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聖週五苦路默想主題:「天主是慈悲」

鹽與光

2016年3月22日
blog_1458699153
教宗方濟各將於聖週五3月25日晚上9時15分在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活動。今年的默想主題為「天主是慈悲」,由意大利佩魯賈總主教瓜爾蒂耶羅·巴塞蒂(Gualtiero Bassetti)樞機撰寫。巴塞蒂樞機表示,在恐懼、悲痛、迫害和暴力面前,慈悲是天主向眾人施恩的渠道。樞機還引用意大利兩位司鐸馬左拉里(Mazzolari)和圖羅爾多(Turoldo),以及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省思受迫害的基督徒、在集中營被屠殺的猶太人、四分五裂的家庭和今日權貴之人的炫耀。
基督走向哥耳哥達的苦路是天主賜予人的巨大恩典。在這慈悲禧年的行程中,巴塞蒂樞機願意在苦路默想中彰顯天主對人無邊無際的愛。這份愛反對人性的小氣,參與世界的苦難,遇到「十字架的絆腳石」。耶穌遭受鞭打和屈辱的身體指出了「正義的道路」;「天主的正義能把最殘暴的苦難變為復活的光明」。然而,若我們像比拉多那樣,害怕失去保障而拒絕天主的真理,或者害怕差異、害怕外鄉人和移民,我們就不會發覺基督的面容。
耶穌在十字架的重負下第一次跌倒令我們心生疑問:「人的苦難有時是不是荒謬的?」實際上,在人性的羈絆中包含著「無限的自由和內在的力量」,這是前所未有的基督神示。因此,我們向天主提出的為什麼,就成了「為在集中營被屠殺的猶太人、為因信仰而被殺害的基督徒、為一切迫害的遇難者」的祈禱。
巴塞蒂樞機指出,從耶穌與祂母親瑪利亞的相遇,我們看到家庭的圖像,家庭乃是「共同生活不可剝奪的細胞和人際關係不可替代的紐帶」。在聖婦維羅尼加為耶穌擦拭面容的溫柔舉動中,我們又看到那種不畏犧牲、挑戰一切的強烈愛情。耶穌的第二次跌倒教導我們,罪使我們多次跌倒,我們不能靠自己得救。祂的第三次跌倒讓我們想到分裂的家庭、沒有工作的人、飄蕩的青年人。因此,樞機特別為那些因婚姻失敗、遭受不幸或前途渺茫而“跌倒在地”的人祈求天主。
巴塞蒂樞機然後把被人剝去衣服的耶穌和戀童癖的受害者、遭受虐待或尊嚴受損的人聯繫起來。然而,耶穌的十字架散發著「被掠奪的大能」、「謙卑至極的智慧」、「自我犧牲的愛」。關於那兩個與耶穌一同被釘十字架的強盜,巴塞蒂樞機說:其中一個建議「逃脫十字架、消除痛苦”,採納了“丟棄文化的邏輯」;另一個則舉目向上,接納天主的旨意,向「愛與寬恕的文化」敞開心懷。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死亡是「信德見證最盛大的慶典」,一如許許多多殉道者的死亡,以及幾個世紀來「當代世界真正使徒」的死亡,例如:馬希連·國柏(Maximilian Kolbe)、埃迪特·施泰因(Edith Stein)。當基督在世的行程結束時,「信德的力量」在祂的見證人中顯露出來。阿黎瑪特雅人若瑟懷著「接納、不求回報和愛」向比拉多要回耶穌的遺體,並以「簡樸」、「節儉」的方式埋葬了耶穌。樞機強調,這與現世權貴之人葬禮中的炫耀、庸俗化和奢華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的墳墓雖然關閉了,但死亡並非一切的終結,因為天主正在耶路撒冷的那座幽暗墳墓中「無聲無息地行動,在祂所愛的人当中醞釀新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