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之間進行戰爭始終是個挫敗;相反地,討論使我們成長。」這是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9月4日在雅加達向青年傳遞的訊息重點。當天傍晚,教宗探訪青年之家(Grha Pemuda),那是相遇學校在東南亞開設的首個校址。藉著教宗的到訪,這個新場所正式啟用。
訪問青年之家
教宗於晚上6點多抵達青年之家時,夜幕已然低垂。青年之家距離主教座堂約有6百米,教宗坐著輪椅,在相遇學校主席德爾科拉爾(José María del Corral)的陪同下來到目的地。沿途100名雅加達總教區的孩童向教宗熱情致意。
進入青年之家的庭院,兩名孩童在那裡恭候教宗,呈上禮物,其他人則在青年樂團的伴奏下引吭高歌。教宗先是前往三樓的聖瑪弟亞和聖達陡廳,在那裡會見相遇學校拍攝項目(Scholas Aldeas)的參與者。隨後,教宗來到聖雅各伯廳,與相遇學校理事會私下見面。
與相遇學校青年交談
然後,教宗一進入四樓,就受到印尼相遇學校200名青年的熱烈歡迎。他們與來自其他亞洲國家的客人一起坐在地上,以右手拍打自己左胸心臟的位置,對教宗表達敬意,教宗也以同樣的動作回應他們。
接著,教宗進入《心的多面體》這個集體創作的藝術品裡面。投入其創作的人數共有1500人,包括雅加達教育計劃的青年、巴厘島等地工作坊的學員,以及三所監獄的服刑人。這個藝術品揉合了貢獻者們的個人物品,它是個珍藏回憶的神聖空間,同時也象徵了共享的團體。它的每一面都講述了參與者的經歷,並結合教育、藝術和科技,傳達出印尼的國家口號:異中求同(Bhinneka Tunggal Ika)。一名印尼少女為教宗解釋作品後,教宗以他的訊息完成了這個藝術創作,並贈送給這名少女一個漫畫人物瑪法達(Mafalda)的玩偶。
穆斯林老師也作見證
在寬敞的大廳裡,教宗身後的牆滿是紅樹林植物,象徵了對生態系統的保護。教宗細心聆聽每一個見證者的話。
第一個作見證的是相遇學校志願者安娜(Anna)。戴著頭巾的她是一名穆斯林母親,在大學教書。安娜表示,她對相遇學校感到親切,因為她熱愛教育。她此刻深受感動,因為她從主教座堂的角度看到了清真寺、一個她學習包容的地方。
年輕小夥子布萊恩(Bryan)穿著相遇學校的白色上衣。他分享道:「我們大家與其他宗教或信仰的人都是朋友。」他講述了自己遭遇歧視和網絡霸凌的負面經驗,教宗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因為他說出了現實世界的具體情況,而人們有時會失去具體感。
教宗提出三個層面:我們心中的想法、我們說出的話語,以及我們所處的現實。危險在於變得像是「精神分裂」一樣:「一個人的想法與他的話語和現實互不相干,沒有一致性。反之,一個成熟的人在思想、話語和現況方面協調一致」。
克莉絲蒂:在遍地衝突的世界,如何教導和平?
克莉絲蒂(Christine)也是個身穿白色上衣的相遇學校成員。她向教宗透露了她曾經遭受霸凌的痛苦,說:「差異製造分裂、引發衝突,往往導致毀滅」,即使在家庭裡也不例外。但是在相遇學校「我們學會了這些差異不是一件壞事,反倒有其獨特之美。我們學會了調和彼此的差異,建立團結的聯繫,明白差異不是毀滅的進程,卻是邁向團結的步伐」。她向教宗請教:在衝突比比皆是的今天,如何教導和平?
在戰爭或擁抱之間做選擇
教宗回答說:「生活必須在差異中度過。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一模一樣,會是多麽枯燥乏味啊!」教宗讚許克莉絲蒂的勇氣,並表示在差異中,要麼發生衝突,要麼進行對話。「如果兩個國家有所不同,我該怎麼辦?對話或作戰?想把一切握在手中的慾望,會引起戰爭。正確答案是要並肩同行」。
我們要在「發動戰爭、互相侮辱」,或者「伸手、擁抱、友愛的政策」之間做選擇。教宗表明,有時候,「我們必須彼此討論,但要像兄弟那樣商量,才能推進和平的道路」。製造戰爭、爭執不休是很糟糕的事,而跟朋友那樣有商有量、交換意見,則是一件好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之間的戰爭始終是個挫敗,與朋友一起討論則會使我們成長。」
互贈禮物和種樹
在互贈禮物的環節,教宗收到了一些參與《心的多面體》項目的服刑青年親手縫製的彌撒用領帶。教宗則留給相遇學校一幅《科爾孫聖母像》,這幅畫作在俄羅斯10月革命前,一直放在克林姆林宮的聖母安眠堂。
教宗最後與印尼環境部長盧胡特(Luhut)一起象徵性地種下了一株紅樹林植物,以紀念這次歷史性的聚會,並啟動一個有關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教宗降福在場眾人後,晚上7點45分離開青年之家。在返回聖座使館的途中,他多次停下來問候沿途等候他的眾多印尼人,特別是孩童。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