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五 救主受難紀念

鹽與光

2022年4月15日

聖週五福音分享
「新的開始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五,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大家都知道教會今天邀請我們去守齋,不過,這個守齋不是單單一種克己,而是一種期待。今天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不是一個喪禮,而是我們記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因祂的苦難為我們帶來了復活。
有很多人看到耶穌的痛苦時都會問,「為何好人會被人殺害?為什麼會這麼殘酷我不公義?」不過,值得我們在今天的福音中留意若望,他如何去看耶穌基督的死亡。他用一個富於靈性和深入的角度來看待耶穌的死亡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耶穌的死亡使我們成為一個新人、一個自由的人。
我們記得當耶穌斷氣的時候,士兵拿着長矛刺透祂的肋膀,立即流出血和水。這個血和水就象徵了聖洗聖事和聖體聖事。同時,也因為耶穌的血和水,令教會在那個時候誕生。所以,耶穌的死亡在表面上看是充滿痛苦、殘忍和絕望,不過,為我們有信仰的人,我們知道這是新的開始,是我們生命的變化,使我們整個生命得到提升。
若望原本開始寫的時候是若望福音,不過,慢慢地他描寫耶穌和聖母所愛的門徒,若望在當中將他自己的角色隱沒了,因為他覺得只有耶穌的愛,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真實,使他對耶穌的愛更加深更加遠。
讓我們學習若望,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面對困難時有一種新的看法,是來自天主和信仰的看法,就好像一位傳教士,他在星期五的時候與原住民分享信仰,他說:「主啊!我們面對着祢的死亡,來到你的面前,我們張開自己雙臂,擁抱所有受苦的人,懷着一顆謙卑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全心全意地歸向天父,求祢以祢的愛充滿我們。」這位傳教士當他說完這個禱文後,隨即他就面對着生命的危險,奉獻了他的一生。不過,他並沒有後悔。因為就算面對不公義和痛苦,在天主的愛和幫助下,我們都能使我們的生命和天主的關係一步一步提升。讓我們善度這個救主苦難聽日子。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