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四旬期第四主日三鐘經:耶穌教導我們要「慈悲如同天父」

blog_1457436665

3月6日(四旬期第四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舉行三鐘經祈禱活動。教宗談到當天福音中蕩子回頭的比喻,指出天主永無止境地愛我們,始終準備迎接和擁抱我們。

當天的福音記述了蕩子回頭的比喻,更好地說,是「慈悲父親」的比喻。在這個比喻中,父親對小兒子離家出走的決定所具有的容忍態度最令人感動。同樣地,天主也這樣對待我們,祂允許我們犯錯,因為祂在創造我們時給了我們自由的大恩典。教宗坦言道:「這項恩典常常令我驚歎不已。」

教宗說:「父親與小兒子的分離只是身體上的分離,祂其實始終把小兒子放在心上,滿懷信賴地等待他回來,在路邊張望以期能看到他。有一天,兒子離得還很遠時父親就看見了他(路15:20)。這意味著父親每天都爬到高處,看看兒子是否歸來!他一看到兒子便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擁抱他,親吻他。多麼溫柔的父親啊!這個兒子犯下如此大錯,父親卻這樣接待了他!」

「大兒子看到父親這樣,便感到氣憤,拒絕入席以示抗議,因為他不明白也不認同這種善待有錯弟兄的做法。然而,父親對大兒子也懷有同樣的態度,他走出去招呼大兒子,告訴他:『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可以隱約看到隱藏在其中的第三個兒子—耶穌。

教宗解釋說:「這位聖子兼僕人延伸了天父的擁抱與心腸。天父接納蕩子,洗淨他腳上的泥土,為慶祝寬恕而擺設筵席。耶穌教導我們要『慈悲如同天父』(慈悲禧年格言)。」

「比喻中父親的形象揭示了天主的心腸。天主是慈父,藉著耶穌祂永無止境地愛我們,在我們犯錯時一直等待我們悔改。天主是父親,當我們認為自己可以不需要祂而離開祂時,祂等待我們歸來,時刻準備擁抱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天主就如福音中的父親那樣,當我們迷失時祂仍然視我們為祂的子女,當我們回到祂身邊時祂會溫柔地跑上前來迎接我們。當我們自認是義人時祂會和藹地教導我們。我們所犯的錯,即使再大,也不能傷害天主之愛的忠誠。」

教宗最後說:「藉著修和聖事,我們總能重頭再來;天主將接納我們,恢復我們身為祂子女的尊嚴,並鼓勵我們說:前進吧!願你平安!起來,前進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魯普尼克神父帶領教廷人員默想:日常生活中的慈悲

blog_1456239768

聖座於2月22日建立伯多祿宗座慶日慶祝「教廷禧年」。耶穌會士魯普尼克神父(Marko Ivan Rupnik)當天在保祿六世大廳為教廷人員、職員及其家屬帶領默想日常生活中的慈悲。教宗方濟各也出席了這項禧年活動。魯普尼克神父指出,教會的特色是共融及包容眾人。

魯普尼克神父表示,我們信仰的意義在於「接納生命」。教會的使命在於「展現我們所領受的恩寵和美善」,也就是讓世人看到天主世代以來「透過人類」在我們身上施展的作為。

「在某種程度上,不僅羅馬教廷,每一個主教公署或修會總會院當然也都面臨仿效國家和帝國的誘惑,如同以往那樣。這是一個可怕的誘惑,因為它使人只關心功能、架構、制度,以及『有用』的個體。」

魯普尼克神父直言,「倘若讓世人看到,我們把基督信仰當作生活私事,這將是個醜聞」。教會「在組織架構、管理、領導和經營上」的特色是共融及包容眾人。一個「美好的教會」在其言行舉止中彰顯「聖子,甚至是聖父」。如此一來,人就得以成為「生命的場所,諸如共融和慈悲」。

「當你聽到某個與任何公署有關的人說:『你可知我遇到了一些無私,自我奉獻、熱心服務、慷慨大方、心胸開放,而且毫不自我封閉的人。』這是多麼美好的事。這樣的人非常多!我們必須讓他們為人所知。」

魯普尼克神父表明,教會的使命是要「拉近我們與當代人之間的距離。當代人跟我們一樣受傷、悲痛並受到考驗。我們大家受到的考驗越多,就越懂得慈悲為懷,因為這正是基督的司祭職。基督在各樣事上受到考驗而成為慈悲的司祭。我們則藉著慈悲讓人渴望新生命」。

