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慈悲主日彌撒:我們應以慈悲愛德繼續書寫福音

blog_1459794914

4月3日(復活第二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天主慈悲主日彌撒,與所有敬禮天主慈悲的信友和團體共慶慈悲禧年。教宗強調,福音是一部談論天主慈悲的書籍,人人都應勤讀福音,以簡單具體的愛德善工繼續書寫福音。

今日人類經常因受到的創傷而變得膽怯,因傷痛而裹足不前。教宗的彌撒講道從人類的這種處境談起,指出天主的慈悲並非遙不可及,各種疾苦都能在天主慈悲中找到有效的救援,我們應孜孜不倦地汲取天父的慈悲,並將慈悲帶給世界。

教宗解釋道:「為向世人宣揚慈悲,我們就必須反覆閲讀福音,因為福音是談論天主慈悲的書籍。不過,耶穌履行天父慈悲的言行並未完全寫入福音書内,因此福音是一部尚未寫完的書,基督的門徒們應繼續以愛的具體舉動,慈悲的最佳見證書寫這部書。我們人人都應成為福音活學活用的作家。」

教宗要求基督徒作出簡單有力,有時甚至是隱而不見的舉動,將天主的溫柔和安慰帶給人群。教宗提及耶穌在祂復活的那一天,在膽怯的門徒們心中注入天父的慈悲,形成一幅鮮明對比的圖像。一方面,門徒們因為害怕,緊緊關閉門戶;另一方面,耶穌賦予使命,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宣講赦免(若20:19-23)。

教宗表明:「在我們當中也會存在這種對比。這是一種内心的搏鬥,内心封閉與蒙受愛的召叫去敞開封閉的門戶,走出自己。但道路只有一條,我們只能走出自己,去見證那將我們征服的愛的治癒力量。這意味著我們要同情及關懷許多希望得到聆聽和被理解的人。」

教宗進一步指出:「『上主的仁慈永遠長存。』(詠118:2)的確,天主的慈悲永恒不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因人的封閉而駐足,卻從不厭煩地向人施予。我們堅信,在我們受到考驗和軟弱的時刻必會得到扶持,因為天主絕不會遺棄我們。」

教宗接著提到,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門徒們,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若20:21)。「這不是妥協的平安,不是暫停某些不對勁的事。這是基督的平安,源自復活基督心中的平安。這平安已戰勝了罪惡、死亡和恐懼。」

基督的平安非但不使人分裂,反而將人聚集在一起;不讓我們感到孤獨,反而令我們感到受到接納和愛。這是一種在痛苦中持續存在,讓希望升起的平安。最後,教宗邀請在場信友要慈悲為懷,處處宣揚福音的力量,繼續書寫聖史若望沒有記述的福音事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的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愛的喜樂》即將公布

聖座新聞室將於4月8日上午公布及介紹教宗方濟各關於家庭之愛的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題為《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這道勸諭是2014年和2015年在梵蒂岡召開兩次“家庭”世界主教會議的成果。屆時,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Lorenzo Baldisseri)樞機、維也納總主教順伯恩(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以及一對夫妻將出席介紹會。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宗:效法聖母,信賴基督,常懷希望

blog_1459279929

3月28日(復活主日後的星期一),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信友誦念了天皇后喜樂經。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勉勵信徒效法十字架旁的聖母瑪利亞,不被痛苦壓倒,而要信賴基督,常懷希望。

教宗邀請大家懷著驚訝和感激之情默想主耶穌復活的偉大奧跡。

教宗說:「基督復活了,我們可以用新的眼光和心靈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包括那些最糟糕的事。黑暗、失敗和罪惡的時刻可以發生改變,宣報一條新的道路。如果我們信賴基督,祂的恩寵將拯救我們!」

教宗繼續說:「當我們觸及苦難與軟弱的極限時,復活的基督將賜予我們重新起立的力量。站在十字架旁的聖母瑪利亞沒有被痛苦壓倒,卻因她的信德而更為堅強。在她身為母親的悲痛心靈中,始終燃燒著希望的火焰。因此,教宗邀請眾人向聖母祈禱,請她幫助我們全然接納復活的逾越宣報,並將這宣報具體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最後,教宗勉勵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每天誦讀一段關於基督復活的福音章節。他說:「5分鐘時間,不必再多,就足以誦讀一段福音章節。你們要記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為巴基斯坦炸彈襲擊事件遇難者祈禱

blog_1459277178

3月27日(復活主日),巴基斯坦拉合爾(Lahore)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的一座公園發生炸彈襲擊事件造成340人受傷,72人死亡,遇難者中有30名兒童。教宗方濟各在隔天28日主持的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中特別為傷亡者祈禱,稱這是「卑鄙和荒謬的罪行」。遇難者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屬於當地基督徒少數群體。當天他們正在一個公園歡慶復活節。事件發生後,塔利班組織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巴基斯坦警方已經逮捕了50名嫌疑人。

