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教會歷史

鹽與光

2017年9月 6日
教宗方濟各在哥倫比亞訪問期間將會晤該國主教們,並冊封兩位殉道真福。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不久前稱這個教會是一個既活躍又慷慨的團體,在經受考驗的時期沒有膽怯、驚恐或害怕,反倒持續陪伴信友們。
哥倫比亞教會在500多年的歷史中不斷向前邁進。早在西班牙統治時期,首個教區於1510年在巴拿馬與哥倫比亞交界的達連(Darién)成立,但由於氣候差和距離遠,壽命很短。之後,傳教士們的臨在隨著西方人的抵達才逐漸增加。
西班牙的道明會和方濟各會傳教士於1550年最先抵達波哥大的前身聖菲波哥大(Santa Fé de Bogotá),在印第安人當中展開使徒工作。隨後,奧斯定會士於1575年到來。耶穌會士則在17世紀初才踏足哥倫比亞土地。
聖菲波哥大教區建於1562年,兩年後的1564年升格為總教區。到了17世紀中葉,新格林納達已全部都是天主教地區。哥倫比亞於1819年脫離西班牙成為獨立的國家後,在良十三世教宗牧職時期,教會於1887年與政府簽署了一項對教會很有益處的協定。
20世紀當中,哥倫比亞的教區從11個增加到44個。許多修會也紛紛來到哥倫比亞傳教,大多從事教育和愛德工作。此外,哥倫比亞主教團也從1947年至1969年透過廣播推行教育,使上百萬農民脫離了文盲。
時至1965年,在該國5000多名司鐸和2萬名修女當中,本地人已經占了大多數。這樣一來,當地教會得以派遣傳教士到南美洲和世界其它國家傳教。與此同時,在原住民當中的福傳工作也結出了碩果。
梵二大公會議和保祿六世教宗於1968年的到訪給哥倫比亞教會的生活和牧靈工作注入了新動力。在國家陷入衝突的痛苦時期,這個教會不斷譴責暴力,呼籲和平,因而也成了暴力的受害者。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86年的到訪使當地教會深受鼓勵,勇敢地促進了對話與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