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聖方濟各‧沙雷氏紀念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與他人建立對話不容易,當我們與他人之間隔著怨恨時更是如此。然而,基督徒應當始終以謙遜和溫良的態度,尋找聆聽與修和的道路,因為這是耶穌的教導。
教宗當天的彌撒講道,延續了前一天的講道思想。彌撒讀經和教宗講道的中心,依然是撒烏耳王與達味之間的衝突。教宗說,達味原本有機會殺死撒烏耳,但是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他走近撒烏耳,向他闡明立場,作了解釋。他選擇了締造和平的對話之路 。」
教宗說:「對話需要溫良,而非喊叫,應該想到他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而達味想到撒烏耳『是天主的受傅者,比我重要』。這就是謙卑、溫良。對話需要捨己為人,正如我們今天(聖方濟各‧沙雷氏紀念日)在彌撒開始的集禱經中所求的。謙遜、溫良、捨己為人,我們知道為做這些事,得忍氣吞聲。但是,我們應該這麼做,因為締造和平需要謙卑、忍辱的態度,需要始終在他人身上看到天主的肖像。」
教宗承認「對話確實不易」。但是,比嘗試與對手建立橋樑更糟糕的是,任由自己心中對他人的憎恨在不斷擴大。如此一來,我們將「封閉在自己的怨恨苦果內」。基督徒應效法達味的楷模,「以謙卑之舉」戰勝仇恨。
「作為基督徒,要保持謙卑,始終建立橋樑。這確實不容易。可是耶穌這樣做了:他謙卑至死,讓我們看到了出路。修和不應該等得太久:當問題存在時,我們應該在'暴風雪'後,盡快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對話,因為時間會增高我們心中的牆。當心中的牆築起來後,修和將變得非常艱難!」
教宗繼續說:「在家庭、團體和社區中摔幾次盤子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以言以行盡快尋求和平。 『建橋』勝過『築牆』,例如分隔德國多年的柏林牆。我們也可能在心中,築起一堵隔絕他人的柏林牆。
最後,教宗說:「我害怕這樣的牆,害怕它日復一日地增高,進而不斷增加怨恨和仇恨。讓我們想想年輕的達味,他原可以理所應當地實施報復,原可以把國王趕走,但他選擇了對話的道路,選擇了謙卑、溫良與和藹。今天,我們可以祈求聖方濟各.沙雷氏,和藹的聖師,求他賜給我們與他人建立橋樑、而絕不築牆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影片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