教宗說:「我要向所有遭此卑鄙和荒謬罪行殃及的人表達我的關切之情,邀請大家為眾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屬祈求上主。」教宗呼籲巴基斯坦民事當局和社會各界人士竭盡全力讓人民重歸安全與安寧,尤其是較為脆弱的宗教少數群體。教宗重申:「暴力和兇殺仇恨只能帶來痛苦與毀滅;尊重與友愛是抵達和平的唯一道路。」

「願主耶穌的復活激發我們更熱切地向天主祈禱,叫那些散播恐怖與死亡的暴徒停止作惡;讓愛、正義與修和盛行於世。」

教宗最後請大家為襲擊事件的亡者和他們的親屬,為該國基督徒少數群體和其他少數民族誦念《聖母經》。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逾越節三日慶典完全彰顯了天主的慈悲

blog_1458756376

3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3萬名信友出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闡述了逾越節三日慶典與慈悲的關係,強調基督在世的最後3天完全彰顯了祂的慈悲大愛。教宗邀請教會在「靜默」中善度這段禮儀時期,以聖母瑪利亞「毫無疑惑」的信德等待基督的復活。

教宗表示:「凡是天主之愛所到之處,慈悲都會彰顯出來。我們在聖週瞻仰的奧跡是愛的一段偉大歷史,沒有因阻礙就停滯不前。耶穌的苦難延續到世界的終結,因為這是一段分受全人類痛苦的歷史,持續臨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中。總之,逾越節三日慶典是值得紀念的一個愛的盛事,它令我們堅信,在生活的考驗中我們絕不會被遺棄。」

逾越節三日慶典從聖週四開始,天主在這一天藉著聖體聖事成為食糧,甘願服事自己的門徒。教宗強調聖週四的意義說:「耶穌藉著將自己賜予我們作為食糧所表明的是,我們也必須學會與別人分施這食糧,使之成為與有需要者真正的生活共融。耶穌將自己賜予我們,要求我們留在祂内,好能照祂那樣做。」

聖週五是基督愛我們的最高峰,聖奧斯定稱這愛是「愛到底且無止境的愛」。教宗表示:「基督愛所有人,不錯過任何人。聖週六則是天主安息的日子,天主靜默的日子。天主緘默是為了愛。在這一天,愛,那無聲的愛成了對復活生命的期待。讓我們思索聖週六:思索聖母的靜默對我們會有益處。那個『有信德的女人』在靜默中等待基督的復活。為我們來説,聖母應是聖週六的典範。我們應多多地思索聖母是如何度過那個聖週六的;她在等待。聖母的愛毫無疑惑,她期望上主的話在祂復活的日子彰顯出來,光輝燦爛。」

教宗最後提到中世紀英國神秘家諾威奇的真福朱利安(Giuliana di Norwich):「她雖然目不識丁,卻深切地描述了在神視中看到的基督苦難,基督慈悲大愛的意義。這位真福在與耶穌的對話中,感謝祂為自己受的苦難。耶穌則回答她說:『為你受苦難是我的喜悅,我的幸福,我永恒的快樂。若有可能,我願倍受痛苦。』」

教宗説道:「這就是我們的耶穌,祂向我們每個人說:『若我能為你多受苦的話,我會做到。』這句話多麽美啊!它使我們真正領悟到上主對我們每個人的無邊大愛。」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派遣新慕道傳教團:「我的心與你們同行」

blog_1458334678

3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新慕道團的7000名成員,為今年前往異國他鄉宣講福音的傳教團(Missio ad gentes)舉行派遣禮。教宗勉勵他們以教會子女的身份與教會團結合一、遠離世俗的光榮,尊重聖神在其它不同文化中播撒的「恩寵種子」。

今年有270個家庭組成56個傳教團前往世界各地宣講福音。其中前往亞洲的傳教團有14個,歐洲30個,非洲6個,大洋洲4個,美洲2個。每個「傳教團」有一位指導司鐸和三、四個家庭組成。教宗方濟各將「傳教十字架」一一授予跪在他面前的各傳教團指導司鐸,降福他們和他們身後的每個家庭,並對他們說:「我的心與你們同行」。

