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基督苦難主日

張心銳神父

2020年4月 4日

基督苦難主日
耶穌對一位小學生的啟發

一位小學生發現五年級的數學實在是他一生最難的功課, 舉凡父母教導、同學商討、及老師動用教學片等都沒有幫助,最後父母決定把他轉進一所天主教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小傢伙開始向著陌生的世界冒險。放學回家後,他走過父母親面前,逕自回房把門關起來。辛苦工作了兩小時, 出來吃飯就又直接回到樓上,認真的做功課直至就寢。這種模式每天繼續,直至第一次發成績單。那天,這孩子走進家門把信封丟在餐桌上,就逕自回房做功課。父母打開成績單……讓他們驚奇的是數學成績居然是A。他們欣喜萬分地衝上兒子的房間,為他的進步激動不已。「是那些修女嗎?」爸爸問。 「不是。」兒子回答。「是課前的禱告嗎?」媽媽問。「不是。」「是教科書、老師、還是課程安排?」爸爸問。「不,不是。」「那麼,是甚麼原因讓你考取優異成續?」媽媽問。「進學校的第一天,我看見一個人被釘在加號(十字架)上面,我知道……他們是玩真的。」

黑暗使人發現光明

我們不可否認「黑暗」是一種力量,心生恐懼有時能激發出新動力。今年的聖周禮儀,因新冠肺炎影響,為避免市民受感染,教會不舉行公開禮儀, 相信不少教友會感到失落。沒有禮儀聖事,我們如何慶祝復活節呢?「禮儀既是教會行動所趨向的頂峰,也是教會一切力量的泉源。」(禮儀憲章10 )我們相信聖事與救恩緊密相連,是天主施予恩寵的渠道,「但祂自己卻不受祂的聖事所束縛。」(天主教教理1257),天主也透過其他不同的方式,包括默觀、時辰祈禱、玫瑰經、閱讀神修、社會訓導、教理書籍,強化我們對主的交往。這場疫症無形有助我們離開表面和膚淺的信仰態度,為今年的聖周賦予特別的意義。

公義喪亡  天主仍在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或觀看電視新聞,都不想繼續看下去,令人覺得心情沉重並使人擔憂,不禁想起本主日的答唱詠:耶穌呼號:「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詠廿二2)是誰造成痛苦呢?天主?還是人自己?我認為,生活中大部份的痛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今天宣講的受難始末,更容許我們從不同的角色,看到人性的醜陋。比拉多及經師濫用權力,密謀詭計,故意煽惑民眾,借刀殺人。世間政治顯要,濫用權力,共做惡事者比比皆是。受過師傅恩惠的門徒,看見老師大難臨頭,落荒而逃。群眾對耶穌前呼後擁的羊群心態,當激情冷卻下來, 最後把無奈與抑壓,投射在無辜者身上,耶穌成為最佳的宣洩對象。
但是,耶穌不造假企圖收買民望, 不附和似是而非的道理,祂總是貫徹始終,以謙卑、忍耐、正義、溫良、仁愛、信靠,他不做建制的君王,而成為人民的君王。正如讀經二聖保祿宗祿強調,主甘心情願成為落難的君王, 被眾人鄙視和出賣(斐二7)。在主的晚餐(聖周四),耶穌留下了天人共融的聖事,沒有阻擋離席出賣祂的猶達斯。在救主苦難(聖周五),山園祈禱時經歷了人生最恐怖的孤單與無助,承受公審時扭曲事實的歪理和指控。祂在苦路及十字架上蒙羞,嘗盡了身心靈的苦痛。祂沒有阻止邪惡的發生,因為邪惡教導人明白真正的美善。就算公義完全喪亡,祂仍愛到極點,交付了靈魂。但是,在至聖的逾越夜﹙聖周六),基督手持著十架的權杖,以茨冠作皇冠。這聖周使我們心情複雜,悲喜交雜,死亡與生命混在一起。不過,我們在痛苦中,不懂天主的心意,不尋找美善的事物,是不是陷於另一個邪惡嗎?

既是過去  也是現在

耶穌的受難始末不只是一件歷史事件,時光的大輪不斷迴轉。在社會運動和疫情的氛圍下,我們覺得惶恐、抱怨、猜疑,甚至害怕染病而顯得自私, 耶穌的苦難告訴我們甚麼?當我們眼看政治、經濟及民生被謊言所蠶食,祂的犧牲為我們有何意義?我們不少的醫護人員,夜以繼日與病毒搏鬥,耶穌在十字架下所承受的是如何沉重?基督的受難始末,仍然在香港社會上演。

總結

天主創造人類,希望我們受苦嗎? 聖奧斯定解釋:「祂有充分的能力和仁愛,足以從惡本身引出善來。」面對痛苦的奧秘,我們不應再「大安旨意」地過活,天主成為無人救助的死囚,邀請我們著重精神多於物質、德行多於金錢、善工多於享受,並且以天主為生命的主宰。祂在餅酒和十架的奉獻中,為我們帶來永恆的生命。要解釋這一切很簡單,就是愛。因為,黑暗只是光的缺乏,罪惡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隔絕。在羅馬永恆之城,預祝各位復活節快樂,身體健康!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