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也就失去一切

鹽與光

2017年11月 7日
我們不要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失去愛的能力尚可恢復,倘若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也就失去一切。教宗方濟各11月7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如此勉勵道。
當天節選的《路加福音》記述,有一個同席的人對耶穌說:「將來能在天主的國裡吃飯的,才是有福的!」(十四15)。耶穌對此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是講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設了盛宴,邀請了許多人,但最先受邀的都不願赴宴,因為他們對宴席不感興趣,對人們不感興趣,對主人的邀請不感興趣。他們被自己的利益所困,認為利益大於邀請。有人買了五對牛,有人買了一塊田地,有人娶了妻。
實際上,他們考慮的是能够賺到什麼。他們都「忙忙碌碌」,就像那個打算擴建倉庫儲蓄糧食的人,殊不知他當晚就要死去。他們貪戀利益,甚至被利益引入一種「精神的奴役」,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能力理解邀請的無償性」。這是教宗要求我們警惕的態度。
教宗說:「人若不理解天主邀請的無償性,就什麼都無法理解。天主總是白白地給予。為了參與這宴席,人需要付出什麼嗎?入場券就是做個生病的人、貧窮的人、有罪的人:做個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需要。」
因此,這裡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天主無償的態度,祂吩咐僕人把那些貧窮的、殘廢的、好的和壞的都領到這裡來。這是一種「沒有限度」的無償,天主「接納所有人」。另一種是那些不理解無償性的先受邀者的做事方式。這些人就像蕩子的哥哥那樣,不願參加父親為曾經離家出走的弟弟準備的宴席。
他不理解父親,對父親抱怨道:「這家伙揮霍了全部錢財,耗盡了遺產,荒淫度日,犯了罪,而你卻給他慶祝?我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每主日參與彌撒,遵守誡命,你卻什麼都不給我?」教宗解釋道:「他不理解救恩的無償性,認為得救是『我付錢、你救我』的結果。不,救恩是無償的!如果你不進入無償的邏輯,你就什麼都無法理解。救恩是天主的一個禮物,我們需要以另一個禮物回應天主,即內心的奉獻。」
上主「並不要求任何回報」,只要求「愛、忠信,像祂那樣愛和忠信」。教宗強調,「救恩不是買來的,你只需入席就是了」。「將來能在天主的國裡吃飯的,才是有福的!」這就是救恩。
那些不去赴宴的人,「自我感覺安全」,「認為他們在宴席之外也能靠自己得救」。教宗說,「他們失去了無償的意義,愛的意義。他們失去了最偉大、最美麗的,這實在可惜。他們失去了感到被愛的能力」。
教宗解釋道:「我不是說愛的能力,因為它失去後仍可恢復。當你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時,你就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一切。這讓我們想到但丁《神曲》中地獄之門上寫的『你們當放棄希望』。我們所面對的是這樣一位上主,祂說:『我告訴你們,我要我的家坐滿了人』(參閱:路十四23)。這位上主如此偉大、慈愛無限,祂要藉著無償而使祂的家座無虛席。讓我們祈求上主拯救我們,使我們不致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