教宗對新慕道團的講話可歸納為三個關鍵詞:「合一、光榮和世界」。教宗首先警告他們說:「魔鬼會誘使我們相信自己比他人優秀,即使是最美好的神恩也會受到這樣的試探」。教宗說:「每個神恩都是天主為增進共融而賞賜的恩寵。然而,當我們自我封閉或愛慕虛榮時,當我們想要出風頭時,這神恩就會變質。因此,你們要保護好你們的神恩。我們該如何做呢?應該遵循謙卑和服從的合一大道。」

教宗強調:「共融極其重要,但我們首先要知道教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這些子女與她“肖似。我們經過聖洗聖事後,就不再是分離的個體,而成了處在共融中的男女,蒙召在世上做共融的匠人;因為耶穌不僅為我們建立了教會,也把我們建築為教會。教會對我們而言不是一個工具,我們本身就是教會。實際上,教會機構也是一項神恩,因為它根植於同一個泉源,即聖神。」

教宗然後談到第二個關鍵詞「光榮」。耶穌在受難前預言了祂在十字架上的「光榮」(若17:5)。教宗解釋說:「世俗的光榮表現在重要地位、名望、財富和成就上。相反地,天主的光榮彰顯在十字架上,它是愛。這是一種似非而是的光榮:沒有歡呼,沒有獲利,沒有掌聲。但唯有這樣的光榮能使福音碩果累累。同樣地,慈母教會只有效法天主的慈悲之愛,提供建議卻不強迫,才能繁榮興盛。宣講愛的人只有以愛的作風行事,才能獲得成功。」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3:16)。教宗引用聖史若望的話,談到最後一個關鍵詞「世界」。教宗說:「天主憎惡世俗,卻熱愛祂所創造的世界,喜愛祂在世上的子女。天主並非在遠處愛他們,而是前去會晤他們。」

教宗勉勵這些離開故鄉、前往不同國家與文化的家庭說:「你們要把你們所遇到的世界視為一項恩典;了解他們的文化、語言和風土人情,尊重他們,認出聖神已經在他們中播撒的恩寵種子。你們切勿陷入生搬硬套的誘惑,而要宣講那最美、最偉大、最有吸引力、同時又是最必要的訊息(參閱:《福音的喜樂》35號)。」

最後,教宗以個人和教會的名義衷心感謝新慕道團家庭的慷慨,對他們說:「我陪伴和鼓勵你們。我雖然在這裡,但我的心與你們同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府講道神師: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應在合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blog_1458334027

3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與教廷部門的神長們在梵蒂岡救主之母堂(Cappella Redemptoris Mater)聆聽了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為四旬期準備的第5次講道。神父當天默想梵二《大公主義法令》,強調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應在合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坎塔拉梅薩神父指出,在基督信仰世界準備慶祝宗教改革500週年之際,若善用這個機會,不停留在過去的束縛中,教會的整個前途就會充滿生命力。因為這樣一來,基督就會「打發祂的神和祂的奇恩臨在於各教會信徒,也包括那些我們以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教會」。

「我們必須説服雙方的一些基督徒,戰爭已經結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宗教戰爭已經結束。我們大可做些其它的事,而不是彼此交戰!世界忘記了或從未認識它的救主,那世界之光,與我們同在的天主。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我們還在彼此論戰,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坎塔拉梅薩神父表示,我們已經克服了陳舊的對立,例如那造成西方教會分裂的「成義教義」。天主教徒和信義會教徒於1999年簽署了關於成義的聯合聲明,對這個教義達成共識。「成義不是靠我們的善功,而是藉著基督的恩寵;但沒有善工我們也不能得救。成義雖是無條件的,卻並非無所作為。我們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都相信這一點,而且特利騰大公會議已經闡明了這個觀點」。

今天,在這個失去「罪的真正意識」的世界中,我們必須在信仰上有所飛躍。「人憑著相信基督而成義的真理該當在整個教會内宣講,而且應比以往更加大力宣講。不過,不應再與『善工』的思想針鋒相對,因為這是一個已經解決,也是過時的問題。」

「若要針對些什麽,就該針對現代世俗化世界的自負,那種以為憑著科學、技術或自己虛構的靈修就能自救的思潮。我堅信,若路德、加爾文及其他改革者今天還活著的話,他們必定會以這種方式來宣講白白因信成義的觀點。」

