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做個溫良的基督徒,避免虛偽的僵硬

鹽與光

2017年5月 5日
復活期第三周星期五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9:1-20
那時,掃祿還是向主的門徒口吐恐嚇和兇殺之氣,遂去見大司祭,求他發文書給大馬士革各會堂,凡他搜查出信這道的人,不拘男女,都綁起來,解送到耶路撒冷當他前行,快要臨近大馬士革的時候,忽然從天上有一道光,環射到他身上他便跌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向他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他答說:「主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但是,你起來進城去,必有人告訴你當作什麼」陪他同行的人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只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什麼人掃祿從地上起來,睜開他的眼,什麼也看不見了人們牽著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天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在大馬士革有個門徒,名叫阿納尼雅,主在異象中向他說:「阿納尼雅!」他答說:「主,我在這裡。」主向他說:「起來,往那條名叫「直」的地方去,要在猶大家裡找一個名叫掃祿的塔爾索人;看,他正在祈禱。──掃祿此時在異像中看見一個名叫阿納尼雅的人進來給自己覆手,使他復明──阿納尼雅卻答說:“關於這個人,我聽許多人說:他在耶路撒冷對你的聖徒作了許多壞事!他在這裡也有從大司祭取得的權柄,要捆綁一切呼號你名字的人」主卻向他說:!「你去吧因為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為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國王和以色列子民前,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字該受多麼大的苦」阿納尼雅就去了,進了那一家給他覆手說:!「掃祿兄弟在你來的路上,發顯給你的主耶穌打發我來,叫你看見,叫你充滿聖神。」立刻有像鱗甲一樣的東西,從他的眼中掉了下來,他便看見了,遂起來領了洗。進食以後,就有了力量。他同大馬土革的門徒住了幾天之後,即刻在各會中宣講耶穌,說他是天主子。
福音:聖若望福音6:52-59
那時,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這些話是耶穌在葛法翁會堂教訓人時說的。
2017年5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今天教會內也有人利用僵化來掩蓋自己的罪惡。
當天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述聖保祿宗徒從僵化的迫害者成為溫良和耐心的福音宣講者。掃祿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斯德望被人用石頭砸死的時候。那時他還是個孩子,僵化而理想主義,對法律的僵化深信不疑。
教宗說:「他曾是僵硬的,但也是誠實的。耶穌所譴責的是那些不誠實的僵硬者。這些人是過著雙重生活的僵硬者:他們在外人看來光鮮、誠實,私底下卻偷偷做壞事。相反地,掃祿這個小夥子是誠實的,相信他所做的事。說起這事,我想到今天在教會內有許多青年陷入了僵硬的誘惑。他們當中有些人是誠實的、良善的,我們應該祈求上主幫助他們在溫良的道路上日漸成長。」
然而,其他人則利用僵硬來掩蓋脆弱、罪惡和人格障礙,利用僵化來貶低他人以抬高自己。
教宗方濟各指出:「掃祿在僵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再也無法忍受對他而言是異端的事,便開始迫害基督徒。」
教宗強調:「但他至少給小孩子留條活命,而今天這些孩子卻不能倖免於難。掃祿於是去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要把他們押回耶路撒冷投入監獄。在路上,他遇上了另一個人,這個人以溫和的口吻問他:『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
「這位僵硬的少年,已經長成僵硬卻誠實的大人,他的心又像小孩子那樣願意跟隨上主的指引,到上主指示他的地方去。這就是上主溫良的力量。掃祿因而成了保祿,宣講上主到底,並為祂而受苦。」
教宗說:「就這樣,這個人以自己的經驗向他人宣講,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成為受迫害的人,遭遇了許多困難,甚至在教會內也因自己的基督徒相互爭吵而受苦。不過,這位曾經因著對法律的狂熱而迫害上主的人,必定會對基督徒說:『你們這些曾遠離天主,在思想上、身體上,以及方方面面犯了罪的人;現在你們帶著同樣的肢體又成了完美的人,你們要歸光榮於天主。』」
「在充足、僵化和溫良之間存在對話,這是一個誠實的人與親切跟他交談的耶穌之間的對話。這個人的使徒故事從此展開,在他還是孩子時我們就認識他;他最後在基督徒弟兄的背棄中喪生。有些人認為聖保祿的一生是個失敗,就如耶穌那樣。」
教宗說:「這就是基督徒的道路:沿著耶穌留下的足跡、宣講的足跡、苦難的足跡、十字架的足跡、復活的足跡,向前邁進。今天,讓我們特別為教會內的僵硬者祈求掃祿;為這些與他一樣僵硬卻誠實的人祈禱,這些人擁有熱忱,但走錯了路。讓我們也為虛偽的僵硬者、為那些過著雙重生活的人祈禱,關於這些人耶穌曾說:『你們要做他們所說的,但不要做他們所做的』。今天,讓我們為僵化的人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