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教會認識兩種生命,伯多祿和若望分別各代表一種

鹽與光

2024年5月17日
五月十日
誦讀二 選讀聖奧思定主教論若望福音
(兩種生命)
教會認識兩種生命,都是天主啟示並托付給它的。其中之一是信德的生命,另一種是面見天主的生命;一種是在旅世的時期中,另一種是在永遠的住所中;一種是在勞苦中,另一種是在安息中;一種是在旅途中,另一種是在天鄉裡;一種是在活動中,包括勞作,另一種是默觀生活,是勞動的賞報。
宗徒伯多祿象徵前者,若望象徵後者。前者延續到世界末日,到那一日它就達到了目的。後者必須等到世界窮盡之後方能完成。但是在來世這生命却是無盡止的。因此基督對伯多祿說:「跟隨我吧!」但關於若望,祂却說:「如果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
你要跟隨我,效法我忍受現世的痛苦;「他要留到我來的時候」,我將帶給他永福。可如此更清楚的說明這一點:如果你效法我苦難的榜樣,你的行為才是完美的;但若望那默觀的生活只是開始,應持續到我來的時候,那時,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
忠實地跟隨耶穌,一直到死,這是完全的忍耐;活到基督來的時候,才能有完備的知識。在這死者的地區,人應忍受現世的痛苦,但在生者的領域那裡,將看見主的美善。
主所說的:「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不該想祂是說「存留」或「長存」,而是指他應該期待。因為若望所象徵的生活不是現在,而是到基督要來的時候才完成的。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正好相反,基督向他說:「你跟隨我吧!」是指他在現世應該去完成,才能達到所期待的目的地。
可是誰也不要把這兩位顯赫的宗徒分開。二人都度過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二人也將要達到若望所象徵的生活。就象徵而論,前者跟隨基督,後者留在世上。由於信德,二人都忍受了這苦世的痛苦,也都期待著將來天堂的福樂。
不僅他們二人如此,而且整個聖教會──基督的淨配也是如此:它必須從現世的考驗中得到解脫,而後生活在天上永久的幸福中。伯多祿和若望象徵了這兩種生命,每人象徵其中之一。但是事實上,二人都藉信德,暫時地度過了第一種生活;二人也都藉面見天主,永遠地在享受第二種生活。
既然所有聖人都不可或分的屬於基督的身體,為了領導他們渡過今生的驚濤駭浪,宗徒之長伯多祿接受了束縛和開釋罪過的天國之鑰。同樣,為了滿足諸聖的願望,為了使他們認識來世最密切生活的最深處,聖史若望便靠在基督的胸前。
因此,不僅伯多祿一人,而且是整個教會,束縛或寬恕罪過;也不僅若望一人,在泉源中,就是在主的胸中暢飲。他曾以言語昭示我人:聖言在太初就與天主同在,而且就是天主,還有其他有關基督的天主性,和天主三位一體的卓越真理。這些真理,便是他將在天國中面對面所要瞻仰的,而他現在應該在模糊的鏡子中加以窺視。吾主也親自把若望福音廣傳到世界各地,好使所有的信友,都按能力的大小,在福音中暢飲。
若望福音 21:20-25
那時,伯多祿轉過身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跟著,即是在晚餐時靠耶穌胸膛前問「主!是誰出賣你?」的那個門徒。伯多祿一看見他,就對耶穌說:「主!他怎樣?」耶穌向他說:「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於是在兄弟們中間傳出這話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並沒有說:他不死,而只說:「我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與你何干?」為這些事作證,並且記了這些事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作證是真實的。但耶穌還行了別的許多事跡,若要一一寫出,那末要寫的書,我想世界也容納不下。

教會認識兩種生命,
伯多祿和若望分別各代表一種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讀了五月十日的誦讀二,聖奧斯定主教寫的《論若望福音》中的兩種生命,就會發現完全是在解釋今天的福音。聖奧斯定說,教會認識兩種生命,都是天主啟示並託付給它的。
其中之一是信德的生命,另一種是面見天主的生命;一種是在旅世的時期中,另一種是在永遠的住所中;一種是在勞苦中,另一種是在安息中;一種是在旅途中,另一種是在天鄉裡;一種是在活動中,包括勞作;另一種是默觀生活,是勞動的賞報。宗徒伯多祿象徵前者,若望象徵後者。耶穌基督對伯多祿說:「跟隨我吧!」但關於若望,祂卻說:「如果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你要跟隨我, 效法我忍受現世的痛苦,如果你效法我苦難的榜樣,你的行為才是完美的;「他要留到我來的時候」,我將帶給他永福。
但若望那默觀的生活只是開始,只有將來真正耶穌集合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所以,這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祈禱生命的兩個幅度。 一方面,天主會讓我們經驗到和祂結合的美好,例如會給我們一些神慰,就好像是若望使徒的幅度。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回到現世來背起我們的十字架,聖化工作,生活好像是伯多祿使徒的幅度。
聖奧斯定說,可是誰也不要把這兩位顯赫的宗徒分開。 因為兩人都度過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兩人也將要達到若望所象徵的生活。兩人都藉著信德,暫時地度過了第一種生活;兩人也都藉面見天主,永遠地在享受第二種生活。
所以,我們的祈禱生活也是這樣,兩個幅度是不能分開的。一方面,我們需要有和天主結合的經驗,但是不應該只是追求這種神慰,而是要回到生活中背起自己十字架來效法耶穌。另一方面,我們背十字架,在現世工作,生活,但是應該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面見天主,和天主結合。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