此外,唯有上主「能拉近那終將一死的迷途罪人與永生天主之間的距離」,人無法獨力完成這大業。天主臨在我們中間是出自「祂對我們、對受造界的慈悲」。魯普尼克神父引用《若望福音》中耶穌所說的「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指出那領受天主慈悲的人必能在日常生活中顯示天主的慈悲,因為「他過著共融的生活,意即包容他人」。

「天主的生命倘若經由我們流露出來,人就能結出永存的果實,就能以永垂不朽的愛包覆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將回到天父身邊;也就是說,人所能顯示的是他在基督內的神聖人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耶穌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最大心血

blog_1456159143

2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禧年第二次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向參加接見活動的朝聖信友與來自意大利全國各地的2萬5千名捐血者表示:耶穌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最大心血,天主的慈悲能改變罪人的心;基督徒應把天主的慈悲帶給每個人,尤其在渴求希望的地方。

教宗勉勵道:「我們蒙召把天主親近的具體標記帶給我們遇到的人。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態度和處世之道都應是天主親近我們的具體標記。這些關愛、溫柔與呵護的微小舉動可以令人想到上主與我們同在,祂親近我們。如此,我們便敞開了慈悲之門。」

教宗強調,天主首先主動為我們作了事。

「祂最先為我們付出的就是創造世界,即使我們多次想毀滅世界,但祂依然努力使其保持活力。然而,天主最大的付出乃是把耶穌賜予我們。這是天主付出的巨大心血!的確,耶穌正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極致心血。」

教宗繼續說,主耶穌來是為了改變我們罪人的心。

「耶穌好心好意地接納罪人。如果我們按照人的思維考慮,罪人是耶穌的敵人,天主的敵人。耶穌依然懷著善意接近罪人,愛他們,改變他們的心。我們大家都是罪人!在天主面前我們都有某些罪過,但我們不要洩氣,祂親近我們正是為了賜予我們安慰、慈悲與寬恕。這是天主的任務,祂因而派遣耶穌來親近我們,親近我們每個人!祂為我們開啟了天主的愛之門、心之門、慈悲之門。這實在是太美好了!耶穌以慈悲之愛體現了天主的付出,我們也可以且應該以我們的付出回應祂的愛,首先從慈悲之愛做起,尤其在需要更多愛的境況,在更加渴求希望的地方。」

談到被遺棄的人、身體殘疾的人、重病患者、臨終者、無法表達感謝的人,教宗說:「我們要透過生活的付出,也就是我們對基督的信仰見證,把天主的慈悲帶給所有這些人。我們要始終攜帶著天主的愛撫,因為天主以祂的慈悲這樣愛撫了我們。我們要把這愛撫帶給那些有需要的人,那些內心憂苦或悲傷的人。」

最後,教宗特別問候了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意大利捐血者協會聯盟、兒科血液與腫瘤疾病家長協會、意大利摩托車愛好者協會和互助會協會。教宗說:「慈悲禧年是一個良機,讓人人能重新發現信仰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傳播天主對眾人的美好的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歡度新春佳節

blog_1455308931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農曆新年祝賀
-教宗方濟各為台南地震災民沉痛致哀
-教宗派遣慈悲使徒
-教宗向墨西哥人民發表視頻訊息
-樞機咨議會第13次會議
-祈禱福傳會二月意向
-中國教會歡度新春佳節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3週年

blog_1455214044

2016年2月11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的3週年紀念。在慈悲禧年期間,人們可以更深入地解讀本篤教宗這項世紀創舉的意義。宗座家庭委員會主席帕利亞總主教2月11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教宗本篤的辭職「無疑是他深愛教會且虛懷若谷的壯舉」。

帕利亞總主教解釋道:

「本篤教宗在聖神的引領下滿懷信德仰望至大的教會奧跡,他的辭職無疑是深愛教會且虛懷若谷的壯舉。天主的慈悲支持著教會,而且正是這慈悲激勵了本篤教宗為愛教會而辭職。此外,教宗方濟各與本篤教宗一同跨越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也使得這道聖門蒙受更多的祝福」。

[Read more…]

慈悲…容許我接受自己的過去!

