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鹽與光電視行政總監羅思家神父, 巴西略會士 (Fr. Thomas Rosica, CSB) 接受美國耶穌會出版的 "America" 天主教雜誌 Sean Salai, SJ (耶穌會士) 的訪問。羅思家神父是現任加拿大全國天主教電視網絡 --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的行政總監、宗座大眾傳播委員會顧問、天主教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 in Windsor, Ontario)校長、並身兼聖座新聞室英語發言人。
問: 請問您最多時間是在那裡?
答: 很多時候在高速公路或飛機上,但多倫多是我的基地,大多數工作都在這裡進行。過去三年,我出任本人所屬的修會 – 聖巴西略會在安省溫莎市主辦的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校長。負責重整大學的使命、建立管治措施,及加強天主教校園牧民的工作,將一切重納正軌。而這工作卻為鹽與光帶來很多方便,我們很多製作皆在校園拍攝,例如Christian Culture Series 。然而,鹽與光電視是我首要的責任,與及出任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的助理。
問: 請說一下鹽與光現在的發展?
答: 我們進入第12年,這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工作,絕對出人意表!連我自己在內,沒有人會想到鹽與光會有今天的發展。鹽與光不僅是一個電視網絡,更是一個天主教傳媒機構,製作之廣共跨越七個傳媒平台。最為人稱道的是,鹽與光乃由一群年青人主導,是2002年普世青年節結出的美好果實,而我有幸是這個活動的行政總監及全國總監。我想也沒想過,在2002年世青節之後,竟立即被邀創立鹽與光。我本人沒有電視製作背景,我只是一個在大學教授聖經的講師,天主真的很愛開玩笑!鹽與光最美麗動人之處,是我們的團隊乃來自加拿大全國及世界不同國家的天主教青年,製作節目有: 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國語,及廣東話。在加拿大約有三百萬個家庭透過數碼收費電視收看我們的節目,而網上收看的人數更是多不勝數。全球至少有80個國家在網上下載我們的節目,而關於教宗的活動,下載國家的數目則超過100個。鹽與光的中文製作,在中國及香港亦廣被採納,這對新福傳來說是更重要的一環。
問: 去年教宗選舉期間,您加入聖座新聞室擔任英語傳媒專員,您如今在梵蒂岡的角色是甚麼?
答: 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自2000年起因普世青年節而開始與梵蒂岡工作,對這範疇並不陌生。2008年被委任為世界主教會議「天主聖言」的英語傳媒專員。在十月期間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我有幸全程參與,並負責與傳媒接觸。大會結束後,隨即獲教宗本篤十六世委任為宗座委員社交傳媒顧問。及至2012年,再次為世界主教會議「 新福傳」的英語傳媒專員。我本身因職務得以參與會議,而前所未有的機遇是鹽與光亦獲梵蒂岡准予入內,讓我們將整個會議攝錄下來。我們兩位年青監製 – Sebastian Gomes (英語) 及 Charles Le Bourgeois (法語) ,每天在會議內造訪問,現場攝錄22個節目之多,其後更輯成「Inside the Synod」紀錄片。 會議結束後,滿以為一切都告一段落;直至2013年2月11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請辭。當天即接到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的急電「速來羅馬」。緊接下來的24小時,我成為教宗選舉過度期的英語傳媒專員,隨後的六星期,代表聖座新聞室處理英語傳媒追訪,面對六千四百多名記者的提問跟進,好一個難忘的經驗。那年的復活節在我離開羅馬回程之際,隆巴爾迪神父對我說:「您與英語傳媒成功建立了一種我們前所未有的關係,我希望您繼續在這方面效力,並出任聖座新聞室的英語助理。」同時間他也成立西班牙語助理一職,並由一位來自芝加哥的年輕神父出任。接著我問隆巴爾迪神父這安排有甚麼意思,他說就是繼續與傳媒保持這個關係。換句話說,自教宗選舉期間每日向英語傳媒發放的消息,如今成為我每天清晨的例行公事,向七百五十多個英語傳媒發放聖座消息,幫助英語世界解讀聖座新聞。行將十月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家庭」,我將與隆巴爾迪神父,一位傑出的耶穌會會士及我敬重的師長再度合作,擔任此會議的英語發言人。
問:自教宗方濟各上任後,梵蒂岡的傳訊方針有否變更或改進?
