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談論了與中國的對話

鹽與光

2022年9月16日
CNS photo/Paul Haring
我們始終需要對話。教宗方濟各9月15日在從哈薩克斯坦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向隨行記者們強調了這點。教宗依循他的慣例,在結束國際牧靈訪問時舉行機上記者會,回答隨行記者的提問。被問及關於同一時間蒞臨哈薩克斯坦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問題,教宗答說:「他在那裡進行國事訪問,但我沒見到他。」

與中國的對話

與中國的對話是這次機上記者會的一大焦點。在記者的提問下,教宗表示:「為了理解中國,需要花一個世紀的時間,而我們的壽命不到一百歲。中國有著豐富的思維方式,而一旦出現些許毛病、豐富性就會流失,就能出錯。為了理解,我們選擇了對話的道路,向對話敞開。」
教宗繼續說:「梵蒂岡與中國有個雙邊委員會,運作良好且緩慢地進行,因為中國的節奏慢,他們為了前行,有耐心等待:那是一個持有無限耐心的民族。就先前的經驗來說:我們想想以前去那裡的意大利傳教士,他們作為科學家而受到敬重;我們也想想今天許多司鐸或信徒受到中國大學的邀請,因為這能給文化增添價值。理解中國思維並不容易,但必須予以尊重,我始終抱持尊重的態度。而在梵蒂岡這裡有個運作良好的對話委員會,由帕羅林樞機主持。他現在是最了解中國和與中國對話的人。事情雖然緩慢,卻總是向前邁進。」
面對記者的提問,教宗也回答說:「要給中國貼上反民主的標籤,我不覺得應該如此,因為這個國家如此複雜⋯⋯。的確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不民主,的確有這樣的看法。我想陳樞機這幾天將要出庭。他說出他的感受,可以看到那裡存在若干侷限。」教宗強調:「我盡力支持對話的道路。」「在對話中,人們釐清許多事,不只關乎教會,也涉及其它領域。舉例來說,中國幅員遼闊,各省份的官員都不一樣,中國有不同的文化。中國很龐大,理解中國是個龐大的工程。但是,切莫失去耐心,這需要耐心,需要很大的耐心。而我們必須藉由對話前行,我努力使自己避免貼標籤,而是向前邁進。」

與莫斯科的對話

談到對話,與莫斯科的對話也備受矚目。教宗指出,「我相信,理解與那些發動戰爭的國家進行對話總是件困難的事。這雖然很難,但是我們不該放棄對話,我們必須給所有人對話的機會,要給所有的人!因為在對話中總是有機會改變事情,並且能提供另一個觀點、另一個思考點。我不排斥與任何當權者對話,不論他處於戰爭中,或者是侵略方」。教宗強調務必進行對話,總是要向前邁進、伸出手去。

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

關於此時此刻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教宗闡明,「這是一個政治決策。倘若依循道德準則行事,這會是合乎道義、在道義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假若做這項決策的意圖是挑起更多戰爭,或者販賣軍火,或者丟棄那些自己不再用的武器,這就會是不道義的」。「自我防衛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是愛國的表現。誰若不自衛,誰若不保護某樣東西,他就不愛它;相反地,誰要是防衛,就有愛」。
教宗不僅念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局勢,也關心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情況,以及敘利亞、非洲之角、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緬甸等地方和羅興雅人的處境。教宗由此向在場記者們講述了他童年的記憶:在1945年戰爭期間,有一天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全城響起了警報聲,一名鄰居婦女來到貝爾格里奧家,告訴他們「警報響了」,然後哭著說:「戰爭結束了。」教宗吐露道:「母親和鄰居婦女為了戰爭的結束喜極而泣的一幕,我至今歷歷在目。⋯⋯這些婦女懂得和平勝過於所有戰爭,並且為達致和平而高興得哭了。我忘不了那一幕。」
教宗最後重申,人們擁有防衛的權利,但這只能在必要時才行使。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