今天,除了教義上的大公運動外,也日益發展出相遇及和好的大公主義。如今這條以愛為基礎的合一道路已在我們面前敞開,「我們不能在教義上迅速前行,因為彼此間尚存有差異,需要在適當的場所耐心地解決。相反地,我們能在愛德中迅速前行,從現在起就應在圓滿合一的道路上前行」。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結論說,彼此相愛「並不表示我們彼此注視,而是一起朝同一個方向注視基督。若我們眾基督徒皈依基督,一起朝向他走去,我們就會彼此接近,甚至按照基督的要求,『與祂及與天父合而為一』(若17:21)」。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鹽與光2016年聖週禮儀及特備節目播放時間

2016年3月20日至3月27日,《鹽與光》為您送上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主持的聖週禮儀及本台特備節目。播放時間如下:

3月20日–聖枝主日【英語】

教宗在梵蒂岡主持聖枝主日彌撒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中午12時 /上午9時
  • 中港台時間: (3月21日) 凌晨12時

3月23日–教會透視【英語】

主持人Sebastian Gomes會專題探討有關天主教與正教共同慶祝復活節的日子。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晚上7時05分 /下午4時05分
  • 中港台時間: (3月24日) 早上7時05分

3月24日–聖週四【英語】

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上午9時 30分/ 6時30分
  • 中港台時間: 晚上9時 30分

主的晚餐 -教宗在禮儀中會為12位難民洗腳。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中午12時 /上午9時
  • 中港台時間:(3月25日) 凌晨12時

3月24日–聖時祈禱在聖地革責瑪尼莊園 (耶穌被捕山洞) 【英語】

聖地管理人會在革責瑪尼莊園(耶穌被捕的地方)帶領聖時祈禱,與大家一起在聖週內作默想。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下午3時 30分/ 中午12時30分
  • 中港台時間:(3月25日) 凌晨3時30分

3月25日–聖週五:耶穌受難日【英語】

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受難日的禮儀。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中午12時 /上午9時
  • 中港台時間:(3月26日) 凌晨12時

教宗在羅馬鬥獸場主持拜苦路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下午4時 / 1時
  • 中港台時間:(3月26日) 清晨4時

3月26日–聖週六【英語】

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逾越節守夜慶典。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下午3時 30分/ 中午12時30分

中文網上直播:慈悲禧年逾越節守夜慶典中文直播
特別鳴謝: 梵蒂岡電台中文節目部,全程即時旁白

【中文】網上直播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下午3時30 分 / 12時30分
  • 中港台時間: (3月27日)凌晨3時30

【中文】電視/網上轉播 (3月27日)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凌晨3時/12時
  • 中港台時間:下午3時 (中、港、台)

3月26日–電影: 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英語】

在2004年一套由米路吉遜執導,內容講述耶穌基督生命中最後十二個小時的電影。影片中對話採用拉丁語、希伯來語和亞拉姆語(耶穌的母語),配以字幕。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 晚上11時/ 8時
  • 中港台時間:(3月27日) 早上11時

3月27日 – 復活節主日/ 隆重降福【英語】

教宗主持隆重彌撒、頒布復活節文告、隆重降福羅馬和普世。

  • 北美東岸/西岸時間:上午9時/6時
  • 中港台時間: 晚上9時

以上所有節目重播時間

教宗:望德是謙卑卻強而有力的美德

blog_1458241492

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基督徒的望德是一種謙遜却強而有力的美德,總是支持我們,不讓我們被生命的諸多困難淹沒。在主內的希望永不令我們失望,它是我們內心喜樂和平安的源泉。

當天福音敘述耶穌與法學士的談話,耶穌表明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希望看到祂的日子。教宗藉此表明望德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極其重要。亞巴郎「在希望的道路上受到很多誘惑」,但他相信天主,聽從天主,因而走向應許之地。

教宗表示:「有一條希望的線,它連貫整個救恩史,是喜樂的泉源。今天教會告訴我們希望的喜樂。在彌撒的集禱經中,我們祈求天主守護我們對教會保持希望的恩寵,因為這希望不會令我們失望。保祿談到我們的父親亞巴郎時,向我們說:『你們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當在人性上沒有希望外,仍有一種希望帶領你前行,它雖然謙卑、簡樸,但會帶給你喜樂,有時是極大的喜樂,有時只是平安。但確定的是,這希望不會令人失望。希望絕不令人失望。」