答: 有的。在溝通方面教宗方濟各可說是天主教教會最佳的表表者,他本身也是新福傳的鮮明榜樣。若您想認識新福傳,它不是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個世界主教會議,而是教宗方濟各。他所做的一切,促使我們反思我們與人溝通的模式。事實上,教廷與世界,世界與教會兩者之間的溝通正在改變。正如近期教廷委任英國彭定康勳爵(Lord Patten) 為梵蒂岡傳媒改革委員會主席,改善教會對內對外的溝通,目的是要更主動更有效。
問:現今的天主教傳媒有甚麼進取的展現?
答: 在這方面美國雜誌「America Magazine」就是最好的說明,這是由衷之談而不是付費宣傳。自馬龍神父「Father Malone」接掌後,他大大提升雜誌的形象,為雜誌確立鮮明定位及清晰的願景,勇於與外界接觸,且讓其他天主教出版社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天主教聖教會的寶藏,委實豐富,好應公諸於世與大眾分享。 教宗方濟各以身作則,讓從事天主教傳媒工作者,明白到應要面對傳媒及群眾,承擔起作為教會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不要固步自封。而教宗方濟各正是聖神的恩賜,使我們明白是時候站出來,以天主教信仰為榮,與世界溝通對話。最近我重溫教宗方濟各的講道及文章,教宗談及魔鬼的時候,總會提到個人獨白的可佈。長篇的獨白,是自說自話,說己說人,卻不與人說話。而聖神的化工,是締造對話溝通,真摰的交流。
問:您這裡所說的,讓人聯想到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著教會要對外打開窗戶。您認為天主教傳媒的工作,最終能趕上與教會同步,向著這方向進發?
答: 是的。用了50年的時間。在教會的歷史,50年算不上是個長時間;但對我們來說,等得有點不耐煩了。雖然等了50年,但教宗方濟各的出現,正如Karl Rahner著作中說及「教會的第三個大紀元」。鹽與光最近關於教宗方濟各的紀錄片,開首就引用他這關於教會歷史的說法。
問:今天的天主教傳媒面對甚麼挑戰?
答: 第一個挑戰,非常實際的問題,就是沒有資金招攬平信徒加入天主教傳媒的工作。若我們希望平信徒加入,我們得要有財政預算及資金,不可能老是把天主教傳媒的發展往下調或刪除。我們需要培育人才擔當這些角色。
其次是,老一輩要謙遜地退位讓賢,讓新一代接棒。
第三點,是社交傳媒的危機,很多時我們以社交傳媒做些有趣事,以為這是溝通的真正方法。我們發推文 "tweet",是要將人連繫去一個內容充實的報導,而不是因為發推文很有趣。社交傳媒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內容不見得多。在這方面,教會應當小心,面對一萬個推文跟隨者、二百萬個面書(Facebook)好友、或其他無意識的數據,縱使很動聽但代表些甚麼?教會很可能在這數字遊戲裡失了方寸。問題是怎樣能為讀者及觀眾,準備一個充實、全面、富有創意的內容,引發他們進一步去追求探索?
問:您對天主教傳媒的未來有甚麼希望?
答: 我們應運用不同平台,百花齊放。不該放棄印刷媒體,因為依然有人喜歡一卷在手,這是其中一個例子。要將我們的訊息及故事,公告天下廣為人知,這意味著人才需要熟悉新舊媒體,兩者精通方可。
問:還有甚麼結語補充? 答: 我把鹽與光的工作,視作教會福傳的教育。我從未將傳媒工作視作等閒或次要。這是一種教育,是從另一個途徑教授。有人對我說:「很可惜,您在多倫多及倫敦市教了神學18年這麼久,如今不再教了!」我回答說:「我依然在教,只是教室的框框不見了。」在多倫多、羅馬、耶路撒冷,坐在耶穌會及道明會師長中,做夢也沒想到今天所參與的工作。
譯自: 鹽與光電視中文部
英文原文