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 傳播應為相遇的真實文化服務

鹽與光

2014年1月23日
01231 blog
1月23日,聖座新聞室舉行記者招待會,公佈並介紹了教宗方濟各為今年第48屆世界社會傳播日發表的文告,主題是:《傳播應為相遇的真實文化服務》。今年世界社會傳播日將於6月1日舉行。教宗方濟各在文告中將傳播者比作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強調傳播的真正力量在於做別人的「近人」。文告中廣泛談及數碼世界,勉勵基督信徒在這個領域作見證並使數碼世界進入「實在的邊緣地區」。
世界雖然變的越來越小,但分裂和排斥依舊存在,傳媒「能幫助我們更加感到彼此是近人。」教宗從這個思想出發,反思他首篇社會傳播日文告的內容。他首先提到,相遇文化要求我們不但願意給予,也要接收別人的訊息。媒體,尤其是互聯網,能幫助我們,給我們提供更多機會彼此相遇和關懷。此外,教宗也提出「衍生的問題」,首先是「資訊的速度超過我們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傳播界能幫助我們成長,也能讓我們迷失方向。對數碼連接的渴望能導致我們最終與近人隔絕。」此外,還有人「因不同原因,未能進入社交媒體,有可能成為受排斥的人。」
教宗指出,這些實際限度並非表示要「拒絕社交媒體,而是提醒我們,傳播更是人而非技術上的成就。」他邀請數碼世界「彌補緩慢和平靜的含義」。教宗強調,我們需要耐心。人完全表達自己不是在僅受包容的時候,而在他知道真正被接納的時候。
那麼,傳播能否為相遇的真實文化服務?對基督信徒而言,「遵循福音與人相遇意味著什麼?」教宗方濟各引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強調「做近人」的幅度。他在文告中指出:「事實上,誰傳播,誰就是近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不僅做近人,也對躺在路上半死半活的那人負責。」耶穌將比喻的視野顛倒過來:不將他人視為我的同類,而是讓我有能力做他人的同類。教宗表示:「我喜歡把傳播的力量界定為做近人。」
教宗的反思繼續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為線索,進一步指出:「傳播若以導向消費或操縱人為優先目標,我們就會面對暴力侵犯,一如遭強盜擊傷丟在路邊的那人一樣。」教宗指出:「光連接還不夠,需要進入真正的相遇,因為我們無法獨立生活,封閉自己。」「媒體的中立僅是表面的:只有拿自己去冒險的人,在傳播時才能體現一個準則。傳播者親身參與是令人信服的根源。正因為如此,基督信徒的見證,才能藉著網路進入人類生存的邊緣地區。」
教宗表示:「敞開教堂的門,也就是在數碼世界敞開這扇門,讓人進入,讓福音能跨越殿宇的門檻,走出去與眾人相遇。傳播要爭先恐後地為整個教會的傳教聖召開路,也要促使教會能傳遞熱量,點燃心火。 基督信徒的見證不靠轟炸式的宗教訊息,而是憑藉為他人奉獻自己的願望。」
教宗舉出福音中有關厄瑪烏門徒的段落,重點提出交談的幅度。他在文告中寫道:「交談就是認定他人有好事要說,就是給他的觀點和提議騰出空間。交談並非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傳統,放棄的是自負,那以為自己是唯一和絕對的想法。」
最後,教宗祝願傳播界受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圖像啟發,不怕做數碼世界的居民。為與今日的人交談,使他們與基督相遇,教會關注並臨在於傳播世界是很重要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