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青格獎得主探望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圖片:facebook.com/Fondazione-Vaticana-Joseph-Ratzinger-Benedetto-XVI-566735950151496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會見了4位拉青格獎獲獎者。頒獎典禮於11月13日上午在宗座大樓的聖克萊孟廳舉行,教宗方濟各親臨現場。當天下午,這些獲獎者來到「教會之母」隱修院拜會本篤十六世,陪伴他們的是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岡基金會主席隆巴爾迪(Federico Lombardi)神父。

這幾位學者是:馬里翁(Jean-Luc Marion)教授、羅蘭(Tracey Rowland)教授,以及格爾-法爾科維茨(Hanna-Barbara Gerl-Falkovitz)教授和施維恩霍斯特-勳伯格(Ludger Schwienhorst-Schönberger)教授。 前二位於2020年榮獲拉青格獎,由於疫情未能舉行頒獎儀式;後二位是2021年該獎項的獲獎人。

在這次一個小時的會晤中,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也在場。這幾位學者向本篤十六世匯報了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與他進行了交談。會晤結束時,衆人誦念了《聖母經》,榮休教宗降福了他們,並送給每個人一枚聖牌和一串《玫瑰經》念珠。

圖片:facebook.com/Fondazione-Vaticana-Joseph-Ratzinger-Benedetto-XVI-566735950151496

圖片:facebook.com/Fondazione-Vaticana-Joseph-Ratzinger-Benedetto-XVI-566735950151496

圖片:facebook.com/Fondazione-Vaticana-Joseph-Ratzinger-Benedetto-XVI-566735950151496

圖片:facebook.com/Fondazione-Vaticana-Joseph-Ratzinger-Benedetto-XVI-566735950151496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Fondazione Vaticana Joseph Ratzinger Benedetto XVI

本篤十六世再次重申:「不存在兩個教宗」

圖片:Vatican Media

「八年前辭去教宗的牧職是一項艱難的選擇,卻是在完全有意識的情況下作出的。」

若瑟‧拉青格日前接受意大利《晚郵報》訪談,作了上述表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儘管聲音細弱,卻再次重申他曾屢次表達過的思想,駁斥「有些狂熱的朋友們」對他引退作出的詮釋,指他們繼續以陰謀論的觀點看待他因年邁衰老放棄伯多祿宗座的決定。

一個艱難但正確的決定

榮休教宗解釋說:「那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我是在完全有意識的情況下作出的,而且我認為做得好。我的一些有點『狂熱』的朋友仍然固執,不願意接受我的選擇。我想到他們提出的陰謀論:有人說是由於梵蒂岡機密文件外泄的醜聞,另有人說是因為同性戀遊説,還有人提到勒菲弗保守派神學家理查‧威廉松(Richard Williamson)的個案。他們不願意相信這個有意識作出的選擇。但我心安理得。」

教宗方濟各前往伊拉克的訪問

本篤十六世也談到教宗方濟各即將前往伊拉克的訪問。他說:「我相信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之旅。然而正值一個極為困難的時刻,使這旅行變得危險,一是安全問題,另一個是新冠疫情,再加上伊拉克不穩定的局勢。我必會以祈禱來陪伴教宗方濟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6月22日從德國返回梵蒂岡

CNS photo/Sven Hoppe, pool via Reuters

德國天主教雷根斯堡(Regensberg)教區發言人向德國天主教新聞社證實,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結束探訪重病中的哥哥喬治神父後,已於6月22日上午從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乘機返回梵蒂岡。

榮休教宗上次返鄉省親是在2006年。藉此探望重病哥哥的機會上,本篤十六世6月20日在家鄉作了短暫停留訪問,先是去齊格茨多夫(Ziegetsdorf)父母和姐姐的墓前做片刻祈禱,並灑聖水。隨後,他前往雷根斯堡市郊彭特靈(Pentling)的故居訪問。在拉青格升任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總主教前,即在1969年至1977年期間,作為信理神學教授的他大部分時間居於此寓所。該寓所目前是“本篤十六世研究所”的所在地,保存著榮休教宗的神學著作。

CNS photo/Reuters

除了以上的行程外,6月20日當天,聖座駐德國大使埃泰羅維奇(Nikola Eterović)總主教特意從柏林趕來看望榮休教宗。埃泰羅維奇總主教曾是本篤十六世宗座時期世界主教會議的秘書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本篤十六世撰文:回歸天主,跨越侵犯的危機

「我們一旦拒絕天主的愛,邪惡的勢力遂由此而生……。因此,學習敬愛天主是人類的救贖之路。」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投書德國「聖職人員期刊」(Klerusblatt)的長篇文章中如此寫道。這篇文章探討的是聖職人員侵犯未成年人的問題。

本篤十六世提到,教宗方濟各今年2月舉辦了「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以提供「強烈的信號,恢復教會作為萬民之光的信譽,讓人再次相信教會是有助於打擊毀滅性勢力的一股力量」。「儘管榮休教宗不再肩負任何直接責任」,但本篤十六世仍渴望為這使命貢獻己力,並感謝教宗方濟各努力讓我們看到「天主的光今天依然沒有消逝」。

榮休教宗的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談到1960年代掀起性革命浪潮的社會環境。他寫道,在那個時代,戀童癖得到「認可」,甚至獲得正面評價。那段時間,「司鐸聖召衰竭,喪失聖職身分的案件數量龐大」,而且「天主教倫理神學式微」,開始陷入相對主義的誘惑。

