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頒布禧年詔書:願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

鹽與光

2024年5月13日
圖片:Vatican Media
《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 non confundit)是教宗方濟各於5月9日耶穌升天節第二晚禱中向五大洲的教會頒布的一道詔書,主題取自《羅馬書》(五5)。教宗藉著這道詔書宣布2025年慶祝禧年,為世界呼喚希望的恩典,其中包括祈求、提議、呼籲,以及宣布禧年內的新意,如在監獄中開啟一道聖門,並以「希望的朝聖者」為慶祝的主題。
開啟聖門
在禧年的「重要階段」中,教宗規定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2024年12月24日開啟,以此開始常規禧年。隨後的主日,12月29日,教宗將開啟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的聖門。
接著,2025年元旦,天主之母節隆重瞻禮當天,聖母大殿的聖門隨之敞開。1月5日,羅馬城外的聖保祿大殿的聖門將被打開。這後三道聖門將於2025年12月28日主日之前關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29日,在所有的主教座堂中,主教們該當舉行感恩祭,隆重開啟禧年。2026年元月6日主顯節,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關閉,以此結束禧年。
圖片:Vatican Media
希望的標記
教宗邀請世人在「時代的標記」中認出希望,因此「要看到世界上存在的善,這樣就不會陷入被邪惡和暴力所淹沒的誘惑中」。希望的首要標記,就是為再次陷入戰爭悲劇的世界實現和平。
此外,教宗也請求世人重新找回熱愛生命的熱情。教宗指出,除了國家立法保護生命外,信友團體和公民社會也應對青年養育子女的「渴望」作出「令人信服的支持」。
接著,教宗邀請在禧年中讓服刑人看到「希望的明顯標記」。他建議各國政府實施「大赦或免刑」,使服刑人士重新融入社會團體。因此,教宗向服刑人提供關懷的具體標記,將在監獄中開啟一道聖門。
「我們不能讓他們蒙羞」
希望的標記也應提供給病人,無論他們在家中還是在醫院,尤其是因病而行動受阻的人。教宗感謝「在艱難的處境下殷勤履行自己使命的所有醫務人員。青年也需要希望,他們常看到自己的夢想破滅。」教宗指出,「我們不能讓他們蒙羞。」
教宗再次要求,「移民的期望不可被偏見和封閉所阻撓;款待要以責任來相伴,任何人都不能被拒絕建設美好未來的權利。因此,基督徒團體應時刻準備維護弱小者的權利。要慷慨地敞開款待的大門,使任何人都不失去過美好生活的希望。」
世界上窮人之多,令人不恥
教宗在詔書中沒有忘記許多處於孤獨和被遺棄的老年人:對基督徒團體和公民社會而言,「為代際間的聯盟而共同奮鬥”是“一種承諾」。教宗也沒有忘記 「數十億」沒有生活必需品的窮人,他們「遭受許多人的排斥和冷漠」。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窮人或變得貧窮的人,有時他們可能就是我們的鄰居。他們經常沒有住所,也沒有足夠的食物度日。在一個“擁有大量資源,但大部分用於軍備”的世界上,窮人佔人口的大多數,這樣的情況令人不恥。」
「不錯,在政治和經濟辯論中會提及窮人,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問題好似附屬品或純屬次要的損害。我們不可忘記:窮人幾乎總是受害者,而不是肇事者。」
為消除飢餓建立世界基金
因此,「那些擁有財富的人應慷慨解囊」,幫助那些缺水少糧的人。教宗表示,「飢餓是我們人類身體上一種可恥的瘟疫,使每個人都受到良心的震動」。
教宗再次提出,「應把花在武器和其他軍事開支上的錢用於設立一個世界基金,以最終消除飢餓,促進最貧窮國家的發展,使這些國家的居民不訴諸暴力或欺騙性的門道,不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去尋求更有尊嚴的生活」。
免除貧窮國家的債務
教宗方濟各也衷心邀請較富裕的國家「下決心免除那些永遠無法償還債務的國家的債務」。教宗寫道:「除了寬宏大量,首先這是一個正義的問題,它因今天新形式的不公正而加劇,如生態債務,尤其在南北之間,這與“貿易不平衡造成的生態後果,以及一些國家在歷史上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有關聯」。
最後的心願
教宗在這道詔書的結尾,提到不同基督信仰傳統的殉道者的見證,渴望在禧年期間舉行一場大公運動的慶典。對於天主教會,教宗指出告解聖事的重要性,要求地方教會以特別的方式對司鐸和信友進行相關培育,以個人形式接受這件聖事。
教宗提議,在特殊慈悲禧年設立的慈悲傳教士應繼續履行他們的「重要使命」,主教們應派遣他們到「希望受到嚴峻考驗」的場所,如監獄和醫院,或「人的尊嚴遭踐踏」的地方。此外,朝聖是禧年的「基本重大因素」,「沿著朝聖的線路和在城市的禧年聖堂,能成為靈性的綠洲,讓人們重拾信仰之旅,暢飲希望之泉」。
最後,教宗希望 2025 禧年將幫助每個人「在教會、社會、人際關係、國際關係、促進每個人的尊嚴和尊重受造界方面重新找到必要的信心」。

按此閱讀英語詔書
English Version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