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與光傳媒資訊】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在2024年1月27日舉行新書發布會,新書名為《默默無聞的服務:香港天主教診所歷史》,內容是探究香港天主教診所的歷史。這本書籍由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林榮鈞博士、研究助理張小蘭及劉慶廣共同著作。書籍是非賣品,為方便世界各
地的讀者閱讀,天主教研究中心也推出予電子版,歡迎大家免費下載。
以下是該中心提供關於香港天主教診所歷史研究項目的簡介:
耶穌醫治過很多人,相信您一定知道;但您知道天主教會曾經對從事醫療工作有嚴格規定嗎?為甚麼主要是女修會參與醫療服務?香港有多少個天主教組織曾提供過診所服務?這些大多已消失的診所又位處何方?診所式微就是句終?
天主教會自十九世紀在香港立足後,教內不同團體開辦的診所,有效地輔助政府解決不足的醫療需求,尤其令當時普遍貧窮的大眾受惠。這項研究分三個時段(1890-1945;1946-1969:1970-1990),從中可看到教會診所順應西方醫學在殖民地的優勢而開始,盛於人口大增的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公營醫療體系日趨完善而式微,其反映的不僅是經濟上、政策上,更是思想上接受中西方醫學的變化。教會診所雖然在數目上式微,但從事醫療工作的服務者,不少轉投與醫療相關的服務,繼續作為陪伴的角色。
本研究將天主教診所的營辦者分修會、香港明愛及信友團體三大類,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透過檔案、文憲及口述歷史,紀錄這些組織所興辦的約五十間診所,同時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環境及醫療政策演變對它們存續的影響,以至教會對這些影響和轉變的回應。營辦團體中,以女修會佔最多,時間亦最長,其中更有整個研究中的唯一中醫診所。因神職人員部分聖事性的工作不能由他人替代,只有三個男修會興辦診所,並視為福傳工作的一種;而他們提供的醫療服務的原由,則與修會各自的背景和理念有關。至於信友團體的參與度,在第二個時段甚為突出,特別是公教婦女會辦有七間診所,又與其他修會和香港明愛合作義診。
本書共有五章:
第一章介紹基督宗教及西方醫療的關係,以及西方醫療由傳教士東傳到中國的概況,香港天主教會的轄區在 1949 年之前有部分在大陸境內。
接著三章分三個時段來介紹天主教診所:
- 第一個時段是 1890-1945 年,由香港監牧區成立五十年後至戰爭告終作結。
- 第二個時段是 1946-1969 年,戰後教會重建至難民潮消退,三大類型 的教會團體提供服務。
- 第三個時段是 1970-1990 年,由政府第一份醫 療白皮書落實後至醫院管理局成立,期間的社會環境、政策及教會內部 的變化,均影響了天主教會整體醫療服務的變化,剛好是個一百年的故 事。
最後第五章為整個研究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