榮休教宗引用了15名天主教神學家1989年在科隆的聲明,稱之演變成「對教會訓導和若望保祿二世的抗議呼聲」。就在那段時期,《真理的光輝》通諭於1993年問世;這份文件闡明,「有些行為絕不可能成為良善的」。拉青格指出,「在倫理神學的諸多領域」,發展出「教會沒有也不能擁有自身道德訓導的論點」,這種觀念導致「教會的道德權威徹底受到質疑」,最終「在真理與謊言的界線瀕臨危險時,教會被迫保持沉默」。

第二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談到這段司鐸培育和生活進程的後果。他寫明:「在某些修院內形成了同性戀小圈子,他們或多或少行事開放。」「聖座知道這些問題,卻沒有接獲相關的細節」。「針對時至當年一直盛行的傳統,梵二大公會議的精神事實上被解讀為批評或負面的態度。那種傳統必須以新的關係取而代之,也就是向世界徹底敞開的關係」,甚至是「培養出煥然一新、與時俱進的『至公性』」。

本篤十六世強調,就他的記憶來說,戀童癖的問題「要到1980年代後期才變得棘手」,而第一時刻的處理方式相當緩慢,格外保障被告的權益,幾乎造成無法判罪。為此,在與若望保祿二世商議後,處理未成年侵犯案件的職權交給了聖座教義部,好能透過「真正的懲戒程序,在法律上處以最高刑罰」:也就是喪失聖職身分。儘管如此,延誤辦案時機的情況經常發生,這「理當加以避免」。為此,「教宗方濟各採取了進一步的改革」。

第三個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自問,哪些是教會的正確回應。他表明,「為了對抗那威脅我們和全世界的邪惡,最好的解藥莫過於全然信靠」天主的愛。「一個沒有天主的世界,只會是個沒有意義的世界」,缺少「分辨善惡的標準」,崇尚弱肉強食的法則,真理再也不重要。本篤教宗強烈譴責西方社會將天主從公共領域中挪去,「因此愈加丟失以人為本的準則,造成人被摧毀」,如同戀童癖的案例:「它被理論化,不久前還被視為完全正確的事,並且廣為流傳」。這一切的應對之道是「重新學習承認天主是我們生命的基石」。

秉持著回歸天主的願景,榮休教宗也提到必須更新對感恩祭的信仰。感恩祭往往被貶低為「儀式性的舉動」,破壞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的偉大」。相反地,要「再次理解祂受難、犧牲的偉大。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保護神聖感恩祭的恩典不被侵犯」。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著告誡道,「今天大部分的人把教會當成純粹的政治工具。許多司鐸施加侵犯案的危機促使我們以為,教會竟是如此糟糕,務必果斷地親手重新打造。然而,我們塑造的教會不會帶來任何希望」。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點出魔鬼的行動:這個控告者「想要展現出義人並不存在」,藉此詆毀天主。「不,包括今天在內,教會不只是有腐臭的魚和莠子。天主的教會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就連在今天,她始終是天主用來拯救我們的工具。至關重要的是,以全然的真理來對抗魔鬼的謊言:是的,教會內存在著罪與惡。但即使是今天,聖潔的教會依然堅不可摧。今日的教會是未曾有過的殉道者的教會,因此成為永生天主的見證人」。

結尾

在文章的結尾,榮休教宗表示,「發現教會的活躍是一項美妙的任務,使我們更加堅定,不斷品嚐信仰的喜悅」。拉青格教宗最後向教宗方濟各表達感激之情,因為他努力讓所有人看到,天主的光今天依然沒有消逝。

本篤十六世接受訪問:天主不會任由大多數的人沉淪

blog_1458242134

意大利《前途報》3月16日刊登了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受耶穌會士神學家雅克‧塞爾韋(Jacques Servais)的一篇訪談,標題是:「信仰是什麽?本篤十六世的話語」。榮休教宗在訪談中論及成義、救恩和慈悲這幾個與當代人有關的重大信仰課題。

本篤十六世先從成義及信仰的核心問題談起:信仰是什麽,怎樣才能相信?他解釋道:

「信仰是人與天主的密切交往,同時它也與兄弟姐妹的團體有關。的確,與天主相遇使我們敞開心靈,告別自我封閉,加入教會的活躍團體。」

本篤十六世表示:「信仰不是人們省思出來的產物,也不是對人生進行深入探索。信仰團體不是自己創立的,不是將有共同思想的人集合在一起,為傳播他們的思想。教會不是自立的,她由天主所建立,並接受天主持續不斷的塑造。一個人加入教會,憑的不是官僚行為,而是聖事。」

榮休教宗指出:「當今時代的人往往不再以為自己需要在天主面前成義,反而認為天主應對世界上的一切不幸作出解釋,天主應當對這些事負責。儘管如此,一般來説,人們還是覺得天主不會任由大多數的人沉淪。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恩寵和寬恕的觀念依然存在。」

談到慈悲,榮休教宗說:「慈悲是時代的記號,天主慈悲的思想日益成為信仰的中心且佔主導地位,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教宗方濟各所指出的那樣。今天的人在自信和對正義持有個人主張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種深刻意識,那就是承認自己的創傷和在天主面前的渺小。在技術至上,乃至情感無足輕重的無情世界中,人們卻日益期待那白白恩賜的救贖之愛。」

關於救恩,本篤十六世提到:「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之後,教會已意識到天主不會任由所有未領洗的人沉淪。基督過去和現在都是為萬民而來到世界上,基督徒應在這個世界上建設祂的奧體,參與祂為萬民帶來救恩的使命。基督徒的使命並不表示他們持有一張進入永福的優惠票,卻意味著他們蒙召與基督一起建設一切。我們要與相逢的主基督一起走向他人,設法使他們認出天主藉著基督所行的大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