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9:1-20
那時,掃祿還是向主的門徒口吐恐嚇和凶殺之氣,遂去見大司祭,求他發文書給大馬士革各會堂,凡他搜查出信這道的人,不拘男女,都綁起來,解送到耶路撒冷。當他前行,快要臨近大馬士革的時候,忽然從天上有一道光,環射到他身上。他便跌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向他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他答說:「主!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但是,你起來進城去,必有人告訴你當作什麼。」陪他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只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什麼人。掃祿從地上起來,睜開他的眼,什麼也看不見了。人們牽著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天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在大馬士革有個門徒,名叫阿納尼雅,主在異象中向他說:「阿納尼雅!」他答說:「主,我在這裏。」主向他說:「起來,往那條名叫「直街」的地方去,要在猶大家裏找一個名叫掃祿的塔爾索人;看,他正在祈禱。」 ─ 掃祿此時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名叫阿納尼雅的人進來給自己覆手,使他復明 ─ 阿納尼雅卻答說:「關於這個人,我聽許多人說:他在耶路撒冷對你的聖徒作了許多壞事!他在這裏也有從大司祭取得的權柄,要捆綁一切呼號你名字的人。」主卻向他說:「你去吧!因為這人是我所揀選的器皿,為把我的名字帶到外邦人、國王和以色列子民前,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字該受多麼大的苦。」阿納尼雅就去了,進了那一家給他覆手說:「掃祿兄弟!在你來的路上,發顯給你的主耶穌打發我來,叫你看見,叫你充滿聖神。」立刻有像鱗甲一樣的東西,從他的眼中掉了下來,他便看見了,遂起來領了洗。進食以後,就有了力量。他同大馬土革的門徒住了幾天之後,即刻在各會堂中宣講耶穌,說他是天主子。
福音:聖若望福音 6:52-59
那時,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麼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這些話是耶穌在葛法翁會堂教訓人時說的。
2018年4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貝羅(Antonio Bello )主教履行主教牧職的莫爾費塔(Molfetta)市進行牧靈訪問,並在城市港口主持彌撒,約4萬名信友參與禮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多次引用貝羅主教的著作,邀請眾人反省基督徒生活的兩個核心要素聖體和聖言,指出以耶穌為生命食糧的人,將被祂的思維方式所同化。
25年前,貝羅主教因罹患腫瘤,僅僅 58歲就英年早逝。他把宣講福音的教會定義為「穿上圍裙的教會」。貝羅主教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擔任基督和平運動主席。他扶弱濟貧,倡導非暴力、和平與接納。《公教文明》期刊列舉了這位意大利主教和阿根廷教宗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舉例而言,貝羅主教常說,「需要一個『外向』的教會」;教宗方濟各則強調「走出去的教會」。耶穌會士帕尼(Giancarlo Pani)神父在《公教文明》期刊中指出:「莫爾費塔主教遺留給我們的第一個教導便是做個祈禱、默觀的人。祈禱是他的嚮導,給他的牧靈使命賦予意義。他的願景遂由此而生,也就是若望廿三世和梵二大公會議的路線:觀察時代的記號,勇敢回應我們蒙受的召叫。對貝羅主教而言,教會的聖召是為人服務,尤其是為最貧困、最弱小的人。他不僅將弱小者視為牧靈工作的優先對象,更視之為救恩史的主角。」
教宗說:「耶穌對猶太人說:『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若六58)。麵包對生活至關重要,對我們而言,與耶穌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的個人關係同樣至關重要。聖體聖事不是一個美麗的儀式,而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與天主最親密、最具體、最令人驚訝的共融。貝羅主教曾說:『行動中若沒有愛德,不足以稱為愛德行動。如果缺乏行動的源頭愛德,倘若缺乏泉源,缺乏起點即聖體聖事,任何牧靈工作都只能在事務層面打轉。』」
教宗繼續說:「誰以聖體聖事為食糧,就能被上主的思維方式同化,像祂那樣,為他人成為被掰開的餅,不再為自己活著,卻為了耶穌,像耶穌那樣,為別人而活著。貝羅主教也說:『在領受聖體聖事時我們不能坐著不動,若不從席位中起身,那將是一個未完成的聖事』。」
教宗對此解釋說:「我們應該自問:這項聖事是否在我內完成呢?具體而言,我只喜歡坐著由上主服侍,或者我如同耶穌那樣起身去服侍他人?在生活中我是否將彌撒中所領受的給予他人呢?身為教會肢體,我們可以自問:領受這麼多共融聖事後,我是否成為共融的人呢?」
教宗繼續說:「耶穌也是和平的食糧。這和平的食糧不能被獨自享用,卻應放在桌上供眾人分享。我們這些分享合一與和平食糧的人,蒙召去愛每一張面孔,彌合一切裂痕;我們也蒙召做和平的建設者,無論在何時何地。」
教宗也談到謙卑指出:「謙卑並不意味著羞怯或低三下四,而是順從天主和自我空虛,一如聖保祿所說的。實際上,天主聖言使人自由、向上,前行、謙卑且勇敢。」
最後,教宗勉勵信眾以貝羅主教為榜樣,成為希望、喜悅與和平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