MadonnaBlog

容許我拉祢的手抬起頭,
看見明天是希望的日子。

新年的祝福,許願,都是喜氣洋洋的向前看。日前讀到「教宗向華人拜年」的專訪,意識到希望開始於接受自己的過去。全文瀰漫慈悲與寬仁,溫和的慰語輕撫跌倒的傷口,真是最美麗的新年祝福,最實在的希望承諾。

「一個人慈悲待己才是健康之舉,切莫虐待自己或他人。
一個民族也是如此,必須慈悲待己,接受自己的旅程,展開笑顏、向前邁進。
人倘若感到筋疲力盡、裹足不前,就可能會變得愁苦又腐敗。
因此,當人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接受自己的過去時,他就能讓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大放異彩。」

新年總愛寫下一些志願,這箇新年碰上慈悲禧年,有慈悲守護,珍惜恩寵向前行。
慈悲是福,希望在祢。

文: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中文市場經理

圖: Catholic News Service

慈悲禧年主保聖曼迪茨:告解廳內的天主的溫柔

blog_1454509860

聖萊奧波爾多‧曼迪茨(San Leopoldo Mandić)神父的聖髑將在慈悲禧年的機會上遷至羅馬,供朝聖者瞻仰。聖人的聖髑將於2月3日抵達羅馬,從2月5日至11日在聖伯多祿大殿內展出。曼迪茨神父1866年生於達爾馬提亞(Dalmazia),在帕多瓦加布遣會院內度過了30年,直至1942年安息主懷。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修和聖事。關於聖人的神恩,梵蒂岡電台採訪了聖萊奧波爾多‧曼迪茨朝聖地負責人古塞拉(Flaviano Giovanni Gusella)神父。他說:

答: 曼迪茨神父被保祿六世教宗與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先後冊封為真福和聖人。他具有雙重神恩,既是「修和聖事的英勇施行人」,又是靈性大公運動的先知。曼迪茨神父是一位博學、明智和聰慧的人,是一位非常掛念罪人的人。

問: 曼迪茨神父對告解神師提供了哪些教導呢?

答: 當然是他隨時待命的精神。曼迪茨神父整天都守在告解廳內,從清晨到夜晚。如果他對長上有什麼要求的話,那便是希望在規定的時間段以外也可以聽告解,他以全然的待命和忠誠對待他的牧職與神恩。我認為,時刻準備像耶穌善牧那樣接待信友應是告解神師的基本態度。此外,告解神師還應向那些親近修和聖事的人顯示出慈悲、溫柔、親切和父親般的面容,就像浪子回頭比喻中的父親那樣。

問: 曼迪茨神父留給辦告解的人哪些訊息呢?

答:曼迪茨神父勉勵我們要有信心。他曾說:「要有信德,要有信心,不要害怕。看,我和你一樣,也是罪人。若不是上主把祂的手放在我的頭上,我也會像你那樣做,甚至還不如你。」曼迪茨神父邀請我們信賴這位只是愛、只有寬恕、只會溫柔接納、其最大願望就是像父親那樣擁抱我們的天主。無論罪惡和過錯多大,天主只要看到我們願意重新開始,改變生活,重歸於好,對祂而言就足夠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慈悲禧年:聖碧岳‧庇特來和聖曼迪茨聖髑在羅馬展出

blog_1454339658

1月29日,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在聖座新聞室介紹了兩項重要的禧年活動:教宗方濟各向普天下派遣慈悲使者,以及聖碧岳‧庇特來神父(San Padre Pio)和聖曼迪茨(San Leopoldo Mandić)神父的聖髑在羅馬短暫展出。總主教還宣布,迄今為止已有1400萬人參加羅馬禧年慶祝活動,其中40%來自其它國家。

菲西凱拉總主教在記者會上強調,我們可以藉著這兩項特殊的活動,熱切體驗慈悲禧年最深層的意義。總主教首先指出,教宗方濟各非常敬愛慈悲禧年的主保聖人,原籍克羅地亞的加布遣會神父萊奧波爾多‧曼迪茨(Saint Leopold)。聖曼迪茨和聖碧岳神父一樣,都在告解廳內度過白天的大部分時光。許多人在與他的交往中找到「具有寬恕與慈悲特徵的見證」。

總主教繼續說,聖曼迪茨神父的同會弟兄認為他是「愚昧之人,太過寬仁,不加分辨地赦免一切罪過。他的回答簡單而謙卑,卻令人無言以對:『倘若十字架上的基督責怪我過於寬容,我就會對祂說:主啊,這個壞表樣是祢賜給我的,但我還沒有糊塗到為救人靈而死的地步』」。

菲西凱拉總主教然後介紹了聖髑遷移的安排。他說,恭放在透明聖髑盒內的聖人遺體將於2月3日抵達羅馬,首先將恭奉在城外聖老楞佐大殿內。然後於2月5日,聖髑將在遊行隊伍的陪同下、在眾多信友期待的目光中穿過梵蒂岡前的和解大道,最終被恭放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中央祭台前,以供信友瞻仰。聖髑展示將於2月11日上午11點結束。

