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只有幫助近人解除憂苦,才能明白耶穌的奧跡

鹽與光

2017年10月10日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約納先知書 1:1-2:1,11
那時,上主的話傳給阿米泰的兒子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
但是上主卻使海上起了大風,海中風浪大作,那只船眼看就要被擊破。水手們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並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裏,為減輕重量。約納卻下到船艙,躺下沉睡了。船長走到他跟前,向他說:「怎麼,你還在睡覺?起來,呼求你的神吧!你的神也許會眷念我們,使我們不致喪亡。」他們彼此說:「來,我們抽籤,以便知道,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因誰的緣故。」他們便抽籤,約納竟抽中了。他們向他說:「請告訴我們,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什麼緣故?你是幹什麼的?從那裏來?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屬於那一個民族?」他回答他們說:「我是個希伯來人,我敬畏的,是那創造海洋和陸地的上天的上主天主。」那些人都很害怕,就對他說:「怎麼你作了這事?」人們都知道,他是從天主面前逃跑的,因為他已經告訴了他們。
他們又向他說:「我們該怎樣處置你,才能使海為我們而平靜?」因為海越來越洶湧了。他對他們說:「你們舉起我,將我拋在海裏,海就會為你們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這場大風暴臨到你們身上,只是因了我的緣故。」眾人雖然盡力搖櫓,想回到海岸,卻是不能,因為海上的風暴越來越洶湧,所以他們便呼求上主說:「上主!求你不要因這一個人的性命,使我們全都喪亡;不要將無辜者的血,歸在我們身上,因為你是上主,就按你的意願作吧!」他們於是舉起約納,將他拋在海裏,海遂平靜。眾人都極其敬畏上主,遂向上主獻祭,許下誓願。
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納;約納在魚腹裏三天三夜。他從魚腹裏祈求上主,他的天主。當時,上主命令那魚,那魚便將約納吐在陸地上。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25-37
那時,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那人想顯示自己有理,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恰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裏,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裏,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額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還給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對他說:「你也照樣去做吧!」
2018年10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我們要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照顧受傷的人,效法基督,為需要幫助的人解除憂苦,而不是如同司祭和肋未人那樣,從旁邊走過去。
當天的福音記述有一個法學士有意試探耶穌,詢問耶穌「怎樣才能獲得永生」。耶穌讓這個法學士說出愛天主和愛近人的誡命,但耶穌也給他設下小圈套,讓他繼續詢問耶穌,誰是他的近人。於是,耶穌講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路10:25-37)。
教宗強調:「在這個比喻中有6個角色:強盜、被打得半死半活的人、司祭、肋未人、店主,以及一個不屬於猶太子民的撒瑪黎雅人。耶穌常用更為高超的方式回答別人的問題,這一次祂藉著一個比喻來解釋自己的奧跡。」
教宗接著描述人們經常持有的一種態度。「強盜高興地離開了那裡,因為他們從這人身上搶走了許多好東西,根本不理會他的死活。司祭本該是個天主的人,肋未人則是個懂得法律的人,但他們都從這個受傷、幾乎瀕臨死亡的人旁邊走過去。」
教宗說:「這在我們當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態度:看到一個災難,一件不好的事,就繞道而過。然後,我們就從報紙上閲讀這個有點被描繪為醜聞或引起轟動的消息。相反地,這個路過的撒瑪黎雅人卻『一看見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他沒有把這個受傷的人遺棄在那裡,說『我該做的都做了,現在我可以離開這裡了。』不,他沒有這樣做。」
「然後,這個肋未人又扶受傷的人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他要離開客店去辦自己的事,遂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請他看護這個受傷的人,並且對他說,要是費用超過這兩個銀錢,等他回來時必要補還。」
教宗表明:「這就是基督的奧跡。基督甘為僕役,自謙自卑,且為我們受死。耶穌沒有從我們這些受傷且要死的人旁邊走過去,而是來到我們跟前,照料我們,繼續不斷地為我們付出,祂在第二次來臨時,還會再付出。」
耶穌以這個奧跡回答了想試探祂的法學士,邀請他也照樣做。教宗告誡道:「這個比喻不是一個童話,而是耶穌基督的奧跡。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將會更深入廣泛地理解耶穌基督的奧跡。法學士滿面羞愧地默默離去,沒有理解。他沒有理解基督的奧跡,如果他理解那能讓我們明白基督奧跡的人性原則,便會知道:一個人只有在幫助另一個人解除憂苦的情況下,才能從高處往下看這個人。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就走在好的旅程上,在朝向耶穌的正確道路上行走。」
教宗邀請每個人反躬自問地反省:「我會怎麽做?我會是強盜、騙子、墮落的人嗎?我會是一個觀望的司祭,從旁觀望,然後走過去嗎?我會是一個同樣也走過去的天主教領導人嗎?或者,我是一個罪人,一個因自己的罪該當受譴責的人?我會走向需要幫助的人,做他的近人,照顧他嗎?面對每天遇到的許多創傷,許多受傷的人,我該怎樣做?我會像耶穌那樣做嗎?我會成為僕役嗎?」
最後,教宗勉勵道:「這個比喻彰顯出耶穌基督的奧跡。祂來到我們眾人當中,治癒我們,為我們犧牲性命。我們要重複誦讀這段福音,這對我們會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