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Highlight,Jubilee of Mercy,Pope Francis,慈悲禧年,教宗方濟各
4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這一天是逾越節三日慶典前夕,教宗的要理講授自然以耶穌的苦難為主題。他強調,在耶穌的苦難奧跡中,我們看到全人類的痛苦,他們藉著耶穌的複活將獲得救贖。 ...閱讀更多
今天,2014年4月16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87歲生日。 祝您 生日快樂! 身體健康! 時常喜樂! 主恩滿溢! 天主保佑! ...閱讀更多
4月12日智利港口城市瓦爾帕萊索晚發生惡性火災,導致16人死亡,500人受傷,上萬人無家可歸。 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簽署、寄給瓦爾帕萊索主教加西亞(Gonzalo Duarte Garcia)的信函中,教宗方濟各向當地居民表達了在精神上的關懷,為這場惡性火災的遇難者獻上追思祈禱,與失去住所和財物的人分擔痛苦,並勉勵政府和​​人民在災難面前不要感到沮喪。 ...閱讀更多
4月14日,教宗方濟各於接見良十三世公學的修生時,提醒修生們不要成為企業主管,而要做個肖似耶穌的牧人。教宗也嚴肅地談到只顧自己卻不牧養羊群的牧人。 良十三世公學於1897年由時任教宗良十三世所創立,旨在培育意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未來的聖職人員。這次前來晉見教宗的修生們,才剛結束徒步朝聖。教宗方濟各稱之為,在基督的愛中必經「路程的絕妙象徵」。 ...閱讀更多
4月13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禮儀,開啟聖週,參禮的群眾超過6萬人。教宗於上午9點30分步入廣場,他身披鮮紅色祭衣,表情嚴肅,沒有往常的笑容,襯托出禮儀的莊嚴。 禮儀開始後,先是聖枝遊行和祝聖橄欖枝,身穿鮮紅色祭衣的樞機們從廣場上埃及方尖碑前,列隊走向祭台。教宗走在隊伍的後面,手中緊握著由意大利聖雷莫城的囚犯們用橄欖木雕刻的權杖。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沒有讀講稿,字字句句都是從內心說出的。他緊扣福音場景,開門見山,​​詢問在場群眾:「我是誰呢?在我主面前,我是誰?在榮進耶路撒冷的耶穌面前,我是何人?我有能力表達喜樂,讚美祂嗎?或者劃清界限?在受苦的耶穌面前,我是誰呢?」 ...閱讀更多
4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克萊孟大廳接見了前來羅馬參加外科腫瘤學大會的人士。教宗強調: 每位病人都是一個身體與精神的結合體,每種醫療方式都要考慮到這個身份,而不僅僅局限於醫療保健。 在醫科和外科領域中,即使是最高超的醫術,如果只停留在醫治身體的層面,也絕不等同於對病人的完善呵護。教宗方濟各向在場的120位腫瘤外科專家明確表示: 「按照信仰的眼光,在談論完全的健康之前,一定要知道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而受造的,是身體與精神的結合體。這兩個要素可以區分,但不可分離,因為人只是一個。」 ...閱讀更多
4月1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宗座歷史科學委員會時,強調研究歷史是尋求真理的重要途徑,必須理解聖神渴望對今日教會說的話。宗座歷史科學委員會於60年前由庇護十二世教宗所建立。 教宗方濟各引用前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喜愛的西塞羅名言「歷史為人生導師」來強調研究歷史的重要性。研究歷史是熱切尋求真理的途徑之一,對真理的渴求自古以來充滿在人的精神內。教宗觀察到,這個委員會的研究尤其涉及教會事件,包括教會福傳的光輝歷史,以及不忠、背叛和罪過的歷史。 ...閱讀更多
4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天主教兒童事務國際辦公室(Bice)的代表。他明確指出:「不能拿兒童和青年開玩笑,不能拿他們做試驗。教宗強調了保護兒童權利的重要性,並且談到教會成員侵犯兒童的問題。他表明:「『未來』掌握在兒童手中,人民的『智慧』掌握在老人手中。」 今天,我們應當進一步打擊「強制勞動」、「招募兒童兵」和「各類侵犯兒童」的行為。在接見活動中,教宗再次談到這些極為牽腸掛肚的問題。他的反思首先從教會成員侵犯兒童開始。教宗說:「關於某些司鐸性侵兒童的惡行,我覺得自己應該負起全部責任,並請求寬恕。」 ...閱讀更多
4月11日,教宗方濟各於接見意大利「維護生命運動」代表團時,重申教會對人生命的重視,稱生命為「神聖且不可侵犯的」。教宗感謝維護生命運動的服務,勉勵他們「以愛與勇氣」來保護每個階段的生命。 教宗指出,如果把生命看作消耗品,那麼從墮胎開始,生命早晚會被丟棄。如果我們考慮到生命的本質是天主賜與的禮物,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個不可侵犯的珍寶,必須竭盡所能地保護它,不可丟棄它。教宗方濟各的講話不但引述《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的部分章節,還交叉談及歷任教宗長久以來不斷重申的訓導信念。 ...閱讀更多
4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來自宗座額我略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和宗座東方學院的約5千名教授、學生、非教職員工、神父、平信徒、樞機和主教。教宗勉勵他們說:「願你們所擁有的是人的學問,而非實驗室的學問」。這三所大學均由耶穌會管理。 教宗告誡說:「為守護歷史的記憶,你們要合作與協同,懷著創造力和想像力著眼未來,以全球化視野看待當前挑戰,以共同的方式應對挑戰,並尋找新的道路。你們首先要重視你們工作和學習的地方,也就是羅馬城和羅馬教會。這裡有過去,有現在,有信德的根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