菲西凱拉總主教說:「這兩位從未離開過各自家鄉的貧窮弟兄將以如此隆重的方式抵達羅馬,的確是一件新聞。我相信這將是一項十分隆重的盛事。」總主教還表示,教宗方濟各將於2月6日特別接見「庇護神父祈禱團體」的成員。

這位新福傳委員會主席然後介紹了教宗派遣慈悲使者的活動。他說,這項活動將於2月10日週三聖灰禮儀中進行。慈悲使者共有1071位,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獲得了教宗授予的赦罪權柄,甚至包括某些必須由聖座赦免的罪。在羅馬參加派遣禮的將有700位,教宗將於2月9日接見他們。

總主教解釋,「只有某些獲得教宗任命的司鐸才是慈悲使者,才能成為他們個別教會中禧年盛事的首要見證人。任命這些使者的只能是教宗,而非主教;教宗委派他們去宣講天主慈悲的美好,做謙卑、智慧,以及能夠向辦告解之人施予寬恕鴻恩的告解神師。」

菲西凱拉總主教還提到2月22日是聖座禧年。按照計劃,聖座人員將在保祿六世大廳由耶穌會士魯普尼克(Marko Ivan Rupnik)神父帶領反省,之後遊行至聖伯多祿大殿跨越聖門,最後參加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彌撒聖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梵蒂岡連線-活出慈悲

blog_1453946811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從教宗身上學習慈悲 , 還有全球海外華人牧傳處榮休主任彭保祿神父分享他經歷慈悲的親身經驗。

教宗2016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傳播與慈悲:富有成果的會晤」

blog_1453497064

1月22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撰寫的2016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為:「傳播與慈悲: 富有成果的會晤」。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傳播應建設橋樑,治癒創傷,觸動人心。傳播的真正力量在於它的「親切感」,因此基督徒要懷著愛傳播真理,把社交網絡變為促進連繫與分享的慈悲場所。

「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我們說話時所使用的每一種方式,都應該體現出天主對眾人的憐憫、溫柔和寬恕。」在慈悲聖年的社會傳播日文告中,教宗首先指出「愛因它的性質決定了它本身就是傳播。因此,我們蒙召以天主子民的身份與眾人溝通,不排除任何人。」

教宗強調,傳播「能夠創建橋樑,促進相遇與包容」。他很高興「看到有人以謹慎的態度選擇語言和態度,以超越不理解、治癒受傷的記憶、建設和平與和諧」。教宗說:「語言可以建設橋樑,無論在現實世界,還是在虛擬世界。因此,我們應該藉著語言走出譴責與報復的惡性循環。」

教宗希望「政治和外交的語言也能受到慈悲的啟發」。他呼籲:「負有政治責任的人士始終警惕自己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很容易陷入誘惑,去助長不信任、恐懼和仇恨的火焰。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勇敢地引導人們邁向修和進程。」

文告繼續寫道:「我們的傳播方式應該超越武斷區分罪人與義人的邏輯。」

教宗認為:「我們可以且應該判斷罪惡的情況,但不能判斷人,因為只有天主才能深刻地閱讀人心。我們所要做的是告誡犯錯的人,譴責某些行為的惡意與不義,但應始終牢記真理在於基督,祂的溫和慈悲是我們宣講真理和譴責不義時所應秉持的態度。」

文告接著指出,「傳播意味著分享,分享需要聆聽與接納;聆聽遠比聽見意義深刻」。實際上,聽見指的是接受信息,聆聽則指相互交流。此外,「聆聽也指有能力分享問題與疑惑、肩並肩地同行,擺脫一切萬能的假設而謙卑地將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用於為公益效勞」。

教宗繼續說:「虛擬環境是一個廣場、一個相遇的場所;在這裡人們可以撫慰或者傷害,進行有益的討論或者發起道德批判。因此,網絡應當被善用,向分享開放。」

教宗強調:「傳播以及它的發展乃是天主的賞賜,但它也代表了一項重大責任。」

教宗再次提到傳播所具有的「親近」能力。他說:「傳播與慈悲的會晤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因為它會產生一種關心、安慰、治癒、陪伴和慶祝的親切感。」

教宗最後寫道:「在一個分裂、破碎和極端化的世界以慈悲與人溝通,意味著在天主子女和人類同胞之間促進善良、自由與團結的親切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