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E8%AC%9B%E9%81%93
教宗方濟各12月11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為大約3萬朝聖信友講解的要理中表示: 天主的最後審判不會令一生追隨祂的人恐懼。 教宗近幾個月以來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有系統地解釋了«信經»的條文,這次他解釋«信經»的最後一句宣言「我信永恆的生命」,尤其詳細論述「最後審判」。 教宗談到人面對最後審判的恐懼說,只有一生拒絕天主的人,才在心中產生恐懼並使恐懼生根。他說:「若我們拒絕耶穌的愛,我們就給自己定了罪。救恩是向耶穌敞開胸懷,是祂拯救我們;我們眾人都有罪,若我們是罪人,就該向祂請求寬恕;若我們願意做善人,走向上主跟前,祂便寬恕我們。為此,我們必須向耶穌的愛開放,祂比一切事物更強大。耶穌的愛浩瀚無比,耶穌的愛是仁慈的,耶穌的愛寬恕人,但你必須開放自己。開放意味著懺悔並承認我們做的不好的事。」 ...閱讀更多
12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發出呼籲: 願聖地和中東停止分裂和敵視。亞歷山大天主教科普特禮宗主教伊薩克•易卜拉辛•希德拉克(Isaac Ibrahim Sidrak)一同共祭彌撒,公開表示與伯多祿繼承人在「教會內共融」。教宗對埃及遭受不安與暴力的基督信徒表示關懷,再次為全中東的宗教自由發出呼籲。 羅馬主教和亞歷山大宗主教一同彰顯了教會共融,為中東和平祈禱。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念及科普特禮信徒,然後從讀經一中依撒意亞先知所論及的期待上主的心靈覺醒談起,他說:「我們認為,對『心怯的人』的這番鼓勵是針對你們所愛的埃及土地上的基督信徒而言,他們有時因基督信仰而遭受不安與暴力。『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這是出於友愛關懷的安慰之語。我為這次會晤感謝天主,它給了我一個堅固你們和我們望德的方式,因為我們擁有同一個望德。」 ...閱讀更多
12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周三公開接見活動。這一天,羅馬陽光燦爛,天氣暖和,令人一時忘記已是接近冬至的時日。大約有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公開接見活動,聆聽教宗講授要理。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信經»為主題,這一天他講解了「我信肉身的復活」。 教宗解釋信奉基督的本質,以及今生結束後,開始一個新生命。在那時日,天主將使我們恢復生命,使我們的肉身與靈魂重新結合。教宗說:「這就是根本的解釋:因為耶穌復活了,我們也將復活;我們期待復活,因為基督為我們敞開復活的大門。我們​​肉身的這一變化,這一脫胎換骨在今生已有所準備,取決於在聖事中與耶穌建立的關係,特別是聖體聖事。」 ...閱讀更多
12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教會應該像耶穌一樣,永遠充滿喜樂。教宗指出,教會被召叫給她的子女傳播上主的喜悅,一份能給予真正和平的喜悅。 和平與喜悅是教宗方濟各當天彌撒講道的中心思想。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教宗表示,我們從讀經中發現每個人都渴望和平。依撒意亞先知告訴我們默西亞將帶來這和平。而在福音中,我們隱約看到耶穌的心靈。耶穌的心是一顆喜悅的心。 ...閱讀更多
12月2日將臨期首個星期一,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邀請信徒以祈禱、行善和讚美準備聖誕節,並敞開心靈讓更新一切的耶穌來與我們相會。 在當天的福音中,羅馬百夫長以巨大的信德懇請耶穌治愈他的僕人。教宗以此展開他的彌撒講道,指出教會在這幾天踏上通往聖誕節的旅程。教宗說,我們要去會晤耶穌,「因為聖誕節不僅是時間的反复、或對某一美好事物的紀念。聖誕節具有更深刻的意義,意指我們踏上了這條去會晤上主的旅程。聖誕節是一次會晤!我們要敞開心靈和生命去會晤耶穌;充滿活力和懷著信德去會晤耶穌。活出信德並不容易。在我們所聆聽的福音中,主耶穌對百夫長感到驚訝,對他的信德感到驚訝。百夫長為了會晤上主,走過一段充滿信德的路。因此,他不僅與主耶穌相遇,更感受到被上主會晤的喜樂。我們所期願的會晤正是信德的會晤!」 ...閱讀更多
11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聖祭時強調:「世俗權力」企圖讓宗教成為「私人的事」,我們要「滿懷信心和忠誠」朝拜已戰勝了世界的天主,直到人世生命的最後一刻。教宗說,今日基督信徒遭受迫害,是預示耶穌最後的勝利來到的考驗記號。 ...閱讀更多
11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當天有5萬名信友冒著嚴寒參加了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解釋了與無神論者觀點不同的基督徒死亡觀。他表示:「施行仁愛者不懼怕死亡,因為他藉著弟兄的傷痛直視了死亡,以耶穌基督的愛超越了它。」 我們常常以錯誤的方式看待死亡。但是死亡涉及每個人,它會深深觸動我們,尤其當它近距離接觸我們的時候。教宗感慨說:「為什麼兒童要受苦?為什麼兒童得死去?若認為死亡便是一切的終結,那麼死亡會令人感到害怕,驚恐,成了一種威脅,打破每個夢想和希望,破壞各種聯繫,中斷每個旅程。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視為封閉在生與死之間的一段時間時,當我們不相信超越現世生命的遠景時,當我們認為天主不存在時,這些事便會發生。」 ...閱讀更多
11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 人可以認為自己是當下的主人,但只有基督是時間的主。教宗指出,祈禱的效力能幫助人分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對耶穌懷有希望,注視末世時期。 教宗就如何善度當前和準備末世提供兩項建議:祈禱和希望。祈禱和分辨有助於了解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把人引向天主。希望是燈塔,它照亮最遠的彼岸、生命的最深處,在末世的觀點下,也就是時間的終結。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向信眾解釋人類終結前將發生的事,但他保證,相信天主的人,即使在最悲慘的境況中也不陷於絕望之中。教宗引用耶穌的話提醒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欺騙」,因為屆時會有人利用混亂時機冒充基督。 ...閱讀更多
11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接見了約5千名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朝聖信徒。他們的朝聖活動正值烏克蘭殉道聖人約沙法特的聖髑遷入聖伯多祿大殿50週年。教宗對朝聖者說:「紀念聖約沙法特最好的方式是彼此相愛,為教會的合一服務。」接見活動前,來自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朝聖者,參與了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桑德里樞機和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教會領導人舍夫丘克(Sviatoslav Shevchuk)大總主教主禮的彌撒聖祭。 ...閱讀更多
11月24日基督普世君王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結束信德年。來自全球五大洲的6萬名信友參加了這場盛事,並親眼目睹了兩項重要創舉:教宗方濟各將他的新勸諭《福音的喜樂》授予教會和社會團體的代表們;首次將聖伯多祿宗徒的聖髑從宗座大樓小堂遷出,供信友瞻仰。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首先感謝他的前任本篤十六世於1年前2012年10月11日紀念梵二會議50週年的機會上,開啟了信德年。教宗說:「本篤十六世藉著這個天賜的舉措,為我們提供機會,重新發現信仰旅程的美好。這段旅程從我們領洗那天開始,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和教會內的兄弟姐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