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上午,朱利奧‧米凱利尼(Giulio Michelini)神父在帶領教宗和教廷各部門神長們進行了四旬期避靜的第七場默想,反省「默西亞的死亡」(瑪27:45-56)。神父邀請在座人士以摯愛的目光注視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在「日常的平凡生活」和「他人的目光」中領悟天主的臨在。
《瑪竇福音》描述耶穌受死的細節如此令人費解,如此殘忍。例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呼喊令人感到難堪,但這的確是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米凱利尼神父的默想以這個細節作為切入點,分析耶穌在十字架上經受被捨棄的感覺。
「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說:『厄里、厄里,肋瑪撒巴黑塔尼!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麽捨棄了我?』(瑪27:46)。耶穌這種被捨棄的感覺因在場觀望這『殘酷戲劇』的人群的不理解而更為強烈。在這些人中,有人說耶穌是在呼喚厄里亞。」
「人們認為耶穌所呼喚的『厄里亞』會是誰呢?當然有可能是那位會回到人間的先知,但他來了又能做什麽呢?把耶穌從十字架上救下來嗎?按照對觀福音的記載,厄里亞已經來過了。那麽是洗者若翰嗎?耶穌在十字架上呼喚的是祂的這位朋友嗎?顯然這是極大的誤解:耶穌沒有請求厄里亞來幫忙,也沒有請求洗者若翰的幫助;祂大聲地呼求天父。但天父卻緘默不語。」
米凱利尼神父解釋道:「天父的緘默是描述耶穌受死事件中另一個讓人費解的因素。耶穌此時的感受,祂被天父捨棄的感覺是真實的,因為如此難堪的事是很難編造出來的。耶穌此時呻吟,並不是因為祂感到被天主捨棄,或是因疼痛,而是因為祂身體的氣力漸漸衰退。」
「對耶穌而言,祂受到的最後酷刑正是在十字架上甚至也不被理解。可是,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被誤解了。那麽,我們為什麽會誤解呢?」
神父講述了一個實例:一對夫妻來找他談話,妻子從丈夫的手機短訊中發現他另有新歡。兩人因這通姦事件而深受創傷,阻礙了彼此的了解。
「由此可知,耶穌在受難以前還能再三作出解釋,但在十字架上祂再也無法作出任何解釋。耶穌甚至不能解釋祂正在呼求的是天父,而不是呼喚厄里亞。祂只能做一件事,即依靠聖神,讓聖神去解釋祂未能讓人明白的事。或者,耶穌要等待復活,與祂的門徒們在一起。在《宗徒大事錄》的記載中,復活的耶穌與門徒們一起生活了40天,親自陪伴、幫助他們理解祂曾說過的話。」
此外,神父也對臨在於十字架下的婦女們進行了反省。根據聖史瑪竇的記述,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也在這些婦女當中。然而,在《若望福音》中,那站在十字架下的瑪利亞就是主耶穌的母親。
神父解釋道:「聖史瑪竇願意表明耶穌的母親就在那裡,但以間接的方式來表達,甚至以一種誇張的手法稱瑪利亞為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卻沒有直接稱她為主耶穌的母親。這是什麽原因呢?有人解釋說,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不再僅是她自己,而耶穌也不再僅是瑪利亞的聖子。在《若望福音》中,瑪利亞不僅是耶穌的母親,也是耶穌愛徒的母親,因此是教會的母親。同樣,在聖史瑪竇記述的耶穌受難史中,瑪利亞確實站在十字架下,但她以雅各伯和若瑟,即耶穌兄弟的母親的身份出現。因此我們可以說,瑪利亞在《瑪竇福音》中仍是教會的母親。」
最後,米凱利尼神父邀請在座人士反省:「我們是否因封閉或驕傲而不理解別人。我們的不理解並非因為他們說的話難明,而是我們不願意去理解。我們也應設法了解在與別人的溝通中自己是否有缺點,如果有就應加以改善,在日常的平凡生活和他人的目光中領悟天主的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