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他的羅馬教區的本堂神父們,與他們促膝談心。教宗談話的中心思想是仁慈,他強調有許多人因物質和精神困境受到傷害,司鐸必須首先為他們醫治創傷。寬鬆、嚴厲、冷漠和在實驗室裡的神父對教會都沒有幫助。
教宗首先提起他的前任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直覺,是這位真福教宗立定天主慈悲日並將傅天娜修女冊封為聖女。那麼,為神父而言,何為慈悲?教宗回答說:「神父應像耶穌那樣,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耶穌有天主的心腸,祂對人,尤其是遭排斥的人、罪人、無人照顧的病人充滿溫情。」教宗說:「神父就是要效法耶穌善牧,做仁慈和有同情心的人,與人打成一片,做眾人的僕人。這就是我如此願意強調的牧人標準:接近關懷人!」
教宗特別提到神父施行修和聖事的仁慈心腸,這種心腸體現在他的全部行為上:他接待人、聆聽人、給人提出忠告及赦罪的方式。教宗在此提到,那些實驗室裡冷漠的神父對教會沒有幫助。今天我們可以把教會設想為一座「戰地醫院」,需要醫治許多傷患。許多人被物質困境和也包括教會在內的醜聞所傷害,因世界的虛幻而受傷。我們做神父的必須在那裡,接近這些人。仁慈首先意味著醫治創傷。
教宗也提到身有「暗傷」的人,這些人遠離我們,好不讓人看到他們的創傷。他們遠離教會,反對教會,其實在內心深處有創傷,願意得到愛撫!說到這裡,教宗談到施行修和聖事的兩種態度,一種是寬鬆,另一種是嚴格。教宗說:「在聽告解神父中,方式不同是很正常的,但在實質內容上,即關係到健康的倫理教義和仁慈則不能有差異。寬鬆派和嚴格派都不能為耶穌基督見證,因為二者對所遇到的人,都不負責任。」
教宗談到真正的仁慈是「對人負責,認真聆聽人,抱著尊敬和尋求真理的態度接近他的境遇,陪伴他的修和路程。」教宗說:「這是件費力的事!不錯,肯定如此!真正仁慈的司鐸就如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行事……他為何這樣做?因為他的心能夠同情憐憫,是基督的心!」
教宗指出,寬鬆主義和嚴格主義都不會使神父成聖,也不會使信友成聖。仁慈則陪伴著「成聖的旅程,陪伴聖德,增加聖德。」這要經由牧靈上的痛苦,它是仁慈的一種表達。那麼,牧靈上的痛苦又意味著什麼?教宗說,它就是「為人受苦和與人一同受苦」,如同「父親和母親為兒女受苦」那樣,並「心懷焦慮」。
說到這裡,教宗問羅馬教區的本堂神父們兩組問題:
1.「你哭泣嗎?我們中有多少人為兒童的痛苦、家庭破碎、許多人找不到所要走的路而哭泣?」
2.「你在晚上是如何結束這一天的?是同上主一起,還是同電視?你同那些幫助人更仁慈的人,關係如何?就是說,你同兒童、老人、病人的關係如何?你會撫摸他們嗎,或你覺得撫摸老人令你難為情?」
教宗表示:「不要為你兄弟的肉身感到難為情。我們在最終接受審判時,是看我們如何懂得接近每個骨肉,如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做兄弟肉身的近人。在世界終結的時候只有對受傷和遭排斥的兄弟的肉身不感到難為情的人,才能瞻仰基督光榮的身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影片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