the scent of divine love that caresses the hearts of so many young people who continue to consecrate their lives becoming living examples of charity and gratuity in our world devoured by the logic of profit and easy money;

-the hope that so many missionaries continue, even today, to challenge the sleeping consciousness of humanity, risking their lives to serve you in the poor, in the rejected, in the immigrants, in the unseen, in the exploited, in the hungry and in prisoners;

-the hope that your Church, holy and made up of sinners, continues, even today, despite all the attempts to discredit it, to be a light that enlightens, encourages, lifts and bears witness to your unlimited love for humanity, a model of altruism, an ark of salvation and a source of certainty and truth;

-the hope because from your cross, fruit of the greed and cowardice of so many doctors of the Law and hypocrites, the Resurrection has burst forth, turning the darkness of the tomb into the splendor of the dawn of Sunday without sunset, teaching us that your love is our hope.

Lord Jesus, always give us the grace of holy hope!

Help us, Son of man, to identify ourselves with the good thief who looked at you with eyes of shame, of repentance and hope, who, with the eyes of faith, saw in your apparent defeat the divine victory and so knelt before your mercy and with honesty has robbed paradise! Amen!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聖週五十字苦路默想:在耶穌的死亡中彰顯天主對人類的大愛

2017年4月14日聖週五晚上,教宗方濟各將於羅馬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禮儀,默想基督的苦難。今年撰寫14處苦路默想的法國籍聖經學家佩爾蒂埃(Anne-Marie Pelletier)女士以現實生活為題材,闡述天主在耶穌的死亡中彰顯祂對人類的大愛。

此外,在描述基督的苦難中也貫穿著幾位歷史人物的反省,他們是:

聖女加大利納(Caterina da Siena)

聖女加大利納是在俗道明會之主保,她也是教會聖師之一。聖女加大利納在16歲時進入道明會,隱修三年,不曾說話,心靈歸向天主,時常念經默想,更蒙受奇恩特寵,她曾看見耶穌的顯現,並親自聆聽基督的聖訓。她雖然並未受過教育,卻滿懷淵博的靈修學識。聖女加大利納本為一個平庸女子,除念經祈禱之外,祗會刻己苦身,但卻被熱心問道者尊奉為師。聖女於1380年安逝,於1939年,被尊為意大利的主保。1970年被教宗保祿六世尊為教會聖師。1999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聖女奉為歐洲主保之一。

猶太女作家艾蒂·希勒申(Etty Hillesum)

荷蘭猶太裔女作家賀樂孫(Etty Hillesum)以日記記錄納粹暴行,身為受害者的她,坦然陳述不該將罪責全歸咎到所有的德國人,寬容精神令人動容。

正教神學家克里斯托斯‧延納拉斯(Christos Yannaras)

他是希臘正教神學家、哲學家。致力於整合洛斯基的神學與海德格的形上學。特別關注倫理學、政治學及生態學等問題。著有《倫理道德的自由》(The Freedom of Morality, 1984)、《信仰的要素》(Elements of Faith, 1991)等。

德國信義宗神學家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他是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認信教會成員之一。潘霍華曾經參加在德國反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運動。因同伴計劃刺殺希特勒失敗,潘霍華在1943年3月被捕,並於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絞死。潘霍華的十架神學認為基督讓他自己被推向世界並被釘在十架上,祂在世上是軟弱而且無能的,這更精確的指出,這是唯一的道路,使基督能與我們同在並幫助我們。

這篇苦路默想的中心思想告訴我們,耶穌走在加里肋亞和猶大滿是灰塵的道路上,途中遇到身心受苦的人。最後,祂在哥耳哥達的丘陵上停了下來。天主的愛在這個地方達到極致,難以丈量。面對此景我們無言以對,内心茫然。天主對我們的思慮超過了我們的虔敬。

佩爾蒂埃女士雖然作了深奧的神學反省,但在十字架下卻呈現出今日世界,它的墮落和痛苦、呼喊和反抗,以及所有呼求天主的聲音,無論是不幸或戰亂的土地上,還是破碎的家庭、監獄,乃至超載的移民船隻上,都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今年的14處苦路默想沒有依照傳統風格,它描述的是耶穌苦難的現實意義,那令人啞然無聲的世界腐惡,以及遭到暴行、侮辱、酷刑、殺害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正是在這混亂不安的現實中,基督的愛和祂救贖眾人的渴望彰顯出來。天主自謙自卑,降下到我們的黑暗深處,把祂的慈悲賜予我們。