教宗接著說:「這個亞巴郎的喜樂,這個希望,在歷史中成長。有時隱藏不露,看不到;有時公開顯露出來。」教宗引述依撒伯爾懷孕的事跡,她因聖母瑪利亞的拜訪而深感喜樂,指出這是天主臨在的喜樂,祂與子民同行。有喜樂就有平安。這是希望的美德:從喜樂到平安。教宗表示:「這希望絕不令人失望,即使天主子民身在異鄉、處在奴役的時候。這條希望的線首先從亞巴郎開始,天主對亞巴郎說話,到耶穌為止。」教宗強調希望的特性說,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有信德和愛德,但很難對望德作出回答。

「『你有望德嗎?你有望德的喜樂嗎?』『可是,神父,我不明白,請給我解釋一下吧』。望德是謙虛的美德,這美德在生命之水下面運行,總是支持我們,不讓我們被諸多艱困淹沒,不讓我們失去尋找天主、尋找慈悲面容的那份渴望。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看到望德。」

教宗說:「今天是思考這個問題的好日子:那個召叫亞巴郎,叫他離開自己的家園前往一個他尚不知道的地方的天主,是同一個走上十字架,以實現祂的許諾的天主。同一個天主也在時期圓滿時,為我們眾人實現了這個許諾。連貫那最初與這最後時刻的是望德的線。連接我的基督徒生活和我們的基督徒生活,從一刻到另一刻,始終前行的線是望德。在艱困時刻,在生命最黑暗時刻給予我們平安的是望德。希望絕不令人失望,它總是在那裡,雖然沉靜、謙遜,卻強而有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耶穌為了愛而自謙自卑,為了救贖我們而被高舉

blog_1458070499

3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指出,我們若想認識天主愛我們的歷史,就必須瞻望十字架上的天主。天主為了拯救人類而甘願放下「神性尊威,空虛自己,替我們成了罪」。

《聖經》敘述的救恩史與蛇這個動物有關聯,《創世紀》和《默示錄》都提到它。在《聖經》的描述中,蛇既是罪的象徵,也是救恩的奧秘。

為解釋這種對立關係,教宗把彌撒讀經中的《戶籍紀》(21:4-9)與《若望福音》(8:25-30)聯繋在一起。《戶籍紀》敘述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行走,他們對缺糧少水的處境不耐煩,抱怨天主和梅瑟。在這段敘述中兩次提到了蛇,蛇是主角。火蛇先是由天下降,來到不忠的子民當中散布恐懼和死亡,以致子民去向梅瑟求情,叫天主寬恕他們。

在這場景下,蛇這個獨特的爬行動物又再次出現。「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它就必得生存』(21:8)。」教宗表示:「這真是不可思議:上主非但不處死蛇,反而放走它們。若人被蛇咬傷,只需瞻仰那銅蛇,他就會痊癒。此處,蛇被高舉。」

在《若望福音》中,「高舉」一詞卻是耶穌與法利塞人針鋒相對較量的中心。耶穌先談了猶太人因不信必死在罪惡中,然後指出:「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8:28)。教宗表示:「『我就是那一位』也是天主將自己啟示給梅瑟的名字,讓他把這個名字告訴以色列人。」

教宗接著談到「人子被高舉」的含意說:「蛇是罪的象徵,是殺人的象徵,但蛇也使人得救。這正是基督的奧跡。保祿論及這個奧跡說,耶穌為了救贖我們而使自己空虛,自謙自卑,甚至『替我們成了罪』(格後5:21)。銅蛇是基督的預像:這正是今天的讀經和福音所表達的先知性訊息。人子『成了罪』,祂如同蛇那樣,為了救贖我們而被高舉。」

教宗表示:「這是我們的救恩史,是天主愛我們的歷史。我們若想認識天主的愛,就應瞻仰十字架,瞻仰那個遭受酷刑的人。天主放下神性尊威,成了罪。但天主藉著自謙自卑卻永遠地摧毀了真正的惡,那《默示錄》中的遠古的蛇。」

「罪是撒旦的行為,耶穌藉著『使自己成了罪』而戰勝了撒旦,將我們眾人舉起。十字架不是裝飾品,不是用許多寶石製成的藝術品。十字架是天主為了愛而自謙自卑的奧跡。那條曠野中的銅蛇預示了救恩:它被高舉,凡是瞻望它的人必定痊癒。這個奇跡不是來自一個使用魔杖的天主,絕不是!這奇跡是藉著人子的苦難,耶穌基督的苦難而實現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