在耶穌的苦難中,我們也聽到被殺害的隱修士們的呼求。他們看到了人間的殘忍,祈求天主讓他們放下屠刀,也讓我們不以暴易暴。耶穌死在十字架上,讓人感到驚愕和迷惘,但這有其必要,因為基督藉此將天主的無限溫柔帶到世界罪惡的核心,祂必須進入那聽命和軟弱的狀況,好能抵達我們因抗命而陷入的軟弱境地。

在苦路的最後一處,耶穌的死亡令我們在靜默中沉思,溫馨柔和及憐憫在此時發揮作用:這是天主和屬於祂的人的溫馨,是領回耶穌遺體的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以及準備為耶穌塗抹香料、向祂告別的婦女們的溫馨。這些婦女萬萬沒有料到,她們將在主日清晨看到耶穌的墳墓已空,並且受命去宣報耶穌復活的喜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聖週五苦路默想主題:「天主是慈悲」

blog_1458699153

教宗方濟各將於聖週五3月25日晚上9時15分在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活動。今年的默想主題為「天主是慈悲」,由意大利佩魯賈總主教瓜爾蒂耶羅·巴塞蒂(Gualtiero Bassetti)樞機撰寫。巴塞蒂樞機表示,在恐懼、悲痛、迫害和暴力面前,慈悲是天主向眾人施恩的渠道。樞機還引用意大利兩位司鐸馬左拉里(Mazzolari)和圖羅爾多(Turoldo),以及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省思受迫害的基督徒、在集中營被屠殺的猶太人、四分五裂的家庭和今日權貴之人的炫耀。

基督走向哥耳哥達的苦路是天主賜予人的巨大恩典。在這慈悲禧年的行程中,巴塞蒂樞機願意在苦路默想中彰顯天主對人無邊無際的愛。這份愛反對人性的小氣,參與世界的苦難,遇到「十字架的絆腳石」。耶穌遭受鞭打和屈辱的身體指出了「正義的道路」;「天主的正義能把最殘暴的苦難變為復活的光明」。然而,若我們像比拉多那樣,害怕失去保障而拒絕天主的真理,或者害怕差異、害怕外鄉人和移民,我們就不會發覺基督的面容。

耶穌在十字架的重負下第一次跌倒令我們心生疑問:「人的苦難有時是不是荒謬的?」實際上,在人性的羈絆中包含著「無限的自由和內在的力量」,這是前所未有的基督神示。因此,我們向天主提出的為什麼,就成了「為在集中營被屠殺的猶太人、為因信仰而被殺害的基督徒、為一切迫害的遇難者」的祈禱。

巴塞蒂樞機指出,從耶穌與祂母親瑪利亞的相遇,我們看到家庭的圖像,家庭乃是「共同生活不可剝奪的細胞和人際關係不可替代的紐帶」。在聖婦維羅尼加為耶穌擦拭面容的溫柔舉動中,我們又看到那種不畏犧牲、挑戰一切的強烈愛情。耶穌的第二次跌倒教導我們,罪使我們多次跌倒,我們不能靠自己得救。祂的第三次跌倒讓我們想到分裂的家庭、沒有工作的人、飄蕩的青年人。因此,樞機特別為那些因婚姻失敗、遭受不幸或前途渺茫而“跌倒在地”的人祈求天主。

巴塞蒂樞機然後把被人剝去衣服的耶穌和戀童癖的受害者、遭受虐待或尊嚴受損的人聯繫起來。然而,耶穌的十字架散發著「被掠奪的大能」、「謙卑至極的智慧」、「自我犧牲的愛」。關於那兩個與耶穌一同被釘十字架的強盜,巴塞蒂樞機說:其中一個建議「逃脫十字架、消除痛苦”,採納了“丟棄文化的邏輯」;另一個則舉目向上,接納天主的旨意,向「愛與寬恕的文化」敞開心懷。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死亡是「信德見證最盛大的慶典」,一如許許多多殉道者的死亡,以及幾個世紀來「當代世界真正使徒」的死亡,例如:馬希連·國柏(Maximilian Kolbe)、埃迪特·施泰因(Edith Stein)。當基督在世的行程結束時,「信德的力量」在祂的見證人中顯露出來。阿黎瑪特雅人若瑟懷著「接納、不求回報和愛」向比拉多要回耶穌的遺體,並以「簡樸」、「節儉」的方式埋葬了耶穌。樞機強調,這與現世權貴之人葬禮中的炫耀、庸俗化和奢華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的墳墓雖然關閉了,但死亡並非一切的終結,因為天主正在耶路撒冷的那座幽暗墳墓中「無聲無息地行動,在祂所愛的人当中醞釀新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